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十四五 | 黑龙江:北国仓廪端稳“中国饭碗” 共和国工业摇篮拥抱数字浪潮】编者按: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回望2021年,走进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十四五”开局的首考,中国各地交出怎样的答卷?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有何亮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哪些结构性、局部性的问题需要关注?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招硬招实招?央广网特推出“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观路径,看成效,多角度聚焦开局之年新气象、新思考。

央广网哈尔滨1月9日消息 这里,是北国仓廪,关乎天下乐安;这里,是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书写着新一轮振兴的光荣与梦想。

“十四五”开局之年,黑龙江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开好局起好步,走创新路,闯改革关,在疫情“大考”下书写东北振兴新答卷。

环境就是民生 蓝天也是幸福

2021年,全省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4.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比率0.6%,重污染天数同比降幅为58.3%。

这是自黑龙江省开展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以来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年,也是老百姓看得到的民生答卷。

提到黑龙江,很多本地人会骄傲地向外地游客介绍“大”——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关心天蓝、水碧、土净。

眼下,北国风光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美如国画。一进入春天,黑土地的画风变了——水墨黑白的色彩渐渐消失,山林江河涂抹出浓淡相宜的花样色彩。

“这里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惊喜!”在齐齐哈尔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吴先生总喜欢向他的朋友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四季景色不同,你们一定要常来。”

吴先生的邀约底气来自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共识。

来自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的消息,“十三五”以来,该省统筹推动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原生态五大保卫战,全省62个国考断面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125个县(市、区)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自然保护区“四类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98.5%,退耕还湿面积2.3万公顷。

一项项久久为功的举措,让更多人关注生态黑龙江,也让更多的本地人幸福感满满。

“以前一到供暖季就能闻到呛鼻子的味道,家里老人孩子都要戴口罩出门。这几年不一样了,明显能感受到雾霾天每年都在减少,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小锅炉“下岗”了,蓝天变多了,雾霾减少了,游客增多了。

美丽生态释放出巨大吸引力,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生态旅游为载体,黑龙江旅游正在向生态体验和生态度假旅游转型,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到黑龙江探寻“夏季凉爽”“冬季冰爽”“四季清爽”的秘密。

好生态来自天赐,好环境来自守护。日前印发的《黑龙江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肯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也清晰地指出当前面临的问题——作为老工业基地,生态环境问题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没有得到缓解,污染排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十四五”开局亮出暖心成绩单后,2022年,黑龙江将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打响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治理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三场战役,全力减少污染天气,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黑土加“油” 端牢“中国饭碗”

在黑龙江佳木斯市郊区长发镇正合村,村民崔巍在院子里的一张大案板上整整齐齐摆着切好的猪肉。“丰收了,大伙都高兴,杀头猪挨家送肉吃个喜儿。”岁末年初,谈起收成,崔巍合不拢嘴。

正合村是佳木斯市郊区第一个实现整村流转的村,有一定规模化经营基础。村里推荐崔巍作为带头人,成立了佳木斯兴家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里的规模经营引上更科学、更高效的道路。

“说白了,土地托管就是村民拿钱,我们伺候地。”崔巍说,2021年合作社托管了村里25户农民的4500亩土地,今年还会扩大,预计托管面积将达到全村的90%。

土地“入托”,“明白人”种地,直接效益是增产。

“我们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规模经营土地1.04万亩。玉米亩产达到1500斤左右,实现了大丰收!”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福顺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新生村党支部书记赵福德介绍,“这比农户自己种每亩增产200斤左右。我们粗略算了一下,光玉米就增收500吨。”

在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也正盘算着今年的收益。2021年,合作社种植绿色水稻16000亩、有机水稻2000亩,让合作社进账了400余万元。

