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合阴阳》易断天机篇一一解密时间卦

文/君子道杨善君

中华易学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虽然有许多人文智慧精妙,但并未得到人类的普遍认可和运用。因为易学易理太过复杂,变化无穷,掌握难度较大,不得其法,难入门槛。

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左右为难,难下决断之事,而
又得不到外因或内因的暗示,就只好求助于易学的卦理来做最后的参考。

易学的起卦种类很多,有年月起卦、时间起卦、数字起卦、周边事物起卦、端法起卦、声音起卦、八字起卦等。这里给大家解密一种时间起卦的方法和原则。

用时间起卦的方法
①是用起卦时,农历年、月、日三数之和除以八,得余数为上卦。

年、月、日、时四数之和除以八,得余数为下卦。

若被八整除,则以八为数取卦,为坤卦。

具体得数以先天八卦顺序: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②以年、月、日、时四数之和除以六,得余数为动爻。若被六整除,则以六为数取动爻,为六爻动。

年与时的地支取卦数字为:子1、丑2、寅3、卯4、辰5、巳6、午7、未8、申9、酉10、戌11、亥12。

③用时间起卦法的原则:
用农历时间计数,计算年、月的界限必须以月令交节为准。立春前为上年十二月,立春后为下年的正月。

如阳历2022年2月4日04:50分寅时立春,农历为壬寅年正月初四日,如果是04:50分前起卦,则为辛丑年农历十二月初四寅时起卦;

如果是04:50分后(包括04:50分)则为壬寅年正月初四寅时起卦。日子不变。这是非常重要的节点,不能混淆。

④举例说明:
A:阳历2022年2月4日04:40分时间起卦。

阴历壬寅年壬寅月初四寅时,(因在立春前年为辛丑年十二月初四寅时)

年丑为2,十二月为12,初四日为4,寅时为3。年月日数相加(2+12+4)=18,除8,余数2,得上卦兑为泽。年月日时数相加为(2+12+4+3)=21,除8,余数5,得下卦巽为风;

年月日时数和为21,除6,余3,得动爻为3爻动。

所以上面卦组成泽风大过,3爻动,变泽水困。得震宫泽水大过,变泽水困卦。

B:阳历2022年2月4日04:51分时间起卦,阴历壬寅年壬寅月初四寅时,(因在立春后年为壬寅年正月初四寅时)

年寅为3,正月为1,初四为4,寅时为3。年月日数相加(3+1+4)=8,除8,整除无余数为8,得上卦为坤为地;

年月日时数相加(3+1+4+3)=11,除8,余3,得下卦为离为火;

年月日时数和为11,除6,余5,得动爻为5爻动。故,上面卦组成地火明夷,5爻动,变水火既济。得坎宫地火明夷,变水火既济。

⑤其他节令的月份,也是要看节令前还是节令后,以农历月份起卦。日子不变。遇到闰月的,同样按节令计算,就不会出现差错。

还要注意一点,晚上11点至12点之间按当日计算,为当日的子时,数为1算之。12点以后(包括12点)按第二日计算,为第二日的子时,数1算之。这同四柱八字预测法的上子时下子时用法一样的。

时间卦俗名时签,就是以一个时间段作为易理物成一支签问卦,简单易懂。人们生活在时间中,卦爻布满着时间和数字属性,时刻都对人产生影响,只是人们并未多关注。比如,几点钟,星期几,上下班时间,吃饭时间,睡觉时间,包括人的一生都在与时间打交道。可以说,时间概念和数字概念编织成了一张网,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其中。

故此,以遇事时间段起卦问事,又称“撞时卦”,是可以得到时空中的一些易理提示或暗示,帮你解决难题。

时间卦(撞时卦)是天星演化黄道时间的产物,天星演化黄道吉日,有“七日来复”之说,但它与天文科学计算的时间是对应不差的,是严谨的。一般人们喜欢摇“竹筒签”,这种随意性太大,而时间签有必然性,就象人们常说的“人在做,天在看,卦在应”就是必然性的具体表示。

