规定和人情起了冲突我们该怎么选!你们怎么看!!!!

本轮感染者破10万,上海救护车事件视频流出:除了愤怒,我们该反思什么?

这两天,上海的一位老人去世的新闻,引起很大争论。

事情大家应该都听说了。

3月30日,老人突然哮喘发作,状况危急。

家人赶紧打了120和110,邻居和防疫工作人员也都来帮忙救治。

十几分钟后,一辆救护车来到楼下。

但那是二楼邻居叫的,按照规定,不能擅自改接老人。

所以,虽然二楼邻居状况不算紧急,也同意把救护车让给老人,但救援的医生还是坚持带二楼病人走。

老人的家人再三恳求,说老人情况危重,已经没有呼吸了,急需救命。

救援人员不为所动,而且拒绝把救护车上的除颤仪借给老人。

在求助者绝望的嘶吼里,医生关上了车窗,走了。

等属于老人的救护车赶来,已经无力回天。

视频被传到网上,激怒了很多人。

人们大骂医生没有人性。

官方很快做出回应:

这名医生当时虽有紧急救治任务在身,但如此处置实属不当,已经停职。

这个处理又引起了很多不满。

有网友说,120的医生有严格规定,让接谁就得接谁,不能擅自行动。如果需要抢救别人,要急救中心指派才可以。

而且因为救护车本来要接的二楼病人是口头承诺同意先接老人的,如果他出了意外,是有理由起诉医生不按制度接诊的。

还有就是,除颤仪其实也救不了哮喘老人。

的确也有道理。

但是,道理很有理,现实却很荒谬:

一个老人生命垂危,急需抢救。

救护车正好来了。

却不能救助老人,而是把另一个不太着急的病人拉走了。

这显然不合情理。

问题出在哪里?

官方说这次的医生处置不当,那怎么才算得当?

这是一道必答题。

希望有关部门能仔细研究,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这一次不探讨,不解决,事情就很可能再次发生,就还会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也还会有医生或者工作人员,因为遵守规定,反而成为众矢之的。

我个人觉得,需要讨论的有两点。

第一,制度上,能不能给具体执行的工作人员一点灵活性,允许他们根据情况做出紧急决定。如果他们做了符合情理的行为,万一出了状况,可不可以不担责。

第二,执行上,具体干事儿的人,应该有基本的判断力和同情心,而不是僵化冷漠地只求自保。

一个文明的社会,第一要有制度保障,第二要有温度托底。

二者缺一不可。

最近疫情严重,意外状况频繁发生。

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完全想不到的。

3月中旬,深圳一个年轻妈妈,趁孩子睡觉时出去买东西。

不想,回来的时候,小区封了。

按照规定,她不能再进去。

可是孩子一个人在家睡觉啊。

她不回去,孩子怎么办?

年轻妈妈很崩溃,在小区门口歇斯底里地大叫。

但防疫人员坚决表示“没办法,现在是临时管控,进不去”。

按规定执行任务,本来也没错。

但是对于显然不合情理的情况,能不能“特事特办”?

妈妈后来进去了。和上面救护车案例一样,这需要制度给执行人员一点空间,也需要执行人员有基本的人情味。

还有一个货车司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我也觉得挺值得关注的。

现在很多地方都查得严,只要行程码带星,就不让通过。

可是货车司机们全国送货,几千公里行程,途经多个城市,难免路过有疫情的地区,行程码很容易就被挂了星。

而因为这个星,他们就可能辛辛苦苦跑到目的地,却被直接劝返,要求“哪来的回哪去”。

他们拉着一车货,一路上辛苦不说,光油钱和过路费就花了几千,就这样被要求开回去,情何以堪。

关键这些人大多不算中高风险地区的人,也都有核酸阴性证明。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现在网上有很多骂声,骂某个城市,骂某些政策,骂防疫人员……

心情我非常理解,但其实抱怨和大骂都没什么用。

而且现在我们也应该明白了,没有哪个城市是完美的。

当疫情大规模爆发,无论上海、长春,还是武汉、西安,都会犯错,会力不从心,会手忙脚乱。

与其大加批判,不如想想如何改变。

我们最该做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疫情里,一个又一个求助里,总结经验,想想下次如何避免。

