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书单:
《心的回向》:向外求,热闹而痛苦;向内求,平静而快乐。
人生不过两件事:理解自己和通过别人理解自己。
昨天,明天的人事物,都是基于今天的人事物。所以当下的人事物才是最重要的。
不要去成为别人的一部分,也不要让别人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保持并尊重各自的完整,能敞开心扉去分享在一起的时间,这就叫“一期一会”。
不要太在乎问题是什么,只要能守住一个答案,一样可以过好一辈子。

《寿命是一点一滴努力来的》强烈推荐,而且人手一本最好:这本书我一口气读完,时不时被作者的大爱和慈悲心所感动。
1、作者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一直坚持着“利他之心”,因为利益他人就是利益自己。让我深深地明白了“爱返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这句话的魅力所在。
2、爱人者,人恒爱之:唯有你对他人施予仁和爱,他人才会以德报德。勿以善小而不为。所以,作者才会始终保持平等心、平常心、慈爱心。做了好事从来不放在心上,而是觉得那是自己应该做的,并不是因为我想从别人身上得到些什么才去做。
3、诸事不顺,皆因亏孝:作者对父母的孝,我看的时候一点都不理解,在我看来,是“愚孝”。就老是想这个问题,老是问自己为什么?后来突然明白了:在我们大多数眼里是愚孝,而作者那里不是,她只不过是做了每个子女应该做的本分,而我们大多数都忘记了子女的本分是什么。
后面看秦东魁老师的书,让我对作者“愚孝”这一观点又联系了起来。秦东魁老师说:“因为孝顺,不光是孝,还要顺。很多人说凡事都顺的话,是愚孝,可我不这个认为,老人是不可复制的文物,说没就没了,他那种个性已经持续那么长时间,教育他也该是他父母的事情,我是个晚辈,是孩子,我只能用我柔软的心去感动他,而不能用强悍的方式。”这就是子女应该守的本分呀。

《了凡因语》强烈推荐,适合反复读:前面几篇会觉得无聊,提不起兴趣,但是呢,后面会越来越来劲,然后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前面几篇会讲自然规律。如果你能看懂此书的所有心法,你将受益无穷。
1、通过结果反推因:它会让你知道最重要的反观内省,扫尘除垢。那么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处于什么样的当下,无论人事物的好坏,人事物的吉凶,你都可以觉察,反观内省,你就可以找到补救的方法。记住:福人眼里看不到不好的东西。
2、全书传播的重要思想就是:归零状态-就是你现在所拥有的任何事物,都不过是暂时借用,因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那么当你失去的时候,也只不过回到了刚出生时什么都没有状态,那么有啥可悲伤的呢?本就没有,何来失去。

《八万四千问》:这本书没有完全吃透,是本需要不断回顾,不断对照自己所思所想的书。
人生需要如何定义?看完这本书最大的启发。要接受真实的自己:作者说,其实皈依佛教实质上就是接受最真实的自己,就和“众人皆具如来智慧”是一样的道理,只是因为“妄想执着”而遮蔽了自己。

《你是命运的设计师》强烈推荐:秦东魁老师真的超级棒,一口气看完,兴犹未尽。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设计师,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如何把握都在于自己的内心。
1、孝敬父母,夫妻和睦,善待兄弟姐妹: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诸事不顺,皆因亏孝。
2、时刻保持觉知: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当你觉察到自己的恶念时,请马上转念,心随境转,当下的情绪会变得平静下来。
3、向内求:当你向外求时,你都是埋怨、委屈、愤恨的;只有向内求时,你才是平和、平静,喜乐的。
4、利益他人:始终保持利他之心,而不是满足自己的私欲,那么你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

《素书》强烈推荐,适合反复读:能让你明白为什么书面会有“读此书,可为王师;用此书,可成大业”这句话。还可以明白为什么学鬼谷子的后面都不好。精于算计的人,都把自己算死了。
开篇就让你知道“道、德、仁、义、礼,此五者是为人之根本,立身成名的道理”。这是原始,亦是根本。
然后通篇为你剖析此五者,让你明白怎样为人,怎么处世;世间万物兴盛、衰败的道理;什么是因,什么是果;如何化解危机;如何转念,心随境转;什么是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的重要性等等,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你是否有慈悲心,平等心。

