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美国地震学家博尔特院士毫不客气地指出:“中国的地动仪模型简陋粗糙,对地震的灵敏度甚至还不如居民,其实用性和真实性有待考证!”甚至一些国内知名人士也同意。难道让国人引以为豪的“张衡地动仪”,真的是个没用的东西吗?

公元138年3月1日,“神都”洛阳内,一台神秘的机器忽然发出“叮”的一声,机身上朝西北方向的龙头,忽然将口中的珠子吐出,珠子落到了下发的铜蟾蜍嘴里。

张衡立马跑过去,拿起珠子皱着眉头说:“西北方有地震了。”周围的人忍不住哈哈大笑,没有震感,哪来的地震呢?

可三天后,陇西信使前来报告:陇西地震,二郡山崩!众人听了消息,连忙传言:“张大人的铜疙瘩神了,真的能测出地动!”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能测量感知地震的仪器,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国内外知名地震学者对“张衡地动仪”的实用性产生了怀疑。

其实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早已在1000多年前损毁,1951年,在历史学专家王振铎反复考量之后,凭借相关史料,复制出了一个放大10倍的“张衡地动仪”模型。

并且解释其工作原理是“直立杆原理”,当时还上了《人民画报》。王振铎复制版的张衡地动仪很快就轰动了世界。

在联合国知识产权总部安排下,“地动仪”甚至被安排与“美国宇航员从月球带下来的物质”并排展出。

这对于快要“站稳”的中国,无疑是一种荣耀,然而这份荣耀并未太久,就遭到了现实的打磨。

1970年左右,来自世界各地的质疑声开始响起,一系列严厉的措辞如同陨石一般砸向张衡地动仪。

正如开头一幕,美国地震学博士博尔特、日本关野雄等学者,纷纷表明“王振铎复制版的张衡地动仪”,连原理都是错的,根本不能测出地震!

与此同时,王振铎的老朋友,中国地震学奠基人,傅承义院士当着王振铎的面和他说:“在家中吊块肉都比你那个模型强!”王振铎深深地怀疑,难道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真的是错的吗?

铺天盖地的怀疑如同潮水般砸到地动仪上,并由此扩散到对张衡产生怀疑,甚至对中国古代科技产生怀疑。

当时一个名叫雷立柏的奥地利学者甚至在《张衡、科学与宗教》一书中扬写到:“对张衡地动仪的迷恋正是华夏科学停滞不前的表现。”

面对雷立柏的叫嚣,王振铎沉默了,但并不代表国人接受雷立柏的虚无缥缈的说辞!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塞住“雷立柏们”的嘴。

2002年,一个名叫冯锐的人站了出来,挑起了“为张衡地动仪正名”的扁担。冯锐很难接受作为一个地震学家,地震学鼻祖张衡居然是错的。

在查阅了大量资料之后,冯锐发现:王振铎复制版本的地动仪,其原理与《后汉书》中记录张衡地动仪的描写相悖!

于是冯锐以此为突破口,开始带领团队深入研究,时间久了,肯定能拿出成绩来!

但到了2003年,由于缺乏科研资金,冯锐不得不向现实妥协,无奈地中断了为张衡地动仪正名的工作,觉得此生再难做成此事。

命运似乎喜欢跟冯锐开玩笑:2004年8月,冯锐家的门被一群人敲开了——河南博物院联合中国地震台网,前来邀请冯锐共同组成课题小组,目的只有一个——复原“张衡地动仪”!

在两大团队的倾力支持下,冯锐团队还真的做出了让人们刮目相看的东西。

新加入的文史专家对张衡地动仪的相关史料进行解读并且与冯锐对接之后,表明:地动仪下方的八只蟾蜍和地动仪并不是分离的,而是一体的。

另外,冯锐团队在查阅国外文献时,意外发现:现代地震仪的创造者——英国地震学专家米尔恩,他曾经将《后汉书》翻译为英文之后,就公开宣称:“人类历史上首个地动仪是中国的张衡发明的!”

这就说明米尔恩发明地震仪受到了张衡地动仪的启发,这使冯锐受到了巨大的鼓舞,为张衡地动仪正名就要成功了!

