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害怕看牙医吗# 《洗牙之后,我对看牙医产生了PTSD》 文 | 读者:乔七阳

生活中有很多明知对自己有益,却依然难以坚持、甚至偶尔抗拒的事,譬如运动、读书、不点外卖等等。于我而言,这份长名单上还要再加一项,就是看牙医。

在我小时候,看牙医和体检一样,还不是大众认知里需要定期做的事。对我爸妈这样的老一辈来说,只有牙疼得实在忍不了才会想到要找牙医。因此,成年前我只跟牙医打过一次交道。

那会儿我读小学二年级,不知道为什么蛀了几颗乳牙,隔三岔五就对我妈喊牙疼。我妈想等它们换牙时自然掉落,奈何这几颗牙极其倔强,任凭时间流逝、蛀得千疮百孔也自岿然不动。就这么僵持了几个月,在我又一次半夜因牙疼哭闹后,我妈终于决定给它们也给我一个痛快,在某天放学后把我带到了社区医院。

尽管已经过去了许多年,我却仍能清楚地记起当时的情景:在一个简单的白色房间里,牙医阿姨拿棉签往我的牙龈上抹了些许麻药,等了一会儿就抓起钳子,探进我嘴里,麻利地开始了动作。许是这几颗乳牙已被蛀得根基不稳,居然只一眨眼的功夫就被一颗颗连根拔起。全程我都没什么感觉,唯有拔到最后一颗时略有些疼,想来是麻药开始失效的缘故。

我还没从“拔牙原来这么快”的震惊中回过神来,牙医阿姨已经叫我从躺椅上下来了,指着身边放蛀牙的铁盘,让我看看自己的牙蛀得有多厉害,还告诉我以后一定要认真刷牙。回家路上,我一路好奇地舔着曾经蛀牙的地方留下的空洞,一边天真地想,拔牙还挺好玩的,也没有听上去那么可怕嘛。

那次拔牙后的十几年里,我幸运地再未受到蛀牙的困扰,也就没再去看过牙医。直到工作以后,因为公司提供的牙科保险里包含一年两次的免费洗牙,本着“不洗白不洗”的心态,我兴冲冲地预约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洗牙。

牙医在美国是公认的高薪职业,大部分牙医受雇于小型的私人诊所,一些忙碌的诊所甚至需要有熟人介绍才会接收新客户。我预约的这家私人诊所就是同事介绍的,坐镇的牙医是一位韩国大叔,同事说他认真、可靠,适合像我这样初次洗牙的人。而彼时的我还在为薅到了羊毛沾沾自喜,浑然不知自己接下来要面对的是什么。

到了预约的那天,我在护士的引导下拍了X光,很快就被领到了躺椅上。戴着口罩的牙医大叔登场了,简单寒暄了两句就叫我张嘴。因为角度的关系,我看不见他拿了什么,只感觉像是一根细针,从上排牙开始由口腔一侧向另一侧移动,在每颗牙之间的牙龈上不轻不重地戳了一下。大叔边戳边麻利地报出了一连串数字,我还在好奇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他已经完成了动作,也没多废话,对刚刚在记录数字的护士招招手,直奔主题开始洗牙。

如果说之前戳在牙龈上的工具感觉像细针,那洗牙的工具就像一把磨钝了的钩子,在牙医大叔的操作下围着每颗牙打转,变换着角度掏来捣去,虽然不至于疼得无法忍受,但深深浅浅、延绵不绝的刺痛感也足以叫人抓心挠肺。有时不知刮到了哪个敏感点,一股钻心的酸痛沿着神经直蹿头顶,生理性的泪水根本控制不住,“哗”的一下就顺着眼角流了下来。

牙医大叔忙得起劲,一旁的护士也没闲着,拿了根管子在我嘴里边挪动边吸血水。机器的嗡鸣声中,我努力张大嘴,紧紧闭上眼,想象此刻自己的血盆大口就像cult片里的喷泉,噗哧噗哧地往外喷着可疑的液体……生无可恋之余,又有几分诡异的好笑。

也许是见我面目狰狞,牙医大叔中途还停了停,叫我放松点,太疼的话就举手告诉他。我勉强回了他一个含糊的“ok”,暗暗把手紧攥着拳,只盼着这场酷刑早点结束。

不知过了多久,当牙医大叔终于停止了动作后,我眼冒金星地从躺椅上慢慢坐起来,满嘴的铁锈味儿混着奇特的薄荷牙膏味,随着口水的吞咽从喉咙蔓延到鼻腔,脑海里只剩下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牙医大叔也摘下了口罩,盯着我问:“你有多久没洗牙了?”

