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党叔叔聊天,我好像又明白了些道理。我回忆了一下过去,明明最初相识我都是温柔,懂事,贤妻良母型,为何每段感情最后我都是歇斯底里,失望到再也不见。
我分析了一下我自己,爱情使我盲目,一头扎了进去,做事情没有考虑对方的感受,蛮横不讲理,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就作妖。但是我没有办法,就好像溺水的人,抓到了一块锋利的夹板,明知道很疼,却无法松手。可是,为何当初追女孩子的时候惯了一身毛病,追到手了,新鲜感甜蜜期过了,原来可以理解的事情而后觉得不可理喻,关于感情,过错从来不只是一方的事。

没有人会关心,女方在那些落差中挣扎,纠结、那些不确定性多煎熬,她失去了自我,不自信,开始患得患失,他们只想看到是不是足够省心,不给惹麻烦,最后分开的时候甩锅说你变了,不是最初的你了。时间在走,命运的齿轮都在变化呀。

因为懂事,不在乎感受,因为女汉子,没人心疼。忘了爱自己,别人更不会爱你。谁会去救那个自己往地狱里跳得人那。 有的人,都想拥有最初成熟懂事的你,却不愿意花时间花心思花经历陪你长大。

当我复盘过去来分析自己的时候,我缺那份来自自身的认可,那份给自己托底的笃定。
这一年来,我独自吞下了很多咸水,成熟明白了很多,有些事情27岁才明白。有些事不到最后拍板的时候都可能有变动,每个人所做的一切事情最终受益人都是自己,不要去纠结一些细枝末梢事情。

余生还很长,珍惜当下,自己健康,父母安好,和党叔叔好好的,因为明天和意外不一定哪个先来临。

出生时间的意义——偶然还是必然
出生的时间,真的存在意义吗?难道我们的出生都是被设定好的吗?为什么四柱八字预测通过我们出生的日期,就能够准确的推算出我们这一生的财运、健康、事业呢?
 这是有科学依据,还是说只是江湖术士的一些小把戏!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秘一下——我们的出生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我们出生的时间到底预示着什么?

通过现代分娩学的最新报道:
 胎盘作为胎儿发育的附属物,不管调控机制来自胎儿下丘脑还是胎盘,肯定分娩(或出生)动因来自胎儿,而不是母体的结论是共同的。
 
分娩是胎儿一次生死存亡的转变过程,在人类300万年漫长的进化自然选择下,胎儿为求生使遗传基因具有选择最佳环境出生的调控CRH机制,环境往往又与时间有关,因而表现为择时出生。
 
看来我们的出生并不是偶然,而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必然现象。
 
一千多年的医学实践表明:利用四柱干支隐含的阴阳五行及其生克制化关系,结合中医人体阴阳五行模型,能较好推演日、月、星辰运动对地球气象、物候和人体生命过程的影响规律。

四柱干支显现规律代表着稳定状态下天对人的感应节律,它作为环境信号要对所有新生儿的自由运行节律进行整合,影响其后天秉性。
所以我们出生日期的天干地支五行等等,对我们的影响至关重要。通过其中反映的信息就能够很好的推断出我们将来大致发展的轨迹。
 
通过研究表明:对于自然顺产新生儿,只要有相同的出生时间,他们的后天自由运行节律就会受到相同的天体感应节律整合,宏观上表现为先后天综合秉性具有类同性。对于难产、引产、择期产新生儿,由于出生时间与其先天秉性很难有对应性,尽管天体对其后天自由运行节律的整合仍有意义,即使具有相同的出生时间,受到相同的天体整合,但其先后天综合秉性仍难具有类同性。
 看到上面的这些科学依据后,大家是不是感觉很震惊,就会明白为什么很多四柱八字的大师,能够通过一个人的出生日期就能够很准确的判断出他一生的人生轨迹。当然并不排除其中的一些心理学的大师。
 