作为问卦,很多人都有过经历。男问事业,女问姻缘的比较多。所以,在问卦时,除要心诚之外,还需有事由主体,不能泛而求之。卦成之后,首先了解事由主体之意,再咐问其它的问题。否则,本末倒置。一般成卦后,会显示出工作情况、生意情况、家庭情况、健康情况、婚姻情况、外出情况、投入情况、交往情况等信息或暗示。

时间日卦,在其卦理上讲,阳爻管9天,阴爻管6天,时间比较短,共计15天,但有些卦根据问事的情况而定,一般问财运生意卦,最长也就管三年,最长的有一卦是终身的。
(续载,谢谢)!

《文钞》“然专以格致为训,不以因果相辅而导者,或难奋发大
​​《太上感应篇》心得分享之百九

《文钞》“然专以格致为训,不以因果相辅而导者,或难奋发大心,励志修持也”。

这里分析单是儒家的格物致知,有偏颇。一定要以因果辅导,才能奋发大心,励志修持。这样才能达到修行的效果,成圣成贤。

以往儒家的理学者,阻碍因果教育的行为不好,这不能给人励志修行创造条件。这是印祖又一次提到这类问题。上次提到的是,伦常道德,只有上根人能做到。这里说格物致知等八目,没有因果辅助,不能励志修持。

这显示出儒家修行的缺陷,要以因果辅助才能完善。因果者,做到何种因,就会出何种果。做不到何种因,就得不到何种果。五伦五常你要是做到了,人际关系一定好,首先是家庭和睦,家和万事兴。社会的最小细胞就是家庭,家庭都能和睦,社会就一定和谐。

反之,做不到五伦五常,人际关系不好,家庭不能和睦,社会不能和谐。这就显示出因果报应,也真让人看清楚因果报应的事实真相。既然做到五伦五常,是那么重要,那我就非做到不可了。在家庭中,人当中有四种关系,很复杂。你能尽本分,对方不一定能尽本分,也非常可能因为你能尽本分,对方就不能尽本分。所以常说“好人受人欺”。可是我要做好人,不能因为受欺负就不做好人了。外界给我们带来的感受,不能转变我们做人的志向,尤其不能改变我们学佛的志向。学佛法,“净业三福”是非要做到不可的事,这是佛给我们指出一条成佛路,先学人天法,这是学佛的基础。

不能因为受气,就不做好人了,就不学佛了。所以佛法中的六度,要学忍辱。没有忍辱的功夫,布施和持戒都有问题。不能忍辱,精进和禅定也是问题。常人都是意气用事,遇到逆境恶缘就不干了,这才知道意气用事太轻率,没有理智。我们的前途,决不能受任何影响,才能成功。

没有因果报应的理念,忍不住,这就成不了事。“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赶上顺境,容易修孝道。遇到逆境,我们昨天举了大舜的例子,不容易修孝道。这才看出来,大舜的忍辱,大舜的智慧,他能不离开,他能回避杀害。常人不容易做到,所以不能尽孝道,所以不能成佛道。

因与果简单,但不容易做到,过程不简单。理论简单,实践却要有忍辱的功夫做辅助。

“吾常曰:“因果者,圣人治天下,佛度众生之大权也”。约佛法论,从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约世法论,何独不然”。

因果是圣人治国的办法,是佛度众生的办法。我们想起印祖的话,伦理道德只有上根人能做到,因果是上中下三根人都能做到。老法师也常常讲,认识伦理道德,耻于作恶;明白因果,不敢作恶。

《感应篇》上来就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几个字常常贴到面门上,你敢作恶!

古人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你敢作恶!