疫情短时间显然不会过去,那么在下个城市爆发的时候,能尽量避免再出现这些问题,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不能只经历教训,不增长经验。

所以我想,一个城市在经历一波大疫情之后,能不能细致地复盘一次。

都遇到了什么问题,每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什么,如何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而且就算是一个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比如你曾经被封控,遇到很多麻烦,也有很多思考。

那就可以说说,你认为封控策略如何调整会更合理,居委会如何服务会更高效。

大家各抒己见。

不一定是标准答案,但有价值的讨论,肯定比破口大骂有意义。

整个3月,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了10万例,波及29个省份。

前几天,国家卫健委还说,上海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已经报告的感染者超过3.6万例,近期还会增加。

现在看,奥密克戎的传播是真的厉害。

跟原始的新冠毒株,简直不像一个品种。

上海的几番尝试也表明,一旦流传开来,小范围的防控很难搞定,最好用的清零手段,还是“大面积封控”。

最近新闻说,奥密克戎又出现了升级版“XE”,传播力更强。

所以我们短期内肯定还摆脱不了疫情,封控在所难免。

可一个“封”字,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就会出现上面的种种问题。

我们眼下最务实的做法,是尽量让封控的安排更合理,代价更小。

不能因为孕妇核酸证明过期4小时,而无法入院,导致流产。

不能因为隔离的老人不会团购不会接龙,就吃不上菜。

其实城市管理者应该有个最基本的认识:

疫情期间,社会不得不制定一些应急措施。

而临时性的政策,大多不完美,一定会有极端的情况出现,比如妈妈出来买个菜就被封在外面了。

这种时候,还是要有“特事特办”的灵活性,不能两手一摊眼睛一瞪,用一句“要遵守规定”处理所有的情况。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人应该有人情味,有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

前两天有个新闻,很触动我。

湖北黄冈,一位老人去世了。

儿子媳妇匆匆忙忙从上海赶回去,却必须要在酒店隔离,不能送葬。

老人火化当天,灵车特意绕行到隔离酒店。

儿子儿媳穿着防护服,跪在路边送别。

这场景让人泪目,也让人感慨。

其实按照规定,隔离人员是不能离开酒店房间的。

但工作人员允许夫妻俩穿着防护服,出来跟老父亲告别。

既保证了防疫,也考虑了隔离者的需求。

这就是人情味。

灵车特意绕行到酒店,让他们可以拜别。

这也是人情味。

病毒冷酷,但人应该有温度。

3月29日,吉林有一个不起眼的新闻。

防疫点,几个志愿者在工作。

一位车主特意把车停在他们附近,还在后车窗上贴了一张纸条:

车未锁,志愿者可进车休息!最起码挡风!

防疫人员们看到,都觉得很暖心,也真的进去睡了一觉。

我特别想给这个车主点赞。

疫情当下,社会亟需帮助。

有感染者需要救治,有辛苦的工作人员需要休息。

有隔离的孩子需要照顾,有买不到菜的老人需要帮助……

有很多的事情,我觉得都不是仅靠制度就能解决的。

在制度没有到达、或者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人性的温度。

确切地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地提供做力所能及的帮助。

面对疫情,我们所有同胞都是一个整体。

我们都是局中人,都应该善意地去参与,力所能及地给困境之下的同胞以温暖和便利。

疫情的寒冬也许很久都不会过去,这就格外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小暖阳。

专家有智慧,领导有担当,执行者有善意,老百姓有素质。

如此,我们才能在这寒冬里,感受到暖意。

本轮感染者破10万,上海救护车事件视频流出:除了愤怒,我们该反思什么?