“现在种地可比过去轻松多了,我们合作社68台高速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比起传统插秧机,不仅节省了人工费还抢了农时,稻苗株距、行距更均匀,苗量更精准,让稻苗更粗壮、根系更发达。”赵德山用3年的时间把合作社的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尝到甜头的他说,下一步我们会将大马力拖拉机、收割机全部安装北斗导航系统。

如今,农民对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也变得越来越高产高效。田间地头“新玩意儿”“黑科技”大展身手。

“我种的这500亩地,只要不是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都能做到高产、稳产、丰收!”大兴农场科技示范户胡春光侃侃而谈。春天插秧,他用的卫星辅助直行的变量侧深施肥插秧机;夏天水肥管理,他应用的是“浅、湿、干”循环交替灌溉法,施肥应用的是前氮后移技术和无人植保飞机喷施生物肥。

目前,黑龙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8%,建成40余个省级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十四五”期间,黑龙江将打造千公里高标准科技示范带,推行全程“机械化”。

农业提质增效,少不了科技赋能。目前,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和大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在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黑龙江还不忘为黑土加“油”。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是黑龙江得天独厚的黑土资源的写照,但由于高强度利用、重用轻养、土壤侵蚀等原因,黑土地变得又“瘦”又“薄”,如何为黑土加“油”成为了黑龙江近年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佳木斯市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15年起承担了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介绍,自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开始,农民通过秸秆翻埋,秸秆堆沤腐熟、测深施肥,有机肥施用,测土配方,黄腐酸等多种方法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修复黑土地。

“黑土层变厚了,地就有劲了,粮食质量上去了,收入就高了。”赵德山看着脚下的黑土地感叹说,我做过对比,参与黑土保护的地块和没参与的,产量和品质都明显不一样。

近年来,黑龙江省出台了保护黑土地的一系列政策,通过各项补贴,将“真金白银”发到了农户手里。

2021年富裕县作为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试点县,春季落实玉米免耕播种40余万亩,按照每亩补贴30元计算,就发放补贴资金1200余万元。

补贴到位了,老百姓保护黑土地的积极性更高了。但是在农业专家看来,土壤“病了”,就得治疗。“不能耽误也不能误诊,关键是要对症下药,还不能产生副作用。”黑龙江省农科院黑土保护团队负责人说。

来自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目前,全省平均耕地质量等级3.46等;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旱田耕层厚度均24厘米,其中,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均达到30厘米以上。

为确保“中国饭碗”装上更多绿色粮、优质粮,黑龙江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保护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全省累计落实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面积1000多万亩。

2021年,黑龙江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数据显示,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21826.95万亩,比2020年增加169.35万亩;粮食产量1573.54亿斤,比2020年增加65.34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5%,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国第一,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中华大粮仓”黑龙江再次交上一份丰收的答卷,稳稳地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经过多年的努力,黑龙江农业发展已经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向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效益,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推广大马力高端智能农业机械,集成组装技术模式,不断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同时,为优化种植结构,增强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2022年将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

拥抱数字浪潮 激发振兴新动能

2021年12月6日,我国最东端高铁牡佳高铁正式“开跑”。线路全长372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网友直呼这才是“嗖嗖嗖”的高铁速度。

“能看得到我吧?看看这速度有多快!”牡佳高铁首批旅客黄雪松一边与女朋友视频,一边感慨着高铁速度。结束视频后,他又对车厢和窗外拍个不停,给家人发送了几条微信视频,分享此刻的心情。

牡佳高铁网络连接顺畅,让旅客彻底摆脱靠甩手机“摇信号”。与“不卡顿”的上网速度相匹配的是黑龙江5G建设的速度。截至2021年10月末,新建5G基站1.22万个,累计建成3.1万个。

2021年,“十四五”开新局,数字经济火了:出台《推动“数字龙江”建设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数字经济20条”),切实拿出真金白银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智慧矿山、数据金融、远程医疗、政务“一朵云”蓬勃兴起。

“发展数字经济,我省大有可为、必有可为、必须为之。”黑龙江省工信厅厅长张显丰说,黑龙江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需求。