就用因果教育老百姓,还愁人民不听话吗?还怕百姓作恶吗?听话,不作恶,治理出这样的社会,谁受安乐,还是老百姓。你以为是愚民之策,你以为是封建迷信,我不以为是。因果报应都是自作自受,跟他人没有关系。太平盛世,帝王有好处,人民也有好处。乱世,帝王苦,人民一样苦。迷信是因为你不懂,你迷信我不迷信。

圣人治国,佛菩萨度众生,都以因果教育为权巧方便。没有因果教育,伦常道德很多人做不到,有了因果教育,上中下三根人都做得到伦常道德。因果教育保证了伦常道德,伦常道德,完全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基础。佛法,修六度,能成菩萨。修苦集灭道,能成罗汉。没有一法不以因果为基础。修“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的净业正因”。佛法离不开因果教育,十法界,完全是因果。

“故孔子之赞周易也,最初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夫积善,积不善,因也,余庆,余殃,则果矣。又既有余庆余殃,岂无本庆本殃。本庆本殃,乃积善积不善之人来生后世所得之果,当大于余庆余殃之得诸子孙者百千万倍”。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与不善是因,余庆与余殃是果。有因必有果,不可能有因无果,也不可能有果无因。因果不空,因果相续,因果循环。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产生果,果又产生因,这是因果循环。瓜子种下去,得到瓜。瓜中有子,子可以再种下去,又产生瓜,这是因果相续。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相混淆,没有戴罪立功,也没有因功赎罪,若有的话,那是人间的说法,不是真实的六道事实真相。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桩是一桩,不相混乱。

果报是强者先牵,那个果先熟,那个就会排在前。强才会早熟,弱就会晚熟。所以这一世极力修善,欲令善者先熟。因为世世作恶,恶很容易熟,就不敢再作恶。才能叫善先成熟。往生极乐世界,佛号念念不间断,也是这个道理,强才能早熟、先熟、快熟。

喜欢看的,请您转发。

不喜欢,请您多批评。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大讲堂##中华传统文化#

​​​​

《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29)
2021-08-13
阅读 6815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为了各位更好地理解本ID解释的与众不同,从本章开始,前面都先列举一些所谓大家的解释,由于一般人文言文都不好,文言文的就不列了,否则还要解释文言文的解释,太占篇幅。而白话文解释里,重点选三家,杨伯峻(代表老式的考据,更多文言文解释的传统视角)、钱穆(代表台湾最高水平,更多历史学家和宋明理学的视角)、李泽厚(代表大陆最高水平,更多哲学家和五四西学的视角)。至于什么南怀瑾之流,那些在古书中东掰西抓来忽悠的,连幼儿园水平都不适合,不提也罢。

杨伯峻:孔子说:“不发愁没有职位,只发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好了。”

钱穆:先生说:“不要愁得不到职位,该愁自己拿什么立在这个位上。不要愁没人知道我,该求我有什么可为人知道的。”

李泽厚:孔子说:“不发愁没有职位,要愁的是如何才能在位置上尽职守。不要愁人家不知道自己,只要努力,别人就会知道的。”

详解:由上可见,这些所谓大家根本就不知道何谓“位”。前章,曾对“位”与《易经》的关系有了相应的揭示。《易经》,中华文明之源。孔子与《易经》的关系,在《论语》中也多次提及。如果连“位”都不理解,显然是无法明白《易经》的,当然对《论语》也只能瞎解了。就像本章的解释,这三人都有其“位”,但都把“位”当职位了,其所“立”错了,其解当然就不可能对,这真的是“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了。更重要的是,三人也是通常的“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断句是错的,应该是“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位”,就是位次,就是所“止”,就是所“立”。“无所位而生其本、无所本而生其位”,即所“立”、即所“止”、即所“位”。有所“立”,则“立”其“有”,其“有”必有其“位”,何谓“有”?用现代术语,就是“存在”。与“有”相对的就是“无”,“有”有其“位”,“无”有其“位”吗?两千年后,海德格尔关于“有”的思考是以其对“无”的思考为背景的,存在与非存在,海氏提出了这样的命题“为什么在者在而‘无’倒不在?”对于这样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孔子两千多年前的回答是“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对于孔子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以何立”的“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而不是“何以立”的“为什么在者在而‘无’倒不在?”

