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
“ 妄想 ”
是什么意思

妄想
( 佛教解释 )
 
( 梵vikalpa,
藏rnam-par-rtog-pa )
  
指以虚妄颠倒之心分别诸法之相状。

亦即由于心之执着,
而无法如实知见事物,
遂产生谬误之分别。

又称妄想分别。

妄念里头最严重的就是我执。

因为五蕴皆空、
诸法无我。

旧译《华严经》卷五
〈 如来光明觉品 〉云 ︰

‘ 一切诸世间,
皆从妄想生;

是诸妄想法,
其性未曾有。’

《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云 ︰

‘ 一切业障海,
皆从妄想生,
若欲忏悔者,
端坐念实相。’

简介
‘ 妄想 ’
是指虚妄分别。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卷四云 ︰

‘ 彼妄想者,
施设众名,
显示诸相,
如此不异,
象马车步男女等名,
是名妄想。’

《 大乘义章 》卷三云 ︰

‘ 言妄想者,
所谓凡夫迷实之心,
起诸法相,
辨相施名,
依名取相,
所取不实,
故曰妄想,

故经说言 ︰
虚妄分别名字及相,
名妄想也。’
  
此谓凡夫虚妄分别诸法之相,
施以名字,
更依名字取差别诸相,
故称为妄想。
  
妄想之种别甚多,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卷二举出言说妄想、
所说事妄想、
想妄想、
利妄想、
自性妄想、
因妄想、
见妄想、
成妄想、
生妄想、
不生妄想、
相续妄想、
缚不缚妄想等十二种。

《 菩萨地持经 》卷二
〈 真实义品 〉
举出自性妄想、
差别妄想、
摄受积聚妄想、
我妄想、
我所妄想、
念妄想、
不念妄想、
俱相违妄想等八种。

《 大佛顶首楞严经 》卷十举出坚固、
虚明五种妄想,

并谓有妄念、
妄执等同义语。

如《 大乘起信论 》云 ︰

‘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
若离妄念,
则无一切境界之相。’

《 成唯识论 》卷八云 ︰

‘ 阿赖耶以遍计所执自性妄执种为所缘。’

皆为其例。
  
《 佛教哲学大词典 》
虚妄的想念。

无认为有。

假想、
不合道理的想法、
念头与看法。

即错误的想法、
胡乱的思考。

与 “ 妄心 ”、
“ 妄念 ” 同义。

御书覆松野书其一
  
《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
( 术语 )
不当于实曰妄,
妄为分别而取种种之相曰妄想。

注维摩三 :
‘ 生曰 :
妄想妄分别之想也。’

大乘义章三本曰 :

‘ 凡夫迷实之心,
起诸法相。

执相施名,
依名取相。

所取不实,
故曰妄想。’

同五末曰 :
‘ 谬执不真,
名之为妄。

妄心取相,
目之为想。’

楞严经一曰 :

‘ 一切众生,
从无始来,
生死相续,
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

用诸妄想,
此想不真,
故有轮转。’

楞伽经四曰 :
‘ 妄想自缠,
如蚕作茧。’

观无量寿经曰 :
‘ 行者所闻,
出定之时,
忆持不舍,
令与修多罗合。

若不合者,
名为妄想。’

菩提心论曰 :
‘ 夫迷途之法从妄想生,
乃至展转成无量无边烦恼。’

止观七曰 :
‘ 诸法皆妄想和合故有。’

十二妄想
  
按,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卷二
所举的十二种妄想。

系依妄想分别之自体差别相所作的分类。

其异译本
《 入楞伽经 》卷四、
《 大乘入楞伽经 》卷三
则称此为十二分别,
所列名称亦略异。

兹依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卷二
( 下 ) 所释,

略述此十二妄想如次 ︰
  
( 1 )言说妄想 ︰
指计着种种音声词句而妄以为有性。
  
( 2 )所说事妄想 ︰
指大凡所说之事,
其自性之极致惟圣智能知。

凡夫不解,
往往仅依其事相而生言说妄想。
  
( 3 )相妄想 ︰
指随事起见,
如渴鹿望炎阳而生水想;

于地水火风执有坚湿暖动之性,
而不知其性本融,
对于一切法妄计名相。
  
( 4 )利妄想 ︰
指世间之财宝本是幻物,
但凡夫不知而起贪着。
  
( 5 )自性妄想 ︰
指执持诸法,
起自性之见,
执而以为是,
其余皆非。
  
( 6 )因妄想 ︰
指于因缘生之法起有无等之见,
妄想分别而成生死之因。
  
( 7 )见妄想 ︰
指外道计着梦见的有无一异俱不俱。
  
( 8 )成妄想 ︰
指于假名实法之上计我、
我所而起言说,

成决定论。
  
( 9 )生妄想 ︰
谓计一切法若有若无,
皆从缘起而生分别。
  
( 10 )不生妄想 ︰
谓一切法皆先有体,
不假因缘而生。
  
( 11 )相续妄想 ︰
谓于一切诸法,
执此与彼,
递相系属,
计着分别,
无有断绝。
  
( 12 )缚不缚妄想 ︰
谓于一切法,
以情生着故,
则成系缚,
若离妄想,
则无系缚;

