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守沪记# 【在上海战“疫”50余天,我们终于打赢了这场硬仗!】今年春天,因疫情肆虐,上海这座以活力著称的城市,不得不按下暂停键,和病毒展开搏斗。

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7位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踏上抗疫征途!50余天,从春暖花开到初夏光阴,援护医疗队员们经历了艰与险,品尝了酸与甜,感受了苦与乐,终于打赢了这场硬仗!

4月1日,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陈忆,跟随浙江省援沪血液透析医疗队,支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透工作。

4月3日,其余6位援沪英雄出发上海。进入方舱医院工作前,他们支援上海核酸采集工作,见缝插针开展入舱前的培训考核。

4月7日凌晨1时开始,6人所在的浙江援沪医疗队八队,正式进驻上海临港方舱医院。

5月21日早上,随着最后一批康复者顺利出舱,上海临港方舱医院正式休舱。

期间,浙江援沪医疗队八队为超过2.75万人次进行核酸采样,共收治1945名方舱病人(20名转入)。

5月24日下午,7位援沪英雄终于凯旋归来!回温前,他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援沪手记,

讲述难忘的“守沪”经历……

蒋欢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支援上海临港方舱医院

支援方舱的这段时间很辛苦,每天都要穿着尿不湿,八九小时不吃、不喝、不能上厕所,经常一天只能吃两顿饭,经常要熬夜,有时又靠吃安眠药才能入睡,心里又牵挂着家中的俩孩子和老人。

但是回想起来更多的还是爱和温暖。

“谢谢,太感谢了!”在方舱医院里,对我来说微不足道的举手之劳,总能收到这样情真意切的感谢。

有一对70多岁老年夫妻都感染了新冠,而老爷爷因为中风后遗症,进食总会呛咳,老婆婆急得不知所措。我向她详细嘱咐照顾中风患者日常饮食的注意事项,并且演示给她看该如何拍背护理,她特别激动,连连鞠躬说着感谢。

还有一位60多岁的阿姨出现腹泻、咳嗽,可是当时方舱里止泻药物缺货,看着她难受虚弱的样子,我就将自己从温州带的备药拿到方舱里送给她,收获了她一声又一声谢谢。

这也是我第一次与两个孩子分开这么久的时间,我成为了孩子心目中的英雄,儿子给我写了一封信,女儿也画了一幅画,歪歪扭扭地写着“妈妈辛苦了”,他们的懂事和成长让我特别感动。

王永盛

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支援上海临港方舱医院

刚到上海的几天,气温达到了30℃以上,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动不动也感觉在蒸桑拿,但是看到方舱医院里有这么多等待帮助的患者,我们虽然不能如往日那般健步如飞,却依然步履坚毅,全身心投入。

温州援沪医疗队成立临时党支部,我担任党支部的纪检委员一职,从一开始的各种摸索,到后面能够顺利完成各种医疗任务,党员同志们始终都是冲在第一线!

记得5月4日那天,金华医疗队收了很多病人,向温州队求助,我二话不说就和值班的医护一起帮助他们收治病人。

方舱医院里,经常有患者情绪焦虑不安,有的患者会因核酸阴性再次阳性而苦恼不已。我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鼓励他们树立信心!

在此次援沪抗疫中,我自认无愧于心,无愧于党员、医生的使命担当。感谢在背后一直支持我工作的领导、同事和家人们!

陈烁

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支援上海临港方舱医院

从到达上海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开始投入入舱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努力做好最充分的准备,用最好的状态迎接战斗。

作为浙江医疗队第八支队第二医疗组的组长,我带领两名医生,开展患者入舱预检、入院疾病风险评估、入院病历书写、入院医嘱开具、早查房、日常医嘱开具、办理出院等工作。

值班期间,我们和患者保持密切沟通,全面掌握舱内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包括哪些患者存在心理风险,并及时处理各种突发状况,及时发现各种潜在医疗风险,确保医疗安全。

同时,作为组内的唯一一名党员,我深入患者当中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劝导患者做好新冠康复工作,同时协助护士开展志愿服务。

在方舱医院的50天时间里,我们始终把患者的康复和医疗安全放在第一位!