千古第一祛湿方,祛湿鼻祖方,祛湿基础方,祛湿万能方,它是——

原创 文泉杰 文小叔说
 
中国人的湿气只有医圣张仲景才懂,张仲景深谙湿气的本质,于是开出一个方子,成为祛湿的鼻祖方,后世所有祛湿的方子都是在这个祛湿方基础上加减而来。

千古第一祛湿方苓桂术甘汤送给你们。

茯苓20克  桂枝15克  白术10克  炙甘草10克

(以上四味药放入两瓶矿泉水,大火烧开,小火煎煮半个小时,差不多剩一半的水就可以了。分早中晚三次服用。服用的时候加热。)

张仲景说这个方子治疗什么病呢?

第一个治疗“心下逆满”。心下就是脾胃这个部位,逆满就是脾胃水湿太多了,有一种上逆的感觉,比如喝点水就想打嗝或者呕吐。

第二个治疗“气上冲胸”。意思就是说湿气太多了,不能气化成津液,到胸部这个位置受到了阻挡,于是就有一种气冲到胸部,很膈应的感觉。

第三个治疗“起则头眩”。意思是说,蹲下去马上站起来头晕。蹲久了站起来头晕正常,很多人都有,但是如果刚蹲下就站起还头晕的话就是湿气太重的原因。当然也有单纯血虚的原因。但如果一个人湿气太重的话,他的脑部气血就相对不足,因为有一部分被湿气占据了,所以起身的时候会导致脑缺血从而头晕。

第四个治疗“身为振振摇”。走路的时候身体摇晃,需要扶着墙走。为什么会摇晃呢?可以想象一下,只有小舟在江河里才会摇晃,身体里面的水湿多了,身体就好比小舟,摇摇晃晃的。

以上四个症状是苓桂术甘汤主攻方向,当然,远远不止这些,放到今天来说,只要你身体有湿气,尤其是中焦脾胃有湿气都可以用这个方子。中焦脾胃有湿气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呢?有一条水汪汪的大舌头,舌头又胖又大,口水多,一天到晚没有喝水的欲望,喝点水胃胀,都可以听到水在胃里晃荡发出的声音,至于脸皮浮肿,眼袋大,四肢浮肿那就更不用说了,说明你的湿气已经泛滥成灾了。

张仲景真是无上高明,这个方子妙就妙在它符合养生的最高境界“一阴一阳谓之道”。方中的配伍非常精妙,有阴有阳,有升有降,有浮有沉,有补有泄,可谓天衣无缝也。

下面文小叔细细唠叨唠叨方子中的四味药。

茯苓。

茯苓可是个好东西,它有多好?据考证,从古至今所有的药方中用的最多的就是茯苓。茯苓,九大仙草之一,不温不燥,不寒不热,它的性子很平和,所以慈禧太后天天吃它,还让人发明了一种美味又养生的食品叫茯苓饼。

茯苓祛湿是比较缓慢的,用的是它的甘淡之性,茯苓不像薏米那么猛烈,茯苓是往下走的,能够把中焦脾胃的水湿通过小便的方式排出去。茯苓需要重用才有效果,这个方子用的最多,用到了20克。著名老中医岳美中特别擅长当用茯苓来治疗脂溢性脱发,茯苓用到50克。

桂枝。

桂枝是这个方子的灵魂所在,如果缺了桂枝,这个方子就平淡无奇。如果说茯苓是所有药方中用的最多的一味药,那么桂枝就是所有经方里用的最多的一味药,张仲景如此钟情于桂枝,以至于无论寒症热症虚证实证,还是表征里症还是半表半里症,都有桂枝的身影。

并不是说桂枝无所不能,但足见桂枝的神通广大。

小伙伴们问,啥是桂枝?

桂枝就是桂树的枝头,最上面的那一小节嫩嫩的树枝,可见它的生发之力是很强的。桂枝的神奇之处在哪里?先问小伙伴们一个问题,脾胃为啥子有湿气?

