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国人的四季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迭起,万物循生。

中国古人根据对自然物候的朴素观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法和二十四节气。

由此,我们看到的日月才不仅仅是纯自然的日月,我们体验到的四季才是更有内涵的四季,我们感受到的天地才是有灵性的天地。

四 季 之 义 大 矣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正因为古人细心地观察到了“云行而雨下,于是万物在变化中成形”这种自然现象,人们才能进一步用心地将天地之间的自然现象,迁移至人类社会生活之中,达致一种仰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中观乎人文的超级境界。

“行云下雨”是天地的因,“万物因此而发生变化并塑成自己的外貌”是天地之因在生物界和人类界结成的果;

没有人类对天文、地理和四季的体验、感悟、观察和模仿,人类就无法清楚地认识天地、认识自己。

《周易·彖》说:“刚中而柔外。”对天地来说,这句话是说天道内刚外健,而地道则内阴外柔;没有内在的强大刚健,哪有天道外在的自强不息、运行不已;

没有内在的阴顺宽厚,又哪有地道外在的柔美和谐、滋养万物。

对四季来说,这句话是说四季有刚有柔、刚柔间错;春季和顺宽展、万物复苏,夏季则火烈暑酷、困苦难耐,秋季回归天高云淡、宜人醇厚,冬季再轮为冰雪严寒、人境艰难。

对人类来说,这句话是说一个人要内心刚强而言行和蔼,或内心强大而外表温和,或内心坚固而外表不争,或言语柔和而行为果决。

四季范畴中的天德之美和地德之美,总是受到古人的推崇的。

所谓天德,就是天的德行,就是天的特质,就是天为万物和人类的生存、生长做出的决定性的贡献。

所谓地德,就是地的德行,就是地的特质,就是地为万物和人类的生存、生长做出的决定性的贡献。

没有太阳的供暖和行云施雨,就没有大地上的万物生长;没有大地的承载和滋养,万物也无所归依、无可生长。

但在中国古代文化氛围中,至为重要的,则是对天地、四季内美不彰品德的推崇。

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是告诉人们,智者是不会夸夸而谈的,夸夸而谈的人不是智者。

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是告诉人们,君子要言语谨慎,行事敏捷。

《庄子·知北游》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这是告诉人们,天地有大美好却不张扬,四季有确定的法则但不议论,万物有既定的规律但不说出来。

在中国古代的智者看来,一个人,能力再强,智慧再丰,地位再高,助人再多,贡献再大,也不可能超过四季和天地,既然对万物和人类做出那么大贡献的四季和天地都内美不彰,人类的一点小小成就,还值得自恋其中而夸耀不已吗?

四季有刚有柔、刚柔间错,这才叫“一阴一阳之谓道”。

春天来了,万物萌芽;夏天到了,万物度暑;秋天来了,万物成熟;冬天到了,储藏整备。

既然季节如此,人类做起事情,不也要时至而动,时尽而止吗?

如果春天来了,不去耕种,秋天到了,不去收获,那还有不失败的吗?

迁延至人生,也要时至而动,时尽而止;机会来了,要敏捷地抓取;时机不成熟,就不能勉强作为,而要厚积厚攒,待时而发。

四时迭起,万物循生。

人们从四季,以及太阳、月亮和天地关系中,总结出阴阳、刚柔的哲学理念,并精炼扩大,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观念和法则。

在古人的眼光中,阴阳和刚柔,不仅仅是无所不在的,还是无所不包的;不仅仅是绝对的,而且是相对的;不仅仅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是物极必反、循环不已的。

冬天冷到了极致,就会转暖,夏天热到顶点,就要转凉;人生也是如此,顺到不能再顺时,就会反转,霉到不能再霉时,就要反弹。

《周易·系辞上》说:“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这是告诉人们,事物都是从起点开始又返回作为终点的起点,这才是死与生的道理。

因此,事物过顺,就要警惕它向不顺反转;而事物不顺,就要努力,以进取和积累迎接反转的到来。

《庄子·则阳》说:“阴阳相照,相盖相治;四时相代,相生相杀。”