我犹豫了几秒钟,实在不好意思说这是有生之年的第一次,于是含糊其辞道:“挺久了。”

他露出洞悉一切的笑容,随即告诉我虽然我预约的是常规洗牙,但基于我牙齿的糟糕状况,他刚刚给我做的已经算是深度洗牙。洗牙前他报的那些数字,代表的就是每颗牙齿的健康程度,数字越大越糟糕。而且,因为我的牙龈发炎得厉害,接下来需要每天早晚用一种处方消炎药漱口,两周后来做一次复查,他会在复查后再给我补四颗牙……

牙医大叔说得云淡风轻,我却听得毛骨悚然,只觉得自己的牙俨然已处在朝不保夕的危难时刻。在此之前,我以为自己的牙齿整齐又健康,吃冷吃热都毫无顾忌。谁曾想在平日看不见的地方,早有数不清的牙石和牙菌斑悄悄堆积,就像埋在口腔深处的炸弹。

怀着忐忑的心情,我去前台拿了处方,顺带一张两百多美金的账单,说是深度洗牙的自付费用,不能报保险。我在懵懂中付了钱,约了下一次的复诊时间。大叔送我到门口,又给我苦口婆心地科普了一番定期看牙医的重要性,顺带附送一碗抚慰心灵的鸡汤,说他现在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我能在七十岁时,还拥有可以跟现在一样吃嘛嘛香的好牙口。

不得不说,这第一次的洗牙经历给我留下了不小的心灵创伤。之后一段时间里,只要想起工具在牙缝里使劲儿鼓捣的感觉和机器的嗡嗡声,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打个冷战,到了临近复诊的日子更是焦虑得坐立难安,甚至几度想取消预约。

虽然听上去有点夸张,但事实上我发现,身边有不少像我一样因洗牙而对看牙医产生了PTSD的人。某次和朋友聊天时得知,她第一次洗牙洗到一半就直接落跑,原因是过程中牙龈出血得太厉害,她受不了了想漱漱口,坐起来接连吐了几口颜色惊人的血水,吓得一旁作陪的她妈直接求牙医:别洗了吧,你看孩子都吐血了……

而据牙医说,洗牙时之所以会疼痛和流血,是因为牙齿本身有炎症,健康的牙齿就不会有这些问题。所以,放弃洗牙只会形成恶性循环,唯有痛下决心、从头根治,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我在坚持认真刷牙、使用牙线一段时间后,洗牙时“血沫横飞”的恐怖画面确实减少了许多,从R18渐渐降级到了PG13,也算是身体力行地印证了这一说法。

不过,洗牙其实还并非是我在看牙医的路上最大的心病:如果说洗牙给我带来的焦虑是三分的话,那智齿带来的焦虑大概就有七分了。

从X光片上看,我的智齿其实还挺规整的,没有横向生长、也没有挤占其他牙齿的位置,就和普通的大牙差不多。成长过程中虽偶有发炎,但都在一两天后自行消退,并不影响日常生活,因此,我从没想过要拔掉它们。

开始看牙医以后,几乎每一任牙医都会在第一次就诊时注意到我的智齿,然后告诉我,尽管这些智齿长得没什么问题,但因为它们的位置太靠里面,平时刷牙很难刷到,容易造成牙菌斑堆积,建议我还是找个合适的时间移除。

在一次搬家换了新牙医后,对方似乎对我的智齿格外在意,三番两次地催我尽快手术,却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理由。我心有疑问,又不敢质疑医生的专业性,无形的压力下,只好磨磨蹭蹭地预约了几周后的手术时间。

等待手术的那几周,我差不多每天都会在网上查阅各种可能的后遗症,从开口障碍到面瘫,每一样都看得我心惊胆战。我也时不时地想起身边朋友们拔智齿的悲惨故事,譬如好友S之前一口气拔了四颗智齿,菱形脸直接肿成了方块,两颊都是淤青,一周里掉了五斤;还有闺蜜L,因为找不到可以在手术后来接她的朋友,只能选择不用麻醉、吸着笑气拔智齿,据她的回忆,血光飞溅中,她几度觉得“看到了真正的地狱”……

人的意念有种奇特的重量,原本平常的一件事,思前想后得多了,就会显得愈发沉重起来。预约的前一周,我对手术的忧虑终于累积到了难以承受的顶峰,连上班都难以集中精神,最后干脆一咬牙、一狠心,直接打电话取消了手术。

