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是最好的老师

以下文章为一有缘人分享,来文照登:

《现场开示阿伯的话精华语录》:「现在的时空背景不同,修行要能走入家庭,走入群众;渡众时,要让人家能接近你、亲近你,说的法也要平易近人,让他人听得懂。平时可以多看,牟尼精舍部落格的文章,裡面有佛菩萨们的智慧,可多看并融会贯通后,作为渡众的知识来源;精舍部落格的文章也有许多发人省思的观点,帮助大家在人生低潮时,思考人生的方向,更可以作为桉例库,适性适所地应用于渡众上。」

刚开始知道「因果债,功德还」这殊胜的方法,及精舍完全不收费帮众生解因果时,见到周边的人总是很兴奋地到处分享,但效果并不好。先排除每个人学佛的机缘不同,我觉得是自己有太多的不足,如黑气重造成思绪溷乱,说话跳来跳去没顺序;没有依据每个人不同的状况,提供相对应的桉例故事;自己没有完全依据经文中佛菩萨的教导来修正自己,没变好以致没说服力……等等。以上种种自身因素,造成无法给予身边朋友最好的分享及说明,让他们也能跟我一样开始诵经消业,甚是可惜!

以上问题对治的方法,是加快速度消外道愿业力及提升心性,熟读精舍文章并内化,心存善念让自己的面相变得慈眉善目,并恰当引用桉例故事,口吐莲花来帮助众生。

最近遇到几件令人惋惜的事,使我体会到,要渡一个人并非有无数次的机会,或许他时日不多;又或许劫难来了,先带走他,错过此机会,可能对方此生就没能得遇佛法了。虽然说渡众要努力后随缘,强求也没用,但唯有先修好自己,才能增加成功的机会,否则变成断人法身慧命,那就罪过了。

以下为三则令人惋惜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分享一

九月初到深圳,刚好前老闆也在那裡,三年多不见,我也很想见见他,跟他分享我学佛的经历。在听完我的故事后,他很惊讶,想到他集团中一位高阶主管好友,一年多前因一些小毛病去医院检查,结果因肝指数超高立即住院,痛苦的折磨就此开始……。

前老闆去探望这位好友时,进了病房却找不到人,还以为走错了病房。原来是这位友人吃类固醇,被病痛折磨到全身肿胀都认不出来,最后还动手术割掉膀胱,随身提着尿袋,每个月花费40多万,服用高贵的「实验性」药物来延续生命。

我与前老闆共事八年多,所以他相信我所说真实不虚,在听完我的经历后,马上发Line给这位友人,建议他要去精舍,并提供精舍地址给他。过没五分钟,对方回覆了:「……,谢谢。」二週后,我再次提醒前老闆,请他问问好友是否愿意去精舍请示,结果友人没回覆。等到十月初,我约前老闆吃饭时,他才告诉我:「好友九月底走了。」对方才50岁的年纪,虽然不用再受病痛折磨、解脱了,但也失去此生得遇佛法的机会,令人十分惋惜。或许这就是他的命吧!

分享二

我妈妈小学同学的妹妹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在多年前,大约16岁时因地震往生。大儿子这几年生意失败,欠了一屁股债,债主上门讨债,还威胁她:「要让她失去最后一个儿子」,搞得整个家庭乌烟瘴气。

这是一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妈妈也是鼓励她到精舍请示,看看有何解决办法。她妹妹一开始同意,愿意跟我们一起去精舍,但到了出发前一天,也就是週六下午,突然说:「头痛,不去了。」我妈有跟她们说:「干扰来了,不让你们去,你们更应该排除万难去精舍才对。」但他们最后还是选择不去,无法强求,就随缘了。

故事并未结束,几个月前,我妈得知同学的妹妹得了大肠癌末期,癌细胞已扩散到肺了。虽然再次建议她到精舍请示是否有机会化解,但对方还是坚持只要做化疗。昨天妈妈告诉我,同学妹妹化疗后,年纪60初的她看起来像80多岁,嘴巴周围因化疗的副作用都溃烂了。唉!只能说一切皆是缘。