木培千

手术室主管护师

支援上海临港方舱医院

4月7日,温州援护医疗队进驻临港方舱医院,接管420张床位。一开始,温州援护医疗队遇到了重重困难,面临极大压力。

经过领导的精密部署,大家的团结协作、群策群力,我们不断攻坚克难、优化系统程序,很快就让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在援沪的五十个日日夜夜里,一个个大白忙碌的身影还历历在目,虽然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让我们每个人都汗湿衣裳,但没有人喊苦喊累。

感谢我们的大后方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了保障我们的安全与健康,给我们寄来了大批物资;院工会还慰问我们的家庭,让我们无后顾之忧;护士节那天,院领导们还组织了云端慰问,让我们心里暖暖的。

卓宝琴

消化内科主管护师

支援上海临港方舱医院

开始进入方舱工作时,每个人都顶着身心上的巨大压力,真的很辛苦,但是都凭着坚强的意志力挺过来了。

我们总是互相叮嘱:休息的时候抓紧休息,能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吃饱。

作为第三小组组长,我经常要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一天,我们像平时一样提前2个多小时前往方舱接班,突然接到命令,需要再次开一个新仓,一边是物资未到位,一边是收治患者在即。一到场地,我立刻调动人员分别去整理紧急物资,熟悉场地床位分配,和舱外人员联系收治病人信息。

还好经过大家的通力协作,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黄文文

肛肠泌尿外科主管护师

支援上海临港方舱医院

平日里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病房护士,但当疾病来袭,使命在肩,我当仁不让,一袭白衣就是战袍。

前期我们每班17人的团队在舱里为400余名患者提供治疗与护理服务,尤其是刚开舱时,患者大量涌入,我们需要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在精神和体力双重高压下,没有人退却,而是打起精神,加强防护感控,将工作细致化、高效化。看着患者出院时感激和欣喜的眼神,我们又坚定了打下这场战疫的决心。

我们医护人员还在休息区画出八段锦的漫画示意图,我也经常带着患者们打八段锦,希望增强他们的抗病能力,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促进康复。

而今我们不负使命,顺利完成援沪任务。望向车窗外逐渐复苏的上海街头,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我们的祖国山河无恙。

陈忆

血透室护师

支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对于尿毒症患者而言,一周2至3次的血液透析是救命的治疗,但疫情严重影响了血液透析治疗的正常开展。

所以,我们一到上海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工作。我用自己过硬的技术和亲切的服务,让患者们对我从刚开始的陌生、不信任到后来亲切与不舍。

一开始,我总是空床等患者,没人愿意躺下来让我进行血透操作。后来,他们一来就会说:“老师,我躺这张床,我去称个体重马上来!”

一开始,他们会说:“我针很难打的,让本院的老师给我打。”后来,他们会说:“哎哟,你工作几年啦?技术蛮好的!”

一开始,他们问我:“你们哪里来的?”后来,他们会说:“你们不要回去,留在上海好嘞!”

一开始,他们会喊我:“老师”。后来,他们开始亲切地叫我:“一一,一一!”

50多天的援沪任务终于圆满完成,这段珍贵的回忆也将永远留存于心。

面对充满未知的前方

面对传染性极强的病毒

你们选择逆风而行

用专业的技术和拼搏的勇气

彰显了大爱无疆的医者风范

去时无畏,归来无恙。

援沪英雄们欢迎回家!via快点温州客户端

【#为何强调老年人加强新冠疫苗接种#?】新冠病毒的危害有没有减轻?疫苗接种有没有作用?为何强调老年人加强疫苗接种?近日,《面对面》专访了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王华庆有着30多年免疫工作经历,自开展新冠疫苗接种以来,一直跟踪国内外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和应用的进展,他主要参与新冠疫苗接种科普信息传播、不良反应监测、效果评估研究等多项研究工作。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消息,截至2022年5月2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37016.2万剂次。从2020年12月首批新冠疫苗开始对重点人群进行接种,一年半时间内,中国完成了世界上人数规模最大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王华庆告诉记者,针对两年前新冠肺炎原始毒株开发的疫苗,随着疫苗接种时间的推移,中和抗体呈下降趋势,德尔塔变异株和奥密克戎变异株也出现了免疫逃逸现象。

记者:怎么面对这种意外?

王华庆:目前这个情况下主要就是说怎么样减少重症的发生,减少死亡的发生。(接种疫苗)这是目前我们能够采取一个最好的方法,因为我们看到不管之前的德尔塔变异株也好,还是到目前的奥密克戎也好,重症死亡的发生情况在一些国家和一些地区也比较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打疫苗的一个目的主要是减少重症、减少死亡。

记者:现在从医学研究数据来看的话,通过疫苗的接种降低死亡率或者减轻重症率,这个必然之间的联系是怎么样的?

