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中国最美的100首情诗[心]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自云宕子妻。
夫行逾十载,贱妾常独栖。
念君过于渴,思君剧于饥。
君作高山柏,妾为浊水泥。
北风行萧萧,烈烈入吾耳。
心中念故人,泪堕不能止。
浮沈各异路,会合当何谐。
愿作东北风,吹我入君怀。
君怀常不开,贱妾当何依。
恩情中道绝,流止任东西。
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读曹植《明月上高楼》,感受诗人心中万千愁苦。
《明月上高楼》,曹植以怨妇诗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对兄长疏远排斥的苦闷,其中的伤感哀怨可见一斑。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明月高照时,妇人独倚高楼,那流光洒落在她身上,心里是对丈夫的无限思念。只浅浅一句关于景致的描写,便将妇人那缱绻忧伤的思绪渲染得十分细腻真切。由这些意象引起的遐思纷飞,使得妇人心中更加哀伤。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清尘水泥一浮一沉,它们永远都处于不同的位置难以相融,注定无法在一起,这一句运用“比”的手法,将丈夫比作高高在上的“清尘”,而自己则是低下尘埃的水泥,两者相差太远注定难以交汇。

最后一句“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将妇人心中的坚贞之意刻画得非常真切,为了见夫君一面,她不惜化作西南风,化入君中怀,字字句句都透露出了曹植坚定忠贞的情谊。

我想我是同情曹植的,虽然他的确犯过一些过错,但是正如《七步诗》中所言,“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兄弟如手足,如此残忍地相互斗争也确实违背了亲情的初衷。

当然关于他们兄弟俩的明争暗斗,或许只有身处其间才能真实体会到那种折磨,没有谁愿意与手足相残,除非事情的确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每个人为了自己的权利地位不惜舍弃另外一些东西,这就得看我们如何去做取舍了。
思妇被夫君遗弃,而曹植遭受兄长的遗弃,他心中郁郁难言,唯剩下西风凋残,心事残缺。我还是希望亲情是纯粹的,不会因为外界的背叛而分道扬镳,毕竟骨血之亲是无法更改的,我们都不应该擅自违背上天宿定的这份血缘。

赏析
  曹植的诗歌,一般皆以建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曹植正值年少气盛之际,以洋溢的才华令人侧目外,更因此受尽了父亲疼爱。曹操对这个「每见进难问,应声而对」的儿子,是「特见宠爱」 的。于是这个时期的曹植,过的是富贵无忧的公子哥儿的生活,诗歌里也就充满着少年人的雄心壮志及趾高气扬的意味,<白马篇>可作代表。而本来凭着出色的天赋与才华,曹植极有可能继承其父的霸业,只可惜他「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终于渐渐使曹操对他丧失信心。相反的,曹植的同父异母的兄长曹丕却自重自持,虽然才华光芒皆稍逊其弟,但曹操考量「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三国志>)。

  曹操的逝世,是一代风云的终结,同时也是曹植生命中的转折点。曹丕继位以后,对这个一度曾是王位准继承者的弟弟十分防备。他不只把曹植分封至京城以外,使他远离政治权力中心,甚至还设了「监国使者」,以防其弟图谋不轨,威胁本身的地位。人们耳熟能详的<七步诗>:「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说的正是曹植在曹丕的胁迫下,所作的一首哀泣骨肉相残的诗歌。这首诗歌真正的渊源不可考究,流传的版本亦有不同,出于曹植之手的可能性也很低,可是从这首诗里,还是得以见出曹丕兄弟间相互争斗猜忌确属事实。

  曹植满腔抱负无处施展,而手足胞兄对自己处处防范,不禁令曹植心灰意懒。被压制受监视的结果,令他后期所作诗歌多倾向于感伤哀怨一类,而以弃妇自比更是其诗歌的特色之一。除了这首<七哀>,其他如<浮萍篇>、<杂诗>等诗里皆有怨妇形象的运用。怨妇形象的运用,可以追溯至《诗经》。《诗经》里的女性有两种形象,一是窈窕贤淑的美女如<关雎>;另一类则是现实中的弃妇,例如<卫风.氓>。到了楚辞,女子常常是一种美好的象征,用来代指美好的品性又或是借喻君主。此后的《古诗十九首》里,怨妇的形象更是运用得很普遍,如<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等,但这里面的思妇怨妇以写实居多。而发展到建安时期,诗文里的女子形象则是真实的弃妇形象与用作托讽的象喻两者兼而有之。曹植这首<七哀>里的弃妇,就是用作象喻的。