终于,在2005年3月份,新复制的地动仪历经7天168个小时的干扰实验,没有一次失误。这个模型,终于可以得到国内外考古界和科技界的一致认可!

2009年9月20日,新复制的张衡地动仪在中国科技馆展出,这次再也不用像从前一样,需要尴尬地用棍子去敲打它,它才会吐出铜珠子。

在听过冯锐在中科院的报告会之后,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杨炳麟表示对张衡认可。

从王振铎被众人揭错,到冯锐为张衡地动仪正名,其间将近40载。冯锐团队以及一群默默无闻的人抓住了这40载,堵住了别人的嘴,为张衡地动仪正名。如此精神,值得赞扬!

但更加值得赞扬的是,早在1800多年前,那个名叫张衡的年轻人,就开始用地动仪解读被人们称作“天罚”的现象;在1800年后,依旧有那么一批人,在尝试复原老祖宗留下的科技!我们接受批判,但我们也有信心改正不足。

像王振铎和冯锐等无数为了华夏大团体默默付出的人,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民族自信并非完全源于曾经我们做成了什么,还源于现在,我们的人在做什么,将要去做什么!

#天地史话[超话]#1984年,美国地震学家博尔特院士毫不客气地指出:“中国的地动仪模型简陋粗糙,对地震的灵敏度甚至还不如居民,其实用性和真实性有待考证!”甚至一些国内知名人士也同意。难道让国人引以为豪的“张衡地动仪”,真的是个没用的东西吗?

公元138年3月1日,“神都”洛阳内,一台神秘的机器忽然发出“叮”的一声,机身上朝西北方向的龙头,忽然将口中的珠子吐出,珠子落到了下发的铜蟾蜍嘴里。

张衡立马跑过去,拿起珠子皱着眉头说:“西北方有地震了。”周围的人忍不住哈哈大笑,没有震感,哪来的地震呢?

可三天后,陇西信使前来报告:陇西地震,二郡山崩!众人听了消息,连忙传言:“张大人的铜疙瘩神了,真的能测出地动!”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能测量感知地震的仪器,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国内外知名地震学者对“张衡地动仪”的实用性产生了怀疑。

其实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早已在1000多年前损毁,1951年,在历史学专家王振铎反复考量之后,凭借相关史料,复制出了一个放大10倍的“张衡地动仪”模型。

并且解释其工作原理是“直立杆原理”,当时还上了《人民画报》。王振铎复制版的张衡地动仪很快就轰动了世界。

在联合国知识产权总部安排下,“地动仪”甚至被安排与“美国宇航员从月球带下来的物质”并排展出。

这对于快要“站稳”的中国,无疑是一种荣耀,然而这份荣耀并未太久,就遭到了现实的打磨。

1970年左右,来自世界各地的质疑声开始响起,一系列严厉的措辞如同陨石一般砸向张衡地动仪。

正如开头一幕,美国地震学博士博尔特、日本关野雄等学者,纷纷表明“王振铎复制版的张衡地动仪”,连原理都是错的,根本不能测出地震!

与此同时,王振铎的老朋友,中国地震学奠基人,傅承义院士当着王振铎的面和他说:“在家中吊块肉都比你那个模型强!”王振铎深深地怀疑,难道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真的是错的吗?

铺天盖地的怀疑如同潮水般砸到地动仪上,并由此扩散到对张衡产生怀疑,甚至对中国古代科技产生怀疑。

当时一个名叫雷立柏的奥地利学者甚至在《张衡、科学与宗教》一书中扬写到:“对张衡地动仪的迷恋正是华夏科学停滞不前的表现。”

面对雷立柏的叫嚣,王振铎沉默了,但并不代表国人接受雷立柏的虚无缥缈的说辞!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塞住“雷立柏们”的嘴。

2002年,一个名叫冯锐的人站了出来,挑起了“为张衡地动仪正名”的扁担。冯锐很难接受作为一个地震学家,地震学鼻祖张衡居然是错的。

在查阅了大量资料之后,冯锐发现:王振铎复制版本的地动仪,其原理与《后汉书》中记录张衡地动仪的描写相悖!