自那之后,我出于心虚,再也没去过那位牙医的诊所。我说不清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做错了事”的感觉,或许是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专业的牙医代表着一种不该被违抗的权威;又或许是因为我也知道,拔智齿从理性上来说是正确的选择,可我还是做了逃兵,像一个对自己的健康不负责任的胆小鬼。

挣扎了一段时间,我终于又鼓起勇气找了一位新的牙医。这一次,面对这位和蔼的亚裔阿姨,我没有再一个人默默纠结,而是直接向她说明了我对智齿手术的顾虑。她耐心地听完了我的倾诉,看了看X光片,然后笑着告诉我,既然智齿长得没有问题,那么只要我没有不适的感觉,就可以先以观察为主,不着急做手术。

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在愉快的交谈氛围中也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和牙医的沟通理应是双向的。曾经我总以为自己在牙齿问题上没有决定权,每次面对牙医时都像犯人等待判决一样;这样的想法直接将我放在了和牙医不平等的位置上,也变相放大了我对牙医的负面情绪。但其实,牙医并不是高高在上、掌握生杀大权的审判者,而是在保护牙齿的路上陪伴我、给我建议的引路人。

当生活中出现种种不如意时,有效的应对行为通常有两种,一是接受与之共存,二是行动将其改进。面对牙齿的问题也是如此,但我想无论是选择接受还是改进,都应该抱着开放的心态和牙医积极沟通,而不是仅凭想象闭门造车,给自己制造焦虑和恐惧。

如果能抱着一颗平常心、将牙医当作一位良师益友来看待,那么或许,看牙医就会逐渐变得不再那么难。我也希望自己能在定期看牙医的路上坚持下去,做到如第一任牙医大叔所祝愿的那样,在七十岁时还吃嘛嘛香,拥有一口健康坚挺的好牙口。

【#年轻人还应该做理想主义者吗#理想主义者梁卫星,依然没有与现实和解】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个概念,其实最早是梁卫星提出来的。”北大教授、学者兼精神界的战士、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标志性人物钱理群说。当年他用一句“北大的学生大都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整个中国刮起风暴,当头棒喝有之,汹汹反驳有之,然而这个词语最初的来源,其实是来自一个叫梁卫星的中学语文老师的自印书《勉为其难的抒写》。

大概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处于对中国的教育改革前景倍感困惑之中的北大教授钱理群,突然收到一个叫梁卫星的人寄来的一本自己私下写的集子。在这封寄到北大中文系的信里,唐突的作者介绍自己是湖北仙桃市下辖彭场镇中学的一名高中语文老师。

看完集子里的内容后,钱理群非常吃惊,“一个中学老师,怎么会想这么大的问题,而且是根本性的问题。”

梁卫星属于这样老师中的一员:他们高喊“不跪着教书”,“不相信来自行政部门的评价就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他们正大光明的宣称,“不读教科书以外的书,就无法长成人”,用自编的读本,开办“青春读书课”,培育未来的“读书种子”;他们带着学生集体旅行,感知对土地、对虫鸟万物的热爱;他们最看重作文,但不是因为分数的重量,不去教授“总分总”的万金油法宝,而是告诉学生,所想即所写,言说己意是每个人的权利;他们所有的所想,都是出于恐惧,恐惧下一代的孩子将被套上不自知的枷锁,期望通过阅读和思考,还学生自由。

他给学生讲索尔贝娄、加缪、卡夫卡,讲文学史,也讲哲学和美学。他让学生自己制定班规,无论好学生坏学生都要轮流当班干部,他声称哪有学生上课不开小差,不看课外书,将全班分成十个读书小组,每周规定读完一本课外书,武侠言情皆可,周末再一起交流讨论。他一厢情愿地觉得学生变得温和、理性、深思了,直到一位学生举报了他,将他的课堂言论满满写了十三页,如冷水浇头。

他被认定既不能带高三,也不能当班主任。那时他觉得一辈子就这样了,唯一的爱好成了打麻将,一到寒暑假,几天几夜不下桌,喷吐的香烟在房间里盘成厚厚的云团。然而新世纪来临,网络兴起,在那个互联网的古早时代,他发现了自己写作的天赋,找到了表达的出口。他写起文学评论、时评、杂感,竟然都薄有微名,后来,朋友们说他还可以写小说。