  曹植一直是有政治野心、期盼成就丰功事业的,他在<与杨德祖书>中就说:「吾虽薄德,位为藩侯,犹应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这种致君为国的理想,不仅是曹植个人的志向,同时也是当时整个时代的风气反映。建安时代时局动荡不安,曹操的雄才豪行、英伟气势,在当时的建安文士间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带动了一股求取建功立业的风潮。曹植就是如此深受乃父与整个时代风潮的熏染,汲汲渴望能「名编壮士籍」、「捐躯赴国难」(<白马篇>)。

  可是抱着成就功名期盼的臣子,如果不能获得君主的赏识任用,那便全无施展才能抱负之机,没有办法实现自我的价值。这样的君臣关系,就彷佛那个时代全心托靠男性的女子,一朝被夫君离弃,那就是没了依傍的怨妇,失去生存的价值以及生命的重心。曹植此时已自知功名无望,于是将满腔哀怨寄托在和他具备相同情感的怨妇的愁苦里。

  刘履评<七哀诗>道「子建与文帝同母骨肉,今乃浮沉异势,不相亲与,故特以孤妾自喻,而切切哀虑也」 。此话实在总括了<七哀>此诗的内容思想。七哀,李冶《古今注》谓人有七情,今哀戚太盛,喜、怒、乐、哀、恶、欲皆无,唯有一哀,故谓之七哀 。这样阐释七哀题旨的旨意,可说非常确切合适。七情失其六,唯余一哀,这份哀伤弥漫整体,本来应有七情之别如今同为一哀,十分突显了哀伤之厚重。《文选》就将本篇归入哀伤一类,而本诗的确是笼罩在浓浓的哀戚伤痛里。

  <七哀>开头两句用的是托物起兴的手法。明月在中国诗歌传统里,往往起着触发怀想相思的作用 ,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光月夜,常常会撩起诗人绵绵不尽的思绪,勾起心中思念怪挂怀的人或事。所以当皎洁的明月照着高楼,清澄的月光如徘徊不止的流水轻轻晃动着,伫立在高楼上登高望远的思妇,在月光的沐浴下伤叹着无尽哀愁。曹植接着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牵引出怨妇幽幽地叙述悲苦的身世,这同时也是曹植牵动了对自己崎岖境遇的感慨。从明月撩动心事到引述内心苦闷,曹植写得流畅自然,不着痕迹,难怪能成为「建安绝唱」。

大恩如大仇,不要低估人性的恶,记住这两点就可以了[作揖]

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生活中太多的苦难,都是从帮一个人开始的!这便是古人所说的“大恩如大仇”,你对一个人的恩情越大,最后你们变成的仇人的几率也会越大。
做人,不是应该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吗?为什么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往往喜欢恩将仇报?用曾国藩的话说就是:“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受人恩,受则难忘”,即小人唯利是图,利益至上,自然是忘恩负义;而君子遵守礼义廉耻,自然是知恩图报。
现实生活中,品德高尚的君子非常稀有,唯利是图的小人却是一抓一大把。所以说,当你好心帮助人后,最后上演“农夫与蛇”、“东郭先生与狼”的概率也非常高。

为什么你心地善良,却总是好心办坏事?就是因为你不懂这2个“人性的弱点”。人性就是这样,大恩如大仇,我们不要太低估人性的恶,至少要记住以下这两点!

人心永远是不知足的;
真正聪明的人,不会轻易帮助他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他们读懂人心是永远不知足的,欲壑难填。很多时候,我们帮助了他人,就是灾难的开始。一旦你施舍了一点恩惠,他人就会要更多的恩惠,如果你不给,你就是没有良心,要被人反咬一口。
正因为如此,老祖宗总结了许多关于人心不知足的俗语:“斗米恩,担米仇”、“一升米养恩人,一斗米养仇人”、“小恩养贵人,大恩养仇人”。

穷人家没有粮食吃,富人慷慨援助了一升米,帮忙穷人家渡过了难关。但是穷人继续诉苦,富人心地善良,又无偿送给穷人家一担米。
可是穷人回家后,老婆很不高兴地说:“一担米能做什么?除了吃以外,根本就不够我们明年地里的种子。富人家太过分了,既然他们那么有钱,就应该多送粮食给我们家,才给这么一点,真是坏得很!”
这话传到了富人的耳朵里,富人很是生气,想着自己白白送出这么多的粮食,穷人不仅不感谢,还把自己当仇人一样对待,以后再也不帮忙他们了!于是,本来关系还算不错的两家人,从此变成成了仇人,老死也不相往来。

