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祇夜伽陀。杂糅精莹。妙理清澈。心目开明。叹未曾有。】

这时,阿难和大会诸群众,听见佛说这无上的慈悲教诲(“祇夜”译作重颂,“伽陀”译作孤起颂又作赞颂)和这首重颂与赞颂参合而成的偈语,都认为文句精彩而莹明,义理清楚而透彻。故大家都能得到心眼洞开,比以前更明白如来藏修证之法门。大家都感叹得闻此未曾有之法音。

【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今闻佛无遮大悲。性净妙常真实法句。】

阿难合掌向佛顶礼说:我现在听见佛所说这种没有一点遮盖,没有保留的法,和盘托出,从大悲心所发之根性清净而微妙真常的理论,句句是真语实语。

【心犹未达六解一亡。舒结伦次。惟垂大慈。再愍斯会及与将来。施以法音。洗涤沈垢。】

可是我心里还未十分明白:六结若得解脱,一亡之明亦不存在,和解结的次第,还望世尊,垂下大慈大悲的心,再怜悯会中大众,及后世的众生,布施甘露的法音,来洗涤我们多劫以来在根中所积之深沉细垢。

【即时如来于师子座。整涅槃僧。敛僧伽梨。揽七宝几。引手于几。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

即时如来在法座上,整理涅槃僧(即内衣),敛收僧伽黎(即大衣),凭著七宝几(几是用金、银、琉璃、玻璃、赤珠、砗磲和玛瑙七宝所嵌成),伸手到几上拈起劫波罗天(即夜摩天)所奉献的华巾,是宝叠华所织成的名贵丝巾。

【于大众前绾成一结。示阿难言。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俱白佛言。此名为结。于是如来绾叠华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又白佛言。此亦名结。如是伦次绾叠华巾。总成六结。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亦复如是次第詶佛。此名为结。】

佛在大众前,用华巾打成一个结,问阿难说:“这叫什么?”阿难和大众,异口同声说“这个叫结”。佛又再打一结问阿难:“这个又叫什么?”阿难及大众答“这亦是结”。如是一样轮下去,共打成六个结。每打一结,就问阿难“这是什么?”阿难和大众,都次第答复佛所问:“都叫做结。”

这里佛以华巾表示如来藏性。打成六结,表示六根。

【佛告阿难。我初绾巾。汝名为结。此叠华巾。先实一条。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复名为结。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宝叠华缉绩成巾。虽本一体。如我思惟。如来一绾。得一结名。若百绾成。终名百结。何况此巾祗有六结。终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来祗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为结。】

佛对阿难说:“我打第一个结时,你说是结,但这华巾只是一条。当打第二和第三结时,为何你们又说是结?”阿难说:“世尊,这条华巾,当编织成巾的时候,虽然本是一体,但如来打一结,就有一结之名,若是批一百个结,就叫做百结。何况这条巾,现在只有六结,不是七结,亦不停在五结,为何如来只许可第一个是结,而不许可第二和第三,也叫做结呢?”

【佛告阿难。此宝华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条。我六绾时。名有六结。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结有异。】

佛对阿难说:“这宝华巾,你已知道原本只是一条。我打六个结时,就有六结之名。你再详细观察,巾体是同相,打了六结,就变成异相了。”

这里喻如来藏性,本来是清净湛明,有了六根便成六结。如果将六结都解了,就连一结也没有。

【于意云何。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结生。吾今欲将第六结名成第一不。】

你的意思怎么样呢?我初打头一个结时,就叫做第一结。像这样打至第六结时,就叫第六结。但我现在想首尾相换,把第六个结,净它叫做第一个结,可以吗?