了凡四训里面,了凡的一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的一生就是按着算命先生所说的轨迹在运行。
 
但是大家也不要悲观的认为,既然我的一生已经在生来就注定了,那为什么还奋斗呢?四柱八字只是对我们的人生轨迹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在人生轨迹的每一个阶段,过的好不好,过的怎么样,就需要我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命运——三分看天命,七分看运势。

 八字命理就是通过我们出生的日期,揭开命运神秘的面纱,从我们的生活中能够一点一滴,一层一层剥开,找出引起变化的本源,捕捉其内在的支配规律!让我们认清自己,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趋吉避凶,顺势而为,更好的抓住机遇。不要抱怨命运,我们既然知道八字中的原理,那就让我们揭开八字神秘的面纱,让他成为我们人生的指路灯。
#带着微博去旅行#

买房子这件事,自古以来就有,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让人焦虑。
古代的房子当然也很难买,李白一生没房子住,韩愈当了30年的官,才在京城买了一个小宅子,苏轼给儿子办婚礼还是借用朋友家的房子,明清京城的私宅,一个七品县令省吃俭用,不吃不喝10年才能买到房子。
正因为大部分人都遥不可及,没有比较就没有焦虑,对一个顾着温饱就知足的人来说,房子根本不在考虑范围内。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20年前的我们,城市是福利分房,农村是自建瓦房和平房,身边的亲朋好友家庭条件都一样,买房子没那么着急。
但是,现在的楼市,经历了长达20年的扩张进程,人均居住面积提升到了39平米,土豪与拆迁户们可以挥手买下一层楼,首套刚需却为了几十平米的蜗居发愁。
谈恋爱、结婚、交朋友、人脉、找工作、孩子上学,都以房子为评判标准,两相比较,自然会让很多人产生心理落差。
那么,未来10年,房子会“抢着买”还是“没人要”?

笔者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原因有二。
第一,过去“抢着买”,是因为房子足够“稀缺”。
过去这些年,M2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从2008年至今,货币总量从40万亿增至167万亿,算上银行理财、信托,真实的流通中货币应该增加了5倍左右。
这些新增货币,都流入到了房地产之中,作为最保值的资产,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房子,拥有其他资产难以比拟的优势,很多人寄希望“买房”养老,是因为房产能够提供其他资产所不具备的保值属性,资金沉淀到房子里,随时都能出手变现。
都把房子当成财富升值的投机品,给人的感觉当然是“稀缺品”了,哪怕这个稀缺品只是一堆钢筋水泥也无所谓,因为总有人愿意接盘。
这个逻辑,曾经的荷兰郁金香,前几年盛行的藏獒和“蒜你狠”,都验证过,在当时,它们都是高高在上的稀缺品种。
房子也是一样的轨迹。
当然,房地产承载的行业和工作需求太多,与这些消费品有本质区别,从上游的建筑业、水泥、钢铁、有色金属、挖掘机,到下游的家电、家具、家纺、装潢,再到金融、媒体服务、互联网、物业管理等第三产业,多少人的生计都得靠房地产养活。

但是,对于一个商品而言,价格波动的规律是一致的,上涨周期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但“临界点”迟早会到。
第二,未来“没人要”,是因为房子的供应拐点早已到来。
从1998年房改到2005年,房地产年均销售面积,仅仅在1亿-5亿平米之间。
从2010年到2018年,每年的房地产销售面积都高达10亿平米以上。
这20年卖出去的房产面积相加,得出的结果是177亿平米,按每套房100平米来计算,总共卖出去了1.7亿套房子。
看起来1.7亿套并不多,但是,这其中并不包含大量的小产权房、自建房、单位宿舍、房改房,把这些非商品房渠道加上去,再翻三倍都不止。
这么大的存量,再加上每年新增将近20亿平米的销售面积,靠现在的购房者,能消化的掉吗?
当然不能。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购房适龄人口约为5.47亿人,2015年达到5.68亿人口峰值,但从2018年开始加速下滑,到2020年、2025年分别下降到约为5.43亿人、5亿人。