王华庆:现在关于疫苗,从全球来说达成一个共识还要继续接种,尤其是要给老年人接种,给慢性病人群接种,还要进行加强针,其实还是看到疫苗在预防重症和预防死亡的效果。效果其实有两个方面,第一个减少死亡和重症的风险能够达到多少,还有不接种疫苗和接种不同剂次的疫苗从人群的发病率趋势来做一个比较,其实这两个方面都看到了疫苗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效果。

根据香港卫生署5月12日公布的信息,从2021年12月23日至2022年5月11日,香港暴发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接种疫苗的人群病死率是3.04%,接种两剂次疫苗的病死率为0.17%,接种三剂次的病死率是0.04%,后两者与不接种人群相比分别相差18倍和76倍。另外,疾控机构对今年春季吉林市暴发聚集性疫情的病例进行了专项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重症病例中没有接种疫苗和没有全程接种疫苗的人数占到78%。

相关研究表明,近期发生在香港、上海等地的新冠肺炎疫情所导致的重症和死亡病例,除了未接种疫苗或未全程接种疫苗的占比较大之外,还有高龄者多、有慢性病者多的明显特征。

王华庆:我们看到重症和死亡主要是在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和老年人当中出现的比例非常大,为什么在这些人群出现了重症和死亡的比较高。感染病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诱因,一方面使患上新冠肺炎的症状更重一些,另外一个其实感染了新冠病毒,导致原有基础性疾病进一步加重,而且会使他严重的合并症进一步增加。因为新冠病毒从早期研究结果来看可以侵犯大多数组织和器官,这些组织和器官原先处在一个病理状况的时候,再有这个病毒攻击的时候就会更重一些。另外对于老年人来说还有一个风险,他感染之后病程比较隐匿,在其他人当中可能发烧会马上凸显出来,发烧之后知道可能有感染的风险,但是老年人发烧率和其他人相比比较低。

记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王华庆:生理基础决定了老年人反应弱,疾病临床表现过程就和普通人不一样,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些老年人失去生命,其实跟发现晚有关系。因为症状不典型,一旦出现症状的时候可能就比较严重了。

据香港卫生署统计,香港本轮新冠肺炎疫情中,80岁以上老年人的病死率为16.48%。现有的研究数据表明,新冠肺炎病毒对老年人的危害,并没有减弱的迹象。

王华庆:现在病毒在进化,我们看到奥密克戎目前传染性特别强,传播速度又快,传播过程又隐匿。我们没打疫苗,感染之后,尤其老年人其实带来这种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疫苗对于他们降低重症和死亡其实是最好的一个措施。

目前,在我国“坚持动态清零”全方位综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如何进一步加强疫苗接种,减少老年人因感染导致重症和死亡的几率,成为防控工作的重点之一。

王华庆:因为我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了,老年人口在我们人群当中占的比例非常大。这种疾病广泛流行起来的时候,带来的冲击我想可能还是比较大的。从世界卫生组织也好,各个国家也好,制定了一个最优先接种的人群,这里面就包括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的国家可能要定在65岁或75岁以上的人群。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通报,截至5月12日,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约2.3亿人,接种覆盖率86%、全程接种率82%,与全国人口接种覆盖率91%、全程接种率89%相比,依然偏低。

记者:其实现在已经达到80%多这个比例,还要继续加强对老年人的疫苗接种?

王华庆:这是一个全国平均数,但是如果把这个数分散到各地,我们就看到地区间差异比较明显,这个病毒出现感染的时候,对于接种率比较低的地方,像80岁以上人群其实风险就比较大了。

记者:从这个接种的角度来看的话是不是这个相当于木桶理论里面的短板?

王华庆:对,它现在有两个短板,第一个就是我们看到有些地区老年人接种不高,第二个短板就是年龄。在60~69岁这个人群接种率可能接近90%或者90%左右,但是如果到了70~80岁,尤其是80岁以上的时候可能有的都达不到50%或60%,这个时候出现疾病流行,大家想一想带来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就会非常大。

除了疫苗接种能够有效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之外,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也被寄予厚望。截至5月8日,国内已批准6个新冠病毒治疗药物上市。

记者:对很多人来讲的话会觉得可能病毒的危害性现在已经不像最初那么强烈了,在这种情况下还必须要接种这种疫苗吗?