这两天,上海的一位老人去世的新闻,引起很大争论。

事情大家应该都听说了。

3月30日,老人突然哮喘发作,状况危急。

家人赶紧打了120和110,邻居和防疫工作人员也都来帮忙救治。

十几分钟后,一辆救护车来到楼下。

但那是二楼邻居叫的,按照规定,不能擅自改接老人。

所以,虽然二楼邻居状况不算紧急,也同意把救护车让给老人,但救援的医生还是坚持带二楼病人走。

老人的家人再三恳求,说老人情况危重,已经没有呼吸了,急需救命。

救援人员不为所动,而且拒绝把救护车上的除颤仪借给老人。

在求助者绝望的嘶吼里,医生关上了车窗,走了。

等属于老人的救护车赶来,已经无力回天。

视频被传到网上,激怒了很多人。

人们大骂医生没有人性。

官方很快做出回应:

这名医生当时虽有紧急救治任务在身,但如此处置实属不当,已经停职。

这个处理又引起了很多不满。

有网友说,120的医生有严格规定,让接谁就得接谁,不能擅自行动。如果需要抢救别人,要急救中心指派才可以。

而且因为救护车本来要接的二楼病人是口头承诺同意先接老人的,如果他出了意外,是有理由起诉医生不按制度接诊的。

还有就是,除颤仪其实也救不了哮喘老人。

的确也有道理。

但是,道理很有理,现实却很荒谬:

一个老人生命垂危,急需抢救。

救护车正好来了。

却不能救助老人,而是把另一个不太着急的病人拉走了。

这显然不合情理。

问题出在哪里?

官方说这次的医生处置不当,那怎么才算得当?

这是一道必答题。

希望有关部门能仔细研究,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这一次不探讨,不解决,事情就很可能再次发生,就还会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也还会有医生或者工作人员,因为遵守规定,反而成为众矢之的。

我个人觉得,需要讨论的有两点。

第一,制度上,能不能给具体执行的工作人员一点灵活性,允许他们根据情况做出紧急决定。如果他们做了符合情理的行为,万一出了状况,可不可以不担责。

第二,执行上,具体干事儿的人,应该有基本的判断力和同情心,而不是僵化冷漠地只求自保。

一个文明的社会,第一要有制度保障,第二要有温度托底。

二者缺一不可。

最近疫情严重,意外状况频繁发生。

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完全想不到的。

3月中旬,深圳一个年轻妈妈,趁孩子睡觉时出去买东西。

不想,回来的时候,小区封了。

按照规定,她不能再进去。

可是孩子一个人在家睡觉啊。

她不回去,孩子怎么办?

年轻妈妈很崩溃,在小区门口歇斯底里地大叫。

但防疫人员坚决表示“没办法,现在是临时管控,进不去”。

按规定执行任务,本来也没错。

但是对于显然不合情理的情况,能不能“特事特办”?

妈妈后来进去了。和上面救护车案例一样,这需要制度给执行人员一点空间,也需要执行人员有基本的人情味。

还有一个货车司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我也觉得挺值得关注的。

现在很多地方都查得严,只要行程码带星,就不让通过。

可是货车司机们全国送货,几千公里行程,途经多个城市,难免路过有疫情的地区,行程码很容易就被挂了星。

而因为这个星,他们就可能辛辛苦苦跑到目的地,却被直接劝返,要求“哪来的回哪去”。

他们拉着一车货,一路上辛苦不说,光油钱和过路费就花了几千,就这样被要求开回去,情何以堪。

关键这些人大多不算中高风险地区的人,也都有核酸阴性证明。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现在网上有很多骂声,骂某个城市,骂某些政策,骂防疫人员……

心情我非常理解,但其实抱怨和大骂都没什么用。

而且现在我们也应该明白了,没有哪个城市是完美的。

当疫情大规模爆发,无论上海、长春,还是武汉、西安,都会犯错,会力不从心,会手忙脚乱。

与其大加批判,不如想想如何改变。

我们最该做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疫情里,一个又一个求助里,总结经验,想想下次如何避免。

疫情短时间显然不会过去,那么在下个城市爆发的时候,能尽量避免再出现这些问题,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不能只经历教训,不增长经验。

所以我想,一个城市在经历一波大疫情之后,能不能细致地复盘一次。

都遇到了什么问题,每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什么,如何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而且就算是一个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比如你曾经被封控,遇到很多麻烦,也有很多思考。