【不也。世尊。六结若存。斯第六名。终非第一。纵我历生尽其明辩。如何令是六结乱名。】

不可以的,世尊!因为第六结打成,就叫做第六结,怎可以叫做第一呢?纵使我经历生生世世,尽我的聪明辩才,也不能把六结的名次,颠倒改换。

【佛言。如是。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令其杂乱。终不得成。】

佛说:对的。六个结确实不同,但是你要回想,六结的本因,都是由一条巾所造成的。若把它的名目杂乱倒置,当然是不可以的。

【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中。生毕竟异。】

那么你的六根根性,也是一样的道理,本来是相同的,可以互用,但因有了六结,变成六用,不能互用而成异用了。

【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阿难言。此结若存。是非锋起。于中自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

佛对阿难说:“你现在一定不喜欢这六个结,希望它成为一巾,但怎样才能恢复一的本体呢?”阿难说:“是的,我是愿意解除这六个结。因六结如果存在的话,则是非蜂起,互相起了斗争。为什么会斗争呢?就是因为有了彼此,有了一和六。这结不是那结,那结不是这结,遂生种种的分别执著。世尊!今日如果能把六结总的解除,就没有彼此,没有一和六。连一结都没有,六结又怎能存在呢?”

【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

佛说:你说得不错,因有六,才有一,如果没有六,根本一也不存在。

【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

心是清净本心,性是妙真如性。狂是生相无明,乱是三细。从无始劫以来,在你清净本心,妙真如性理,忽然生出生相无明,“一念不觉生三细”。三细即:(一)业相;(二)能见相;(三)境界相。有了这三种极微细的相分,就扰乱你的清净真心使它不得安宁。

【知见妄发】:这就是“境界为缘长六粗,有了三细之境界相为缘,就生出六粗相:(一)智相;(二)相续相;(三)执取相;(四)计名字相;(五)起业相;(六)业系苦相。

智相:用智慧而有相;就成为世俗之智慧,即世智辩聪。以为自己聪明,什么都知道,就发生种种妄知妄见,这是第一个结。

【发妄不息】:既有妄见,就生妄执,妄执身外实有,妄上加妄,念念相续不停,这是相续相,即第二个结。

【劳见发尘】:劳虑转深,就生执取相,和计名字相,这是第三结和第四结。

妄见我及我所,就发现有世间相、众生相。由颠倒妄想,起惑造业,随有起业相,这是第五结。造业受苦,这是业系苦相,即第六结。这六个结就把你的妙明真心,结得实实地,不得摆脱。

【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

犹如把眼睛直视虚空,直视太久就发生疲劳,看见虚空中有狂华乱飞。在你湛澄精明的如来藏性里,因一念无明妄动,就无端端而乱生出种种妄见。三细六粗,能见所见等等,有如狂华乱舞一样。

【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

其实一切世间所有,尽虚空遍法界,山河大地,房廊屋舍,甚至连生死涅槃,都像用眼直视虚空,直视太久,发生劳相,狂妄乱成之颠倒华相一样。 https://t.cn/zQGzEdS

65.七处征心(5)—破“执心则随有”【楞严经浅释】(宣化上人)

序分 · 三番破识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M5执心则随有(分二.七处征心5)
N1阿难计心随合随有 N2如来破其无体无定

今N1

【 阿难言:我尝闻佛开示四众: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我今思惟,即思惟体,实我心性。随所合处,心则随有,亦非内外中间三处。】

阿难言:阿难又启白佛,说,我尝闻佛开示四众:以前阿难都是用自己的意思,来想这个“心”和“见”在什么地方,被佛都破了;所以现在他不说他自己说的了,他说是佛说的。他说了,我阿难常常在过去听见佛开示四众——就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比丘、比丘尼是出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是在家二众,就是在家受过五戒的,这叫“居士”,男的就叫“优婆塞”,女的就叫“优婆夷”。

由心生故,种种法生:因为你有这个心——阿难所说这个“心”,还是识心——生了,所以就有种种境界生起;这种种法,就是在“识”里边所现的这一切境界。法没有自性,法因缘起;因为这个缘,才有这个法。由法生故,种种心生:因为有这个因缘法生出来了,就种种的心也生出来了。这是以前佛你讲的啊!世尊讲的这个道理,大约不会错的;我现在是根据世尊这个道理,有一个见解。