王华庆:我们说疾病严重不严重的时候一个看发病数,还有一个看发病的人群当中病死比例有多大,还包括重症比例有多大。这次奥密克戎其实发病数在新冠流行的两年多来,从全球的角度发病数是大大超过之前的高峰,每周高峰发病数其实和以前最高峰相比可能超过四五倍的程度。在这样一个庞大基数下,我们看到病死情况也出现一个高峰。像我们国家所在的西太平洋区,病死高峰和之前流行的德尔塔病死高峰其实是差不多少的。有人有很多顾虑不接种疫苗,但是真正流行起来的时候,我们看到不接种疫苗带来这个危害是比较严重的。

针对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科研人员致力于推动疫苗的迭代升级,希望能够研制出更有效的疫苗。5月9日,中国首支奥密克戎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序贯临床试验正式启动,这也是全球首支进入临床试验,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记者:对很多需要接种的老年人来讲,他们会觉得更成熟的时候接种可能是最安全的,能这么理解吗?

王华庆:我想是不能这么理解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疫苗现在还在研发阶段,将来要做一系列评估还需要一定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未来是一个怎么样的情况,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把眼前的事情做好,用现有疫苗可以起到预防重症、预防死亡比较好的效果,我们现在为什么不用呢?

在新冠疫苗接种的过程中,也有一些老年人因为担心疫苗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而迟迟没有接种。

王华庆: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大概是在百万分之一这样一个水平,或者比这个更低的水平。现在根据我们分析,和既往使用的疫苗相比,不高于以前用过的疫苗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水平。

记者:可能老年人的免疫系统还有各个方面基础比较薄弱,这种不良反应的存在是否会对他们也带来一定影响?

王华庆:我们一直在倡导大家去了解认识风险和获益,假如说我们一直感受不到疾病威胁的话,大家可能考虑的主要是这个问题。但是如果说感染这个病毒带来的风险80岁以上病死率超过16%和我们不良反应百万分之一相比的话,其实可以看到非常巨大的一个差距。

王华庆介绍说,为了解决疫苗接种者的后顾之忧,对于新冠疫苗接种出现的不良反应,国家设有健全的异常反应补偿机制进行保障。

王华庆:好比说我是受种者,我打完疫苗之后出现发烧,发烧时间比较长,而且发烧也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我怀疑是疫苗,你就要向接种单位报告。接种单位接到这个报告之后如果你的症状没有缓解,发烧没有降下来,又出现了其他症状的时候要报告给疾控中心,疾控中心要组织相关的专家来去做调查和诊断,来看是偶合症还是不良反应。

记者:如果说注射疫苗产生了对老年人身体不利的影响甚至是损害,谁来承担责任?

王华庆:对于这些情况,各地都按疫苗管理法的相关要求。好比说经费是从哪出,赔偿标准是哪些,我们有一套完整机制来去做这个事情。在我们国家疫苗接种这么多年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机制。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下,目前我国各地正在按照“应接尽接”的原则,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同源和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全国人口,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王华庆:根据我们从专业角度来说,接种率越高的话,风险就会进一步降低。老年人不打疫苗,接种率比较低的话,到时候流行起来的话重症可能就会出现很多,病死的情况也会进一步增加。

记者:您现在的建议是什么?

王华庆:我们建议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尽快去接种疫苗,不要等着疫情来了,在我们周边发生感染了,我们再想接种疫苗,那么这个时候可能已经晚了。有些时候感染这个疾病,得了重症,或者家人出现失去生命的时候,我们想是不是早期时候有一种特效药会更好,现在来看不让重症发生、减少死亡的发生,这个特效药其实就是疫苗。

【#为何强调老年人加强新冠疫苗接种#?】新冠病毒的危害有没有减轻?疫苗接种有没有作用?为何强调老年人加强疫苗接种?近日,《面对面》专访了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王华庆有着30多年免疫工作经历,自开展新冠疫苗接种以来,一直跟踪国内外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和应用的进展,他主要参与新冠疫苗接种科普信息传播、不良反应监测、效果评估研究等多项研究工作。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消息,截至2022年5月2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37016.2万剂次。从2020年12月首批新冠疫苗开始对重点人群进行接种,一年半时间内,中国完成了世界上人数规模最大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王华庆告诉记者,针对两年前新冠肺炎原始毒株开发的疫苗,随着疫苗接种时间的推移,中和抗体呈下降趋势,德尔塔变异株和奥密克戎变异株也出现了免疫逃逸现象。

记者:怎么面对这种意外?