发展数字经济是黑龙江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张显丰介绍,黑龙江先后成立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数字龙江建设领导小组和大数据产业领导小组。相继出台“数字龙江”建设指导意见、发展规划以及“数字经济20条”政策措施。这20条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推动发展数字经济的决心和力度,旨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真金白银、条条干货!”业内人士用这两个词来点评20条政策。“数字经济20条”提出的目标更让人对黑龙江未来充满希冀: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大型制造企业比例达到60%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达到40%左右,数字经济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黑龙江数字经济规模约3831亿元,全国排名24位,占GDP比重28%。

如何实现新目标?张显丰在黑龙江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如此表述:要以打造“质量龙江”为引领,以打造“数字龙江”为先导,聚焦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头五尾”,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培育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引擎。

面对这数字经济新蓝海,下一步黑龙江将在思想思路破题上发力、在科学规划引领上发力、在配套政策跟进上发力、在聚焦优势扬长上发力、在激发活力补短上发力,全面推动“数字龙江”建设,让龙江的产业拥抱数字浪潮,全面智能升级。

昔日北大荒,今日中华大粮仓。走进新时代的黑龙江,不仅牢牢端稳“中国饭碗”,让中国人的饭碗更多装上“中国粮”,更用心、用情、用力保护脚下的黑土地、头顶的那片蓝天,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稳步开局“十四五”,龙江未来可期!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夏凌云

统筹:陶玉德

记者:杨海全 马俊玮 庞淼

编审:张伟 王文伟

视频:马俊玮

【开局十四五】黑龙江:北国仓廪端稳“中国饭碗” 共和国工业摇篮拥抱数字浪潮

编者按: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回望2021年,走进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十四五”开局的首考,中国各地交出怎样的答卷?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有何亮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哪些结构性、局部性的问题需要关注?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招硬招实招?央广网特推出“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观路径,看成效,多角度聚焦开局之年新气象、新思考。

央广网哈尔滨1月9日消息 这里,是北国仓廪,关乎天下乐安;这里,是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书写着新一轮振兴的光荣与梦想。

“十四五”开局之年,黑龙江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开好局起好步,走创新路,闯改革关,在疫情“大考”下书写东北振兴新答卷。

环境就是民生 蓝天也是幸福

2021年,全省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4.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比率0.6%,重污染天数同比降幅为58.3%。

黑龙江以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著称(央广网发 于国军 摄)

这是自黑龙江省开展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以来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年,也是老百姓看得到的民生答卷。

提到黑龙江,很多本地人会骄傲地向外地游客介绍“大”——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关心天蓝、水碧、土净。

眼下,北国风光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美如国画。一进入春天,黑土地的画风变了——水墨黑白的色彩渐渐消失,山林江河涂抹出浓淡相宜的花样色彩。

“这里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惊喜!”在齐齐哈尔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吴先生总喜欢向他的朋友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四季景色不同,你们一定要常来。”

吴先生的邀约底气来自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共识。

来自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的消息,“十三五”以来,该省统筹推动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原生态五大保卫战,全省62个国考断面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125个县(市、区)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自然保护区“四类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98.5%,退耕还湿面积2.3万公顷。

一项项久久为功的举措,让更多人关注生态黑龙江,也让更多的本地人幸福感满满。

“以前一到供暖季就能闻到呛鼻子的味道,家里老人孩子都要戴口罩出门。这几年不一样了,明显能感受到雾霾天每年都在减少,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小锅炉“下岗”了,蓝天变多了,雾霾减少了,游客增多了。

丹顶鹤恣意翱翔,引得游客纷纷拍照留念(央广网发 杨海全 摄)

美丽生态释放出巨大吸引力,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生态旅游为载体,黑龙江旅游正在向生态体验和生态度假旅游转型,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到黑龙江探寻“夏季凉爽”“冬季冰爽”“四季清爽”的秘密。