我今思惟:他现在又想了!想什么呢?我因为听见世尊所说的这个法——“因心生而法生,因法生而心生”;我现在又往深了一层想。即思惟体,实我心性:就是我“思想”的体,这就是我的觉了能知之心,这就是我那个心性。阿难讲的这个“性”,也不是“自性”,这还是一种“识性”。

随所合处,心则随有:这个心,它遇着什么因缘,随着这个因缘合起来,就有了心了。若无所合呢?就没有心了。亦非内外中间三处:这也不是内,也不是外,也不是中间这三个地方。就是在任何地方,它遇着因缘能合起来,就有心了;若没有缘,大约就没有心了!阿难这个讲的,还是似是而非,还是没认清楚!

N2如来破其无体无定(分三)
O1约无体破 O2约有体破 O3正与结破

今O1

【 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随有者。是心无体,则无所合;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因七尘合。是义不然!】

佛听阿难这样讲:随所合处,他就有心了。所以佛告阿难:佛告诉阿难说,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你现在说,因为由这个法生的缘故,而种种心也就生出来了。随所合处,心随有者:因为你这有所合了,心就跟着有了。若无所合呢,心当然就没有了。你是这样子讲的。

是心无体,则无所合:可是你所说这个心,究竟有体、没有体啊?你这个心若没有一个体相、形相,你和谁合?若无有体,而能合者:你硬拿不是当理讲,假设这个心没有体,你说它也可以合;则十九界,因七尘合:那这个“十八界”会变成十九界的,多出来你“心”这一界;本来是“六尘”你现在又有一个“心随所合处”,这就应该又有一个尘,也会变成“七尘”。这多出来的一尘和一界,是怎么样生出来的?是义不然:你所说这个道理,又是不对的。

怎么叫“十八界”?在后边文里头会讲。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是“六根”;色、声、香、味、触、法,这就叫“六尘”;六根对着六尘,中间就生出来一种分别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就叫“六识”。六根、六尘、六识,合起来叫“十八界”。单单六根和对着的六尘,这叫“十二处”,又叫“十二入”。

【 若有体者,如汝以手自挃(zhì)其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为从外入?若复内出,还见身中;若从外来,先合见面。】

佛又对阿难说了,为什么我说你说的这个道理不对呢,若有体者,如汝以手自挃其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为从外入:“挃”,就是捏。假设你这个心,有个心的身体——比方说,你自己用手来捏你自己的身体;你捏,它知道痛啦!你知道怎么样捏痛的,这是用你的心知道的。那这个心是从里边出来的啊,还是从外边进来的呢?

若复内出,还见身中:假设你说它又是从里边出来的,它应该先看见你身里边的东西。因为以前你说你那个心在里边,现在你说里边也不在,外边也不在,中间也不在,三处都不在了;是随所合处而有你这个心。现在我叫你捏你的身体,这是合了!那么合,你说,究竟你这个知道的心,是从里边出来?是从外边出来的?假如你说,“喔,我一捏它就知道了,它是从里边出来的!”那既然从里边出来的,就应该先见身里边的东西。

若从外来,先合见面:若从外边来的,它就应该先看见你自己的脸面。那你这个心,有没有看见你自己的脸面呢?

【 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

阿难这回也有一点发火了——对佛发火了!这回想:“啊,佛说得太没有道理了!”所以他即刻就驳嘴,和佛正式辩论起来了。

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见”,是用眼睛看见的;“心”,是知道。您说这个“见”,是“心”见到,这就不对了,这也不合道理的!佛说阿难前边讲的是“是义不然”;他现在也说,佛说的是“为见非义”。说:“佛您说这个心若从外边来的,就见到面;心只是知道,它看不见的,能看见的是眼睛。”他越跑越远了!他的意思是这样,他说能看见的是眼睛,能知道的才是心,所以他说佛说的这个道理不对。

