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图书馆】中部六省共读一本书(第七期)——《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解读篇
亲爱的读者朋友,大家好!

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之际,中部六省公共图书馆联盟,特别出“六省共读一本书”活动,我们共同为大家分享麦家、苏童、阿来、马家辉合著的《好好读书:名家给年轻人的读书课》。

今天,由山西省图书馆馆员闫丽蓉,为大家分享马家辉对经典著作《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解读。

这位作家是米兰•昆德拉,捷克裔的法国作家。我们来谈一谈他的经典名著《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轻,不是轻浮的轻。

它写成于1982年,直到1984年才用法文岀版。这本书奠定了米兰·昆德拉大师级、殿堂级的地位。

米兰·昆德拉透过这本书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尊严、权利。他带我们思考:到底我们能有多大的自主权利,安顿自己在世界、在宇宙,在整个生命河流里面的位置?这部作品是他最畅销的,也是他的成名之作。出版这部作品之前,他只是小有名气,出版之后,他才声名大作。

这本书就是讲两个男人、两个女人,还有一条狗的故事。小说主人公托马斯,是个医生。故事发生在1967年的捷克布拉格。“布拉格之春”有许许多多抗争,但都被苏联压制了,主人公也因为政治问题,阴错阳差闯了祸,打乱了生活。

他的固定情人萨比娜是一个喜欢透过欲望来探索自己身体的女人。同时她也有自己的情人,是教授弗兰茨。而这个教授也有妻子。主人公的情人曾说:“我喜欢背叛,因为背叛就是探索生命里面的未知,是探索尚未知道的那个部分,尤其是探索自己的灵现、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欲望。”

但主人公也有爱的一面,他很疼爱妻子。故事到了最后,主人公受到了政治的压迫,可是他也有所坚持。他不像许多人一样签这个声明那个声明, 有时候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有吋候只是为别人着想,为了他的妻子,为了他的情人,不想连累她们。他和妻子后来住到了乡下,带着一条狗。之后,那条狗死掉了。故事发展到最后,他们也死了。

昆德拉写这部小说用了音乐的思考方法,他觉得小说和音乐一样,最重要的艺术成分在于“对位”。这是他对小说看法的重点,等于是昆德拉的小说美学。他深信小说是不得了的艺术,是至高无上的理性的综合体,是美感,也是理性。昆德拉曾引述另一位作家的说法:“小说是人类对世界整体表示怀疑的最后一块宝地。”我觉得这句话非常动人。

不管是眼见的、听到的、想到的,所有好像密不透风的、自圆其说的,各种生活层面上的说法现象,是真的吗?是完整的吗?是逻辑分明的吗?只有小说家能够透过细节的想象和文字的再现对所谓现实提岀怀疑。所以说,小说是怀疑世界“整体性”的最后一块宝地。

对昆德拉来说,小说的核心学问在于:准确地呈现“唯有小说才能发现的东西”。通过小说情节,去点岀生命里面只有可能通过虚构才能去探索的种种不可知的、可能的真相。

小说里面,人的各种想法,故事对白,甚至小说人物的梦,有助于我们重新解释生命。这是昆德拉的小说美学和他对小说意义的认定。

昆德拉认为小说艺术有三项关键要素。

第一个是要彻底地去除“非必要”的东西,这是为了掌握现代世界的复杂性,而又不会失去结构上面的清晰。必须把一些不需要的东西去掉,不管是思考还是语言。

第二个是追求小说的“对位性”,跟音乐创作一样,追求对位,可以把哲学、叙事、理想放进同一首曲里面,各有不同的部分,却又彼此不可欠缺,不可失去彼此。看起来的情节互不相干,其实它们都像音乐,互相暗暗支撑和推进。这是小说在对位法上的一个写作策略,看起来好像支离破碎,但其实是非常深刻的一种表达方式。

第三个是他期待小说美学具有“随笔感”,引领读者去思考、观看、感受生命的各种信息,追求每个人心中的不同想象。

不仅是这本书,昆德拉的其他作品都是这样的一种写作风格。昆德拉说:“我这辈子最渴望的是什么?就是把极端严肃的问题和极端轻薄的形式来结合。”他就是在这种基调上面来开展他的小说的创作。

当我读《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时候,除了那些谈论什么叫存在,什么叫轻,什么叫重的意义,这些无形的抽象的议题以外,我还很喜欢很多情节里的“小装置”。小装置、小物件、小东西、小人物或者小生物,昆德拉透过它们来展现生命的意义。

昆德拉把圆礼帽之类小装置、小物件穿插在他的小说里,还有小生物,像书中的那条狗。故事近尾处,托马斯变乖了,跟他妻子归园田居,后来家里的狗死掉了,它的最后一个微笑,很温暖、很温柔,象征了他们两个人对于生命意义重新找到和谐。可是,这又是那么哀伤,这里躺着一条温柔的狗,居然会带着那么好看的笑容而去。那么,是不是说,生命只有在死的时候才能找到解放?死亡代表什么?在死亡面前,你生命中的种种灾难是什么呢?