那就可以说说,你认为封控策略如何调整会更合理,居委会如何服务会更高效。

大家各抒己见。

不一定是标准答案,但有价值的讨论,肯定比破口大骂有意义。

整个3月,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了10万例,波及29个省份。

前几天,国家卫健委还说,上海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已经报告的感染者超过3.6万例,近期还会增加。

现在看,奥密克戎的传播是真的厉害。

跟原始的新冠毒株,简直不像一个品种。

上海的几番尝试也表明,一旦流传开来,小范围的防控很难搞定,最好用的清零手段,还是“大面积封控”。

最近新闻说,奥密克戎又出现了升级版“XE”,传播力更强。

所以我们短期内肯定还摆脱不了疫情,封控在所难免。

可一个“封”字,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就会出现上面的种种问题。

我们眼下最务实的做法,是尽量让封控的安排更合理,代价更小。

不能因为孕妇核酸证明过期4小时,而无法入院,导致流产。

不能因为隔离的老人不会团购不会接龙,就吃不上菜。

其实城市管理者应该有个最基本的认识:

疫情期间,社会不得不制定一些应急措施。

而临时性的政策,大多不完美,一定会有极端的情况出现,比如妈妈出来买个菜就被封在外面了。

这种时候,还是要有“特事特办”的灵活性,不能两手一摊眼睛一瞪,用一句“要遵守规定”处理所有的情况。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人应该有人情味,有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

前两天有个新闻,很触动我。

湖北黄冈,一位老人去世了。

儿子媳妇匆匆忙忙从上海赶回去,却必须要在酒店隔离,不能送葬。

老人火化当天,灵车特意绕行到隔离酒店。

儿子儿媳穿着防护服,跪在路边送别。

这场景让人泪目,也让人感慨。

其实按照规定,隔离人员是不能离开酒店房间的。

但工作人员允许夫妻俩穿着防护服,出来跟老父亲告别。

既保证了防疫,也考虑了隔离者的需求。

这就是人情味。

灵车特意绕行到酒店,让他们可以拜别。

这也是人情味。

病毒冷酷,但人应该有温度。

3月29日,吉林有一个不起眼的新闻。

防疫点,几个志愿者在工作。

一位车主特意把车停在他们附近,还在后车窗上贴了一张纸条:

车未锁,志愿者可进车休息!最起码挡风!

防疫人员们看到,都觉得很暖心,也真的进去睡了一觉。

我特别想给这个车主点赞。

疫情当下,社会亟需帮助。

有感染者需要救治,有辛苦的工作人员需要休息。

有隔离的孩子需要照顾,有买不到菜的老人需要帮助……

有很多的事情,我觉得都不是仅靠制度就能解决的。

在制度没有到达、或者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人性的温度。

确切地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地提供做力所能及的帮助。

面对疫情,我们所有同胞都是一个整体。

我们都是局中人,都应该善意地去参与,力所能及地给困境之下的同胞以温暖和便利。

疫情的寒冬也许很久都不会过去,这就格外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小暖阳。

专家有智慧,领导有担当,执行者有善意,老百姓有素质。

如此,我们才能在这寒冬里,感受到暖意。

谢谢你看完文章,还请点亮“赞”并“转发”,让更多人看到。#关注新冠肺炎##上海疫情##疫情防控##好人好事#

【人口流动大洗牌:#北京天津人口出现负增长# 】近日,各省区市陆续公布了2021年常住人口增量。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统计发现,浙江、广东、湖北、江苏、福建,2021年人口增量规模居全国前五,去年一年常住人口数量分别净增72万、60万、54.7万、28.1万、26万。

全国有8个省区市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它们是河南、黑龙江、河北、天津、甘肃、内蒙古、江西、北京等省区市,尤其是河南省,已成为全国人口流出最严重省份,去年常住人口数量骤降58万;黑龙江人口减少46万;河北省人口减少16万。

从已公布数据的各大城市人口增量排名来看,新一线城市成都、杭州成为此轮抢人大战中大赢家,去年人口净流入数量为24.5万、23.9万;作为老牌直辖市的天津,在人口增量排名中垫底,去年常住人口数量减少了13.6万。