【 佛言:若眼能见,汝在室中,门能见不?则诸已死,尚有眼存,应皆见物;若见物者,云何名死?】

佛言:佛听他这样讲,就说了,若眼能见,汝在室中,门能见不:假设你说你的眼睛能看见的话,那你在这个房子里边,这房子的门,能不能看见东西呢?则诸已死,尚有眼存,应皆见物:你说眼睛能见,那么人死了,眼睛还存在着,也还应该能看见物;你这眼睛怎么不能看东西了呢?若见物者,云何名死:假设你说,死了眼睛还能看见东西的话,怎么叫一个“死”呢?

所以经典上现在讲的这个道理,就是“眼睛不能见”。我们现在人死了,有把眼睛存到眼库里,还可以用的,说这证明眼睛可以见的。不过眼睛可以见是可以见,还要借着你自性那种灵性才能见。如果单单眼睛,它是没有知觉的,也不能见的。它必须要假借人这种的灵明觉性,才能看见的。眼睛就好像窗门似的,它是透明体,是做为一个窗户在那儿,才能看见东西。所以你若说眼睛能见,那人死了,眼睛它怎么又不能见了呢?又假如你说,人死了还能看见东西,那就不叫“死”了。

【 阿难!又汝觉了能知之心,若必有体,为复一体?为有多体?今在汝身,为复遍体?为不遍体?】

佛讲前面的道理讲完了,又叫了一声阿难!又汝觉了能知之心,若必有体:你这个能觉察到、了知一切的心,你若一定说它有体的话。为复一体?为有多体:你这个心是一个身体?还是有多个身体呢?今在汝身,为复遍体?为不遍体:现在在你身上这个心,是周遍你这个身体上啊?还是不周遍你这个身体上呢?你讲啊!

【 若一体者,则汝以手挃一支时,四支应觉,若咸觉者,挃应无在;若挃有所,则汝一体,自不能成。若多体者,则成多人,何体为汝?若遍体者,同前所挃;若不遍者,当汝触头,亦触其足,头有所觉,足应无知。今汝不然!】

若一体者:假设你说这个心是一个体的话,则汝以手挃一支时,四支应觉:那么你用手捏你四肢哪一肢的时候,你那四肢都应该有所感觉。四肢,就是两条腿、两条胳臂。为什么?它是一个体嘛!那你捏一肢的时候,为什么只有一肢这地方痛,其余的那三肢就没有觉察得到痛?若咸觉者,挃应无在:你若捏一个地方,就等于捏四肢一样——也就是说,你捏一条腿,那两条胳臂和另一条腿也都有所感觉,都知道;那你这个捏的地方,就不存在了,就不应该是一个地方。若挃有所,则汝一体,自不能成:假如这捏的有一个所在,你这个“一体”,自然也就不能成立了!

若多体者,则成多人,何体为汝:你若是说这个心有多体,所以这四肢捏一肢,其余那三肢都不知道;那这个心有多体,就应该成多人,不是一个人——那么哪一个心的体是你心的体呢?

若遍体者,同前所挃:假如你说这个心是一体,但是周遍的;那你和前面所说的,捏一个地方,周身都应该痛的。

若不遍者,当汝触头,亦触其足,头有所觉,足应无知:假设你说这个心的体不是周遍的,在你碰头的时候,也同时去碰脚,那么你头有所觉时,你足就不应该知道有所触。今汝不然:可是现在你也知道,你头上触碰到任何的境界,足也有所感觉,所以你若说它是不遍的,你这个道理也是不对的。

【 是故应知,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无有是处。】

是故应知:因为这个,你应该知道,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无有是处:你说:“随所合处,就有你的心”,也是不对的!