因为脾胃睡着了,不干活了,为啥不干活了,因为脾胃太冷了太寒了冻着了。中医有一个术语叫“纳呆”,说的就是脾胃像木头一样,死气沉沉,毫无生机。

所以,我们要把脾胃叫醒。怎么叫醒?绝对不能用寒凉去叫醒,要用温度热度去叫醒。让太阳照进我们的脾胃,让脾胃不再阴霾。这个桂枝就好比太阳,它能够气化中焦脾胃的水湿,让水湿变成人体可以利用的水蒸气,让这些水蒸气滋润我们身上的每一寸肌肤,每一个毛孔。

白术。

白术也是健脾祛湿的高手,它的味道很香,它既能够像桂枝一样叫醒我们的脾胃,也能够像茯苓一样祛湿,只不过它的药性是往上走的。白术气化的是中焦脾胃可以利用的水湿,把它变成身体需要的津液。

炙甘草。

甘草,小伙伴们都知道,主要功效补中益气,调和诸药。炙甘草在甘草的基础上烤制或者蜜制,去掉了甘草清热解毒之效,增加了补中益气的效果。炙甘草在这个方子起到什么作用呢?第一调和诸药,第二救津液,因为桂枝白术都比较温燥,又加之大量的茯苓利水,为了防止大量的津液流失,所以加入炙甘草反佐一下。

苓桂术甘汤的妙处远不止这些,这个方子还包含了祛湿的三个方法。

中医祛湿的第一个方法——利湿。

利湿或者叫利水或者叫利尿,通俗地说,就是借助利湿的药材让我们身体的湿浊直接从下面从小便排出去。这些年我们疯狂追逐的祛湿食材红豆薏米不就是这样的吗?红豆薏米都是利水利湿的食材,刚开始时还有点效果,慢慢地就没有效果了。而且利水利湿的药材多数是寒凉的,长期食用会伤害脾胃,反而会加重湿气。

苓桂术甘汤中的茯苓也是利湿的,茯苓的好处是它是平和的,不伤脾胃。这就是文小叔为何不向小伙伴们推荐红豆薏米,却一直推荐茯苓的原因。

中医祛湿的第二个方法——渗湿。

这个渗湿又怎么理解呢?渗就是慢慢渗出来的意思。比如我们经常说这个人脸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这样说小伙伴们应该明白了吧?这个渗湿就是发汗的意思。借助解表发汗的药材让我们的湿气从全身上下每一个毛孔慢慢渗出来。

渗湿需要强壮我们的心阳。有的小伙伴心气不足,心阳衰微,怎么也不出汗,就算到了酷暑,人家都汗流浃背了,他就是不出汗。这时候要调理心脏了。出汗是我们身体排毒的一个重要通道,老不出汗湿气怎么去掉呢?

苓桂术甘汤中的桂枝就可以强壮心阳,解表渗湿。而且桂枝还可以通过升阳来祛湿。湿气本质上是一种阴邪。桂枝就好比天空中的太阳,太阳一出来,地上的湿气很快就会去无踪。

中医祛湿的第三个方法——燥湿。

燥湿,一看这个燥字就与火有关,所以我们借助温补的药材来燥湿。小伙伴们慢慢体会一下这个燥湿的概念,把毛巾放在炉火上烤的时候,毛巾的湿气是不是被蒸发了?然后我们把干燥的毛巾往桌子上一放,桌子上的水就被毛巾吸走了,这就是燥湿。

谁来燥湿呢?苓桂术甘汤中的白术是燥湿的一把手,白术大哥苍术更是厉害,一般不用。

不过话说回来,见湿祛湿都是治标,怎么才是治本呢?那就是断绝湿气的来源。不然你一边祛湿,另外一边湿气源源不断地产生,你不是白浪费功夫了吗?