"逃离北上广"不是一句笑言,无奈背后是真实的人口迁徙流向。数据显示,2021年一年,北京常住人口数量减少0.4万,上海人口仅增长1.07万,广州人口增加7.03万,人口吸引力均远远不及新一线城市。

人口加速流向强二线城市

目前,我国共有4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在2000万以上,分别为重庆、上海、北京和成都。其中,成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与第六次相比,人口净流入将近600万,总人口已经正式跻身全国四强。

但无论是上海和北京,从人口增速来看明显有着放缓趋势,成都依然保持强劲人口吸引力。

成都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数量为2119.2万,比上年末增加24.5万,比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点增加25.42万人;2010-2020年十年间常住人口增量高达581.89万。

成都所在的四川省去年人口仅增长1万,这说明成都对全省人口吸引力仍然巨大。目前,成都常住人口占全省比重为25.31%。这意味着,每4个四川人中,就有1个成都人,省会城市人口首位度相当高。

成都与重庆,被称为西南双城,一个是四川省省会、一个是直辖市,都是国家中心城市。但去年一年,重庆新增人口仅3.5万,与成都已形成差距。

人口增量第二大城市是杭州。2021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数量为1220.4万,与2020年末常住人口1196.5万相比,增加23.9万。2010年-2020年,杭州新增人口共计323.56万,比苏州还要多100万,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到杭州工作、生活、落户。

近几年,杭州发展突飞猛进,一方面,大力收割"人口红利",另一方面,疯狂卖地。2016-2020年,杭州卖地收入累计超过1万亿元,为全国最高;2021年杭州卖地收入3029.9亿元,同比增涨20%,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

大量人口流入必然会催生巨大的住房需求。以杭州为例,2017-2019年,杭州每年商品房成交量都超10万套;2021年杭州新房成交总套数约18.7万套,成交金额高达6200亿元,均创下近几年新高。

南昌市人口增量位居全国第三,2021年一年新增人口18.3万。其实,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南昌人口增长速度并不快。2015-2020年,南昌每年常住人口增量仅约六七万。

直到2020年,南昌地铁三号线通车,高铁东站建设开工,南昌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大南昌都市圈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合作在南昌正式启动,随之人口迎来一小波上扬,2020年新增人口65.44万。2021年,南昌常住人口达到644万,城镇人口数量突破500万,成为特大城市。

但就江西省而言,2021年已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去年人口减少1.46万。这意味着,江西省内,除南昌以外其他城市几乎都是人口减少趋势,也就是,南昌新增18万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南昌周边县市,这与杭州人口增长的逻辑完全不同。

人口增量第四大城市是青岛,2021年常住总人口1025.67万,较上年增加15.1万。青岛是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2021年GDP为14136.46亿元,在山东省的首位度由2020年16.96%提高到2021年17.01%。青岛对人口的吸引力、承载力在不断增强。2010至2020年10年间,青岛人口增加量居全省首位,比增量排第二、三位的济南、临沂分别多增26.67万、37.76万。

人口增量第五大城市是郑州。2021年末,郑州常住人口数量为1274.2万,一年增加14.2万。2010年-2020年10年间,郑州人口增量高达397.41万,超过了杭州。整个河南省则步入人口负增长阶段。

此外,宁波、嘉兴、南京、福州4个城市,2021年人口增量均超10万。按照南京官宣数据,截至2021年年末南京常住人口达942.34万,占全省的11%;一年内新增人口数量为10.37万,占整个江苏省去年28.1万新增人口的比重为36.7%。南京人口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显现出近年来南京人才落户政策的效果。

武汉市2021年末常住人口数量达到1365.5万,增量较2020年达到100多万。不过由于2020年正值武汉疫情又是人口普查,也许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或求职人员未及时返回武汉引起普查数据偏差,故未统计在排名之内。

截至记者发稿,长沙、西安等均尚未公布去年末人口数量,但这些城市都是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抢人"之城,人口增量亦颇丰。

陕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陕西省常住人口数量为3952.9万,西安市常住人口数量为1295.29万,西安常住人口已占全省人口的32.8%,即每3个陕西人中,就有1个西安人。2017-2019年,西安3年人口总增量为128.87万。