就这样,梁卫星的小说《成人之美兮》问世了。在这本书里,形态各异的老师纷然登场,有掌握权力的教研组长,玩世不恭的现实主义者,喜欢将“既然不能反抗,那就享受”挂在嘴边,最后身败名裂;有以清高自居的一校名师,刚才还激情批判世道人心,转脸又振振有词收取学生的资料费;有收藏黄段子如机器猫一般的男老师,下了课便插科打诨;还有当了一辈子老师的老实人,最会“五哄”:在家里,哄老婆;在学校,上哄校长,下哄同事;在教室,哄学生;在外面,哄家长。笑意堆积得如同早晨吃的花卷。

小说真正的主角是一位姓海,名无言的中年教师。 海老师是办公室中的另类,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对任何有关教学的讨论不发一言,他奉行“不作为”主义:不参与学校的评优,不当班主任。除了几节课,办公室里的日常敷衍,他独来独往,用消极的方式将自己的生活变成一座孤岛。

但这同时是一个矛盾的人,他先是劝年轻的老师们认清现实,宁愿他们随波逐流,但又将关于这份职业最黑暗的部分告诉他们,让年轻人自己选择;他总是说自己只想求一份生活,早就不在乎什么,最后却毅然离开了学校,宁愿去摆路边摊;他还说教育什么也改变不了,不要想得那么天真又浪漫,但在课堂上,他又总想说些多余的话,他说从最基本的语词,也能抵达真实的人生,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去思考词语被遮蔽的含义。

书出版后得到了不错的声名,梁卫星在学校的地位原本被以为能得到提升,没想到却适得其反。当时的学校的领导和老师觉得这书是以他们为原型,把他从普通班调去给体育班上课。没有人明确说调动属于惩罚的一种。只是调去体育班的老师,要么临近退休,要么就像另一位老师,调去的时候被传言“精神有点状况”。

“这个书写了后,同事里面,有对号入座的,但没有对号入座里面好老师的,说哎呀,这人写得这么牛逼,那是我,没有。有的是,这人被黑成这样,那是我。

有一个老师,算是我最好的读者,为什么这么说呢,他对这个书绝对是刻骨铭心,他自己对号入座,觉得我是污蔑他诽谤他,他疯到什么地步,每一句话,他觉得我在写谁,一句句找出来,标明这个是写你,那个是写他,然后给学校里这些老师一个个发,给校长也发,标出我写他们的地方。”

后来,体育班也停掉了,不再给他排课,梁卫星只能领基本工资,没事可做。某种程度上,梁卫星获得了他想要的自由,不会再有人通知他去开会,不会再有人给他记考勤,既不会再有家长追着要给他送礼(他将这视为一种侮辱),也不会再有家长去告状,怕他教坏学生。如今,他连学校都不用去了。

梁卫星说自己一生愧疚的事很多,最愧疚的就是对自己的女儿。

“年轻时候不懂事,对孩子的教育全是理想主义,我没让她补过一次课,没有学过任何一种特长,有时间都让她休息。我没条件让她出国,但走国内这条路,我又没按规矩来,怎么可能考得过人家小孩从小学一直补到高中?所以她成绩不好,我怎么开解她都没用,我给她传播很多东西,没用。教室里面自有一套评判机制。

大学以后,我慢慢和她沟通,才知道教育对她伤害太深了,其实就是自卑嘛,自卑之后就彻底对自己没有信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彻底没信心的人是很卑怯的。女儿说她怪过我。希望我没有那么特立独行。我非常内疚,我一直觉得对不起家里人,特别是对不起女儿,这辈子我做什么都是失败的。”

这就是梁卫星的故事,许多事上他都失败了,他是老师但不再能上课,他是小说家但不再有小说问世,他有过民间思想者的称号,但当下的公共场域早已遗忘了他,如今,他还说自己是一个失败的父亲,曾经相信的东西似乎都辜负了他。在十年的漫长日子里,梁卫星被生活悬置,动弹不得,他一次次确信曾经的选择,又一次次怀疑曾经的自己,他是怯懦的但并非没有勇气,他是愚蠢的但并非不够天真,他只是失败了。当痛苦降临,一切变得混沌不清,模糊难理,他就逃向玄幻小说。

曾经有一个寂寂的夜晚,梁卫星从床上爬起来,他没有再自欺欺人,沉溺玄幻小说,而是打开灯,细细读起约瑟夫布罗茨基的诗《我坐在窗前》,他喜欢这首:

我忠诚于这二流的时代,

并骄傲的承认,我最好的想法

也属二流,但愿未来将它们视作

我挣脱窒息的纪念。

#洞见计划#阅读梁卫星的完整故事请点击:https://t.cn/A6MpN3KI

【我不想为公司卖命,因为我只领八个小时的工资”!】#小诺爱聊#
员工只会为自己的目标拼命

01

管理终究是一门艺术,使用一切工具的前提是要懂人心和人性。做管理的时候一定要解决如下问题:员工的价值是什么?员工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让员工发挥出最大的能动性。

当你在指责员工为何不拼命工作时,员工或许会反问你:“我为什么要拼命?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为什么要这么辛苦?我拼命的好处是什么?我能得到什么?如果我的付出换来的仅仅是上司的升职,仅仅是公司指标的完成,那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所以很多时候,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是有天然矛盾的,

老板希望马儿跑得远还不想马儿吃草;

员工希望先吃得饱,再根据自己的现实条件决定跑多远。

很多人说我一天工作12个小时,但是从早忙到晚竟不知道为了什么。就算是为了赚钱,忽然发现赚的钱还不够为此付出的身体上的代价,还不如少忙一些,最起码还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如果赚钱的代价大于赚钱本身,那么为什么还要这么拼呢?

因此,管理者要知道问每一个员工“你想要什么”。其实我们在问这个问题的背后是在说,我这个平台能给你什么?只有双方有了共识,接下来才会解决“员工是为谁而工作”的问题。

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加班也好,拼命也好,员工才会真正从内心驱动来完成工作。世界上只有3%的人有强烈的自我驱动力,97%的人是没有的,是需要我们不断每一天每一刻都去提醒他。

管理上最大的一个难题是每一个员工是不是在为自己而战。员工从来不会为了公司拼命,如果会,也只是为了自己的目标。

基于人性的参与管理

02

管理不是控制,而是让员工有参与感和成就感。“参与管理”是管理学家基于人性假设基础提出的理论。

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组织成员对决策过程的投入可以影响组织的绩效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这其中有四个关键性的因素:

授权:提供给人们足够的用以做决策的权力。

信息:信息对做出有效的决策是至关重要的。组织应该确保诸如业务数据、竞争状况等的关键信息能顺利地流向参与管理的员工处;清晰明确每个组织的责、权、利。

知识和技能:员工参与管理,他们必须具有做出好的决策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组织应提供训练和发展计划培养和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

报酬:报酬能有力地吸引员工参与管理。

参与管理,不仅可以增强组织内部的沟通与协调,还可以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在参与管理的实践中员工们提高了能力,他们便能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样,整个团队一定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做更高效的沟通工作

03

沟通的重要性就不必用笔墨再解释了,关键是如何做好沟通工作。这就是管理中另外一门比较重要的学问,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几点。

第一,创造轻松的沟通环境。中国人很喜欢客套寒暄,为了说一件事情,有时需要做好铺垫,这是拉近距离的表现,让对方放松。

第二,肢体、表情、语调很重要。老板们常常对员工说这样的话:“我是个有口无心的人,对事不对人。”其实说这些话的人,基本上都是对人不对事。

如果你的员工近期业绩不好,作为老板,你很容易表现出不满的情绪,在语言表达上也会生硬一些。员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很容易产生分歧,甚至与你离心离德。

第三,提前了解对方想获取的信息。沟通中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对方到底想听什么,这个很重要,在谈的时候就应该确定他想表达什么,讲文化,讲管理,讲沟通的时候,你想表达的信息,其实到达对方的是极其少的。

第四,使用场景化的言语。沟通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知道这个目的以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沟通,沟通就是要达成双赢,这是毫无疑问的。

第五,最难的上下级沟通。人们经常会陷入首因效应里,你对他们的第一印象很难改变,所以我们也会经常给其他人贴标签。

作为管理者,虽然不要求你能完全理性地看待员工,但至少要控制一下自己的主观判断,如果你轻易给你的员工贴了标签,代表的是他很难再有成长空间。那么管理者给下属的感觉是什么呢?