怎么治本?中医五行当中谁克水来着?对喽,就是土。这土是什么呢?就是脾嘛,脾属土。所以要从根本上祛湿就要好好健脾。

还有,《黄帝内经》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见湿气的来源就是脾,要想断绝湿气的来源,必须要把脾胃调理好。

用什么来健脾呢?白术是最佳选择,炙甘草可以来帮忙。

我们最后来总结一下苓桂术甘汤:你看,这个茯苓就相当于利湿,把我们的湿气从小便排出去。 这个桂枝呢就相当于渗湿,可以强壮我们的心阳,可以解表发汗,让我们的湿气从体表毛孔渗出去。这个白术呢就相当于燥湿,把我们身体可以利用的水气化成水蒸气,就像火炉烘烤毛巾一样。这个炙甘草呢就相当于健脾,牢牢守住我们的脾胃,白术同样也可以健脾。

这个方子紧紧扣住“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这个思想:桂枝从脾胃走到肌肉皮肤;白术从脾胃往上走,升发清阳;茯苓从脾胃往下走,降掉湿浊;炙甘草稳固脾胃。

有的小伙伴用了这个方子汗多了,这正是祛湿的效果出来了。有的小伙伴用了这个方子排便次数多了,排便之后感觉非常舒服,当然了,把身体里的垃圾排出去了当然舒服喽。无毒一身轻嘛。还有的人用这个方子治好了长达数年的慢性湿疹。还有的人用这个方子治好了膝关节积液、胸腔积液、脑积水、胃胀、水肿等等。

真不愧是千古祛湿第一方啊。张仲景真是高明啊!写到这文小叔对张仲景的敬佩之情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最后说一下这个方子偏温,适合脾胃寒湿的人。

千古第一祛湿方,祛湿鼻祖方,祛湿基础方,祛湿万能方,它是——

原创 文泉杰 文小叔说
 
中国人的湿气只有医圣张仲景才懂,张仲景深谙湿气的本质,于是开出一个方子,成为祛湿的鼻祖方,后世所有祛湿的方子都是在这个祛湿方基础上加减而来。

千古第一祛湿方苓桂术甘汤送给你们。

茯苓20克  桂枝15克  白术10克  炙甘草10克

(以上四味药放入两瓶矿泉水,大火烧开,小火煎煮半个小时,差不多剩一半的水就可以了。分早中晚三次服用。服用的时候加热。)

张仲景说这个方子治疗什么病呢?

第一个治疗“心下逆满”。心下就是脾胃这个部位,逆满就是脾胃水湿太多了,有一种上逆的感觉,比如喝点水就想打嗝或者呕吐。

第二个治疗“气上冲胸”。意思就是说湿气太多了,不能气化成津液,到胸部这个位置受到了阻挡,于是就有一种气冲到胸部,很膈应的感觉。

第三个治疗“起则头眩”。意思是说,蹲下去马上站起来头晕。蹲久了站起来头晕正常,很多人都有,但是如果刚蹲下就站起还头晕的话就是湿气太重的原因。当然也有单纯血虚的原因。但如果一个人湿气太重的话,他的脑部气血就相对不足,因为有一部分被湿气占据了,所以起身的时候会导致脑缺血从而头晕。

第四个治疗“身为振振摇”。走路的时候身体摇晃,需要扶着墙走。为什么会摇晃呢?可以想象一下,只有小舟在江河里才会摇晃,身体里面的水湿多了,身体就好比小舟,摇摇晃晃的。

以上四个症状是苓桂术甘汤主攻方向,当然,远远不止这些,放到今天来说,只要你身体有湿气,尤其是中焦脾胃有湿气都可以用这个方子。中焦脾胃有湿气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呢?有一条水汪汪的大舌头,舌头又胖又大,口水多,一天到晚没有喝水的欲望,喝点水胃胀,都可以听到水在胃里晃荡发出的声音,至于脸皮浮肿,眼袋大,四肢浮肿那就更不用说了,说明你的湿气已经泛滥成灾了。

张仲景真是无上高明,这个方子妙就妙在它符合养生的最高境界“一阴一阳谓之道”。方中的配伍非常精妙,有阴有阳,有升有降,有浮有沉,有补有泄,可谓天衣无缝也。

下面文小叔细细唠叨唠叨方子中的四味药。

茯苓。

茯苓可是个好东西,它有多好?据考证,从古至今所有的药方中用的最多的就是茯苓。茯苓,九大仙草之一,不温不燥,不寒不热,它的性子很平和,所以慈禧太后天天吃它,还让人发明了一种美味又养生的食品叫茯苓饼。