【编按】以下节自一九八八年九月“主观智能推动力”讲座

阿难用招架之功,所以想一想,就用佛所说的道理,来证明自己的见解。佛所说的道理,是要显露真心和见性。而阿难以妄想心、分别心来找真心和见性,所以之前说过很多次,都没有说对。现在就越跑越远,跑到所有处去——这“所有处”,就是哪一个地方都可以。

“随所合处”,他就说这是他的心和他的见。这未免越跑越远,越说越不合理!他自己还解释说,不是内、外、中间三处,是随所合处。那么“随所合处”这个“所合处”,也包括内、外、中间;这个“所”,就是“所有”。他以前指出一个内、外、中间来,佛批评说不对;现在他把所有的处都包括了,这还是和那个三处是一样的,这是没有明心见性,没有悟彻本来面目。讲这个“心”、“见”和这个“法”,都是“借它”来做一种比喻,并不是指定有一个什么实体。所以阿难用缘虑心,来找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他是永远也找不着的。

——“主观智能推动力”讲座至此

修定时五种止息恶念的方法
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讲“息恶品”,为什么要讲息恶呢?就是我们虽然知道学戒很好,我们也想办法要把戒持清净,但是我们会发现一件事情:“我很想把戒持好,但是我还是有很多的因缘,让我自己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妄想杂念。”所以在《阿含经》当中,讲到一件事情,就是许多的比丘们,他们想要打坐、想要修定,但是他们发现:当他们要打坐、要修定的时候,妄想杂念一大堆,而且还有一些恶心所会起行。所谓的恶心所,不外贪、瞋、爱、染这些的心念起行。比丘们到外面去看了五欲六尘,一打坐,那些镜头就不断地涌上来,所以他们会请教 佛陀,这该怎么办呢?佛陀就教了他们五种方法,这五种方法,我们可以拿来作参考。佛陀说:“如果我们要修增上心,也就是要修定学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这五种方法,来让我们的这些恶念止息,我们的心就能够安住;能够安住就能够定下来,定下来就可以进修禅定。”
佛陀说的第一个方法叫作“念善相应”。念善相应就是:我们的心去安住在善法之中,或者是我们安住在忆佛的念当中,或者我们的心安住在清净无为的、这样的清净心当中。佛陀说要把心安住在善的这一念,祂举的例子说:“好像木工师,他们要切割木头的时候,会拿一条墨线,用那条墨线为准则来切割木头,那样的木头就可以切得很正。”同样的道理,用这个例子来说:如果我们的心,常常都住在善念当中,那么如果有恶念起来的时候,就跟善念会相抵触,那个时候恶念就可以止息,恶念一止息,我们的心就能够安住下来,安住下来就可以修定。
但是有的时候,我们光想着忆佛念、光想着善念,也有可能恶念的势力太强了,有的时候,那样的一个势力的强度,让我们的善念没有办法产生对治。佛陀就教了第二个方法,说要“念恶有灾患”。什么叫作“念恶有灾患”呢?就是说;我们现在如果一直把我的心安住在这个恶念中,如果我一直安念在这个恶念中,这个恶念就会产生逼恼,产生逼恼,我就没有办法安住下来修定,没有办法安住下来思惟法义,这样我就不可能去证果,不可能得到涅槃。佛陀在这个部分,祂举的例子就是说:“好像有一个年轻人,他长得非常的端正可爱。他洗好了澡,穿着非常洁白干净的衣服,身上还涂得香香的,把胡须、头发统统都把它刮得很干净,所以看起来非常的整洁庄严;但是这个时候呢,有人拿死掉的蛇、死掉的动物,而且那个蛇啊、动物啊尸体都已经烂坏,而且有臭味肿胀,把这些东西放在那个少年人的脖子上。这个时候,少年人对放在脖子上的东西,当然会非常的嫌恶,想要赶快把牠丢掉。”佛陀意思就是说,我们对待恶念就要像这个样子,好像是一个挂在脖子上的恶臭烂坏的死尸,想要赶快把它扔掉;如果是这个样子的话,我们就可以对治我们的恶念,让我们的恶念不起行。