我年轻时读这本书,主要把它当作浪漫故事来读,但后来几十年自己也经历了从少年到中年到现在中老年的各个阶段,现在50多岁了,尝过婚姻和爱情关系里的种种高兴、狂喜、悲哀、失望、伤害。所以,对于小说里的某些场景对白有了和以前不太一样的感觉。以前忽略的,现在觉得深刻。以前视而不见的,现在觉得突出。

昆德拉说,弗兰茨死前不需要再说谎了。因为,男人在死前就只想见到妻子,他对她说不出话来,但是他用眼神向她表达了感激,他的眼睛向她请求原谅,而她,也原谅了他。

这些都不是年轻时候的我所能理解的,现在却可以理解了。可是,可以理解了又怎么样?世界上很多事情是回不去的,一如小说中的弗兰茨。只好等下辈子重来,做个好人,就像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最后一句话:“那个男主角,振保,第二天睡醒了,改过自新,又是一个好人。”

-End-

中国正在进入“单身潮”?

据闽南网报道:
福建闽南网旗下账号
对话嘉宾

李银河(社会学家)

张皓宸(青年作家)

李建发(半月谈记者)

综合各地民政部门的数据,不难发现,近年来年轻群体中“光棍”的占比越来越高。高离婚率叠加低结婚率,让不少人担心:中国是否正在进入“单身潮”?

在单身群体中,一部分人依然在寻觅伴侣,一部分人在不婚与结婚之间摇摆不定,还有一些人则是坚定的不婚主义者。其中,选择主动单身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单身潮争论的背后,乡土中国的传统婚恋观念与现代社会的婚恋理念,正激烈地碰撞、交织。

1

单身成浪,离婚成潮

李建发:根据最近的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性别比是105.07(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对此,一位女性网友发了一个帖子称,“既然男性人口略多于女性,那我为什么还是单身?”有人调侃,这位网友是被动单身。在当下大量的单身人群中,的确有很多人是主动选择单身的。

李银河:现在应该说面临一个单身潮。不光是中国,全世界都面临这个问题。单身潮最早是从北欧出现的,其独居人数很快就超过了人口的半数。西欧、北美乃至日本,都出现了这种趋势。日本还属于东方文化,看重家庭,看重婚姻。我国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潮流的影响。

相比起来,中国人还算是爱结婚的。单身人口现在是2亿多人,你算算,占比不到20%。但从趋势上来看,确实有这么一个潮流——很多年轻人选择单身。

在传统社会,单身是不大可能的。因为好多女人是不工作的,男主外女主内。现在不一样了,女性参加社会生产劳动以后,在劳动力市场占到百分之四五十,她有自己独立的收入,就有了单身的可能性。等于说,比传统社会多了一个选择,在传统社会她没得选。

张皓宸:如果说单身分为主动和被动,那我觉得自己,包括身边很多朋友,是主动选择单身的。首先可能是因为眼界的问题。我们这一拨从家乡来北漂、沪漂的人,在大城市见到的东西跟以往很不一样,完全是刷新三观的,我们每天都在见识世界的变化。知识的架构不断更新,已经冲破了“到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事”的观念限制。其次是因为各种爱好。现在生活太丰富了,每天可以有360件让你爱上的事情,感觉好像生活已经容不下一个固定的时间去谈恋爱,或者去交友了。

对于被动单身者而言,他们心里渴望恋爱,但可能从小缺乏恋爱教育,缺乏恋爱的情商和智商。比如,我们从小被教育不能早恋,但大学毕业后父母就开始催找对象,到了一定年龄还要被催婚。这两者是拧巴的。当我们还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就被赶鸭子上架结婚。

一方面,在信息时代,我们不像以前经常出去社交,躲在一个App后面就能交友,但社交圈就可能特别固定,大家都在自己的圈子里面玩,也遇不到新人让你产生感情。加之内卷,很多人工作压力挺大,回到家就更不想社交了。另一方面,大家都想遇见“最好”的另一半,宁缺毋滥。各种现实矛盾叠加之下,很多人被动单身,只能最后安慰自己“爱情都是靠缘分的”。