至少对于中前期的海氏,孔子和他有着“以何立”与“何以立”的分野,“何以立”没有参悟到何谓“无所位而生其本、无所本而生其位”,因而才有“何以立”的纠缠。而孔子悟之而摆脱“何以立”源始境界的纠缠而直抵“以何立”的当下境界。从“何立”现象境界到“何以立”源始境界再到“以何立”当下境界,对应着“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三重境界,不辩此,无以谈儒学、西学。不过要补充一句,别把这三种境界和禅宗连一起,否则一棍打你色身星散,禅宗岂是儒学、西学可思可议?

“患”,即“畏”,对于海氏来说,“畏”启示着“无”的源始境界。海氏将“无”从“何立”现象境界对“有”的单纯、抽象否定,拯救性地开拓为“何以立”的源始境界使得“有”得以而有,其对西学的功劳是大大的。但对于儒家来说,这还不够,困于“何以立”的源始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犹未脚跟落地。但后期海氏已经开始打开这源始境界的大黑笼,用存在之“思”的源构域展现当下的生机,可以说,海氏最后已经触及“不患,无位;患,所以立”的“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境界。在第七节里,本ID曾说“ 当然,西学之内也并不都是糊涂蛋,例如马克思、海德格尔,他们所展示的就是柏拉图以来西学完全不同的道路。从气质上说,马克思走的是刚阳路子,而海德格尔是阴柔的,这方面的研究,这里就不展开了”。而前面曾把马克思与孔子来了一番对照,这里把海氏抓来,也算把第七节中的不展开来了一个初步的展开。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患”,以“不患”的“无位”而“立”,“立”在古代是和“位”相通的,“患,所以立”,“患,所以位”也。老子说“人之大患,患其有身”,其实,凡其“有”,必有其“患”,在海氏则认为,只有“畏”、即“患”,使此在本真地能在。而“不患,莫己知求”,“求”,选择。“莫己知求”,不以自己“所知”来选择。“为可知也”,“为”,就;“可”,能。后期海氏存在之“思”的源构域,与此“能知”可参照参悟。“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患”,不以自己“所知”来选择,就是“能知”,就是存在之“思”在天地人境界当下大易流行、生生不息。

儒家,内圣、外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外王,是和“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的内圣相互相成的。这是参悟儒家之说的大关键,岂是如上边三家之流可识,更不是鲁迅、胡适等吃洋人残唾之辈可识。后世儒家,多于内圣入手,却不知何谓内圣,最后拼凑了点宋明理学、新儒家,可笑可怜;至于外王之说,更被弄成汉儒的把戏,用假儒的“鲁式”混杂被法家光大的“齐式”,为祸中国两千年。这些都和孔子无关,异化本来就是一个普遍现象,这问马克思就最清楚了。

缠中说禅白话直译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孔子说:“不患”,无位次;“患”,以“不患”的“无位次”而“位次”。“不患”,不以自己“所知”来选择,就是“能知”。