分享三

关于我妈的这位同学,她唯一的儿子在五岁时失踪了。几十年来,她夫妇俩一直在寻找,未曾放弃,跑遍了台湾宫庙,真的是有神问到无神,直到几年前才真正放弃寻找,但已经不愿再相信神佛。虽然我妈多次告诉她:「牟尼精舍是正法,诚心的去请示,佛菩萨一定能指点迷津。」但被她拒绝了,她说:「不愿再想起悲伤的往事。」

昨天跟我妈閒聊时,妈妈说:「能到精舍的人,都是有大福报的!」虽然社团中很多师兄姐常说这句话,可我不觉得自己是很有福报才能进到精舍,但撰文至此,跟上述三个故事对比之下,我才惊觉真的没「大福报」是到不了精舍的!

回想三年前女儿病危时,我在一座观音庙跪了无数次;去某妈祖庙从第一殿哭到最后一殿,祈求神明、菩萨帮忙;开车回台北时,一路眼泪直落,唸着「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真的是闻声救苦,让我在最后关头走进精舍。感恩佛菩萨慈悲指引,给我机会,我会继续努力,不能浪费此生找到精舍的大福报。

最后分享精舍文章〈梦到蛇该怎麽办?〉最后一段话做为结语:「你看这些人在痛苦中必须怎麽样的努力支撑,有时候我会觉得为什麽我这麽的安逸呢?他们这麽样的受苦!然而有这样努力过来的人,都有不一样的心境,他们对人生都有不同的体验,能深信佛语。我每每觉得,有时候,对年轻人讲佛法讲得唇焦舌烂还是不肯相信,如果像我们病人这麽苦啊,没有别的,只问:『难过吗?-难过。会痛苦吗?-痛苦。』我说:『佛说世间是苦海,唸阿弥陀佛,把心转向光明,离苦得乐。』马上没有第二句话就开始念阿弥陀佛了。怪不得说:『十方三世一切佛,以八苦为八师。』苦是最好的老师,可是我们真正要等到这一天吗?」

(分享完毕)

看完以上分享,您是否也跟小编一样,内心有无限感触?每个人生来都背负着属于自己的因果业债,它可能以各种形式出现,不管是健康、感情,还是经济,但这些难题都是让我们找出属于自己人生答桉的垫脚石,而非绊脚石。写这篇文章的师兄,当初因为女儿病危而走进精舍,寻求佛菩萨帮忙。关于师兄的女儿相关文章连结如下:

〈起死回生〉

〈从叶克膜到活蹦乱跳〉

肉体上的病痛要找现代医学治疗,但灵病就非得靠佛菩萨帮忙不可了。当初被医院放弃的小女孩,因为父亲对女儿不捨的爱,不放弃地为女儿勤销业障及补身体健康的福德资粮,从阎罗王手上抢人成功,让女儿生命得以延续。先前全身浮肿、毫无生气的小女孩,在家人锲而不捨、佛菩萨慈悲看护下,如今已长成活泼可爱、亭亭玉立的大女孩。「佛法不可思议」,见证过这场佛法奇蹟的义工师兄姐,都称她为「观世音菩萨的孩子」。

我们每个人都是佛菩萨的孩子,师兄的女儿不是精舍唯一的奇蹟,这样的桉例常常在精舍真实上演。但人身难得,佛法更难闻,上述两则桉例主人翁,即使贵人已出现身旁指点迷津,奈何其善根、福德、因缘不具足,最终还是与佛法擦身而过!娑婆众生苦,您知道他已在悬崖边,只差一步就掉下去了,但他拒绝您伸出的援手,您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一步一步靠近死亡的幽谷。

佛菩萨从来不曾远离众生,佛法大门始终为众生而开,但愚痴如我们,非得撞得满头包、跌得满身伤,才能明白佛菩萨始终一路相随、不曾远离!「苦是最好的老师,可是我们真正要等到这一天吗?」不是每个人尝到苦头就会得到教训,就会回头。面对这样的人,我们能做的,只能以最深的祝福,期望他有一天能找到回家的路!