于是冯锐以此为突破口,开始带领团队深入研究,时间久了,肯定能拿出成绩来!

但到了2003年,由于缺乏科研资金,冯锐不得不向现实妥协,无奈地中断了为张衡地动仪正名的工作,觉得此生再难做成此事。

命运似乎喜欢跟冯锐开玩笑:2004年8月,冯锐家的门被一群人敲开了——河南博物院联合中国地震台网,前来邀请冯锐共同组成课题小组,目的只有一个——复原“张衡地动仪”!

在两大团队的倾力支持下,冯锐团队还真的做出了让人们刮目相看的东西。

新加入的文史专家对张衡地动仪的相关史料进行解读并且与冯锐对接之后,表明:地动仪下方的八只蟾蜍和地动仪并不是分离的,而是一体的。

另外,冯锐团队在查阅国外文献时,意外发现:现代地震仪的创造者——英国地震学专家米尔恩,他曾经将《后汉书》翻译为英文之后,就公开宣称:“人类历史上首个地动仪是中国的张衡发明的!”

这就说明米尔恩发明地震仪受到了张衡地动仪的启发,这使冯锐受到了巨大的鼓舞,为张衡地动仪正名就要成功了!

终于,在2005年3月份,新复制的地动仪历经7天168个小时的干扰实验,没有一次失误。这个模型,终于可以得到国内外考古界和科技界的一致认可!

2009年9月20日,新复制的张衡地动仪在中国科技馆展出,这次再也不用像从前一样,需要尴尬地用棍子去敲打它,它才会吐出铜珠子。

在听过冯锐在中科院的报告会之后,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杨炳麟表示对张衡认可。#历史#

从王振铎被众人揭错,到冯锐为张衡地动仪正名,其间将近40载。冯锐团队以及一群默默无闻的人抓住了这40载,堵住了别人的嘴,为张衡地动仪正名。如此精神,值得赞扬!

但更加值得赞扬的是,早在1800多年前,那个名叫张衡的年轻人,就开始用地动仪解读被人们称作“天罚”的现象;在1800年后,依旧有那么一批人,在尝试复原老祖宗留下的科技!我们接受批判,但我们也有信心改正不足。

像王振铎和冯锐等无数为了华夏大团体默默付出的人,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民族自信并非完全源于曾经我们做成了什么,还源于现在,我们的人在做什么,将要去做什么!

参考文献:《后汉书·张衡传》等

1984年,美国地震学家博尔特院士毫不客气地指出:“中国的地动仪模型简陋粗糙,对地震的灵敏度甚至还不如居民,其实用性和真实性有待考证!”甚至一些国内知名人士也同意。

难道让国人引以为豪的“张衡地动仪”,真的是个没用的东西吗?

公元138年3月1日,“神都”洛阳内,一台神秘的机器忽然发出“叮”的一声,机身上朝西北方向的龙头,忽然将口中的珠子吐出,珠子落到了下发的铜蟾蜍嘴里。

张衡立马跑过去,拿起珠子皱着眉头说:“西北方有地震了。”周围的人忍不住哈哈大笑,没有震感,哪来的地震呢?

可三天后,陇西信使前来报告:陇西地震,二郡山崩!众人听了消息,连忙传言:“张大人的铜疙瘩神了,真的能测出地动!”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能测量感知地震的仪器,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国内外知名地震学者对“张衡地动仪”的实用性产生了怀疑。

其实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早已在1000多年前损毁,1951年,在历史学专家王振铎反复考量之后,凭借相关史料,复制出了一个放大10倍的“张衡地动仪”模型。

并且解释其工作原理是“直立杆原理”,当时还上了《人民画报》。王振铎复制版的张衡地动仪很快就轰动了世界。

在联合国知识产权总部安排下,“地动仪”甚至被安排与“美国宇航员从月球带下来的物质”并排展出。

这对于快要“站稳”的中国,无疑是一种荣耀,然而这份荣耀并未太久,就遭到了现实的打磨。

1970年左右,来自世界各地的质疑声开始响起,一系列严厉的措辞如同陨石一般砸向张衡地动仪。

正如开头一幕,美国地震学博士博尔特、日本关野雄等学者,纷纷表明“王振铎复制版的张衡地动仪”,连原理都是错的,根本不能测出地震!