茯苓祛湿是比较缓慢的,用的是它的甘淡之性,茯苓不像薏米那么猛烈,茯苓是往下走的,能够把中焦脾胃的水湿通过小便的方式排出去。茯苓需要重用才有效果,这个方子用的最多,用到了20克。著名老中医岳美中特别擅长当用茯苓来治疗脂溢性脱发,茯苓用到50克。

桂枝。

桂枝是这个方子的灵魂所在,如果缺了桂枝,这个方子就平淡无奇。如果说茯苓是所有药方中用的最多的一味药,那么桂枝就是所有经方里用的最多的一味药,张仲景如此钟情于桂枝,以至于无论寒症热症虚证实证,还是表征里症还是半表半里症,都有桂枝的身影。

并不是说桂枝无所不能,但足见桂枝的神通广大。

小伙伴们问,啥是桂枝?

桂枝就是桂树的枝头,最上面的那一小节嫩嫩的树枝,可见它的生发之力是很强的。桂枝的神奇之处在哪里?先问小伙伴们一个问题,脾胃为啥子有湿气?

因为脾胃睡着了,不干活了,为啥不干活了,因为脾胃太冷了太寒了冻着了。中医有一个术语叫“纳呆”,说的就是脾胃像木头一样,死气沉沉,毫无生机。

所以,我们要把脾胃叫醒。怎么叫醒?绝对不能用寒凉去叫醒,要用温度热度去叫醒。让太阳照进我们的脾胃,让脾胃不再阴霾。这个桂枝就好比太阳,它能够气化中焦脾胃的水湿,让水湿变成人体可以利用的水蒸气,让这些水蒸气滋润我们身上的每一寸肌肤,每一个毛孔。

白术。

白术也是健脾祛湿的高手,它的味道很香,它既能够像桂枝一样叫醒我们的脾胃,也能够像茯苓一样祛湿,只不过它的药性是往上走的。白术气化的是中焦脾胃可以利用的水湿,把它变成身体需要的津液。

炙甘草。

甘草,小伙伴们都知道,主要功效补中益气,调和诸药。炙甘草在甘草的基础上烤制或者蜜制,去掉了甘草清热解毒之效,增加了补中益气的效果。炙甘草在这个方子起到什么作用呢?第一调和诸药,第二救津液,因为桂枝白术都比较温燥,又加之大量的茯苓利水,为了防止大量的津液流失,所以加入炙甘草反佐一下。

苓桂术甘汤的妙处远不止这些,这个方子还包含了祛湿的三个方法。

中医祛湿的第一个方法——利湿。

利湿或者叫利水或者叫利尿,通俗地说,就是借助利湿的药材让我们身体的湿浊直接从下面从小便排出去。这些年我们疯狂追逐的祛湿食材红豆薏米不就是这样的吗?红豆薏米都是利水利湿的食材,刚开始时还有点效果,慢慢地就没有效果了。而且利水利湿的药材多数是寒凉的,长期食用会伤害脾胃,反而会加重湿气。

苓桂术甘汤中的茯苓也是利湿的,茯苓的好处是它是平和的,不伤脾胃。这就是文小叔为何不向小伙伴们推荐红豆薏米,却一直推荐茯苓的原因。

中医祛湿的第二个方法——渗湿。

这个渗湿又怎么理解呢?渗就是慢慢渗出来的意思。比如我们经常说这个人脸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这样说小伙伴们应该明白了吧?这个渗湿就是发汗的意思。借助解表发汗的药材让我们的湿气从全身上下每一个毛孔慢慢渗出来。

渗湿需要强壮我们的心阳。有的小伙伴心气不足,心阳衰微,怎么也不出汗,就算到了酷暑,人家都汗流浃背了,他就是不出汗。这时候要调理心脏了。出汗是我们身体排毒的一个重要通道,老不出汗湿气怎么去掉呢?