注意:以后都按照这种形式,把整句的直译放在最后,这是为了照顾喜欢直译的人。但具体的含义,一定要看上面的详解,否则看直译,还是很难明白,特别像这一章哲学意味这么重的,估计哲学底子薄的,看详解也很难明白。本ID在这里从外王打到内圣,直破东西哲学的巢穴,绝对前无古人,横扫的,可不单单是两千年的宋明腐儒、五四竖子、六六小儿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愿你遇到的人都是温暖的#最难熬的日子,都过去了那种闭着眼,都流泪的感觉这一辈子都不想再体会了时隔一年,我们都慢慢地走出了伤与痛你已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依然是那个努
  • 我很羡慕他们,我觉得如果我有像他们一样的资源,我可以霸占全国最佳辩手这个称号,而不是只是像流星一样划过天际,让所有人只是记住“西交附有一个非常厉害的辩手”我不知
  • (暗自庆幸没有出现每次模拟考试都60+/70+/80+但是最后没过的戏剧性场面)[打call][打call]奖励自已一件T恤和老早老早小小推荐的国誉线圈本-来背
  •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念诵观音心咒:嗡 嘛 呢 叭 咪 吽(ōng)(mā)(nī)(bēi)(mēi)(hòng
  • 若有众生梦见诸鬼神形像等,或悲啼,或愁叹,或恐怖的,这都是过去眷属堕恶道者,未得出离,无处可望福力救拔。吽三宝三根咒及手印力将彼器情轮涅福庆德招集于此勿散而增盛
  • ​​​ 3.你今天与他亲密无间,掏心掏肺说过的话,都有可能成为日后他戳伤你的利箭。看完扎心了[心] ​​​ 1.别让过去的悲催和未来的忧虑,毁掉自己当下的
  • #一加[超话]##蓝牙耳机#据 NoteBookCheck 消息,明基(BenQ)推出了 MOBIUZ EX240 显示器,配备 VA 面板。EX240 显示器
  • 见奶奶扛个葵花盘子,打趣道:“贾二嫂,别人卖瓜,你卖葵花啊。#可爱过敏原广播剧[超话]##过敏原广播剧七夕涂鸦大赛# 来迟了终于画完了,我感觉我的食指和手机屏幕
  • @摩登兄弟刘宇宁 摩登兄弟刘宇宁✨刘宇宁✨lyn✨宁哥✨棚主刘宇宁做自己的光|刘宇宁蒋俊豪[好爱哦]#摩登兄弟[超话]# ♫ #刘宇宁新歌肆无惧燥# 你像月亮一
  • 给处女座的小告诫:你是那种一旦坠入爱河,对读书等其它事情也会燃起斗志的人,因此不妨找个谈恋爱很专心的工作服人吧。狮子座是那种光芒四射的存在,他们在生活中不缺人喜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hui/hu字/指路hui】只要还存有一点希望,还没有心灰意冷、还没有碰得头破血流,执着与勇敢的人,总会义无反顾的去追求。
  • 当时孙俪的表情真都惊了,毕竟甄嬛传的热度那么高。当时孙俪的表情真都惊了,毕竟甄嬛传的热度那么高。
  • 琴面為附指之要,諸音合諧,盡關乎中,此為重中之重,不可不精。觀今時所製,多不遵古,但取两板匡為琴式,依樣畫瓢,以了其事。
  • 以前朋友问起我的理想型是什么的时候,我总是严肃而憧憬的说那个他会是一个对我很温柔体贴,会为我拒绝其他女孩,为了找我穿过半个小城,喜欢在阳光下打篮球或者拉小提琴,
  • [doge]微博就不用拐弯抹角啦可以随心所欲废话一点点最大感触可能还是关于zky的朋友圈分享吧我一直是分享欲很严重的人 希望向世界证明一些东西(其实很好笑 只是
  • 概率论群里,有人匿名问题,老师讲后还是有点不懂,这位同学就发了一个“举个例子”默默窥屏的小田同学发现天上有“栗子”掉下来[吃惊][吃惊][吃惊],也悄咪咪的匿了
  • 衣服就不说了,爱Lulu 哈哈哈,唯一需要做的是控制自己少买点[笑而不语]置顶一个玩玩称呼是小手鼓,以及小手鼓的任何变体(例:xsg、手鼓、鼓、小鼠给……)废话
  • #NBA# #NBA季后赛#【NBA 精彩回顾】【布克19分保罗18+14 太阳轻取独行侠11连胜】太阳复制了上一场的剧本,在三节落后情况下末节发力,打出33-
  • oc:偶像男团Angel Boy季安然,段知东,夏淼,时白秋,书酒意专属tag:#OC团Angel Boy# 很爱崽,之后会分享一些给oc约的稿,别骂/抢我oc
  • 祝我生日快乐最近一直十分匆忙,但是却也十分幸福,因为能做很多自己喜欢的事,也有很多爱我照顾我的友友们,还有包容我爱我的家人们!明天补卡✅早起运动比计划起床时间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