这是告诉人们,阴阳相互映照,相互包纳相互呵护;四季轮岗,相互促生你衰我盛。顺境不是永远,困境也不是终点,它们都只是过程的一部分,只有努力和追索才是永恒的。

正是有了古代的智者对日月、天地、阴阳的观察、思考、总结、归纳和提炼,我们看到的日月才不仅仅是纯自然的日月,我们体验到的四季才是更有内涵的四季,我们感受到的天地才是有灵性的天地。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逝去的已经不只是汛期泗水这个泄洪道里的浊水了,而是复加了时间、空间、喟叹、社会、人生、期待、责怨等等的情感之水了。

孔子期待的能跟弟子们一道享受的“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身,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子,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家”的天然境界,也已经不仅仅只是春天、游水、儿童、拉风、飙歌和新衣服等等关键词了,而成为对一种理想社会生活的渴求和描述。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在老子眼里,最高等级的善或最高等级的善人就像水那样,水滋利万物而不与之争夺,位处大家都不愿意待的低洼地,因此水的品质已经十分接近于宇宙的最高规则了。

在老子的视野里,这水已经不是自然之水,不是地表之水,不是理化成分的水,不是喝了只能解渴的水,而是哲学之水、文学之水、情感之水、观念之水和养心之水。

《庄子》在天地四季中追求的是一种仙童般的悠然和凝静,是一种“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的超然境界;

在庄子的视野中,游世于天地四季之间是人生的实境,游心于天地四季之外才是人生的至境;守神凝静,形体自会康顺;安顿好自己的内心,精神自会生长。

也正因为古代的智者为我们挖掘了如此丰富的天地、四季的大内涵,我们在体验四季、感受天地的过程中,才不再显得那么浅薄、粗心而浮躁。

我们挎着竹篮走进原野时,我们不仅仅是走进了原野,而是正在走进农耕文化的腹地;

我们看见刮风下雨时,我们知道那并非只是在刮风下雨,那也是阴阳交合、刚柔互转;

我们捡拾一片地皮时,我们不只是在捡拾一种野味,我们也会感叹大地对万物的滋润和养育;

我们挖起一棵荠菜时,我们知道我们并非只是在挖起一棵野菜,我们会想起为了食品安全而以身试毒的先人;

我们在开花的蒲公英附近休息时,我们会想起不竭泽而渔的道理;

我们走在无人而沉寂的原野里时,我们则将懂得何为心静如水、顺天而应时。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国人的四季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迭起,万物循生。

中国古人根据对自然物候的朴素观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法和二十四节气。

由此,我们看到的日月才不仅仅是纯自然的日月,我们体验到的四季才是更有内涵的四季,我们感受到的天地才是有灵性的天地。

四 季 之 义 大 矣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正因为古人细心地观察到了“云行而雨下,于是万物在变化中成形”这种自然现象,人们才能进一步用心地将天地之间的自然现象,迁移至人类社会生活之中,达致一种仰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中观乎人文的超级境界。

“行云下雨”是天地的因,“万物因此而发生变化并塑成自己的外貌”是天地之因在生物界和人类界结成的果;

没有人类对天文、地理和四季的体验、感悟、观察和模仿,人类就无法清楚地认识天地、认识自己。

《周易·彖》说:“刚中而柔外。”对天地来说,这句话是说天道内刚外健,而地道则内阴外柔;没有内在的强大刚健,哪有天道外在的自强不息、运行不已;