好生态来自天赐,好环境来自守护。日前印发的《黑龙江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肯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也清晰地指出当前面临的问题——作为老工业基地,生态环境问题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没有得到缓解,污染排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十四五”开局亮出暖心成绩单后,2022年,黑龙江将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打响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治理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三场战役,全力减少污染天气,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黑土加“油” 端牢“中国饭碗”

在黑龙江佳木斯市郊区长发镇正合村,村民崔巍在院子里的一张大案板上整整齐齐摆着切好的猪肉。“丰收了,大伙都高兴,杀头猪挨家送肉吃个喜儿。”岁末年初,谈起收成,崔巍合不拢嘴。

正合村是佳木斯市郊区第一个实现整村流转的村,有一定规模化经营基础。村里推荐崔巍作为带头人,成立了佳木斯兴家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里的规模经营引上更科学、更高效的道路。

“说白了,土地托管就是村民拿钱,我们伺候地。”崔巍说,2021年合作社托管了村里25户农民的4500亩土地,今年还会扩大,预计托管面积将达到全村的90%。

近年来,黑龙江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央广网发 邵国良 摄)

土地“入托”,“明白人”种地,直接效益是增产。

“我们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规模经营土地1.04万亩。玉米亩产达到1500斤左右,实现了大丰收!”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福顺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新生村党支部书记赵福德介绍,“这比农户自己种每亩增产200斤左右。我们粗略算了一下,光玉米就增收500吨。”

在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也正盘算着今年的收益。2021年,合作社种植绿色水稻16000亩、有机水稻2000亩,让合作社进账了400余万元。

“现在种地可比过去轻松多了,我们合作社68台高速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比起传统插秧机,不仅节省了人工费还抢了农时,稻苗株距、行距更均匀,苗量更精准,让稻苗更粗壮、根系更发达。”赵德山用3年的时间把合作社的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尝到甜头的他说,下一步我们会将大马力拖拉机、收割机全部安装北斗导航系统。

如今,农民对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也变得越来越高产高效。田间地头“新玩意儿”“黑科技”大展身手。

田间“黑科技”越来越多,农民种地越来越省力(央广网发 邵国良 摄)

“我种的这500亩地,只要不是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都能做到高产、稳产、丰收!”大兴农场科技示范户胡春光侃侃而谈。春天插秧,他用的卫星辅助直行的变量侧深施肥插秧机;夏天水肥管理,他应用的是“浅、湿、干”循环交替灌溉法,施肥应用的是前氮后移技术和无人植保飞机喷施生物肥。

目前,黑龙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8%,建成40余个省级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十四五”期间,黑龙江将打造千公里高标准科技示范带,推行全程“机械化”。

农业提质增效,少不了科技赋能。目前,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和大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在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黑龙江还不忘为黑土加“油”。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是黑龙江得天独厚的黑土资源的写照,但由于高强度利用、重用轻养、土壤侵蚀等原因,黑土地变得又“瘦”又“薄”,如何为黑土加“油”成为了黑龙江近年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喜迎丰收(央广网发 崔伦震 摄)

佳木斯市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15年起承担了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介绍,自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开始,农民通过秸秆翻埋,秸秆堆沤腐熟、测深施肥,有机肥施用,测土配方,黄腐酸等多种方法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修复黑土地。

“黑土层变厚了,地就有劲了,粮食质量上去了,收入就高了。”赵德山看着脚下的黑土地感叹说,我做过对比,参与黑土保护的地块和没参与的,产量和品质都明显不一样。

近年来,黑龙江省出台了保护黑土地的一系列政策,通过各项补贴,将“真金白银”发到了农户手里。

2021年富裕县作为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试点县,春季落实玉米免耕播种40余万亩,按照每亩补贴30元计算,就发放补贴资金1200余万元。