李银河:从社会学统计来看,在20世纪末我们做家庭调查的时候,单身户也就2%多一点,再后来就12%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一人户占比超过16%。独居比例确实有一个上升的趋势。整个独居人口里,主要就是没有结婚的,也包括丧偶没有再婚的。

李建发:除了不结婚的年轻人之外,那些走进婚姻殿堂的后浪,与前浪相比,对待婚姻的态度也不一样。

李银河:离婚率特别高。离婚率我们有两种统计方法,一种是离婚的人口在全人口里所占的比例,一般是千分之几;还有一个叫离结率,就是当年的离婚数除以当年的结婚数。近两年,离结率曾一度高达近44%——也就是说,有100对结婚就有44对离婚。一些大城市都超过50%了,已经很高,真的快直追美国了。

2

一条52赫兹的鲸

李建发:对婚姻的看法,实际上是人生观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现代年轻人的婚恋观可以说仍处在新旧两种观念的争锋、融合之中,许多年轻人的纠结正在此处,既无法完全剥离传统影响,又不想辜负“爱与自由”。

张皓宸:在我看来,爷爷奶奶辈不存在所谓婚恋观,他们就是互相陪伴和扶持。爷爷在田里种地的时候,奶奶去给他倒了杯水,两个人就互相感动了,于是决定结婚。到父母那一辈,往往是先婚后爱,没有太多自由恋爱的机会。我们这一辈,包括80后、90后甚至00后,突然有了自我,结婚这件事就变得好像可以受自己掌控了。我曾在书里写过这样一句话,“这一路,我不是没你不行,而是有你更好”。婚恋对于当下年轻人来讲,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事情,而不是必须该去做的事情。

有个故事说有一条52赫兹的鲸叫爱丽丝,它发出来的声音波长和其他鲸不一样,是别的鲸听不见的,所以它很孤独……很多年轻人喜欢这样的故事,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就像一头与众不同的鲸,在发出一个别人听不到的波段。他们在等待着,有一天能遇见一个跟自己频率相仿、能听懂自己52赫兹的人。

李银河:如果我们把时间段拉长一点,来看中国人婚恋观的变化,就会发现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爱情在婚姻中、在结婚原因中的重要性发生了巨变。

在传统婚姻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两个人一块儿过日子。进入现代社会,感情因素在中国人的婚姻里越来越重要了。过去感情很不重要,反而能一辈子将就过下去。如今感情变化了、没感情了,那就只能离了。

3

从乡土中国到现代社会

李建发:前些年,对于丁克家庭晚年养老问题的讨论,时常见诸报端。如今选择单身的年轻人似乎也面临同样的质疑——单身一时爽,老了怎么办?

李银河:这涉及养老方式的社会变迁。过去完全是乡土社会,老人没有退休金,也没有医疗保险,家庭养老是最基本的养老方式。过去国人为什么都拼命生儿子?大多是为了养儿防老。如今年轻人可以去婚育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通过养老保险、退休金、医疗保险等,你不需要靠孩子来养老了。

我国法律规定子女要赡养老人,西方国家子女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费孝通专门讲过这个事,他说我国是反哺模式,养孩子是一种恩情,等到孩子长大了就要反哺老人;西方是接力模式,就是生养孩子,孩子长大了就走了,养老推向社会。这是一个特别大的区别,也是乡土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区别。很多人选择单身,从侧面说明这部分人已经进入现代社会的生活环境,能够做的就是自己好好攒钱,攒够将来去养老院的钱。

张皓宸:现代年轻人排解孤单的方式有1万种,因为孤单几乎伴随我们整个成长历程。所以,年轻人有3件最重要的事:一是培养兴趣,要在生活中设法培养各种各样有意思的兴趣爱好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二是积极打拼事业,将来能住更好的养老院;三是交朋友,大概率老了还能陪在身边的,是年轻时认识的这些伙伴。

李建发:很多从农村出来上大学并留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如果选择不结婚,就会面临一个道德困境。这种情况怎么办?