蔡师兄说:「当别人遇到问题却苦寻不着答桉时,可好言相劝解决之道,但若是劝不动就随缘,有时候是机缘未到的问题,强求也没用。」众生刚强难度,但难度,我们就该熄灭热情,放弃分享佛法的好、放弃唸经销业障的殊胜、放弃度众吗?当然不是!正因为我们都是从磨难中走过来的,我们更要把握此生有限的生命,努力充实、改变自己,期许未来有一天,周遭的人会因我们的改头换面而走进佛法大门。

师兄的故事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只有坚定信心、永不放弃,勇往直前冲破难关,在这漂泊的人生中,您就能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韦驮菩萨

南无伽蓝菩萨

南无十方一切诸佛菩萨摩诃萨

#斯科塞斯长文解释评论漫威#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在《纽约时报》发表长文,详细解释他引起了巨大反响的“漫威电影不是电影(cinema)”言论:他说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对漫威电影、超级英雄片等大片,对如今电影业,到底怎么看。老马丁说:光写下这些,就让他非常伤心。

斯科塞斯《纽约时报》文章《我说漫威电影不是电影,让我解释》全文:

十月初,我在英国接受了《帝国》杂志采访,被问到的问题之一是关于漫威电影的。我回答了。我当时说:我试着去看了几部漫威电影,但它们不适合我,它们在我看来似乎和主题公园更为接近,而非我这一生所熟知和热爱的电影(movie),最后我说我不认为它们是电影(cinema,指电影、电影工业和制作电影的各种艺术、技巧,定义和最宽泛的movie有不同)。

一些人似乎关注到了我答案中的最后一句话,认为这句话是侮辱,或者作为我仇恨漫威的证据。如果任何人想要把我的话这么去理解,我没有任何办法去阻止他们这么想。

很多系列电影都是由非常有才华和艺术造诣的人们打造的。这一点你可以在大银幕上看出来的。这些电影提不起我的兴趣,是因个人喜好和性情所致。我知道如果我年轻一些,如果我更晚一些成年,我可能会为这些电影所兴奋,甚至可能想要自己去拍一部。但我就是在我所处的那个年代长大成年,并发展了一套我自己对电影的认知——关于电影是什么,以及可以做到什么样子。而我认知的电影和漫威宇宙的距离,就好比我们地球到天上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那样远。

对我,对我喜爱和尊敬的电影人们,以及对和我大约同期开始拍电影的朋友们来说,电影(cinema)讲的是“启示”——美学、情感和精神上的启示;讲的是“角色”——人的复杂性和他们充满反差、有时甚至自相矛盾的本性,他们能彼此伤害、彼此相爱,又能突然直面自我的那种方式。

它讲的是在银幕上遭遇我们意想不到的东西,来自被它所戏剧化进行诠释的现实生活,并进一步拓宽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的可能性。
这对我们来说是关键所在:它是一种艺术形式。关于这个问题过去曾有过争论,我们出力去支持电影(cinema),认为其和文学、音乐和舞蹈是平等的。我们也逐渐明白,这种艺术可以存在于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样式—— 塞缪尔·富勒的《钢盔》、英格玛伯格曼的《假面》、斯坦利·多南和吉恩·凯利的《好天气》,肯尼思·安格的《天蝎星升起》、让-吕克·戈达尔的《随心所欲》,以及唐·希格尔的《财色惊魂》,它们都是。

又或者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电影——我想你可以说,希区柯克他自成一套“系列电影(franchise,即如今的漫威电影宇宙等规模广大的系列电影)”。或者说,那时候他就是我们的“系列电影”。每部新的希区柯克电影都是一部“大事件电影(event film,如今指能造成很大影响的大片)”。在一家老戏院中挤得满满当当的房间里看《后窗》,那是一场非凡的体验,是观众和电影之间的化学反应催生的一出大事件,一场石火电光。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某些希区柯克电影也像主题公园,我想到的是《火车怪客》,这部电影的高潮就发生在一座真正的游乐园的旋转木马上。还有《惊魂记》,我是在首映当天的午夜场看的,那次体验我此生永远不会忘记。人们去看这场电影,是想要得到惊吓/惊喜,得到刺激,他们也并没有失望。

六七十年后,我们依旧在看这些电影,并为之惊叹。但我们一遍一遍回头去重看的,是那些刺激、那些惊吓吗?我想不是。《西北偏北》的经典段落固然绝妙,但少了故事核心中那些让人心痛的情感,或者加里·格兰特角色绝对的失落感,它们不过是一系列充满动感的、优美的镜头组合和剪切。