补贴到位了,老百姓保护黑土地的积极性更高了。但是在农业专家看来,土壤“病了”,就得治疗。“不能耽误也不能误诊,关键是要对症下药,还不能产生副作用。”黑龙江省农科院黑土保护团队负责人说。

来自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目前,全省平均耕地质量等级3.46等;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旱田耕层厚度均24厘米,其中,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均达到30厘米以上。

为确保“中国饭碗”装上更多绿色粮、优质粮,黑龙江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保护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全省累计落实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面积1000多万亩。

2021年,黑龙江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数据显示,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21826.95万亩,比2020年增加169.35万亩;粮食产量1573.54亿斤,比2020年增加65.34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5%,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国第一,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中华大粮仓”黑龙江再次交上一份丰收的答卷,稳稳地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经过多年的努力,黑龙江农业发展已经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向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效益,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推广大马力高端智能农业机械,集成组装技术模式,不断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同时,为优化种植结构,增强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2022年将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

拥抱数字浪潮 激发振兴新动能

2021年12月6日,我国最东端高铁牡佳高铁正式“开跑”。线路全长372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网友直呼这才是“嗖嗖嗖”的高铁速度。

牡佳高铁开通运营,首批乘客用手机记录下难忘瞬间(央广网发 原勇 摄)

“能看得到我吧?看看这速度有多快!”牡佳高铁首批旅客黄雪松一边与女朋友视频,一边感慨着高铁速度。结束视频后,他又对车厢和窗外拍个不停,给家人发送了几条微信视频,分享此刻的心情。

牡佳高铁网络连接顺畅,让旅客彻底摆脱靠甩手机“摇信号”。与“不卡顿”的上网速度相匹配的是黑龙江5G建设的速度。截至2021年10月末,新建5G基站1.22万个,累计建成3.1万个。

2021年,“十四五”开新局,数字经济火了:出台《推动“数字龙江”建设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数字经济20条”),切实拿出真金白银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智慧矿山、数据金融、远程医疗、政务“一朵云”蓬勃兴起。

“发展数字经济,我省大有可为、必有可为、必须为之。”黑龙江省工信厅厅长张显丰说,黑龙江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需求。

发展数字经济是黑龙江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张显丰介绍,黑龙江先后成立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数字龙江建设领导小组和大数据产业领导小组。相继出台“数字龙江”建设指导意见、发展规划以及“数字经济20条”政策措施。这20条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推动发展数字经济的决心和力度,旨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哈尔滨新区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央广网发 资料图)

“真金白银、条条干货!”业内人士用这两个词来点评20条政策。“数字经济20条”提出的目标更让人对黑龙江未来充满希冀: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大型制造企业比例达到60%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达到40%左右,数字经济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黑龙江数字经济规模约3831亿元,全国排名24位,占GDP比重28%。

如何实现新目标?张显丰在黑龙江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如此表述:要以打造“质量龙江”为引领,以打造“数字龙江”为先导,聚焦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头五尾”,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培育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引擎。

面对这数字经济新蓝海,下一步黑龙江将在思想思路破题上发力、在科学规划引领上发力、在配套政策跟进上发力、在聚焦优势扬长上发力、在激发活力补短上发力,全面推动“数字龙江”建设,让龙江的产业拥抱数字浪潮,全面智能升级。

昔日北大荒,今日中华大粮仓。走进新时代的黑龙江,不仅牢牢端稳“中国饭碗”,让中国人的饭碗更多装上“中国粮”,更用心、用情、用力保护脚下的黑土地、头顶的那片蓝天,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稳步开局“十四五”,龙江未来可期!
https://t.cn/A6JUDTUQ

【三访凉山第一座农光互补光伏发电站】

冬至以后,太阳日照的时间越来越短了,连日寒冷的天气把土地冻得僵硬,草木上也结了一层厚厚的霜。采访这天,太阳从东边山脚升起,上午八时,金黄的光便照耀了冕宁县泸沽镇大田村一座座高矮起伏的小山。