凡夫不了,
于此无缚解中而生计着。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著娑婆世界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皆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富贵荣华。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古德云、‘只这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

  又经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五欲不除。尘不可出。’若求来世福报。转生富贵之家。享受福乐。那知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只恐福中不肯修福。报终必堕苦趣。其受乐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长也。狮子峰云、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死后受苦辛万劫。

  念佛、本来可以离苦得乐。若不求出娑婆。求生极乐。则身在娑婆苦海。苦终不离。娑婆是极苦世界。其苦无量。说不能尽。今按人中略说八苦。举世之人。皆不能免。

  一、生苦。世人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缘。与父缘母缘。三缘和合。中阴身方得投胎。初见父母交媾。忽动欲念。由是流爱为种。纳想成胎。处在母身。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中为胞胎。母吃热时。热深难忍。几如镬汤地狱。母吃冷时。冷触压迫。无异寒冰地狱。幽囚十月。臭秽杂处。是名胎狱。又当出胎之时。胎衣脱下。便受风刀割身之苦。故孩儿出世时。便就哇哇叫苦。凡为人者。莫不皆然。

  二、老苦。岁月迁流。形容变易。眼花耳聋。发白面皱。身枯齿落。力弱气销。凡事不得自由。一切仰赖于人。楞严会上。佛问波斯匿王。‘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如此。我念孩孺之时。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此可见虽是国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老苦亦所不免。古人云、‘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三、病苦。人身四大不调。百种病生。世间少有一生无病之人。古德云、‘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姑勿论沉痀酷疾。即使齿痛头晕。则不自在。行坐不安。寝食顿减。以此例知。一切诸病。无非是苦。三国张飞。性情刚勇。对诸葛武侯曰。我谁人都不怕。于是武侯掌中书一病字。与他一看。问曰、这个汝怕不怕。张飞大声疾呼曰。嗳呀可怕。足见病苦临身。即英雄力士。亦复无可奈何。吾人能于病中。一心念佛。不为病苦所恼。如是则临欲命终。百苦交煎之时。自然亦有把握。

  四、死苦。经云、‘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人身有生。则必有死。生时假借四大以为身。死时则四大分离。喻如生牛剥皮。痛苦万状。皮肉筋骨。为地大。津液精血。为水大。周身暖触。为火大。鼻息出入。手足运转。为风大。死时风大先离。故鼻息断绝。手足不动。次火大离时。身发冷触。三水大离时。尸水流溢。只剩皮包骨头之地大。谚云、‘白骨山头化土泥’是也。死之一事。为世人所必经之事。无一人可以幸免。吾人未至死时。当善观察。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纵使妻儿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我看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也要轮到我。古人云、‘红红白白莫相瞒。无位真人赤肉团。死去不如猪狗相。即今便作死尸看。’猪狗死时。其肉尚有人要买。人若死时。谁人肯要。

  五、爱别离苦。爱即恩爱。世间恩爱。莫过于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最难舍离。总望常相聚会。举家欢乐。倘若别离。则心如刀割。即所谓千种情怀千种恨。一分恩爱一分忧。殊不知人生聚散。本属无常。有合则必有离。何须痛苦。古云、‘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六、冤憎会苦。冤即冤家。憎乃憎嫌。此皆宿业所感。重者结冤构仇。轻者厌憎嫉视。冤憎之人。若能远离。其苦自无。那知业力使然。欲离偏合。或为父子。或为兄弟。或为夫妇。或为朋友。冤则索命讨债。憎则刺激精神。因缘聚会。无法脱离。亦如哑子吃黄连(莲)。有苦说不出。罗状元诗云。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之人。若有不足。则必有求。所求顺遂。自必称心。喜形于色、若求不得。竟生懊恼。日坐愁城。此等都是痴迷不觉。当知得失有定。贫富在天。岂不闻、‘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乃色、受、想、行、识。五种烦恼之火。焚烧众生之心。烦恼若重。如火炽盛之貌。或依内根外尘。所起烦恼。属色阴。或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属受阴。或依意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或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或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前七种苦是别。别指一种而言。此一种苦是总。总括诸苦而说。真是世事万般皆是苦。何如及早念弥陀。