《火车怪客》的高潮也是技艺高超的,但让现在的观众产生共鸣的是两位主角的互动和互相作用,以及罗伯特·沃克那让人深深不安的演绎。

有人说希区柯克的电影也有点千篇一律,或许真的是这样——希区柯克自己都好奇过这个问题。但是当下那些大系列电影的“千篇一律”又是另一回事了。很多在我看来定义电影(cinema)的元素在漫威电影中都能找到。但它们没有“启示”,没有悬疑(mystery),没有真正的情感上的危险感。没有任何风险。制作这些电影,是为了满足一些特定的需求,它们被设计为有限的几个主题的各种变体。

它们名义上是续集,但在内核上更像是翻拍,电影中的一切都需要片方批准,它其实不能走到任何另外的方向。这就是当代电影系列的本质:经过市场调研、观众检验、审查、修改、再审查、再修改,直到它们可以投入消费。

换一种说法是,它们,和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克莱尔·德尼、斯派克·李、阿里·艾斯特、凯瑟琳·毕格罗,或者韦斯·安德森的电影完全*不同*。当我在看这些导演的电影时,我知道我将会看到一些绝对新鲜的东西,会经历意想不到、甚至无以名状的体验。我对“用移动的画面和声音讲故事的可能性”的认知会被拓宽。

因此,你可能会问我,我到底要干嘛?为什么就不能不去打扰超级英雄电影和其他大系列电影?原因很简单。在这个国家和全球的很多地方,如果你想要在大银幕上看点什么,大系列电影目前是你最主要的选择。现在,电影放映业处在危机之中,如今的独立影院是史上最少。公式已被反转,流媒体已变成了当下最主要的输送系统。但,我认识的电影人中,依旧是每一个人都想为大银幕设计自己的电影,都想在电影院放映给观众看。

这包括我自己。而且我是以“一个刚刚为Netflix完成了一部电影的人”的立场来说这样的话。网飞,也仅仅只有网飞,允许我们按照我们需要的方式去拍《爱尔兰人》,因为这个原因,我对他们永远心存感恩。我们这部电影有院线放映窗口期,这很棒。而我想要让它在更多的大银幕上放映更长的时间吗(网飞的电影院线上映规模相对小,窗口期时间也短)?我当然想。但是不管你和谁一起拍电影,现实都是:大多数影院的银幕上充斥的都是大系列电影。

如果你要跟我说,这不过是简单的供需问题,只是给予人们他们想要的东西。我不同意。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如果人们只是被给予一种东西,并持续不断地被兜售这一种东西,他们当然会想要更多的同一种东西。

但你可能会争论,他们就不能直接回家,在网飞或者iTunes或Hulu上看其他东西吗?当然可以——但是那些都是在大银幕之外,而大银幕,是电影人们想要自己的作品被看到的地方。

众所周知,过去的20多年,电影行业在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变化。但它们中最坏的一个变化是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悄悄进行的:一点一点、持续地消除风险。当下的很多电影变成了用于快速消费的完美产品,它们中的很多也都是一群很有才华的人所完成的。共通的一点是,它们缺少cinema最关键的东西:一个独立个体的艺术家的统一视野。原因当然是:独立艺术家是最具风险的因素。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电影应该成为一种被资助的艺术形式,或者它们曾经是这样。在好莱坞制片厂系统还运行良好的时候,艺术家和生意人们之间的对立是持续且紧张的,但那是一种能有所产出的对立,催生了一些影史最伟大的电影们——用鲍勃迪伦的话来说,这些电影中的佼佼者“是英雄一般,并富有远见的”。

现在,这种对立已经没有了。这个行业里有些人对艺术毫不关心,对电影的历史既不屑一顾,又觉得它是自己的所有物——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组合。让人悲哀的是,现在的境况是我们有两块完全不相干的土地:一是全球性的视听娱乐产品,二是电影(cinema)。这两者偶尔还会发生重叠,但已越来越少。我害怕的是:两者之一在经济上的主导地位,正被用来边缘化甚至贬低另一方的存在。