作为领导,你或是CEO,或是总监,或是总裁,这个职位赋予你在这家公司享受的光环,但是在面对员工时,你的地位越是高高在上,你就越要放低身段,与员工平等地沟通。

作为管理者,你要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即员工并不会按照你的想法为公司“拼命”,因为每个人都是靠梦想驱动的。员工极度渴望成功,公司却希望员工付出非凡代价。

这看起来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两者却有很多内在的关联。智慧的管理者应该学会发掘这些关联,帮助员工实现小梦想,员工才会心甘情愿地达成公司的大梦想。(媒体招聘信息)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体育早餐3.21|​周冠宇F1首秀斩获中国第一分 皇马主场0-4巴萨
  • 他对你还是有情感的,只不过现阶段的他,都处在一个“对你们情感否定”的阶段,当然也会相应的否定你。况且,你所用的挽回方式是错误的,毕竟你一直在做的,是不停地跟他道
  • #卫藤美彩[超话]#misa_eto_official 最近ハマってるお気に入りのマヒカハニー非加熱で生きた酵素を摂取できます。角川春樹監督の
  • 可以一辈子不换的状态文案 1.是微风,是晚霞,是心跳,是无可替代 2.不要回头看,大步往前走 3.相遇且喜,离别莫悲 4.初见乍惊欢,久处亦怦然 5.爱意随风起
  • 早tm崩的连亲妈都不认了看着吧,神奇动物3上映后,会有更多新来磕GGAD的,但你要是问,你喜欢他们什么?我曾爱过你余生,有你,够也 余生,有你,幸也与你遇见,没
  • ”全国人大代表,沧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农工党河北省委副主委李丽华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是实现农村产业兴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动力引擎,在
  • 佛说,假如三千大千国土充满了夜叉罗刹,想来恼害人,他们只要听闻这个人在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的话,这些恶鬼尚且都不能以恶眼来看他,更何况去加害了。佛说,如果有百千万
  • 符合国际最高质量标准,2岁以上儿童可用,天然成分,温和不刺激,使用后口腔里也没有苦味,这个特别棒,真的像水一样。15、Hevert Ginkgo德国金纳多银杏叶
  • 当我死了的时候,亲爱的,别为我唱悲伤的歌 ;我坟上不必安插蔷薇 ,也无需浓荫的柏树 。在悠久的昏暮中迷惘阳光不升起也不消翳 ,我也许,也许我记得你 ,我也许,我
  • 外面是白色巧克力和芝麻、里面是奶油,吃起来软糯Q弹、会爆浆,而且跳跳糖还会噼里啪啦的在你口中反复爆炸,一秒让小白白找回童年的感觉。当然学生时代最喜欢喝Tims,
  • 春暖花开,为你而来 春天里所有美好的相遇故事,都在门外发生 换上喜欢的颜色 赴一场春天的约会春游踏青的文案.春天是宝藏 你也是.一场说野就野的野餐,摆拍半小时
  • #强咩咩# girls talk 一晚上 没想到自己今晚会在安慰另一个分手姐妹的时候说出这些话 也许有些心里的想法也是在某个契机促成下说出口后 才会猛然明白 原
  • 奥斯卡,哥哥希望你回汪星以后可以过的很幸福,这个世界有时候太过痛苦。上天让我短暂的当了你三个月的哥哥这就是注定的缘分,听到你回汪星的消息我真的很难过。
  • 去年11月18号我说要注意西安,然后还发了一条:望断西京留传奇!一个月后西安YQ爆发,23号封城。
  • 30.我希望你是为我而来 31.我永远喜欢愿意和我好好讲话的人 32.落日余晖的路上总是爱意弥漫 33.零碎的岛屿也能找到海 34.最简单
  • 村的这头是古树与老屋的缠绕,村的那头却是夜市与店铺的林立,在动与静之间,小小的村庄依赖文化礼堂的立足,达到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平衡,更奏出了属于三角店村的独特乐章
  • 他表示多年前曾带着两姐妹一起去找这位巨星,对方还大方请吃饭,表面上看有些粗糙,实际上非常热心肠的人。他表示多年前曾带着两姐妹一起去找这位巨星,对方还大方请吃饭,
  • 我很感叹,人类制造的设备,在遥远的地方,直视太阳,更有高科技的宇航器接近太阳,去探索那颗让人敬畏的恒星。我更喜欢灯火、光影下的城市,没有喧嚣、凡尘,就像这城,我
  • [爱你]期待肖战如梦之梦。期待玉骨遥,期待时影肖战粉丝小飞侠 觉得 肖战图片 好帅!
  • [太开心] ​​​​#红河身边事#【猴面鹰接二连三“离家出走” 一只闯入车库一只飞进商店】1月21日下午,金平县森林公安局接到报警说,有人发现一只疑似猫头鹰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