结婚率的下降,光棍人口增多,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将是长期性的。
结婚要买房,生孩子要买房,添二胎也要买房,结婚、生子、就学,是房地产扩张的核心动力,主力购房人口都老了,年轻人又不愿意生,不愿意结婚,房子还在以每年几千万套的速度加盖,结局似乎不言自明。
之前看到过一段话,说的是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路径,与房地产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一个阶段,是门户时期,像飘在天上的云。
第二个阶段,BAT迅速扩张,云中下起了瓢泼大雨,传统的生活方式被冲击。
第三个阶段,雨水渗入到了土地之中,互联网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再难出现像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高速成长奇迹。
房地产也是如此,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房改初期,还是一片混沌,主要是居住方式从小到大,从拥挤到宽敞的转变。
从2008年至今,是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造就出碧恒万这些近万亿级别的房企,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中小开发商想成长为行业大鳄,难上加难。

第三阶段,也就是未来的趋势,是行业步入成熟期,买方市场形成,房地产行业盈利能力下降,新产品和产品的新用途开发更为困难,进入壁垒很高。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房子从“抢着买”到“没人要”的转折。
当然,所谓“没人要”,并不是说房子不值钱,而是在大幅分化的趋势下,大小城市,一二线与三四线,都市圈与非城市群,房子的待遇将是“天差地别”。
限购的苏州,限价的南京和杭州,限售的青岛,堪称“洼地”的长沙,高居云端的京沪广深,虹吸省内的武汉、郑州、成都、西安,在这些城市,只要不是离市中心几十公里之外的远郊,三环以内的房子,任何时候还会“抢着买”。
但是,全国能有几个沪苏宁杭?能有几个国家中心城市呢?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对绝大部分城市而言,房子盖的越多,“没人要”的可能性越大。
经济学家也给购房者出了主意。
广发证券经济学家盛旭日前发文指出:从长周期的角度,目前可能处于一轮库兹涅茨周期(20年左右)的尾部阶段。

本轮周期先后经历住房商品化(房改)、城市化(一二线人口流入和住房普及)、棚改(三四线的拆迁和货币化安置)等三轮驱动,目前第三个阶段的高峰期也已结束。
对购房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转变置业思维,三轮驱动已经是过去式,收入足够的情况下,首套依然要买,不该买的多套,坚决不要碰。
就在最近,冯仑和潘石屹在节目中的谈话,充满了玄机。
节目中,潘石屹、冯仑公开坦言:他们真是很年轻的时候就赚了很多钱。1995年前后就赚了上亿美金,那年平均年龄二十五点六岁,跟别人比起来,无论才能到背景咱们都不行,而且爹都是正常爹。
归根结底,他们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城镇化的风口刮起来,挡都挡不住。、