没有内在的阴顺宽厚,又哪有地道外在的柔美和谐、滋养万物。

对四季来说,这句话是说四季有刚有柔、刚柔间错;春季和顺宽展、万物复苏,夏季则火烈暑酷、困苦难耐,秋季回归天高云淡、宜人醇厚,冬季再轮为冰雪严寒、人境艰难。

对人类来说,这句话是说一个人要内心刚强而言行和蔼,或内心强大而外表温和,或内心坚固而外表不争,或言语柔和而行为果决。

四季范畴中的天德之美和地德之美,总是受到古人的推崇的。

所谓天德,就是天的德行,就是天的特质,就是天为万物和人类的生存、生长做出的决定性的贡献。

所谓地德,就是地的德行,就是地的特质,就是地为万物和人类的生存、生长做出的决定性的贡献。

没有太阳的供暖和行云施雨,就没有大地上的万物生长;没有大地的承载和滋养,万物也无所归依、无可生长。

但在中国古代文化氛围中,至为重要的,则是对天地、四季内美不彰品德的推崇。

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是告诉人们,智者是不会夸夸而谈的,夸夸而谈的人不是智者。

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是告诉人们,君子要言语谨慎,行事敏捷。

《庄子·知北游》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这是告诉人们,天地有大美好却不张扬,四季有确定的法则但不议论,万物有既定的规律但不说出来。

在中国古代的智者看来,一个人,能力再强,智慧再丰,地位再高,助人再多,贡献再大,也不可能超过四季和天地,既然对万物和人类做出那么大贡献的四季和天地都内美不彰,人类的一点小小成就,还值得自恋其中而夸耀不已吗?

四季有刚有柔、刚柔间错,这才叫“一阴一阳之谓道”。

春天来了,万物萌芽;夏天到了,万物度暑;秋天来了,万物成熟;冬天到了,储藏整备。

既然季节如此,人类做起事情,不也要时至而动,时尽而止吗?

如果春天来了,不去耕种,秋天到了,不去收获,那还有不失败的吗?

迁延至人生,也要时至而动,时尽而止;机会来了,要敏捷地抓取;时机不成熟,就不能勉强作为,而要厚积厚攒,待时而发。

四时迭起,万物循生。

人们从四季,以及太阳、月亮和天地关系中,总结出阴阳、刚柔的哲学理念,并精炼扩大,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观念和法则。

在古人的眼光中,阴阳和刚柔,不仅仅是无所不在的,还是无所不包的;不仅仅是绝对的,而且是相对的;不仅仅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是物极必反、循环不已的。

冬天冷到了极致,就会转暖,夏天热到顶点,就要转凉;人生也是如此,顺到不能再顺时,就会反转,霉到不能再霉时,就要反弹。

《周易·系辞上》说:“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这是告诉人们,事物都是从起点开始又返回作为终点的起点,这才是死与生的道理。

因此,事物过顺,就要警惕它向不顺反转;而事物不顺,就要努力,以进取和积累迎接反转的到来。

《庄子·则阳》说:“阴阳相照,相盖相治;四时相代,相生相杀。”

这是告诉人们,阴阳相互映照,相互包纳相互呵护;四季轮岗,相互促生你衰我盛。顺境不是永远,困境也不是终点,它们都只是过程的一部分,只有努力和追索才是永恒的。

正是有了古代的智者对日月、天地、阴阳的观察、思考、总结、归纳和提炼,我们看到的日月才不仅仅是纯自然的日月,我们体验到的四季才是更有内涵的四季,我们感受到的天地才是有灵性的天地。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逝去的已经不只是汛期泗水这个泄洪道里的浊水了,而是复加了时间、空间、喟叹、社会、人生、期待、责怨等等的情感之水了。

孔子期待的能跟弟子们一道享受的“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身,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子,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家”的天然境界,也已经不仅仅只是春天、游水、儿童、拉风、飙歌和新衣服等等关键词了,而成为对一种理想社会生活的渴求和描述。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在老子眼里,最高等级的善或最高等级的善人就像水那样,水滋利万物而不与之争夺,位处大家都不愿意待的低洼地,因此水的品质已经十分接近于宇宙的最高规则了。

在老子的视野里,这水已经不是自然之水,不是地表之水,不是理化成分的水,不是喝了只能解渴的水,而是哲学之水、文学之水、情感之水、观念之水和养心之水。

《庄子》在天地四季中追求的是一种仙童般的悠然和凝静,是一种“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的超然境界;