对任何梦想拍电影或刚刚起步在做电影的人来说,当下的状况是残酷、不利于艺术的。仅仅是写下如上这些言语,已让我心甚哀之。

#斯科塞斯长文解释评论漫威# 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出租车司机》《华尔街之狼》)在《纽约时报》发表长文,详细解释他引起了巨大反响的“漫威电影不是电影(cinema)”言论。老马丁很真诚地表达了对如今快速消费时代,“精心制作的商品”驱逐走言之有物的艺术的担忧。他说:光写下这些,就让他非常伤心。

斯科塞斯文章《我说漫威电影不是电影,让我解释》全文:

十月初,我在英国接受了《帝国》杂志采访,被问到的问题之一是关于漫威电影的。我回答了。我当时说:我试着去看了几部漫威电影,但它们不适合我,它们在我看来似乎和主题公园更为接近,而非我这一生所熟知和热爱的电影(movie),最后我说我不认为它们是电影(cinema,指电影、电影工业和制作电影的各种艺术、技巧,定义和最宽泛的movie有不同)。

一些人似乎关注到了我答案中的最后一句话,认为这句话是侮辱,或者作为我仇恨漫威的证据。如果任何人想要把我的话这么去理解,我没有任何办法去阻止他们这么想。

很多系列电影都是由非常有才华和艺术造诣的人们打造的。这一点你可以在大银幕上看出来的。这些电影提不起我的兴趣,是因个人喜好和性情所致。我知道如果我年轻一些,如果我更晚一些成年,我可能会为这些电影所兴奋,甚至可能想要自己去拍一部。但我就是在我所处的那个年代长大成年,并发展了一套我自己对电影的认知——关于电影是什么,以及可以做到什么样子。而我认知的电影和漫威宇宙的距离,就好比我们地球到天上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那样远。

对我,对我喜爱和尊敬的电影人们,以及对和我大约同期开始拍电影的朋友们来说,电影(cinema)讲的是“启示”——美学、情感和精神上的启示;讲的是“角色”——人的复杂性和他们充满反差、有时甚至自相矛盾的本性,他们能彼此伤害、彼此相爱,又能突然直面自我的那种方式。

它讲的是在银幕上遭遇我们意想不到的东西,来自被它所戏剧化进行诠释的现实生活,并进一步拓宽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的可能性。
这对我们来说是关键所在:它是一种艺术形式。关于这个问题过去曾有过争论,我们出力去支持电影(cinema),认为其和文学、音乐和舞蹈是平等的。我们也逐渐明白,这种艺术可以存在于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样式—— 塞缪尔·富勒的《钢盔》、英格玛伯格曼的《假面》、斯坦利·多南和吉恩·凯利的《好天气》,肯尼思·安格的《天蝎星升起》、让-吕克·戈达尔的《随心所欲》,以及唐·希格尔的《财色惊魂》,它们都是。

又或者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电影——我想你可以说,希区柯克他自成一套“系列电影(franchise,即如今的漫威电影宇宙等规模广大的系列电影)”。或者说,那时候他就是我们的“系列电影”。每部新的希区柯克电影都是一部“大事件电影(event film,如今指能造成很大影响的大片)”。在一家老戏院中挤得满满当当的房间里看《后窗》,那是一场非凡的体验,是观众和电影之间的化学反应催生的一出大事件,一场石火电光。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某些希区柯克电影也像主题公园,我想到的是《火车怪客》,这部电影的高潮就发生在一座真正的游乐园的旋转木马上。还有《惊魂记》,我是在首映当天的午夜场看的,那次体验我此生永远不会忘记。人们去看这场电影,是想要得到惊吓,得到刺激,他们也并没有失望。

六七十年后,我们依旧在看这些电影,并为之惊叹。但我们一遍一遍回头去重看的,是那些刺激、那些惊吓吗?我想不是。《西北偏北》的经典段落固然绝妙,但少了故事核心中那些让人心痛的情感,或者加里·格兰特角色绝对的失落感,它们不过是一系列充满动感的、优美的镜头组合和剪切。