小山上一片接一片,布置着黑黢黢的光伏板,太阳一出,它们贪婪地吮吸暖暖的光热,不断转化为电能资源;而光伏板下,横七竖八的花杆草梗也因太阳褪去了一身白霜,露出本来的模样——这是一片已经枯黄的颜色,粗细不一,排列有序,有的高高立起,有的相互纠缠,眼前画面多出一种安德鲁·怀斯水彩画中枯黄深远悠长的意味。但是啊,这并非杂草,若再过几个月,我们就能看到,它们将从冬季的寒霜中获得新生,盛开一朵朵高贵白艳的牡丹。

初访大田村

记者已经第三次到大田采访。第一次到来时是2015年寒露。

那时,零星分布的玉米地已经被换装,占地面积约300亩,装机容量10MW的38000块光伏板安装入地,漆黑的光伏板,在蓝天的映射下呈现出深邃的“深蓝色”。而光伏板下的油牡丹才刚刚播下种子。这是凉山州内,第一次将农业和光伏相结合,进一步集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更大财富的一次尝试、一次探索,也是一次挑战。

用光伏站负责人的话讲:“我们都是搞电力的,现在来搞农业,跨界跨的有点太远了。都是门外汉,都在摸索。”

——“农业不比电力。电力守着它不出故障,能够及时维修,能够保障安全生产就算到位了。”

——“农业内容就庞大的多,油牡丹下种后如何种植管理,修枝施肥除草。开花后如何利用,如何采籽。要产生经济效益又该如何找销售渠道……每一个问题单独拿出来,都是一本厚厚的书。”

这群电力人心里的担忧理所应当,他们七嘴八舌讲述的话也无半点掺假。

但就在这“跌跌撞撞、摸爬滚打”的探索实践中,2016年秋天,100亩油牡丹全部种下了。利用电站通道两侧及光伏组件的土地,通过加高支架系统,努力实现不改变农业用地性质,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同时,又能实现了光电转化,达到农业、光伏双收益。

当地处丘陵,极度缺水,为了确保水源,沿线全部埋好管线水网用于灌溉;为了确保种植成效,经常聘请农业专家现场讲学,传授农技;为了打开销路,与供种农业企业签订回购协议,确保销售不愁……

在记者第二次到大田采访时,已经是两年后的春分时节,满山纯白的牡丹花朵朵盛开花香扑鼻,和蓝天下“深蓝色“的光伏板相互交织,工业的磅礴大气,和农业的娟秀如画结合在一起,形色自然,仿佛本因如此。

这一次,电站负责人对光伏场的农业发展已经有了充分的底气,他侃侃而谈:“当地的土壤特别适合种植油牡丹,收益比以前半种玉米半撂荒高太多了。油牡丹到六七月可以结籽,采摘牡丹籽仁经压榨、精制等工艺后会产生食用油,含有黄铜、多糖、生物碱等成分,营养价值极高,它的价值甚至能超过被称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

在过去,每亩土地产值仅有200块钱,油牡丹丰收后一亩产籽百斤,按照15元一斤市场价计算也能达到千元亩收益。

但土地农业的产值,仅仅是光伏产业下的附加。

该光伏电站年发电量达1350万千瓦时,产值1200万元。从2015年底建成发电至今,已经累计发电8007.2611万千瓦时,初步实现了农光互补双收益。

增值的土地

王约哈是泸沽镇大田村村民,光伏场地上她有6亩土地。2015年以前,土地基本处于撂荒状态。“由于缺水,只能种点抗旱的苞谷,但收成实在太低,后来索性不种了。”王约哈说,在2015年建设光伏场,流转土地时他是特别支持,每亩地800元流转租金,一次性支付25年,这一下他就一次得到了12万元。