王华庆:目前这个情况下主要就是说怎么样减少重症的发生,减少死亡的发生。(接种疫苗)这是目前我们能够采取一个最好的方法,因为我们看到不管之前的德尔塔变异株也好,还是到目前的奥密克戎也好,重症死亡的发生情况在一些国家和一些地区也比较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打疫苗的一个目的主要是减少重症、减少死亡。

记者:现在从医学研究数据来看的话,通过疫苗的接种降低死亡率或者减轻重症率,这个必然之间的联系是怎么样的?

王华庆:现在关于疫苗,从全球来说达成一个共识还要继续接种,尤其是要给老年人接种,给慢性病人群接种,还要进行加强针,其实还是看到疫苗在预防重症和预防死亡的效果。效果其实有两个方面,第一个减少死亡和重症的风险能够达到多少,还有不接种疫苗和接种不同剂次的疫苗从人群的发病率趋势来做一个比较,其实这两个方面都看到了疫苗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效果。

根据香港卫生署5月12日公布的信息,从2021年12月23日至2022年5月11日,香港暴发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接种疫苗的人群病死率是3.04%,接种两剂次疫苗的病死率为0.17%,接种三剂次的病死率是0.04%,后两者与不接种人群相比分别相差18倍和76倍。另外,疾控机构对今年春季吉林市暴发聚集性疫情的病例进行了专项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重症病例中没有接种疫苗和没有全程接种疫苗的人数占到78%。

相关研究表明,近期发生在香港、上海等地的新冠肺炎疫情所导致的重症和死亡病例,除了未接种疫苗或未全程接种疫苗的占比较大之外,还有高龄者多、有慢性病者多的明显特征。

王华庆:我们看到重症和死亡主要是在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和老年人当中出现的比例非常大,为什么在这些人群出现了重症和死亡的比较高。感染病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诱因,一方面使患上新冠肺炎的症状更重一些,另外一个其实感染了新冠病毒,导致原有基础性疾病进一步加重,而且会使他严重的合并症进一步增加。因为新冠病毒从早期研究结果来看可以侵犯大多数组织和器官,这些组织和器官原先处在一个病理状况的时候,再有这个病毒攻击的时候就会更重一些。另外对于老年人来说还有一个风险,他感染之后病程比较隐匿,在其他人当中可能发烧会马上凸显出来,发烧之后知道可能有感染的风险,但是老年人发烧率和其他人相比比较低。

记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王华庆:生理基础决定了老年人反应弱,疾病临床表现过程就和普通人不一样,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些老年人失去生命,其实跟发现晚有关系。因为症状不典型,一旦出现症状的时候可能就比较严重了。

据香港卫生署统计,香港本轮新冠肺炎疫情中,80岁以上老年人的病死率为16.48%。现有的研究数据表明,新冠肺炎病毒对老年人的危害,并没有减弱的迹象。

王华庆:现在病毒在进化,我们看到奥密克戎目前传染性特别强,传播速度又快,传播过程又隐匿。我们没打疫苗,感染之后,尤其老年人其实带来这种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疫苗对于他们降低重症和死亡其实是最好的一个措施。

目前,在我国“坚持动态清零”全方位综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如何进一步加强疫苗接种,减少老年人因感染导致重症和死亡的几率,成为防控工作的重点之一。

王华庆:因为我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了,老年人口在我们人群当中占的比例非常大。这种疾病广泛流行起来的时候,带来的冲击我想可能还是比较大的。从世界卫生组织也好,各个国家也好,制定了一个最优先接种的人群,这里面就包括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的国家可能要定在65岁或75岁以上的人群。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通报,截至5月12日,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约2.3亿人,接种覆盖率86%、全程接种率82%,与全国人口接种覆盖率91%、全程接种率89%相比,依然偏低。

记者:其实现在已经达到80%多这个比例,还要继续加强对老年人的疫苗接种?

王华庆:这是一个全国平均数,但是如果把这个数分散到各地,我们就看到地区间差异比较明显,这个病毒出现感染的时候,对于接种率比较低的地方,像80岁以上人群其实风险就比较大了。

记者:从这个接种的角度来看的话是不是这个相当于木桶理论里面的短板?