可是如果说这样子还不行,佛陀又出了第三招。祂说第三个方法叫作“不念此念”。什么叫作不念此念呢?就是不去管这个念,如果有这个恶念起来的时候,我们根本不去看它、不去管它,我们继续把自己的心安住在自己要修的定学上面。佛陀举的这个例子,祂说:“好像一个人他是有眼睛嘛,外面有光明照的时候,眼睛张开了我们就可以看到外面的色尘。那个时候,我们如果把眼睛闭起来,或者我们把身体转开,我们就不用看到外面的那些色尘了。”佛陀就说:“你说这样子,如果我们把眼睛闭起来,或者把身体转开,那我们前面那个色尘还看得到吗?”比丘们回答:“当然看不到!”佛陀说这就叫作不念此念,当我们有这个恶念的时候,我们就把这个意念转开,不去管它,它起来就让它起来,它走开就让它走开;如果这个样子的话,也可以让恶念止息,这又是一个方法。
但是会不会又有人不适用呢?没关系!佛陀又开示第四个方法,第四个方法叫作“思行渐减念”。这个方法跟刚才的方法不一样,刚才的方法是避开不理它;这个方法是正对着它,然后跟刚才前面所说的,看这一个恶念的过患也有点不一样。也就是说,自己让自己的这一个恶念,用心念让它渐渐的淡下来,用举例来说我们比较容易懂。佛陀说:“就好像有一个人在走路,他走得很快很快,于是我们就起一个念说:‘我干嘛走那么快?我可以慢慢地走啊!’用这样的一个念头告诉我们自己,于是脚步就放慢了;当脚步放慢的时候,就说:‘我干嘛要慢慢地走?我可以坐下来休息啊!’这样一讲的时候,这个念头又止息住了一些,恶念又止息了。当坐下来的时候呢,觉得又能够止息一些,又可以喘一口气,所以又说:‘我干嘛要坐?我可以躺下来啊!’于是这个人就躺下来了,当躺下来的时候全身就放松了。”我们对待我们的恶念,有时候也可以这样。当我们觉得我们的恶念很强盛的时候,就问自己:“我干嘛要去想这些呢?我可以不要这么紧张这件事情嘛!”当我们发现好像我们的气息比较缓下来了,念头也比较松下来了,我们再慢慢地告诉自己:“我们不要抓着它呀!我们把它放掉。然后我们把我们的心念安住在这个定学上不是很好吗?或是安住在法义的思惟上不是很好吗?”好像自己在劝自己一样,一步一步地下来,让我们的恶念止息。
好!讲了四种了,是不是能够就把我们的恶念止息掉呢?或许有些人还是没有办法,没关系!佛陀又教了第五种方法,第五种方法叫作“以心修心”。针对前面的四种方法,如果还没有办法,佛陀就说:“好吧!那这样子你们就把你们的牙齿,上牙齿跟下牙齿就这么咬着、并着,然后用舌头逼着我们的上腭,这叫作以心修心,然后来降伏这样的恶念,让这个恶念不起行。”佛陀举的例子就说,好像两个大力士,抓着一个瘦弱的人,强迫这个瘦弱的人要降伏;所以当我们两腭牙齿上下牙相对着,用我们的舌头抵着我们的上腭的时候,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恶念,渐渐的止息。
以上五种方法,可以随着您试着去用用看!当恶念止息的时候,你可以安住在忆佛的善念当中。如果不行,那么你就可以想,您先想:“这个恶念要干什么?它并不能够给你有任何的帮助啊!”如果还不行呢,你可以不去理这个恶念,或者像跑步的人,让自己的恶念缓下来;要不然你就干脆坐下来,嘴巴闭着舌抵上腭,强迫自己把心定下来,不要在这个恶念当中。这一个是 佛陀在教弟子们,当我们在修禅定的时候,有恶念的时候,我们要怎么样的去对治。
 阿弥陀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步踏神罡,上达天听!道教流传最广的“八大神咒”,可逢凶化吉!》 《皇经集注》卷五《神咒品第一章》云:以经中秘法语,能度人箓仙,制星,制魔,制水,镇五方,济法
  • 于是,赵女士在女子的带领下来到一个小巷,看见了正在帮别人算命的“大师”。4月11日,赵女士从江北区某医院出来,一名女子过来拍了拍她的肩膀说:“大师说你跟他有眼缘
  • 【拼租】招合租西乡塘区鲁班路南宁二十中里边 三房两厅两间房【租金】600元/月和650/月(有阳台)押1000付三,无中介费【来源】合同甲方是_二房东【说明】限
  • -关键是可以和演员零距离沉浸式体验话剧,在话剧开始之前,演员们都会下场和每一位观众互动,介绍剧情,他们真的太好了,也非常热情,可以让观众尽早的进入这场话剧的情绪