与此同时,王振铎的老朋友,中国地震学奠基人,傅承义院士当着王振铎的面和他说:“在家中吊块肉都比你那个模型强!”王振铎深深地怀疑,难道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真的是错的吗?

铺天盖地的怀疑如同潮水般砸到地动仪上,并由此扩散到对张衡产生怀疑,甚至对中国古代科技产生怀疑。

当时一个名叫雷立柏的奥地利学者甚至在《张衡、科学与宗教》一书中扬写到:“对张衡地动仪的迷恋正是华夏科学停滞不前的表现。”

面对雷立柏的叫嚣,王振铎沉默了,但并不代表国人接受雷立柏的虚无缥缈的说辞!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塞住“雷立柏们”的嘴。

2002年,一个名叫冯锐的人站了出来,挑起了“为张衡地动仪正名”的扁担。冯锐很难接受作为一个地震学家,地震学鼻祖张衡居然是错的。

在查阅了大量资料之后,冯锐发现:王振铎复制版本的地动仪,其原理与《后汉书》中记录张衡地动仪的描写相悖!

于是冯锐以此为突破口,开始带领团队深入研究,时间久了,肯定能拿出成绩来!

但到了2003年,由于缺乏科研资金,冯锐不得不向现实妥协,无奈地中断了为张衡地动仪正名的工作,觉得此生再难做成此事。

命运似乎喜欢跟冯锐开玩笑:2004年8月,冯锐家的门被一群人敲开了——河南博物院联合中国地震台网,前来邀请冯锐共同组成课题小组,目的只有一个——复原“张衡地动仪”!

在两大团队的倾力支持下,冯锐团队还真的做出了让人们刮目相看的东西。

新加入的文史专家对张衡地动仪的相关史料进行解读并且与冯锐对接之后,表明:地动仪下方的八只蟾蜍和地动仪并不是分离的,而是一体的。

另外,冯锐团队在查阅国外文献时,意外发现:现代地震仪的创造者——英国地震学专家米尔恩,他曾经将《后汉书》翻译为英文之后,就公开宣称:“人类历史上首个地动仪是中国的张衡发明的!”

这就说明米尔恩发明地震仪受到了张衡地动仪的启发,这使冯锐受到了巨大的鼓舞,为张衡地动仪正名就要成功了!

终于,在2005年3月份,新复制的地动仪历经7天168个小时的干扰实验,没有一次失误。这个模型,终于可以得到国内外考古界和科技界的一致认可!

2009年9月20日,新复制的张衡地动仪在中国科技馆展出,这次再也不用像从前一样,需要尴尬地用棍子去敲打它,它才会吐出铜珠子。

在听过冯锐在中科院的报告会之后,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杨炳麟表示对张衡认可。

从王振铎被众人揭错,到冯锐为张衡地动仪正名,其间将近40载。冯锐团队以及一群默默无闻的人抓住了这40载,堵住了别人的嘴,为张衡地动仪正名。如此精神,值得赞扬!

但更加值得赞扬的是,早在1800多年前,那个名叫张衡的年轻人,就开始用地动仪解读被人们称作“天罚”的现象;在1800年后,依旧有那么一批人,在尝试复原老祖宗留下的科技!我们接受批判,但我们也有信心改正不足。

像王振铎和冯锐等无数为了华夏大团体默默付出的人,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民族自信并非完全源于曾经我们做成了什么,还源于现在,我们的人在做什么,将要去做什么!#历史#