在庄子的视野中,游世于天地四季之间是人生的实境,游心于天地四季之外才是人生的至境;守神凝静,形体自会康顺;安顿好自己的内心,精神自会生长。

也正因为古代的智者为我们挖掘了如此丰富的天地、四季的大内涵,我们在体验四季、感受天地的过程中,才不再显得那么浅薄、粗心而浮躁。

我们挎着竹篮走进原野时,我们不仅仅是走进了原野,而是正在走进农耕文化的腹地;

我们看见刮风下雨时,我们知道那并非只是在刮风下雨,那也是阴阳交合、刚柔互转;

我们捡拾一片地皮时,我们不只是在捡拾一种野味,我们也会感叹大地对万物的滋润和养育;

我们挖起一棵荠菜时,我们知道我们并非只是在挖起一棵野菜,我们会想起为了食品安全而以身试毒的先人;

我们在开花的蒲公英附近休息时,我们会想起不竭泽而渔的道理;

我们走在无人而沉寂的原野里时,我们则将懂得何为心静如水、顺天而应时。

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淨法師:什麼是正常的享受-第481集~第490集|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淨法師:什麼是正常的享受-第481集
淨法師:一句佛號,轉識成智-第482集
淨法師:為什麼過去造的業很深也不要緊-第483集
淨法師:佛法要用真心去感應-第484集
淨法師:持戒幫助我們恢復真心-第485集
淨法師:貪瞋痴慢疑沒斷,佛不現前-第486集
淨法師:什麼是妄心-第487集
淨法師: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全是業-第488集
淨法師:成佛之後還會不會再迷-第489集
淨法師:到功夫純的時候煩惱真的少了-第490集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淨法師:什麼是妄心-第487集

《華嚴經》上所說的,遍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從心想生。 心能生能現,想能變,想就是識,所以宇宙從哪來的?心現識變的。心是真心,識是妄心,用真心的是佛菩薩,用妄心的是六道凡夫。 凡夫成佛,大乘經上說得很清楚,只要念頭一轉,就成佛了。把妄心放下,真心就現前,這個人就成佛了。 妄心是什麼?我們在講席裡頭講得很多,說得通俗一點,就是起心動念。雖然說出了起心動念,我們有沒有概念?沒有。我們的概念完全錯了,以為我現在起個心、動個念頭,不是的。這是大乘經上所說的最初一念不覺,這個一念我們也沒有概念。 世尊跟彌勒菩薩的對話,有這麼一段,世尊問彌勒菩薩,「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佛這句話問了好幾個問題。 我們凡夫心有一念,起一個念頭,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念頭,概念當中的念頭。佛就問,這個念頭裡頭有幾念?那個幾念是微細的念頭,就是一念不覺。有多少個一念不覺,你才有一個念頭的概念,我起了個念頭。有多少個念頭,微細的念頭,這是幾念。幾相?相是物質現象,有幾個相。還有幾識?幾相識耶,相就是五蘊裡頭的色,識是受想行識,合起來就是五蘊。一念當中,我們動一個念頭,一念當中,有幾念?幾相?幾個識? 彌勒菩薩的回答,佛跟彌勒菩薩這個問答是說給我們聽的,說出宇宙的真相,諸法實相。也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句話要記住。萬法包括世出世間一切法,佛法也在內,沒有一法是例外的。

淨法師: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全是業-第488集

我們今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全是業,起個念頭,阿賴耶裡面就含藏一個種子。 阿賴耶識種子有多少?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如果阿賴耶的種子有相,再小再小的現相,像極微之微這麼大,小到不能再小,盡虛空法界都容納不下,你就知道這個東西多可怕! 輪迴從哪裡來的?就從這兒來的。善念、善行結的善種子,感得的是三善道的果報;不善的念頭、行為,結的是惡種子,感得的是三惡道的果報,六道輪迴就這麼來的。 要知道六道輪迴根本沒有這個東西,完全從自己業報裡頭產生的。雖然產生的,它剎那生滅,一秒鐘生滅二千一百兆次。 真相只有佛說出來,今天科學家對佛教另眼相看,科學家努力四百多年才發現微中子,就是佛經上講的極微色。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講得比他還清楚,這能不佩服嗎?