所以说,我们在帮人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先要分清对象,再看清楚看对方是善是恶,遵循“救急不救穷,帮困不帮懒”原则,还要尽量做到帮忙适可而止。
比如说,某演员早年资助过一个贫困学生,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很好。但是该贫困生上了大学后,狮子大张口,索要更多的生活费,最终导致双方矛盾激化。原本充满爱心的慈善资助,最后以“农夫与蛇”的故事结局,真是令人唏嘘。
不要低估人性的恶,不要随便帮忙他人,因为人心是永远不知足的。其次,帮助了他人时,我们一定要做好“施恩不图报”的心理准备,要不然就会违背良心,被他人要挟,陷入永无止境的“帮忙陷阱”当中去。

别人只会记住你的过错,不会记住你的功劳;
心理学上面有个“近因效应”,中国也有句古话叫“看人只看后半截”。都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往往过于注重他现在的状况,而容易忽略他过去是否有功劳,是否做了什么错事。
所以我们会发现,历史上的功臣即便是功劳再大,稍微做错点事情,都会被帝王们所不容,最后难以善终,之前的所以功劳也一笔勾销了。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导致的,别人只会记住你的过错,不会记住你的功劳,除非你在一直持续不断地提供给他人以好处!
情侣之间,可以爱意缠绵,但是也可以因为一件小小的事情,就把对方恨得咬牙切齿。正可谓是“爱之深,恨之切”,用古人的话说就是“恩里由来生害”,人与人之间的祸害,都从恩宠中来的。

说白了,这都是因为人性的弱点导致的,人们往往不够理性,情绪化看人看事,只能看到他人的坏,而容易忽略他人的好。
有位老师进了教室,在白板上点了一个黑点。他问班上的学生说:“这是什么?”大家都异口同声说:“一个黑点。”老师故作惊讶地说:“只有一个黑点吗?这么大的白板大家都没有看见?”
人性就是如此,往往容易看到他人的缺点,而看不到他人的优点。即便是我们对他人有功劳,别人也会找个理由说服自己,装作视而不见,因为功劳永远是别人来认定的,我们说了不算。

所以,很多人一厢情愿地觉得自己对他人很好,他人也会对自己好,也会懂得感恩。但是最后发现:他人完全不领情,反而只记住了我们的坏。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误会,也是人性的弱点造成的!
正如处世奇书《菜根谭》中所说:你的十句话中,有九句正确,不一定稀奇,因为其中一句话不对,就会立刻被人指责。你的十次计谋中,九次成功,不一定有功劳,如果有一次失败,许多非议就汹汹而来。
同理,你好心帮了别人十次,九次都做得很好,只有最后一次没有做好,别人就会把你之前的所有功劳一笔勾销,对你怀恨在心,甚至最后你们成为了仇人。很多好朋友最后走着走着就散了,就是因为最后一次没有帮上忙,于是将之前的好一笔勾销了。 https://t.cn/A6xeha84

大恩如大仇,不要低估人性的恶,记住这两点就可以了[作揖]

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生活中太多的苦难,都是从帮一个人开始的!这便是古人所说的“大恩如大仇”,你对一个人的恩情越大,最后你们变成的仇人的几率也会越大。
做人,不是应该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吗?为什么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往往喜欢恩将仇报?用曾国藩的话说就是:“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受人恩,受则难忘”,即小人唯利是图,利益至上,自然是忘恩负义;而君子遵守礼义廉耻,自然是知恩图报。
现实生活中,品德高尚的君子非常稀有,唯利是图的小人却是一抓一大把。所以说,当你好心帮助人后,最后上演“农夫与蛇”、“东郭先生与狼”的概率也非常高。

为什么你心地善良,却总是好心办坏事?就是因为你不懂这2个“人性的弱点”。人性就是这样,大恩如大仇,我们不要太低估人性的恶,至少要记住以下这两点!

人心永远是不知足的;
真正聪明的人,不会轻易帮助他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他们读懂人心是永远不知足的,欲壑难填。很多时候,我们帮助了他人,就是灾难的开始。一旦你施舍了一点恩惠,他人就会要更多的恩惠,如果你不给,你就是没有良心,要被人反咬一口。
正因为如此,老祖宗总结了许多关于人心不知足的俗语:“斗米恩,担米仇”、“一升米养恩人,一斗米养仇人”、“小恩养贵人,大恩养仇人”。

穷人家没有粮食吃,富人慷慨援助了一升米,帮忙穷人家渡过了难关。但是穷人继续诉苦,富人心地善良,又无偿送给穷人家一担米。
可是穷人回家后,老婆很不高兴地说:“一担米能做什么?除了吃以外,根本就不够我们明年地里的种子。富人家太过分了,既然他们那么有钱,就应该多送粮食给我们家,才给这么一点,真是坏得很!”
这话传到了富人的耳朵里,富人很是生气,想着自己白白送出这么多的粮食,穷人不仅不感谢,还把自己当仇人一样对待,以后再也不帮忙他们了!于是,本来关系还算不错的两家人,从此变成成了仇人,老死也不相往来。