李银河:我国现在还真是这样,农村基本上还是传统家庭观念。一些人虽然已经生活在现代社会里,但一回到家乡的父母身边,父母还是会按老逻辑逼婚。其实,已经在城市安身立命的人,不必过于看重和服从父母的期望。冷静下来理性考虑自己的现实生活,攒多少钱、什么时候买房、结还是不结、生还是不生……这些都该自己决定。

我觉得未来会有一个大趋势,等城市化的任务完成了,中国基本上就从传统社会、乡土社会里走出来,一部分婚姻家庭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来源:半月谈
老金:分析原因,找李银河还可以;对症下药,找李银河只能帮倒忙!主要是家庭观念淡薄,个人享乐至上,没有家族传承概念,没有责任担当,只顾眼前乐,不顾老咋养造成的,相关激励措施之外,老金认为主流媒体价值观舆论引导很重要!!!
搜索
37岁剩女忠告
成都剩女比剩男多多少
四川女光棍最多的县
属马和属牛的婚姻如何
上等婚配一览表
外国青年vs中国青年

中国正在进入“单身潮”?

据闽南网报道:
福建闽南网旗下账号
对话嘉宾

李银河(社会学家)

张皓宸(青年作家)

李建发(半月谈记者)

综合各地民政部门的数据,不难发现,近年来年轻群体中“光棍”的占比越来越高。高离婚率叠加低结婚率,让不少人担心:中国是否正在进入“单身潮”?

在单身群体中,一部分人依然在寻觅伴侣,一部分人在不婚与结婚之间摇摆不定,还有一些人则是坚定的不婚主义者。其中,选择主动单身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单身潮争论的背后,乡土中国的传统婚恋观念与现代社会的婚恋理念,正激烈地碰撞、交织。

1

单身成浪,离婚成潮

李建发:根据最近的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性别比是105.07(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对此,一位女性网友发了一个帖子称,“既然男性人口略多于女性,那我为什么还是单身?”有人调侃,这位网友是被动单身。在当下大量的单身人群中,的确有很多人是主动选择单身的。

李银河:现在应该说面临一个单身潮。不光是中国,全世界都面临这个问题。单身潮最早是从北欧出现的,其独居人数很快就超过了人口的半数。西欧、北美乃至日本,都出现了这种趋势。日本还属于东方文化,看重家庭,看重婚姻。我国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潮流的影响。

相比起来,中国人还算是爱结婚的。单身人口现在是2亿多人,你算算,占比不到20%。但从趋势上来看,确实有这么一个潮流——很多年轻人选择单身。

在传统社会,单身是不大可能的。因为好多女人是不工作的,男主外女主内。现在不一样了,女性参加社会生产劳动以后,在劳动力市场占到百分之四五十,她有自己独立的收入,就有了单身的可能性。等于说,比传统社会多了一个选择,在传统社会她没得选。

张皓宸:如果说单身分为主动和被动,那我觉得自己,包括身边很多朋友,是主动选择单身的。首先可能是因为眼界的问题。我们这一拨从家乡来北漂、沪漂的人,在大城市见到的东西跟以往很不一样,完全是刷新三观的,我们每天都在见识世界的变化。知识的架构不断更新,已经冲破了“到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事”的观念限制。其次是因为各种爱好。现在生活太丰富了,每天可以有360件让你爱上的事情,感觉好像生活已经容不下一个固定的时间去谈恋爱,或者去交友了。

对于被动单身者而言,他们心里渴望恋爱,但可能从小缺乏恋爱教育,缺乏恋爱的情商和智商。比如,我们从小被教育不能早恋,但大学毕业后父母就开始催找对象,到了一定年龄还要被催婚。这两者是拧巴的。当我们还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就被赶鸭子上架结婚。

一方面,在信息时代,我们不像以前经常出去社交,躲在一个App后面就能交友,但社交圈就可能特别固定,大家都在自己的圈子里面玩,也遇不到新人让你产生感情。加之内卷,很多人工作压力挺大,回到家就更不想社交了。另一方面,大家都想遇见“最好”的另一半,宁缺毋滥。各种现实矛盾叠加之下,很多人被动单身,只能最后安慰自己“爱情都是靠缘分的”。

李银河:从社会学统计来看,在20世纪末我们做家庭调查的时候,单身户也就2%多一点,再后来就12%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一人户占比超过16%。独居比例确实有一个上升的趋势。整个独居人口里,主要就是没有结婚的,也包括丧偶没有再婚的。

李建发:除了不结婚的年轻人之外,那些走进婚姻殿堂的后浪,与前浪相比,对待婚姻的态度也不一样。

李银河:离婚率特别高。离婚率我们有两种统计方法,一种是离婚的人口在全人口里所占的比例,一般是千分之几;还有一个叫离结率,就是当年的离婚数除以当年的结婚数。近两年,离结率曾一度高达近44%——也就是说,有100对结婚就有44对离婚。一些大城市都超过50%了,已经很高,真的快直追美国了。