近日,长沙市市长郑建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近5年来,长沙每年净流入人口30万左右,位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过去10年,长沙常住人口净增加300万以上,2021年净增人口也在15万以上。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认为,成都、郑州、长沙、武汉、西安、重庆等强二线城市,近几年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口集聚都十分迅速,收入与一线城市差距越来越小,居住条件好,生活压力没那么大。因此近几年,越来越多人留在了这些城市。

这些强二线城市,如今亦被称为"新一线"城市,未来发展或可比肩北上广深。

这些城市人口流失严重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发生显著变化。人口总量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妇女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红利减弱。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而2020年、2019年这一数据分别是1.45‰、3.34‰。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表示,0.34‰的增长率意味着中国又向绝对的零人口增长迈近了一步,但不会在2022年就迎来人口负增长,而是会在几年"零人口增长波动期"后,然后才进入常态化负增长阶段。

届时,未来越来越多的地区面临人口收缩。因此,吸引外来人口流入并最终留住人才,对一个城市而言就变得更为重要。

作为GDP第一省,广东在过去这些年堪称吸引流动人口的"黑洞",2017-2019年,每年常住人口增量都在170万以上。第六次人口普查到第七次人口普查之间,广东全省常住人口增量更是达到惊人的2170.94万。但2021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增量却只有60万。常住人口增量方面,浙江已超越广东,位居第一。

这或许是老牌一线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2021年北京、上海、广州常住人口合计增长7.7万,不及成都、杭州单个城市人口增量的三分之一。

尤其是北京,2021年常住人口数量减少了0.4万,其中,城镇人口数量1916.1万,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7.5%;常住外来人口数量834.8万,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1%。2020年北京常住外来人口数量为841.8万,占当年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5%。明显看出,常住外来人口数量在减少

根据七普数据,2010年至2020年,北京平均每年净增22.8万人,上海平均每年净增18.5万人,广州平均每年净增59.7万人,加起来合计101万人。

2017年初以来,武汉、西安、长沙、成都、郑州、济南等强二线城市先后掀起"抢人"大战,落户门槛一再降低,其中西安只凭身份证、毕业证即可落户,堪称"零门槛"。广东作为人口第一大省,也一直在不断拆除落户的藩篱。

反观之,北京、上海,一个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一个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仍是"一户难求"。这些超大城市的住房成本,也是外来人口所不能承受之重。

3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建设,以人口净流入大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值得指出的是,整个京津冀区域的人口吸引力都在下降。

天津最明显。近几年,天津经济比较低迷,GDP不增反减,人口吸引力也有所下降。2020年,天津市常住人口数量为1386万,与十年前(1294万)相比,仅增加92万,与成都、杭州、郑州等城市差距甚大。

天津还有不少市辖区的常住人口为负增长,如著名的滨海新区。2020年滨海新区常住人口有207万,占天津常住人口(1387万)的14.92%,位居全市第一。然而,2010年滨海新区常住人口数量为242万,与10年前相比,人口减少了65万。

在天津的二手房市场上,据贝壳找房数据,有着15.5万套的库存,等待有人来"接盘"。

整个河北省亦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石家庄、唐山2021年常住人口数量分别减少3.68万、2.1万。