当时脱贫攻坚全面启动,为了能让一家人脱贫,她把土地流转的钱给儿子买了辆小皮卡货车外出运货挣钱,自己年龄大了,则留在了光伏场务工,带带孙儿。

“除草100块一天,洗光伏板7角钱一块……“

在光伏场内,她和其他十几户人,利用农闲时节务工干活。多年来种地的经验,让她对锄草这项技能得心应手。只见她背着背篼,在坡地上一个弓步向前,左手快而准地扯起杂草,右手镰刀轻轻一划一拉,杂草便连茎带叶往后一扔,准准地进了背篼。就重复这样的姿势,一会儿便清理出一大片土地。

而洗光伏板,他们更是经验充分,配合有序。从刚开始一人一块洗的速度很慢,到后来逐渐总结经验,形成了三人一组的分工模式。一人捏紧水龙头冲洗光伏板,两人飞快地用手里的刷子抹布清洗板上沉淀的灰尘,几十秒的时间,原本蒙上泥灰的光伏板,重新清洁干净。这样的速度随着经验而不断提速,到目前,三人一组一天能洗1000块光伏板,到日落时收工,领七百多元一人分得两百多。

“我们现在有固定的15户人在电场轮流务工,挣钱并不比在外头差呢。王约哈说,像她一样年龄大的,在外边根本不可能找到工作,而在大田光伏电场,却能得到不错的收入。

2018年,王约哈家脱贫了,从贫困户走到小康路上,电站务工一年1.5万元至2万元的收入,是一股极大的脱贫动力。

“我们每年工钱大概在16至20万,全部都雇佣当地老百姓,特别是脱贫攻坚时贫困的老百姓。截至目前,我们已经为群众发了务工工资120万元。”大田光伏电站站长赵磊说。

未来尚可期

“今年油牡丹的市场,没得过去好了。”农业产业发展,放在一个较长的周期内,并不能一直一帆风顺。

第三次来到大田光伏电站采访,站长赵磊说起油牡丹的收成情况有些惭愧。

“今年有些亏损,一方面是因为气候和虫害原因,让牡丹产籽量下跌,二是市场低迷,售价降低到12元一斤,所以今年农业投产就亏损了。”

但越是遇到挫折,就越是要敢于挑战。

“开源”是解决农产亏损的一大办法。

在过去,大田光伏电站的油牡丹只卖籽,但其花也有着观赏价值。赵磊等人开始忙活起来,联系周边乡镇,以及到更远的西昌、冕宁、喜德县城联系花卉商家,将牡丹花销售出去。与此同时,也在积极与其他企业拓展合作,寻求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当然,我们也在探索像芍药等适宜当地种植的农业产品,能够把土地进一步利用起来,助力巩固脱贫成功,推动乡村振兴。”采访时,负责人赵磊说,农光互补是该电站建设的模式,其初衷是为了打造扶贫产业,为当前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

“今年农业处于不盈利状态,但我们也依然会坚持去做。”赵磊说,因为电站在发展农业上的务工需求,早已经成为当地群众一项稳定的收入来源了。“如果我们不做了,群众就会损失很多收入,有可能会出现返贫情况,所以我们会一直做下去……”