2

一条52赫兹的鲸

李建发:对婚姻的看法,实际上是人生观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现代年轻人的婚恋观可以说仍处在新旧两种观念的争锋、融合之中,许多年轻人的纠结正在此处,既无法完全剥离传统影响,又不想辜负“爱与自由”。

张皓宸:在我看来,爷爷奶奶辈不存在所谓婚恋观,他们就是互相陪伴和扶持。爷爷在田里种地的时候,奶奶去给他倒了杯水,两个人就互相感动了,于是决定结婚。到父母那一辈,往往是先婚后爱,没有太多自由恋爱的机会。我们这一辈,包括80后、90后甚至00后,突然有了自我,结婚这件事就变得好像可以受自己掌控了。我曾在书里写过这样一句话,“这一路,我不是没你不行,而是有你更好”。婚恋对于当下年轻人来讲,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事情,而不是必须该去做的事情。

有个故事说有一条52赫兹的鲸叫爱丽丝,它发出来的声音波长和其他鲸不一样,是别的鲸听不见的,所以它很孤独……很多年轻人喜欢这样的故事,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就像一头与众不同的鲸,在发出一个别人听不到的波段。他们在等待着,有一天能遇见一个跟自己频率相仿、能听懂自己52赫兹的人。

李银河:如果我们把时间段拉长一点,来看中国人婚恋观的变化,就会发现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爱情在婚姻中、在结婚原因中的重要性发生了巨变。

在传统婚姻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两个人一块儿过日子。进入现代社会,感情因素在中国人的婚姻里越来越重要了。过去感情很不重要,反而能一辈子将就过下去。如今感情变化了、没感情了,那就只能离了。

3

从乡土中国到现代社会

李建发:前些年,对于丁克家庭晚年养老问题的讨论,时常见诸报端。如今选择单身的年轻人似乎也面临同样的质疑——单身一时爽,老了怎么办?

李银河:这涉及养老方式的社会变迁。过去完全是乡土社会,老人没有退休金,也没有医疗保险,家庭养老是最基本的养老方式。过去国人为什么都拼命生儿子?大多是为了养儿防老。如今年轻人可以去婚育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通过养老保险、退休金、医疗保险等,你不需要靠孩子来养老了。

我国法律规定子女要赡养老人,西方国家子女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费孝通专门讲过这个事,他说我国是反哺模式,养孩子是一种恩情,等到孩子长大了就要反哺老人;西方是接力模式,就是生养孩子,孩子长大了就走了,养老推向社会。这是一个特别大的区别,也是乡土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区别。很多人选择单身,从侧面说明这部分人已经进入现代社会的生活环境,能够做的就是自己好好攒钱,攒够将来去养老院的钱。

张皓宸:现代年轻人排解孤单的方式有1万种,因为孤单几乎伴随我们整个成长历程。所以,年轻人有3件最重要的事:一是培养兴趣,要在生活中设法培养各种各样有意思的兴趣爱好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二是积极打拼事业,将来能住更好的养老院;三是交朋友,大概率老了还能陪在身边的,是年轻时认识的这些伙伴。

李建发:很多从农村出来上大学并留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如果选择不结婚,就会面临一个道德困境。这种情况怎么办?

李银河:我国现在还真是这样,农村基本上还是传统家庭观念。一些人虽然已经生活在现代社会里,但一回到家乡的父母身边,父母还是会按老逻辑逼婚。其实,已经在城市安身立命的人,不必过于看重和服从父母的期望。冷静下来理性考虑自己的现实生活,攒多少钱、什么时候买房、结还是不结、生还是不生……这些都该自己决定。