淨法師:成佛之後還會不會再迷-第489集

所以一切法是從自心,這個自心就是自性,惠能大師講的自性,流出來的,真心流出來的。成佛之後又回歸到此法界,成佛是什麼?回歸到自心,明心見性。 回歸自心之後,還會不會再迷?《楞嚴經》上有,有這麼一段,這些菩薩們向佛請教,成佛之後會不會還再有一念不覺,又起了無明?佛舉的比喻很好,舉比喻金礦,經過開採提煉,提煉出真金,真金不會再回到金礦,佛用這個比喻來告訴我們。 佛陀的教育是教我們明心見性,要懂得。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古人把它分作三大類。 第一類是戒律,戒律是佛身,佛的威儀、舉止,就是有規矩。 第二個是禪,禪定是佛心。為什麼?因為自性本定,能大師開悟的時候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為什麼要修定?因為你的真心是定的,你的妄心是動的,起心動念是妄心,不起心不動念是真心,真心是禪。 第三類就是教,教就是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在中國大乘分成八個宗,八個宗裡頭,除律宗、除禪宗其他的都屬於教,淨土也屬於教。如果加上小乘成實宗、俱舍宗,這兩宗唐朝時候有,唐朝末年就沒有了,宋以後就斷了,南洋小乘傳的是這個。 所以中國古時候是十個宗,現在佛法要興起來,我們也希望十個宗統統能興起來。 唐朝這些祖師大德把小乘放下有他的道理,因為中國的儒跟道可以代替,是中國自己東西,學起來方便。用儒跟道的基礎再接大乘,這一千多年的實驗做得很成功。這一千多年當中,在家出家,高僧高士,有可觀成績的人很多,證明儒跟道確實能夠代替小乘。