王华庆:对,它现在有两个短板,第一个就是我们看到有些地区老年人接种不高,第二个短板就是年龄。在60~69岁这个人群接种率可能接近90%或者90%左右,但是如果到了70~80岁,尤其是80岁以上的时候可能有的都达不到50%或60%,这个时候出现疾病流行,大家想一想带来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就会非常大。

除了疫苗接种能够有效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之外,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也被寄予厚望。截至5月8日,国内已批准6个新冠病毒治疗药物上市。

记者:对很多人来讲的话会觉得可能病毒的危害性现在已经不像最初那么强烈了,在这种情况下还必须要接种这种疫苗吗?

王华庆:我们说疾病严重不严重的时候一个看发病数,还有一个看发病的人群当中病死比例有多大,还包括重症比例有多大。这次奥密克戎其实发病数在新冠流行的两年多来,从全球的角度发病数是大大超过之前的高峰,每周高峰发病数其实和以前最高峰相比可能超过四五倍的程度。在这样一个庞大基数下,我们看到病死情况也出现一个高峰。像我们国家所在的西太平洋区,病死高峰和之前流行的德尔塔病死高峰其实是差不多少的。有人有很多顾虑不接种疫苗,但是真正流行起来的时候,我们看到不接种疫苗带来这个危害是比较严重的。

针对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科研人员致力于推动疫苗的迭代升级,希望能够研制出更有效的疫苗。5月9日,中国首支奥密克戎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序贯临床试验正式启动,这也是全球首支进入临床试验,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记者:对很多需要接种的老年人来讲,他们会觉得更成熟的时候接种可能是最安全的,能这么理解吗?

王华庆:我想是不能这么理解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疫苗现在还在研发阶段,将来要做一系列评估还需要一定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未来是一个怎么样的情况,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把眼前的事情做好,用现有疫苗可以起到预防重症、预防死亡比较好的效果,我们现在为什么不用呢?

在新冠疫苗接种的过程中,也有一些老年人因为担心疫苗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而迟迟没有接种。

王华庆: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大概是在百万分之一这样一个水平,或者比这个更低的水平。现在根据我们分析,和既往使用的疫苗相比,不高于以前用过的疫苗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水平。

记者:可能老年人的免疫系统还有各个方面基础比较薄弱,这种不良反应的存在是否会对他们也带来一定影响?

王华庆:我们一直在倡导大家去了解认识风险和获益,假如说我们一直感受不到疾病威胁的话,大家可能考虑的主要是这个问题。但是如果说感染这个病毒带来的风险80岁以上病死率超过16%和我们不良反应百万分之一相比的话,其实可以看到非常巨大的一个差距。

王华庆介绍说,为了解决疫苗接种者的后顾之忧,对于新冠疫苗接种出现的不良反应,国家设有健全的异常反应补偿机制进行保障。

王华庆:好比说我是受种者,我打完疫苗之后出现发烧,发烧时间比较长,而且发烧也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我怀疑是疫苗,你就要向接种单位报告。接种单位接到这个报告之后如果你的症状没有缓解,发烧没有降下来,又出现了其他症状的时候要报告给疾控中心,疾控中心要组织相关的专家来去做调查和诊断,来看是偶合症还是不良反应。

记者:如果说注射疫苗产生了对老年人身体不利的影响甚至是损害,谁来承担责任?

王华庆:对于这些情况,各地都按疫苗管理法的相关要求。好比说经费是从哪出,赔偿标准是哪些,我们有一套完整机制来去做这个事情。在我们国家疫苗接种这么多年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机制。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下,目前我国各地正在按照“应接尽接”的原则,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同源和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全国人口,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王华庆:根据我们从专业角度来说,接种率越高的话,风险就会进一步降低。老年人不打疫苗,接种率比较低的话,到时候流行起来的话重症可能就会出现很多,病死的情况也会进一步增加。

记者:您现在的建议是什么?