整个东北地区人口发展已先后经历了高速增长、稳定增长、低速增长和负增长四个阶段,现在仍处于人口加速下滑期。2010-2020年,东北地区人口减少了1099.8万。

房地产发展长期看人口。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人口集聚分化促使房地产市场不断分化,在少子老龄化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将更加分化,未来经济基本面好、人口流入的大都市圈大城市群房地产市场更有潜力。(中国房地产报、头条新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两人日久生情,小李琳慢慢被这个小6岁的男生打动了,两人在2014年结婚了,当时的经超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穷小子”本来想送小李琳一个8.4克拉的钻戒,一来8月4是小
  • あと地味にギャグ顔の可愛さが半端ない、なんかもう常に親指の擬人化に見えて萌える、画力抜群なのにこういう雑さが愛しいよ[赢牛奶]渋谷虜で特典セットを購入、美です[
  • 尽管如此,书和人都保留着自己的性格,以及在岁月之中,对善良和真挚的一些坚持。 《一个一个人》是一部纪实散文集,时间跨度三十年,从七十年代末到今天,记录了作者一路
  • 还有这次的演唱会看到了很多情侣,太开心了,也很感谢,我故意跟他们开了很多玩笑,说男生怎么不鼓掌之类的,谢谢他们都接住了梗~(看到中国粉丝的照片在演唱会座位上,哭
  • 及时出台灾后恢复重建方案,分类推进实施灾后重建项目,抢抓政策机遇,谋划储备灾后重建项目398个,总投资672亿元,其中,纳入省规划项目260个,总投资42.8亿
  • 适春风送温,本踏青抒怀之时,却笼困家院。(可垂询结缘)【“土豪”情缘】《七律•碧波丹心》太平湖碧映香严,坝伟水灵浴坐禅。
  • 乐正子和,美丽聪明清冷,同萧然一样擅长音律,这样的女子无论在哪儿都是足够优秀的,她应当同我一样,初识萧然之时觉得他是个吊儿郎当且风流的人,“这样的人哪里像个正派
  • 旅发局总干事程鼎一表示,根据早前调查,内地旅客很有兴趣到访香港,首选香港作为亚洲旅游目的地,今年准备投放1亿元在内地宣传,同时对海外宣传会灵活调配,强调不是要重
  • 我偏爱电影情节,我偏爱带刺的玫瑰,偏爱细节,偏爱温柔,偏爱例外,偏爱至死不渝的浪漫。我偏爱电影情节,我偏爱带刺的玫瑰,偏爱细节,偏爱温柔,偏爱例外,偏爱至死不渝
  • 山药葛根糊:山药500g,葛根500g,打粉混匀,每次50~100g,冲服,每天1次。山药饭:怀山药10g,鸡蛋1只,粳米饭100g,葱花、精盐、油各适量。
  • 而且老板道歉了,甚至讲了详细情况,是猫咬人不配合,天天喂养还要咬人,我很讨厌没有良心的猫,或者是养你还要反咬你一口的动物,虽然摔猫行为不可取,但是没良心养不熟咬
  • 我点了 ✌️4他的未来里有你才是最动听的情话吧5会给你收拾好你需要带走的东西 记录一下上周五生日的点滴 辛苦我的王先生 开了一天的车 没休息就开始晚饭 还说今天
  • 三观不正,听了却很舒服的句子[二哈] 1、凉水怎么可能冲开绿茶 你要是不热乎她能冲上来吗 2、我给你道个歉,你跪下听 3、旁观的时候 每个人都是智者 4
  • 事实上,学龄前儿童年纪小,遇到任何突发事件以及伤害,都很难及时向家长表达清楚,有的甚至默默忍受很久才被家长察觉。首先,她丢了手机一点也不着急,非常正常甚至有点强
  • 二、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
  • 而且最喜欢他的啊默契,每天都会听一次的程度,预测未来就是上下班地铁循环曲目,用于提取灵魂用。 在平时驾驶时太多的顾忌,怕违规、怕爱车受损、怕刮蹭到其它车辆及行
  • 该批“ 特色精品示范村” 将力争在2020年底前成功创建并通过验收,东莞市财政将按每村(社区)1000万元的标准给予奖补,与此同时,相关镇(街道)按不低于1∶1
  • 在无畏还在gog打世冠(可能是选拔赛)的时候就关注到这个打野的镜真的很秀,到后来加入hero并且打赢了dyg,每次看回放看萧玦的嬴政被抓麻了我都会笑出来。今天又
  • #热门楼盘推荐#【灞桥绿城观澜】价格:约15356元/㎡全部户型:三居室(125㎡) 四居室(141㎡)楼盘概况:绿城西安全运村位于杏园立交与迎宾大道交汇处向北
  • 武汉的刘先生表示,他父亲生前要求死后将骨灰撒入江里,但他了解到树葬这种殡葬方式后,认为树葬的方式更好,既环保,还能给后人留下一个相对固定的祭拜地点。武汉的刘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