这时,记者突然看到,在一片枯黄的牡丹茎枝中,还有一朵牡丹花屹立在阳光里,金黄的光照之下,白的夺目,特别好看。如今的枯黄,待到明年春天时,又将是满山的洁白。(记者 徐箭明)
https://t.cn/A6xdIO3L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喜欢玩暧昧,惹来一身桃花债的4大星男? 射手座 射手座之所以很喜欢开暧昧的玩笑,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出于一种广撒网的心态,因为对于射手座来说,对自己周围的异性都
  • 半夜醒来,思绪飘扬,心中郁结,翻来覆去,竟久久难以入睡。当滚烫的眼泪流淌下后,便深深地懂得了眼泪是悲哀的解药。 想想确实是自己自私,常常无理取闹在先,没有考虑到
  • 【新碟速递】 György Kurtág: Moments Musicaux & Officium breve / Antonín Dvorák: String
  • 1.看海和更配噢~ 2.小小的秘密:可以和甜品站的姐姐说多要点年糕 3.我真的好爱椰子鸡(♡ ὅ ◡ ὅ )ʃ♡ 4.我愿意接受的气泡水 5.啊嘞…好腻好腻,一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 你吃过的苦,终将会照亮你前行的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自从微信有了计步功能之后,身边愿意走路的人就逐渐变多了,有时连
  • #神灵开启天人合一[超话]#清纯甜美宇高洋阔 博光潋滟气壮山河 大智凌音花宇世界 星辰大海光影交错 景然有序宇宙银河 自然天成五光拾色 华彩匠铸秀美宫阙 实力渲
  • 你给人的感觉是小女人,很需要被人保护,而且你会让人猜不透的,但其实这是你谨慎内敛的表现,你很有上进心,属于耐力很强的,稳扎稳打类型的,通过自己的一步步努力达到自
  • 「本文来源:国防时报看点」10月13日,英国剑桥大学替代金融中心公布了一份数据,据剑桥比特币电力消费指数显示,在中国禁止比特币开采后,美国已经取代中国,成为全球
  • 【各国忙限电和禁物资出口及缺货,世界失衡加剧是谁造的孽?】通过综合的比对和深入思考,我们发现,这世界现在在不断的走向失衡的深渊,这种失衡的发展速度正在加速。
  • 今天和国子好好聊天了,也不算甜蜜蜜。我们俩大概都是爱里的胆小鬼吧,因为这些话不能在微信说,所以只能在微博碎碎念了,希望阿国永远不知道这个微博。其实我有时候觉得他
  • 最近扒健身歌单热衷于韩国男女团的歌(因为节奏点强适合运动),不过由于跟不上时代好多都觉得挺好听但不care是谁唱的。 然后猛然听到了superjunior,心想
  • ⏰ Available Now 1⃣️卧 - Elephant and Castle 抢手楼盘 户型 | Studio 楼层 | 24楼 价格 | £335 P
  • 周深、毛不易录制《令人心动的offer3》路透图,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 10月19日,有网友拍到周深和毛不易去录制综艺的情况,其中还有一位非艺人,据悉,那是
  • 海丰电台「FM1016新歌潮流榜」打榜候选歌曲推荐: 打榜公司:完美青春OST “朝乾夕惕,无怨无悔。心之所向,无坚不摧。” #易柏辰[超话]# 最新单曲
  • 表达情绪的文案。[心] 1.近期愿望:早睡。 2.白天是搞笑废物,晚上是抑郁怪物。 3都费了很大劲往前,就别回头了。 4.丧完请继续发光。 5.要及时清醒,也
  • #东北出马仙算卦##修行##北马 # 我是一个平时不会表达的人 在我这立完堂的,我都会当成自己家人一样,我和徒弟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有事先问师父,师父解决不了的
  • #每日一善[超话]# #阳光信用# 【不吞必hui】大概是今年最后的冰淇淋。日行一善,长养天地正气,日行一善,让善因累德深厚福田,日行一善,是心慈悲和感恩的诠
  • ⚫️日精进•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身边有梦想的人在创业路上每天都是能量满满,无论经历困难还是挑战都会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和智慧来牛转乾坤,有梦想有
  • 集合友友们!今天医美达人Teay上线,赶紧来围观吧![来] 早就想出一期关于变美的医美小科普了,我还算是蛮有发言权的。[羞嗒嗒]因为我之前的职业是影视演员,要
  • 老公惹我生气的晚上,我总想证明在他心目中的地位[白眼]结果么总是让我难过[猪头]今晚在公公婆婆面前就没给他好脸色,等儿子在公婆那睡着,,回到11楼, 吃个外卖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