《火车怪客》的高潮也是技艺高超的,但让现在的观众产生共鸣的是两位主角的互动和互相作用,以及罗伯特·沃克那让人深深不安的演绎。

有人说希区柯克的电影也有点千篇一律,或许真的是这样——希区柯克自己都好奇过这个问题。但是当下那些大系列电影的“千篇一律”又是另一回事了。很多在我看来定义电影(cinema)的元素在漫威电影中都能找到。但它们没有“启示”,没有悬疑(mystery),没有真正的情感上的危险感。没有任何风险。制作这些电影,是为了满足一些特定的需求,它们被设计为有限的几个主题的各种变体。

它们名义上是续集,但在内核上更像是翻拍,电影中的一切都需要片方批准,它其实不能走到任何另外的方向。这就是当代电影系列的本质:经过市场调研、观众检验、审查、修改、再审查、再修改,直到它们可以投入消费。

换一种说法是,它们,和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克莱尔·德尼、斯派克·李、阿里·艾斯特、凯瑟琳·毕格罗,或者韦斯·安德森的电影完全*不同*。当我在看这些导演的电影时,我知道我将会看到一些绝对新鲜的东西,会经历意想不到、甚至无以名状的体验。我对“用移动的画面和声音讲故事的可能性”的认知会被拓宽。

因此,你可能会问我,我到底要干嘛?为什么就不能不去打扰超级英雄电影和其他大系列电影?原因很简单。在这个国家和全球的很多地方,如果你想要在大银幕上看点什么,大系列电影目前是你最主要的选择。现在,电影放映业处在危机之中,如今的独立影院是史上最少。公式已被反转,流媒体已变成了当下最主要的输送系统。但,我认识的电影人中,依旧是每一个人都想为大银幕设计自己的电影,都想在电影院放映给观众看。

这包括我自己。而且我是以“一个刚刚为Netflix完成了一部电影的人”的立场来说这样的话。网飞,也仅仅只有网飞,允许我们按照我们需要的方式去拍《爱尔兰人》,因为这个原因,我对他们永远心存感恩。我们这部电影有院线放映窗口期,这很棒。而我想要让它在更多的大银幕上放映更长的时间吗(网飞的电影院线上映规模相对小,窗口期时间也短)?我当然想。但是不管你和谁一起拍电影,现实都是:大多数影院的银幕上充斥的都是大系列电影。

如果你要跟我说,这不过是简单的供需问题,只是给予人们他们想要的东西。我不同意。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如果人们只是被给予一种东西,并持续不断地被兜售这一种东西,他们当然会想要更多的同一种东西。

但你可能会争论,他们就不能直接回家,在网飞或者iTunes或Hulu上看其他东西吗?当然可以——但是那些都是在大银幕之外,而大银幕,是电影人们想要自己的作品被看到的地方。

众所周知,过去的20多年,电影行业在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变化。但它们中最坏的一个变化是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悄悄进行的:一点一点、持续地消除风险。当下的很多电影变成了用于快速消费的完美产品,它们中的很多也都是一群很有才华的人所完成的。共通的一点是,它们缺少cinema最关键的东西:一个独立个体的艺术家的统一视野。原因当然是:独立艺术家是最具风险的因素。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电影应该成为一种被资助的艺术形式,或者它们曾经是这样。在好莱坞制片厂系统还运行良好的时候,艺术家和生意人们之间的对立是持续且紧张的,但那是一种能有所产出的对立,催生了一些影史最伟大的电影们——用鲍勃迪伦的话来说,这些电影中的佼佼者“是英雄一般,并富有远见的”。

现在,这种对立已经没有了。这个行业里有些人对艺术毫不关心,对电影的历史既不屑一顾,又觉得它是自己的所有物——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组合。让人悲哀的是,现在的境况是我们有两块完全不相干的土地:一是全球性的视听娱乐产品,二是电影(cinema)。这两者偶尔还会发生重叠,但已越来越少。我害怕的是:两者之一在经济上的主导地位,正被用来边缘化甚至贬低另一方的存在。