  以上八苦。但就人道略说。无论智愚贤不肖。皆不能免。所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若发愿修来世。再来做人。还是吃苦。岂不是打错了愿头。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方能离苦得乐。弥陀净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超过诸佛国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愿来生。再来人间享福。并不可愿身后。生天受乐。以天福亦有终尽。‘八万劫总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永嘉禅师云。‘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当知求生净土。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省庵大师云。‘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附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故劝念佛之人。莫求天上人间福报。如以明珠。而贸一食一衣之饱暖。岂不可惜。应当愿生净土。如弥陀经。佛劝发愿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著娑婆世界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皆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富贵荣华。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古德云、‘只这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

  又经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五欲不除。尘不可出。’若求来世福报。转生富贵之家。享受福乐。那知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只恐福中不肯修福。报终必堕苦趣。其受乐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长也。狮子峰云、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死后受苦辛万劫。

  念佛、本来可以离苦得乐。若不求出娑婆。求生极乐。则身在娑婆苦海。苦终不离。娑婆是极苦世界。其苦无量。说不能尽。今按人中略说八苦。举世之人。皆不能免。

  一、生苦。世人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缘。与父缘母缘。三缘和合。中阴身方得投胎。初见父母交媾。忽动欲念。由是流爱为种。纳想成胎。处在母身。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中为胞胎。母吃热时。热深难忍。几如镬汤地狱。母吃冷时。冷触压迫。无异寒冰地狱。幽囚十月。臭秽杂处。是名胎狱。又当出胎之时。胎衣脱下。便受风刀割身之苦。故孩儿出世时。便就哇哇叫苦。凡为人者。莫不皆然。

  二、老苦。岁月迁流。形容变易。眼花耳聋。发白面皱。身枯齿落。力弱气销。凡事不得自由。一切仰赖于人。楞严会上。佛问波斯匿王。‘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如此。我念孩孺之时。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此可见虽是国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老苦亦所不免。古人云、‘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三、病苦。人身四大不调。百种病生。世间少有一生无病之人。古德云、‘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姑勿论沉痀酷疾。即使齿痛头晕。则不自在。行坐不安。寝食顿减。以此例知。一切诸病。无非是苦。三国张飞。性情刚勇。对诸葛武侯曰。我谁人都不怕。于是武侯掌中书一病字。与他一看。问曰、这个汝怕不怕。张飞大声疾呼曰。嗳呀可怕。足见病苦临身。即英雄力士。亦复无可奈何。吾人能于病中。一心念佛。不为病苦所恼。如是则临欲命终。百苦交煎之时。自然亦有把握。

  四、死苦。经云、‘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人身有生。则必有死。生时假借四大以为身。死时则四大分离。喻如生牛剥皮。痛苦万状。皮肉筋骨。为地大。津液精血。为水大。周身暖触。为火大。鼻息出入。手足运转。为风大。死时风大先离。故鼻息断绝。手足不动。次火大离时。身发冷触。三水大离时。尸水流溢。只剩皮包骨头之地大。谚云、‘白骨山头化土泥’是也。死之一事。为世人所必经之事。无一人可以幸免。吾人未至死时。当善观察。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纵使妻儿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我看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也要轮到我。古人云、‘红红白白莫相瞒。无位真人赤肉团。死去不如猪狗相。即今便作死尸看。’猪狗死时。其肉尚有人要买。人若死时。谁人肯要。

  五、爱别离苦。爱即恩爱。世间恩爱。莫过于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最难舍离。总望常相聚会。举家欢乐。倘若别离。则心如刀割。即所谓千种情怀千种恨。一分恩爱一分忧。殊不知人生聚散。本属无常。有合则必有离。何须痛苦。古云、‘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六、冤憎会苦。冤即冤家。憎乃憎嫌。此皆宿业所感。重者结冤构仇。轻者厌憎嫉视。冤憎之人。若能远离。其苦自无。那知业力使然。欲离偏合。或为父子。或为兄弟。或为夫妇。或为朋友。冤则索命讨债。憎则刺激精神。因缘聚会。无法脱离。亦如哑子吃黄连(莲)。有苦说不出。罗状元诗云。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之人。若有不足。则必有求。所求顺遂。自必称心。喜形于色、若求不得。竟生懊恼。日坐愁城。此等都是痴迷不觉。当知得失有定。贫富在天。岂不闻、‘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乃色、受、想、行、识。五种烦恼之火。焚烧众生之心。烦恼若重。如火炽盛之貌。或依内根外尘。所起烦恼。属色阴。或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属受阴。或依意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或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或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前七种苦是别。别指一种而言。此一种苦是总。总括诸苦而说。真是世事万般皆是苦。何如及早念弥陀。