所以说,我们在帮人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先要分清对象,再看清楚看对方是善是恶,遵循“救急不救穷,帮困不帮懒”原则,还要尽量做到帮忙适可而止。
比如说,某演员早年资助过一个贫困学生,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很好。但是该贫困生上了大学后,狮子大张口,索要更多的生活费,最终导致双方矛盾激化。原本充满爱心的慈善资助,最后以“农夫与蛇”的故事结局,真是令人唏嘘。
不要低估人性的恶,不要随便帮忙他人,因为人心是永远不知足的。其次,帮助了他人时,我们一定要做好“施恩不图报”的心理准备,要不然就会违背良心,被他人要挟,陷入永无止境的“帮忙陷阱”当中去。

别人只会记住你的过错,不会记住你的功劳;
心理学上面有个“近因效应”,中国也有句古话叫“看人只看后半截”。都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往往过于注重他现在的状况,而容易忽略他过去是否有功劳,是否做了什么错事。
所以我们会发现,历史上的功臣即便是功劳再大,稍微做错点事情,都会被帝王们所不容,最后难以善终,之前的所以功劳也一笔勾销了。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导致的,别人只会记住你的过错,不会记住你的功劳,除非你在一直持续不断地提供给他人以好处!
情侣之间,可以爱意缠绵,但是也可以因为一件小小的事情,就把对方恨得咬牙切齿。正可谓是“爱之深,恨之切”,用古人的话说就是“恩里由来生害”,人与人之间的祸害,都从恩宠中来的。

说白了,这都是因为人性的弱点导致的,人们往往不够理性,情绪化看人看事,只能看到他人的坏,而容易忽略他人的好。
有位老师进了教室,在白板上点了一个黑点。他问班上的学生说:“这是什么?”大家都异口同声说:“一个黑点。”老师故作惊讶地说:“只有一个黑点吗?这么大的白板大家都没有看见?”
人性就是如此,往往容易看到他人的缺点,而看不到他人的优点。即便是我们对他人有功劳,别人也会找个理由说服自己,装作视而不见,因为功劳永远是别人来认定的,我们说了不算。

所以,很多人一厢情愿地觉得自己对他人很好,他人也会对自己好,也会懂得感恩。但是最后发现:他人完全不领情,反而只记住了我们的坏。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误会,也是人性的弱点造成的!
正如处世奇书《菜根谭》中所说:你的十句话中,有九句正确,不一定稀奇,因为其中一句话不对,就会立刻被人指责。你的十次计谋中,九次成功,不一定有功劳,如果有一次失败,许多非议就汹汹而来。
同理,你好心帮了别人十次,九次都做得很好,只有最后一次没有做好,别人就会把你之前的所有功劳一笔勾销,对你怀恨在心,甚至最后你们成为了仇人。很多好朋友最后走着走着就散了,就是因为最后一次没有帮上忙,于是将之前的好一笔勾销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热点聚焦】上海首对龙凤胎大熊猫周岁啦!
  • 吴卓林承认出柜 还有哪些名人曾宣布出柜?
  • 美女识破人贩子 只因婴儿穿了一件短袖
  • 红娘揭相亲法则:30岁以上女生就太老了
  • 手机掉兵马俑土坑、海景房变毛坯房~假期旅途囧事不停,原来宅在家里才是最明智的
  •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外发生汽车撞人事件 或非恐袭
  • 女子宅家近20年
  • 哪些美国城市将面临破产?这几个城市危险了
  • "狠心爸爸"让孩子跪在景区地上写作业! 背后的故事让人心疼…
  • 婚礼红包地图出炉!浙沪最讲面子,全国人民都想做广东人
  • 杨颖工作室晒日记,10块钱袜子baby嫌贵,网友:原来你这么节俭?
  • 浙江女婴带着一块“玉”出生,医生说这东西全世界都极为罕见!
  • 中国黄金周,一日本商家发贴紧急求救……
  • 花3000多 小伙租626辆出租车顶灯道歉:老婆我错了
  • 上海首对龙凤胎大熊猫周岁 抓周选了算盘、乒乓球拍
  • 拉斯维加斯枪击案:持枪权利再次遭遇挑战
  • 假期你婚了吗?婚礼红包地图出炉,看你的家乡需要多少
  • 妻子离家出走,小伙租626辆出租车顶灯道歉!
  • 国庆外出旅游拍照,游客被索要道具费!
  • 长城一天10吨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