王华庆:我们建议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尽快去接种疫苗,不要等着疫情来了,在我们周边发生感染了,我们再想接种疫苗,那么这个时候可能已经晚了。有些时候感染这个疾病,得了重症,或者家人出现失去生命的时候,我们想是不是早期时候有一种特效药会更好,现在来看不让重症发生、减少死亡的发生,这个特效药其实就是疫苗。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哎 我恨我自己 06-23 23:11 嘻嘻嘻今天终于见到傻大蕊啦 还没回淮安就把晚上的电影票买好了 哈哈哈哈哈我真的是迫不及待 傻大蕊说她妈妈超想见我(其实
  • 我真的真的好喜欢好喜欢你可是我不得不面对现实回到那个你不喜欢我的世界里面那天凌晨三点突然梦醒之后就再也没有睡着真的满脑子都是你我记得我当时发了一个微博是这样写的
  • 【结了婚才不孤单啊,工作一天回到家,累个半死也没人开灯,没人做饭】我真的好想说,我爸我妈他俩都是一起下班的……回家还是要累死累活自己做饭……有什么区别吗…………
  • #汴禧D女郎[超话]# 人的一生中,最后剩下,做自己真正想做之事的时间往往极少。大部分的光阴,我们其实都在被他人意志所挟持,自以为是应付生活之所需,做他人嫁衣
  • 还有一个月要一年了 你应该过得还可以伐我过得一般性 一半好一半不好的,我比以前更爱妈妈了,你放心呗;其实我一直很小心翼翼地不想去提到你,怕妈妈伤心,怕自己伤心。
  • !谢谢那段日子的互相包容和真诚的感情,现在我也能连名带姓介绍你这位好朋友,往后的日子你我都要向好的方向冲啊!
  • 可是年轻不就是由无数个后悔和遗憾组成的吗· 你在想谁想到睡不着你应该觉得骄傲很多人想失恋也没有目标只是想睡个好觉 别炫耀别说你还好 没什么不好你就怨日子枯燥没什
  • 是某山区没错了,哈哈哈,洞里我就去过一次,在他们拍完之后,刚开始还不让进,设备拆的差不多了,才准人进,那里头是真的冷啊,还特别黑,听家里人说,这个是以前打战的时
  • 但一直以来,我对《大学》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文义上,最近听了孟琢先生讲的《礼记·大学》才对《大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大学》相传为曾子所作,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里
  • 体验一下在奥美上班从未体验过的早高峰,给堵在路上急得不行的都市精英点播一首《Highway to the hell》。:)#女生到底是怎么长胖的# 终于发现了现
  • 兴趣使然 我们聚集在这里 成为两千公里外的第二个家 所有温暖和笑容 在这里都是真真切切的太喜欢你们了 慢热的我变得越来越喜欢你们 今天结束了换届 以后就做个带小
  • #高考分数线##高考成绩# 据了解,高考分数段统计表,是由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全省每一高考分数的考生分布统计表。所谓“一分一段”,是以“1分”为单位,统计获得该分
  • #长沙相亲[超话]# 男嘉宾推荐‼️‼️‼️有意向可以私信我姓名:杨晓烦性别:男出生地:长沙所在地:长沙星座:白羊工作:摄影师年收入:10k年龄:29几几年:9
  • 关爱女性,关注健康,通过开展“科学减重,健康生活”主题活动,让大家认识#肥胖# 的危害,通过科学的体重管理,减少疾病的发生。5月11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
  • 我妈磨牙也真的挺噪音的……这两天在扒小宇宙的钢琴谱。这就是为什么我的社交账号昵称都有“多肉”两个字。
  • #长春新闻广播# 【新闻广播《妇女儿童维权热线》节目预告】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明天(6月24日)早上8点到9点,在长春新闻综合广播与长春市妇联联合主办的《
  • 电话采访 遵义师范学院宣传部部长 罗良金: 当时应该说是在购买论文之前 他还是讲师 应该说这篇论文是作为了评职称的一个条件之一 高校评职称有许多条件 文章的数量
  • 看了那个女子被暴打的视频,我现在饿得要死我都不敢出去买宵夜了,也不敢大半夜叫外卖了,我一个妙龄女子为何过得这么没安全感[白眼]#汕头新闻# 【监督重点建议办理工
  • 事件发生于2019年6月24日晚,家长报警,由贵阳当地百姓关注栏目发出声明临时召开紧急会议,并不是给一个说法,而是相关部分所说的禁止评论、转发,这是在维护什么?
  • 成长中的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在所难免若无尽放大跌倒后的痛苦,而忽略爬起的过程那这样的人生,得不到成长。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有美好的心态, 才有前行的动力,才可以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