联系到潘石屹此前讲的一个故事,也更有趣,90年代时,“六君子”正在海南做的风生水起,偶然看到报纸上的两个数字:海南常住人口15万,暂住人口50万,人均住房面积高达50平米,而当时北京人均还不到8平米。
这样一对比,感觉这事有点不对劲,几天之后,他们带着1000多万的资金匆忙撤离海南楼市。
后来发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烂尾楼、破产、幻象破灭。现在的情况,与当时也有几分相似。
人们对京沪广深依然趋之若鹜,而全国各地的高铁新城、棚改拆迁、高新区、开发商又有多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50平米以上的城市又有多少?
一切尽在不言中,对于一套房刚好、两套房足够、三套房多余的人来说,还是安安静静的做个看客比较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1、人就是很奇怪 突然相爱 突然不爱2、我们一定还会再遇见的 对吧3、总不能阻止你奔向比我更好的人吧4、那些做不到的承诺跟撒谎有什么区别5、你到底会是我多久的
  • 李哥就这么信任队友:Faker如今无懈可击的英雄池并非一蹴而就,而在连续十年日夜的锤炼之下取得大成,出道之时,Faker也是一位存在英雄池短板的选手,但他略微幸
  • 曼联已经讨论了替代者,但是引进尼斯的让-克莱尔-托迪博可能会涉及利益冲突,因为拉特克利夫是法国球队的老板。曼联已经讨论了替代者,但是引进尼斯的让-克莱尔-托迪博
  • 最近一直也有非汽车行业的机会推荐过来,行业这一点我也认真考虑过,换行穷3年,因此不会考虑换行业,依然只看汽车行业的机会。熬夜看完了真是上头,太好看了都刷完30结
  • 但同样也是在9月末,全A换手率重回2%,并且当前稳定于2%以上,说明市场交易也已企稳回暖。而根据历史经验,全A换手率2%是一个明显的分界点,说明市场预期较弱,交
  • 閻魔天子 讚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偈: 歸命蓮華王,大悲觀自在! 大自在吉祥,能施有情願。 具大威神力,降伏極暴惡; 暗趣為明燈,覩者皆無畏。 示現百千臂,其眼亦復然
  • 当你没有价值的时候,气场也没有办法提升。22、做任何事情都有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做好,不自卑,但是也不自傲。
  • #TFBOYS[超话]##tfboys三人同行# 每一步的地方 每一站都不会忘[awsl]十年之约 不离不弃[赢牛奶]#夏日青春派对##超话星愿池# [彩虹屁
  • 10月12日-15日,全面升级的2023T&ARTCON潮博会重磅回归,空降中国船舶馆,4大艺潮单元、150+全球画廊&艺术机构&潮流厂
  • 黑超奶嘴|SELFISH BABY&TEDDY 毛圈布卫衣2023年秋冬新品介绍~hystericmini海外旗舰店⇒SELFISH BABY&
  • 对于自然类纪录片来说,平面展映是不足够的,他希望让作品更立体化,来唤醒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这是一次充满创意的展映,刷新了观众对展映的认识,也是一次很好的自然教
  • 雅法门到圣墓教堂的路不知道被走了多少遍,圣城的建筑也不知经历了多少代,这都是圣城几个世纪的历史印记,那些曾经的女主人也曾在这里闪耀。#箴言书苑[超话]# 舞台之
  • [爱心]用更多的时间内省,节制,觉知自己。与其过着单调而冗长的生活,我更想过强烈而短暂的人生。
  • -吃茶也罢,赏花也好,读书写作都只不过是一个外部的动作,而需要我们懂得的乃是由心而生的那种闲情和快乐。-书籍名称:《不如吃茶看花》作者:周华诚出版社:江苏凤凰文
  • 看了90%的部分,临近他生命的终点的章节,黯然神伤,想要他璀璨的活着,他那亢奋真实的人生,用生命在抒写作画的热情,投入了他的一切,他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只怕不能作
  • ”这是她对于当下生活的一种拓展性思考,并且用她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果不听她分享,恐怕我也很难理解为什么会有折纸鹤,折荷花这些作品… [兔子]关于取名:旱梦滩她提到
  • 摩醯首罗大自在天王神通化生伎艺天女念诵法 成佛经咒 摩醯首罗大自在天王神通化生伎艺天女念诵法 行愿阁2023-11-06 【摩醯首罗大自在天王神通化生伎
  • 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繁花落尽,我心中仍有花落的声音。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繁花落尽,我心中仍有花落的声音。
  • 我买过一件yohji homme,目测是十几年前的款式,虽然跟现在的那些印花刺绣有区别,但绝对也跟文姆门德斯纪录片里的山本耀司完全不是一个东西,现在再去看80年
  • 内心强大比什么都重要,你要照顾好自己,承认自己的平凡,但是努力向好的方向发展,可以平静面对生活,安然的听从自己内心的感受,不受其他影响,你可以迷茫,请不要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