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不过关,修道如登天》
三丰道长: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
以“道”为最高信仰。
祖天师张道陵正式创立教团组织,
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
01、炼心者,仙家彻始彻终之要道也,心地茅塞,虽得丹道,亦是旁门。虽成顽仙,不登玄籍。
然世间之顽愚之人,妄想避开炼心,直入丹道修炼,世上修道者多如牛毛,为何成道者凤毛麟角?修士当认真思考!
子欲炼丹而不先炼心,犹鞭马使奔而羁其足也。炼心为成仙一半工夫。心灵则神清,神清则气凝,气凝则精固。丹经所谓筑基,药材炉鼎铅汞龙虎日月坎离。皆从炼心上立名,至于配合之道、交济之功、升降之法、烹炼之术,此其余事。若心源未能澄澈,情欲缠绕,则筑基虽固,必复倾,药材虽具,必多缺。炉残鼎败,龙战虎哮,日蚀月晦,坎虚离实。此时欲讲配合,则阴阳不和,不明交济,则水火不睦,欲升而返降,欲降而退升,三尸害之,六贼扰之。一杯之水,难救车薪之火。故曰炼心为成仙一半工夫。此至言也。确论也。此一语道破天机,打穿魔障者也。

更有甚者,妄谈玄关,玄关一窍,微妙难知,丹道之修炼,如不明玄关,犹如蒸沙成饭,认幻丹为真意,入魔境为大成,此类修士如无明师棒喝,下场非癫即狂,浪费一生。

“玄关一窍,先天不传之秘,历代祖师所不欲尽言者,尽付于子。夫玄关一窍,乃诸圣诸仙,特从明心见性时节,提出两字,以教学者。心何以明?忽然而明。此玄关也。性何以见?忽然而见。此玄关也。玄关为明心见性之灵机,结眙炼丹之妙括。故古人恁空提出两字以教后学,使其从针锋上打一筋斗,电光中立一注脚。仙家之分身化气,出水入火,上天下地,千变万化,皆从此玄关参得来把得定。打得筋斗转,落得注脚实,则变化由心,幽显惟我,无难事矣,此数言皆天机也。非有十年功苦,钻研不透难然,执着十年,便是痴见。易则顷刻,难则终身。子具宿慧,谅决不难。”

02、《道德经》云:“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丹道之口诀已经完全泻出,世之修士当细细体会“橐龠”之意境,秘密就在这两个字上面,明了此境,方能炼出真丹,然还须最后一着“粉碎虚空,化身千亿”,方入于真空之境,位于仙家之列。

然世之修士,以为打坐结印,苦修道法,就能成就,须知成就与否,与刻苦无关,心性的通透才是最最关键!如遇传法之师,本就不明心性,认道法为根本,那就更加以盲引盲,差之千里矣!

世间之丹经典籍,汗牛充栋,《道德经》当为指归,其余丹经皆为《道德经》之注解,只可做为参考,丹道修士不可不察!“夫结丹始于炼心,炼心在于静观。静观之至,大药自生,三元互见矣。”

炼心这一关到了,后面才是法上的次第,一步步自有境界,这样才是真正的丹道。“心为主,法为客”,主客不能颠倒,然世间修士,大多数都是主客颠倒,反客为主,这一点,很多传法的师父自己都不甚明了。

古时很多门派的师父教徒弟,几十年什么都不会讲,只是让徒弟打杂,干最脏最累的活,目的就是练徒弟的心,能过关的徒弟少之又少,最后当师父给你传真东西的时候,就是一句话,这句话可能你早就听过!

此时,这句话已经不重要了,你已经炼心过关,有了自己的境界,师父传给你,就是告诉你:“你已经过关了”,如此而已!

但是,没有前面几十年师父对你的心性磨炼,会有现在的成就吗?然现在的人都认为自己聪明无比,总想走捷径,认为自己无所不能。

03、《道德经》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修道是做减法,要把前面几十年的所学所知,慢慢的去掉,因为你所学所知,都是别人的东西,自己是谁呢?损之又损,慢慢的你就会找到自己!这时,你的心性才过关,才不会有疑惑和我慢,贪婪。

另有世间的一些修士,遇见有师父传与大法,听起来名字很吓人的法,一定要询问或观察师父可有炼心之法,这是检验师父的一个工具,如果师父不甚明了,建议还是不要学了,以免浪费时间。

我们常说:“性命双修”,为什么没有说:“命性双修”?

明师一定是要你先炼心,后修法,次序颠倒,后果很严重,到最后出了问题,或许你的师父就闪人了,因为他也解决不了,只好一走了之,到那时,你就很麻烦了!只好下辈子再来吧!

太素遇见一些先从修法入手的修士,几十年都在法的境界中打转转,甚至连他们的师父都是这样,有的多达九十多重境界,真是悲催!真正能够由法入,又由法出来的修士,少之又少,能够跳出来的修士,都是有大定力,大智慧的人,难难难!