淨法師:到功夫純的時候煩惱真的少了-第490集

真正抓到佛法的總持法門,一切諸佛的總持法門,那就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千萬不要忘記這一句,太難得、太難得了。 下面說,「陀羅尼有四種」,第一種「法陀羅尼,又名聞陀羅尼。於佛之教法,聞持而不忘也」,學了之後永遠記在心上。 初學的人切忌多,貪多嚼不爛。實在講,佛法在修學指導的原理原則上,四弘誓願,就是最高的指導原則,告訴我們怎麼做法。 首先要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你度眾生你就不會害眾生,要發這樣的大願。 發這個願之後要有行動,行動從哪裡開始?從持戒下手,「煩惱無盡誓願斷」。持戒是斷煩惱的,如果持戒生煩惱,你就顛倒了,哪有這個道理,戒是清涼的。持戒生煩惱,馬上懺悔自己錯了,不是戒錯,不是經典錯,不是佛錯,你自己錯了。戒是幫助我們斷煩惱、證菩提的,所以因戒得定。 定是什麼?就是《無量壽經》上的清淨心、平等心。清淨、平等也分三輩九品,像佛說的八地以上,那是上上品的清淨、上上品的平等,那個覺跟如來果地上覺非常接近;也有下下品,我們真正肯修的話,下下品能得到,從下下品希望年年上升,有進步。到功夫純的時候,煩惱真的少了,月月上升,這個時候真的法喜充滿。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有时候我真恨自己,为什么我这朵花上有那么多的残枝败叶,在找到钥匙之前我的风情我的欲望好像就会被永远束缚着,那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开始扎根的扭曲思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
  • 早上来不及吃早餐的宝, 嚯一瓶这个+几片吐司面包就很不错[开学季]:今天下午没去图书馆,陪着朱超睡了一下午,cc今天去买了lucky,哈哈哈哈她好傻第一次尝试拿
  • 今年2月初,林志玲与丈夫黑泽良平献上夫妻荧幕合体首秀,联手为一款日本品牌饮料代言,提前为未来宝宝捞奶粉钱!今年2月初,林志玲与丈夫黑泽良平献上夫妻荧幕合体首秀,
  • 恭喜各位小伙伴~快来康康榜上有木有你丫~感谢剪辑大神们对电影 #中国救援·绝境36天# 的鼎力支持,电影仍在@腾讯视频 热映,快来一起组团看片~【一等奖】电影迷
  • 如果你认为行情不在自己的把控之内,那么,我宁愿不做,做股票最重要的是安全第一,本金安全了,你才能够享受到挣钱的感觉,否则你永远都在被套,与被套之间。周四整体获利
  • 从文中披露的信息来看,这款车定义为4.2米以下货车,支持30+场景和深度定制,号称“全能生意王,干啥都赚钱”...#南京租房[超话]##南京转租##南京租房合租
  • 更重要的是,你需要思考,导致他跟你说再见的真正原因。更重要的是,你需要思考,导致他跟你说再见的真正原因。
  • 明天和教授的约也取消了,接下来铅皮让我窝里蹲给他做“功课”也只能这样了,不能瞎跑,就怕自己成为“祸害”唉某馆的地板真是干净,大冬天里面暖暖的,坐着喝喝下午茶吹吹
  • 基本没有什么悬念的是,因为今年是单数年,石川一定还会唱津軽海峡冬景色了,毕竟连NHK都说“この二曲を歌っていただくのが、これが日本の年越しですよ!秋冬容易肠胃不
  • 因为人类产生了认知革命,在150人以上时,我们就可以通过虚构的故事来统一指挥调度,让大于千人万人的活动能井然有序的进行。在150人之下时可以人治。
  •     你在16年进入丁卯大运(29-38岁)此大运天干丁火伤官星去生财,则求财的欲望较大,不容易满足,身弱财旺不担财,则求财非常辛苦,需要亲力亲为才有机会。 
  • 这种貌似“有图有真相”的假象不仅对被造谣的当事人造成了伤害,其对象选择的随机性也容易造成公众的恐慌和社会安全感下降,冲击着网络公共秩序。#新星v计划##祖孙照被
  • 南澳人开始懂得保护他们拥有的天然资源,沙滩上是不允许烧烤的,海边也没有各种小卖部小摊贩,礁石上有蛤蜊、海螺、石蜐等,是不能乱采的,克制彰显了他们的决心和远见。穿
  • ”♥️关于生命的功课,我对她分享:“如果你有足够的觉知,你对生活足够敏锐,你就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生命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对应的功课。虽然自我的意识非常强
  • 如果你的面前有阴影,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希望你能在黑夜中施舍一口月亮,倘若你有点小气,那我就不要月亮了,碎碎的星光也可以。
  • 不管是今年选秀大会后,还是夏季联赛正面交手后,火箭选中的榜眼秀杰伦-格林都毫不客气的放下狠话,说自己比状元秀坎宁安更加出色,比其他所有新秀都要出色。”不管是今年
  • པད་འབྱུང་གང་དུ་མ་བཞུད་སྒོ་ཉལ་ཡོད།། 只要你有信心,རྟག་ཏུ་གསོལ་བ་ཐོབས་དང་བྱིན་རླབས་འཇུག།我
  • 每一场非自愿的大型社交都至少要花上我们2天的时间来恢复元气,对工作状态和活跃度都是摧毁性的打击。当合理拒绝工作之外的活动成了职场勇敢的象征,当太多不想参加团建的
  • ”“为什么?”“您要求完美,不能接受残缺的一半,所以您拥有的是不全的世界,毫无圆满可言。」「為什麼?」「你要求完美,不能接受殘缺的一半,所以你擁有的是不全的世界
  • 你身弱夫星旺,夫星又不为用,经营管理家庭能力不足,感情上会常认为错在别人,又通常遇人不淑。随后明年壬寅和后年癸卯,这两年天干壬癸水克夫星为伤官见官,感情上负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