  以上八苦。但就人道略说。无论智愚贤不肖。皆不能免。所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若发愿修来世。再来做人。还是吃苦。岂不是打错了愿头。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方能离苦得乐。弥陀净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超过诸佛国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愿来生。再来人间享福。并不可愿身后。生天受乐。以天福亦有终尽。‘八万劫总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永嘉禅师云。‘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当知求生净土。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省庵大师云。‘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附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故劝念佛之人。莫求天上人间福报。如以明珠。而贸一食一衣之饱暖。岂不可惜。应当愿生净土。如弥陀经。佛劝发愿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DailyPost|QuoteShare¹ -Quote: ' -Photograph by PeicassoPei ©2021 Peicass
  • 5、丁禹兮和虞书欣的《月光》最近在视频平台已经上线了,虽然他们这部剧确实没达到预想的效果,但是也有很多人吃这一款。5、丁禹兮和虞书欣的《月光》最近在视频平台已经
  • 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始。在细节上走心的人很难让人不喜欢吖,见多了冷漠的人心,偶尔照见的一束光就会让你的世界温暖又芬芳,奢侈也难忘。
  • 愿我深爱着的那个少年永远站在云端之上,“爱你所爱,求你所求,听从你心,无问西东”。愿我深爱着的那个少年永远站在云端之上,“爱你所爱,求你所求,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 【USB-C的升级将使其功率增加一倍以上 达到240W】由于其与一系列设备的兼容性,USB-C是一种通用充电器的主要候选产品,这种充电器有助于减少电子垃圾的积累
  • 阮正东是人前小奶奶狗人后霸总他的刻画太好看了一边和佳期甜甜恋爱一边在家喝酒痛斥自己为啥爱上佳期他特别会说话 特别会道歉 帅哥弯着眼睛和你道歉谁能拒绝来自于完
  • 第1⃣️5⃣️天昨天偷懒漏了一天微博嗯~所有的快乐都是在刘先生给我的基础上自己制造[心] 我知道的 要一直一直坚信自己快乐 才会快乐,不去计较比较对比忽略掉这
  • 同時英特爾在軟件、矽芯片與平台、封裝與製程方面也擁有的量產優勢,並在雲、連接、AI、智能邊緣等4大數字超級力量投入創新,並強化生態系各個合作夥伴的產能。英特爾投
  • 前天白,昨晚红,实在是佩服自己,昨晚红的也是好几杯的,其实说实话是有点晕,但我克服了,回到宿舍洗澡洗头洗衣服。洗着洗着居然洗清醒了,有点佩服自己了,原来我还有好
  • 1、影迷可选择性小;2、疫情原因,九成居民要就地过年不能返乡,假期娱乐基本就只剩下看电影;3、票价,今年票价是真的高;4、电影本身也确实是一部很值得看的电影,贾
  • 道教之所以尊道,因为道是道教徒信仰的主体,道教的全部信仰和修行都是以道为核心的,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其一,道是生化宇宙万物的原动力,造化之根;其二,道
  • #南昌房事儿#【绿地国博育新学校新动向 九龙湖这些学校建设中】日前,从南昌市城乡规划局网站获知,红谷滩新区育新学校九龙湖(国博城)分校办理完成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手
  • .今日份朋友圈壁纸图小时候羡慕别人家的孩子长大了渴望自己也很厉害但你可能忘记了一件事羡慕、渴望成为那个你所想要成为的人也有可能遗失了自己身上最闪亮的光点这世上
  • 今天看的是比利时画家Fernand Khnopff(1858-1921)特展,我还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虽然奥赛有他的作品。】上周,#穆里尼奥#在电视节目当中说,
  • #读首诗就睡觉# #晚安[超话]# “Al borde del sendero un día nos sentamos” #雪莱# Goodnight By P
  • 理想的理论体系应该建立在相对直观的基石(原理、实验)上,用数理演绎推理,推出反直观的物理结论,不论结论多反直观,对结论的信心都强点,还可以反复对推理挑错,这是最
  • 要求熟手能独立编程及操作设备。人生短短几十年,以时间换空间,认真钻研任何一门生意或者技术,没有二十年的功夫根本算不了老师傅。
  • 如果这个过程,顾问缺乏共情,或者客人不愿意用耐心引导出结果,那这个沟通就是无效的,需要反思的。这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
  • #姜太显[超话]##姜太显531回归大发# 【 T 】210531 官推更新太显相关 ✅ 0X1LOVESONG Official MV D-day ✅ 预览
  • #刘宇宁笑容有光#‖ #刘宇宁佳洁士品牌大使#‖ #摩登兄弟[超话]#作为大棚公司的一员,终于不用羡慕别人我也是有奖状可以晒的人了,下次见到老板刘宇宁问一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