苓桂术甘汤中的桂枝就可以强壮心阳,解表渗湿。而且桂枝还可以通过升阳来祛湿。湿气本质上是一种阴邪。桂枝就好比天空中的太阳,太阳一出来,地上的湿气很快就会去无踪。

中医祛湿的第三个方法——燥湿。

燥湿,一看这个燥字就与火有关,所以我们借助温补的药材来燥湿。小伙伴们慢慢体会一下这个燥湿的概念,把毛巾放在炉火上烤的时候,毛巾的湿气是不是被蒸发了?然后我们把干燥的毛巾往桌子上一放,桌子上的水就被毛巾吸走了,这就是燥湿。

谁来燥湿呢?苓桂术甘汤中的白术是燥湿的一把手,白术大哥苍术更是厉害,一般不用。

不过话说回来,见湿祛湿都是治标,怎么才是治本呢?那就是断绝湿气的来源。不然你一边祛湿,另外一边湿气源源不断地产生,你不是白浪费功夫了吗?

怎么治本?中医五行当中谁克水来着?对喽,就是土。这土是什么呢?就是脾嘛,脾属土。所以要从根本上祛湿就要好好健脾。

还有,《黄帝内经》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见湿气的来源就是脾,要想断绝湿气的来源,必须要把脾胃调理好。

用什么来健脾呢?白术是最佳选择,炙甘草可以来帮忙。

我们最后来总结一下苓桂术甘汤:你看,这个茯苓就相当于利湿,把我们的湿气从小便排出去。 这个桂枝呢就相当于渗湿,可以强壮我们的心阳,可以解表发汗,让我们的湿气从体表毛孔渗出去。这个白术呢就相当于燥湿,把我们身体可以利用的水气化成水蒸气,就像火炉烘烤毛巾一样。这个炙甘草呢就相当于健脾,牢牢守住我们的脾胃,白术同样也可以健脾。

这个方子紧紧扣住“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这个思想:桂枝从脾胃走到肌肉皮肤;白术从脾胃往上走,升发清阳;茯苓从脾胃往下走,降掉湿浊;炙甘草稳固脾胃。

有的小伙伴用了这个方子汗多了,这正是祛湿的效果出来了。有的小伙伴用了这个方子排便次数多了,排便之后感觉非常舒服,当然了,把身体里的垃圾排出去了当然舒服喽。无毒一身轻嘛。还有的人用这个方子治好了长达数年的慢性湿疹。还有的人用这个方子治好了膝关节积液、胸腔积液、脑积水、胃胀、水肿等等。

真不愧是千古祛湿第一方啊。张仲景真是高明啊!写到这文小叔对张仲景的敬佩之情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最后说一下这个方子偏温,适合脾胃寒湿的人。#中医养生##陈易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万科挖矿挖出个涨停?
  • 不开心,最近做的不顺
  • 操盘丨调整洗盘已经开始,调到哪里是低买机会?
  • 刚刚,一个超级大乌龙,世界瞬间吓傻
  • 今夜无眠,血流成河,人民币空头被屠杀清盘
  • 学做菜太难,不如来学简单好喝的饮料!
  • 做饭十年,却仍做不好这道拔丝地瓜
  • 这块肉,能让讨厌吃肥肉的人也爱上
  • 谁发明了这么好吃的土豆做法?
  • 同样是基本款,为什么别人就能穿得有趣又有活力? | 穿衣模范生
  • 产妇跳楼,娶个子宫不是更方便?
  • 请务必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打了你
  • 填表、开会、写材料……请放过想干实事的基层干部
  • 韩国明日部署萨德,我外交部刚刚这样回应
  • 今日聚焦:怒!就在今天,不顾中国反对,萨德在韩部署完毕!韩国死硬到底,中国就让它死到底……
  • 中国在国外论坛上被齐声怒骂,但这件事真是大快人心!
  • 师者有术:爱心,匠心,恒心!我们一路前行!
  • 一点声明 !+欢迎回来,老朋友!
  • 中元节 · 思亲恩
  • 直男的情话,你听得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