参考文献:《后汉书·张衡传》等(近灵说历史)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抵押车】【进口沃尔沃XC90七座】新款进口16年沃尔沃XC90/T6七座限量版顶配,【正规抵押车】新车指导价105.8万【抵押车网】全世界最安全的车,【抵
  • [来]查看无人机航拍和720°VR全景等更多详情,请扫码关注“51房加加”微信公众号~[并不简单]有没有跟我一样的年纪越来越大然后家里开始着急了?也有很多人介绍
  • 但我们DM48就是你的风,我们会吹散乌云发现你的光亮,你的深情,有我们来守护❤️大张伟和大蜜 是全世界最腻乎的关系(* ̄3 ̄)╭♡大朋克奶罐大 张人间精品张 伟
  • 「本藏法師法語錄」 連二真的好累也好貴[笑cry][笑cry][笑cry]下一次要深思了[笑cry]因為主角本人略尷尬,所以生日會蠻常處於微妙又怪又可以算是很真
  • 《承诺函》中并无加入债务或者与债务人共同承担债务的意思表示,中国某资产管理公司关于山东某公司系单方承诺加入案涉债务的主张不能全面准确定性山东某公司所负义务,故对
  • 晋时郭象说:“若乃失乎忘生之主,而营生于至当之外,事不任力,动不称情,则虽垂天之翼不能无穷,决起之飞不能无困矣!吾恐将来之存亡、得失、哀乐、好恶之乱吾心如此也,
  • #王源[超话]##王源新专辑夏野了##王源21景从云集# 柔和的霞光迎面撒落 窗外的小鸟叽叽喳喳 盆栽里的绿植饱满着 推开厢房的门走入院内 后院墙角有株开的极
  • 不过走得太累的时候想不要吃重庆出名的晓彭肥肠鸡呢,在重庆本地直营店在各区都有,喜欢吃肥肠的朋友一定要去尝试一下呀,是不错的哦。我对象跟民宿一个小管家晚上聊了好几
  • #热门楼盘推荐#【东城区嘉宏振兴中心】价格:约30000元/㎡楼盘概况:  广东嘉宏集团创立于1984年,是一家以实业投资、房地产开发和金融担保为主爷多元化发展
  • 很有意思的是,不论外国还是中国,不论汉族还是其他民族,早期见到摄影技术,往往都认为其有“摄魂”的作用,自然大家看到神像被拍摄是不满意的,于是一代一代就把这个传统
  • 文内图片均为715成员作品,均印刷于「GALLEVERY」转载请告知并请标明出处哦 #riso# #插画#【一个置顶[doge]】[doge]极度热爱狗头,脑洞
  • 各自在同好的帖子下讨论嘛,总有保守的总有开放的,你不能要求人人都一样,那样世界也不丰富多彩了呢#哈利波特魔法觉醒[超话]# 不参加社活也能拿勋章的更新我不明白。
  • bjyx永远热恋[抱一抱][抱一抱]没有想过我会喜欢他们这么久,久到他们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的快乐源泉,我的爱与力量。因为喜欢你们才遇到了很多好玩有趣的
  • 是时,子贡从自身为人治学经历出发,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虽贫穷而不巴结奉承别人,富有而不盛气凌人,已经很是难能可贵,可以称为“君子”了,于是就此向老师请教。”在安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向善是一种文明,也是一种光明。掌纹为川字掌,自少便很独立,渐渐地会偏向自信,做事较为主动积极,勇于负责,处事果断,感情上爱憎分明
  • 因为《致爱》已经刻进了我的dna,好像就这么莫名其妙爱上了这个系列的所有改编,这个本子还是适合改音乐剧,每次台上说到一些和《致爱》一样的台词的时候,我的脑内都会
  • 鸟类时常会有尖角羽毛的部分,制作的时候 需要特别留意哦!#时尚[超话]##珠宝##时尚##珠宝设计# 以鸟为主题的珠宝设计以鸟为珠宝设计,很有欧范很多大牌都喜
  • 绿野之森目光温柔,草木馨香我们以艺术和美为名,不惊艳不成活高级质感的罗曼蒂克色调,让画面更具艺术感我们从未停止对爱与生活的诗意诠释倾心刻画每个瞬间的感动演绎爱的
  • 迈入社会的第一步 何其有幸 遇见了好领导 是良师亦是益友 我是整个单位的“小朋友”每天都很感动 对我包容 耐心 期望 鼓励因为马上有场考试 单位的领导就带着
  • 早考走了 !我特么写材料的水平就只能写成没有错别字、语句通顺这样, 你特么还想让我咋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