  •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6、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 中国西北部的贺兰山下,矗立有9座塔型巨冢,这里隐藏着一个消失在史书中的政权——西夏,它是《天龙八部》中梦姑的家乡,也是北宋将领范仲淹赋诗抒怀“浊酒一杯家万里,燕
  • #华为音乐#推荐一首歌曲#天空之外#,真的非常好听哦,分享给你们!坐着干嘛呀,还不赶紧动起来[送花花] 戳10 艾依格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 #微信内测一个手机可注册俩号#一个手机号注册两个微信号非常十分有必要,特别是刚出来的大学生,一般都是会准备两个微信号,专门的工作号,一个就是生活号,因为有些工作
  • 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小小的萱草花表达的孝心怎么报答得了呢。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
  • #李现维权胜诉获赔#【#李现维权胜诉获赔35万#】企查查APP显示,李现与深圳市狼烟天下科技有限公司姓名权纠纷民事一审判决书公布,被告未经许可在“全国电/子烟线
  • 】连日来,佛山梁园举行一系列国潮风活动,为游人带来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也让恬静的岭南园林增添了不少热度。不光是梁园,在祖庙博物馆、南风古灶等历史文化景区也可以看到
  • 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养生保健要注意个体差异。【养生四大误区了解一下】#中医养生说# 养生一直是人们乐于谈论的一个话题,尽管很多人知道一些简单的养生方式,但是在养
  • 阿胶祖源地,福牌承千年 福牌阿胶荣获西湖奖•创新营销案例 央视·卫视全面联动➕御享高端品鉴会➕全域流量媒体的全媒体立体式爆品打造计划全方位进行 大规划、大毛利、
  • 【#合肥将新添两大地标# 】近日,安徽省文化馆新馆项目和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项目设计总承包完成定标。“中国菌物谷(合肥)”是合肥市人民政府与吉林农业大学合
  • 今年7月,泰兴南路示范路段已启动并进入试运营阶段,成为天津市第一条静态交通智慧管理试点路段。示范路段全长700米,设置横向泊位100个,安装高位视频设施10套,
  • 回忆太美,20年了,物是人非,容貌不变生活已变,所谓翻红就是多一些工作赚一些钱,张柏芝能坚持到出道么?回忆太美,20年了,物是人非,容貌不变生活已变,所谓翻红就
  • 翻领处的位置用金属饰品点缀,足于体现细节上的精致。全新V级在保持了MPV车型的稳重和干练风格之余,还新增了时尚元素。
  • 见到了‮农卖‬副产‮的品‬美术老师张老师‮拗,‬口是拗口了点,‮实事‬如此‮亦,‬是我见过的‮踏最‬实的‮干实‬家,可以想‮的见‬未来,是属于实‮家干‬。【夜‮
  •   在此机遇下,6月中旬“盛装开启”的“上合你好 我是杨凌——2022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云上推介会”上,来自上合组织国家的主流媒体记者共同见证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三年
  • 《六月》在六月想要把整个我给你以青石、流水,或者云的姿态当月光正好我们一起看眼前的万物都在较着劲生长在六月我想要再好好的爱你一次连同你驻留过的黄昏和黄昏里残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