我觉得未来会有一个大趋势,等城市化的任务完成了,中国基本上就从传统社会、乡土社会里走出来,一部分婚姻家庭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来源:半月谈
老金:分析原因,找李银河还可以;对症下药,找李银河只能帮倒忙!主要是家庭观念淡薄,个人享乐至上,没有家族传承概念,没有责任担当,只顾眼前乐,不顾老咋养造成的,相关激励措施之外,老金认为主流媒体价值观舆论引导很重要!!!
搜索
37岁剩女忠告
成都剩女比剩男多多少
四川女光棍最多的县
属马和属牛的婚姻如何
上等婚配一览表
外国青年vs中国青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straykids[超话]##StrayKids8Forever# 【220302 相关】mujin_plz更新相关녹화날에도, SNS에도 "기
  • 越南版 当总裁不爱女主 [KHI CHỦ TỊCH KHÔNG YÊU NỮ CHÍNH CÓ GÌ HOT?] - Tác giả: Thiên Diễn -
  • 如果不能,我期待自己的投资组合变成什么样的呢?所以,这个问题就可以转换成:如果两个策略我都错过了,哪一个我有可能更加遗憾?
  • 和煦的阳光在葱郁的草坪上撒下温暖的光影 轻风温柔,时光慵懒,你在闹她在笑 我们将这种自然、纪实的写意镜头 融入到清新的森系氛围里 让婚纱照变得充满诗意且浪漫 -
  • 城市多少盏灯智哥去了上海,十三离开了城市,最后我也不知道城市有多少盏灯,但我知道蛋炒饭奶奶的摊位多了一盏刘十三安装的路灯,奶奶的孙女写作业不再揉眼睛。他看来是不
  • 刘晓睿纂古琴曲《梨云春思》释义,据《历代古琴文献汇编》 共计收录于2部琴谱内 壹《琴学心声谐谱》 收録于清代康熙三年庄臻凤撰辑的《琴学心声谐谱》中第4首琴曲,
  • 仪式感必须拉满~今天和朋友去领秀城贵和吃饭,在B1层遇到了“春风得意洋货儿济南城市青年市集”各种小摊位可太好逛了,现在还有“拥抱自然-植遇女神”的活动,顾客只要
  • 希望领养的你:在深圳;有养猫经验,但最好家里目前没有猫的;封窗,接受照片视频回访;爱心陪伴照顾;免费领养,位置在深圳龙华 附赠猫爬架猫砂盆和猫砂 可顺风车可自提
  • 元宵节快乐 我又来插个小旗了【发博后50人打咔10.30以上我追加309r】今天是元宵节啦 大家一起来支持陈立农新专辑请宝贝吃汤圆吧❤️图片需要看到下/单时间
  • #光影里的今天# 电影《卡车上掉下的小提琴 》上映日期: 2003-03-07本片风格颇似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偷自行车的人》它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下岗工人胡佐衡
  • 不要对我说不要对我说那不是理由绝情般地唠叨千遍万遍无止休内容就是哀愁万里不是内疚没有一次驻足没有一次赏够只有语言问候影像激动 告白真否真假谁能左右荇草飘流那也
  • 却不知,繁华有时,落寞有时,与你擦肩,错过了一世动情的流连。过往的一切对你而言都不重要了,我知道,只有我还在怀念,怀念昔日的温情,只是你已经走了,在也不属与我了
  • 小区楼下的流浪猫 异瞳小白 面具小黑 大橘和三花 一直觉得异瞳的白猫超级好看 一只耳朵黑一只耳朵白的猫猫也很酷 看起来凶凶的大橘有点憨 三花很凶流浪的猫猫眼神就
  • unconsciously意为“无意识地、不知不觉地 ”mess around有“ 混时间 ”的意思,合并在一起就是不由自主的偷懒颓废的意思,划重点,#女生自信
  • 一万次争吵和一万零一次和好全靠臭屁詹不要脸不要皮的优良品质 其实很多时候文字都很冰冷 他怕我误会所以一直要打视频让我知道他的语气和表情 他从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哄我
  • #XYG电子竞技俱乐部[超话]#昨天的酷豆居居:这咪~是酷偕的豆子:我、我、我给他买的居居:明明是我付的钱豆子:那就是我给他挑的酷宝在喝咖啡居居:酷你也点了咖啡
  • 今晚0点的热门好物安仔整理成合集啦,蛋仔们看看有没有要蹲的嗷‍♀️先领券+,0点就能拍了~ 便利100可爱吸管杯【26.9】 晶硕 敦煌美瞳日抛10片【4
  • 这也是佛陀所知法的范围,‌‌可是这是浅显的,不能解脱的,‌‌这是随顺‌‌世间,‌‌按常规理解的。‌‌假如说我们不认识这四种法,‌‌听任何法都听不懂,‌‌不懂就导
  • 回到家打开门,闻到一股有点像滋补汤的味道,一看原来是老弟卤了一大锅卤味,妈呀,味道非常棒,弟弟对美食真的热情很足,很享受这个过程,我可以做得好,但是没有主动去做
  • #暑期嘉年华# 摄影十大古树锦集之——听法松#红螺寺# 大雄宝殿之后、院落东侧,有一棵根西头东,半卧而生的巨松,树高为20米,干径为90公分,树龄约为8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