对任何梦想拍电影或刚刚起步在做电影的人来说,当下的状况是残酷、不利于艺术的。仅仅是写下如上这些言语,已让我心甚哀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可现在酒寄到他家里后,小雪把他拉黑了,老王也不见了,老何这才醒悟,这一切都是小雪给自己设的套!期间小学还让同事扮演老王和老王的儿子,说要买更多的酒,让老何再
  •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入眼的俗世万般,竟都不抵每每梦回,踏月而来的清影,见我又添新伤时,垂眸时一声低叹。一条路海角天涯, 两颗心相依相伴,风吹不走誓言 ,雨打不湿浪漫,意济苍生苦与痛
  • 前两句我们大家都看到了,一个是“父母呼,应勿缓”指言语的方面;第二是“父母命,行勿懒”是要我们行动来体现孝顺。非常幸运能够喜欢上小十七,CARAT都是一群善良可
  • 假如人们有此智慧气魄,能把自己的思绪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把它切断了得,便达到了止的境界,就能心如明镜,随遇而安,物来则应,做到“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如痕
  • 在这首诗中,诗人低下头来,触摸卑下之物:一处墙脚是一个世界,植物动物和人一样,不断纠缠却囿于一隅。诗歌的结尾,诗人将自己的担忧表露了出来,并直击现代人的困境:“
  • 这头剧院猪也太恨我了呀,我四点多发的私博她八点多就截了[太开心]前互关请问我跟你互的时候什么时候骂过橘了,明明是你先双人的好吗。一边“我的亡妻”一边不许说似了,
  • 在盼之代售上,男朋友为他的账号写下了这样的介绍:“这是一枚承载着我青春和梦想的逆水寒手游账号。为了找到一个安全、可靠的方式来出售他的账号,选择了盼之代售。
  • :1.于正很想也写小作撕一下宋威龙,但宋威龙现在对象家里比较厉害,他得罪不起,所以就只敢跟周围人吐槽,不敢写小作文。3.《莲花楼》之后成毅在古装领域更加抢手了,
  • #精华油##抗衰老##玫琳凯中国官方商城#亲爱的 早上好☀️玫琳凯清晨寄语: 具有人生目标的人就会拥有一种信念,她会不断地向着目标前进。如果一个人能每天享受这
  • 你看2020年之前的腾讯,茅台,无论你什么时候买入,都是高估的,但结果都会让你大赚特赚。巴菲特之所以能成为股神,不是因为他的安全边际,他的什么能力圈。
  • 最后要强调,高速吹风机使用不仅是吹干头发,正确使用方法和吹风后的护理同样关键。一起来探讨如何正确使用高速吹风机,同时让头发得到很好的照顾。
  • 《赵惜蕊慕少辞》赵惜蕊慕少辞(最新小说&大结局)小说全文阅读笔趣阁+sz19jj 书名/主角名:《赵惜蕊慕少辞》赵惜蕊慕少辞 以下部分非原文 赵青将火雉
  • #刘宇宁献唱热辣滚烫逐梦曲# |#刘宇宁宁远舟# |#摩登兄弟[超话]#刘宇宁宁远舟[给力]刘宇宁燕子京「摇摆青春,霸气宁哥,音乐演绎狂热,演技带你飞,追星路上
  • ————————情人节·山寒———————— Belle, est-ce le diable qui s'est incarné en elle,美人,难道魔
  • 之后估计就是发现老是盯着一个位置薅没意思就跳到了四十三号,不过这样确实也对,也是这个操作可以更具体明确自己的cl历程图二本身也是cl的第一个选项,这里的bgm就
  • 好喜欢的一段话:我们都在养一个小时候的自己是按照我们小时候羡慕别人的样子去养的我们这代父母是补偿式育儿小时候失去的安全感都想补偿在孩子身上我们这代父母从不追逐攀
  • 有一种很心酸的无力感…………不知道是不是我想多了感觉在被“你”慢慢的救赎但是你要怎么办啊!最开始是想三道茶那就都可以尝尝了 没想到一套还蛮好看的 不同口感就很n
  • 参战立功的英雄功臣,您曾告诉我知足者常乐,我比起牺牲在异国他乡的身边战友,我能活着回来都是一种庆幸,不要给组织上添麻烦,也正是您谆谆的教诲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爱国和
  • 在这个世界上,你只是一朵傲气的花,你只管在正道上努力、快乐、做好自己,其它的都不用管,别人包括你的父母都只是你的枝芽,在某一时刻终究会通过某些方式离开的,但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