正所谓:性命双修证大道,心性入手法跟随,修道次序有奥妙,性须自悟命靠传。

《心性不过关,修道如登天》
三丰道长: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
以“道”为最高信仰。
祖天师张道陵正式创立教团组织,
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
01、炼心者,仙家彻始彻终之要道也,心地茅塞,虽得丹道,亦是旁门。虽成顽仙,不登玄籍。
然世间之顽愚之人,妄想避开炼心,直入丹道修炼,世上修道者多如牛毛,为何成道者凤毛麟角?修士当认真思考!
子欲炼丹而不先炼心,犹鞭马使奔而羁其足也。炼心为成仙一半工夫。心灵则神清,神清则气凝,气凝则精固。丹经所谓筑基,药材炉鼎铅汞龙虎日月坎离。皆从炼心上立名,至于配合之道、交济之功、升降之法、烹炼之术,此其余事。若心源未能澄澈,情欲缠绕,则筑基虽固,必复倾,药材虽具,必多缺。炉残鼎败,龙战虎哮,日蚀月晦,坎虚离实。此时欲讲配合,则阴阳不和,不明交济,则水火不睦,欲升而返降,欲降而退升,三尸害之,六贼扰之。一杯之水,难救车薪之火。故曰炼心为成仙一半工夫。此至言也。确论也。此一语道破天机,打穿魔障者也。

更有甚者,妄谈玄关,玄关一窍,微妙难知,丹道之修炼,如不明玄关,犹如蒸沙成饭,认幻丹为真意,入魔境为大成,此类修士如无明师棒喝,下场非癫即狂,浪费一生。

“玄关一窍,先天不传之秘,历代祖师所不欲尽言者,尽付于子。夫玄关一窍,乃诸圣诸仙,特从明心见性时节,提出两字,以教学者。心何以明?忽然而明。此玄关也。性何以见?忽然而见。此玄关也。玄关为明心见性之灵机,结眙炼丹之妙括。故古人恁空提出两字以教后学,使其从针锋上打一筋斗,电光中立一注脚。仙家之分身化气,出水入火,上天下地,千变万化,皆从此玄关参得来把得定。打得筋斗转,落得注脚实,则变化由心,幽显惟我,无难事矣,此数言皆天机也。非有十年功苦,钻研不透难然,执着十年,便是痴见。易则顷刻,难则终身。子具宿慧,谅决不难。”

02、《道德经》云:“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丹道之口诀已经完全泻出,世之修士当细细体会“橐龠”之意境,秘密就在这两个字上面,明了此境,方能炼出真丹,然还须最后一着“粉碎虚空,化身千亿”,方入于真空之境,位于仙家之列。

然世之修士,以为打坐结印,苦修道法,就能成就,须知成就与否,与刻苦无关,心性的通透才是最最关键!如遇传法之师,本就不明心性,认道法为根本,那就更加以盲引盲,差之千里矣!

世间之丹经典籍,汗牛充栋,《道德经》当为指归,其余丹经皆为《道德经》之注解,只可做为参考,丹道修士不可不察!“夫结丹始于炼心,炼心在于静观。静观之至,大药自生,三元互见矣。”

炼心这一关到了,后面才是法上的次第,一步步自有境界,这样才是真正的丹道。“心为主,法为客”,主客不能颠倒,然世间修士,大多数都是主客颠倒,反客为主,这一点,很多传法的师父自己都不甚明了。

古时很多门派的师父教徒弟,几十年什么都不会讲,只是让徒弟打杂,干最脏最累的活,目的就是练徒弟的心,能过关的徒弟少之又少,最后当师父给你传真东西的时候,就是一句话,这句话可能你早就听过!

此时,这句话已经不重要了,你已经炼心过关,有了自己的境界,师父传给你,就是告诉你:“你已经过关了”,如此而已!

但是,没有前面几十年师父对你的心性磨炼,会有现在的成就吗?然现在的人都认为自己聪明无比,总想走捷径,认为自己无所不能。

03、《道德经》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修道是做减法,要把前面几十年的所学所知,慢慢的去掉,因为你所学所知,都是别人的东西,自己是谁呢?损之又损,慢慢的你就会找到自己!这时,你的心性才过关,才不会有疑惑和我慢,贪婪。

另有世间的一些修士,遇见有师父传与大法,听起来名字很吓人的法,一定要询问或观察师父可有炼心之法,这是检验师父的一个工具,如果师父不甚明了,建议还是不要学了,以免浪费时间。

我们常说:“性命双修”,为什么没有说:“命性双修”?

明师一定是要你先炼心,后修法,次序颠倒,后果很严重,到最后出了问题,或许你的师父就闪人了,因为他也解决不了,只好一走了之,到那时,你就很麻烦了!只好下辈子再来吧!

太素遇见一些先从修法入手的修士,几十年都在法的境界中打转转,甚至连他们的师父都是这样,有的多达九十多重境界,真是悲催!真正能够由法入,又由法出来的修士,少之又少,能够跳出来的修士,都是有大定力,大智慧的人,难难难!

正所谓:性命双修证大道,心性入手法跟随,修道次序有奥妙,性须自悟命靠传。

分别缘起下

复次世尊。如余处说。缘有四种。所谓因缘。等无间缘。及所缘缘。并增上缘。世尊。今者依何缘说无明缘行。依何缘说次第乃至生缘老死。世尊告曰。我依诸行总相宣说。有四种缘。今此义中。我惟依一增上缘说无明缘行。次第乃至生缘老死。此增上缘复有二种。一远二近。复言世尊。此增上缘云何为远。云何为近。世尊告曰。非理作意若未生时。无明随眠能为诸行远增上缘。生已便作近增上缘非理作意所引诸行。与六识身相应俱有同生同灭。若未生时。彼能为识远增上缘。彼若生已。便能为识近增上缘。未死没时。识为名色远增上缘。既死没已。识为名色近增上缘。如以其识望彼名色。如是以其所引名色。望彼所生名色亦尔。如以
名色望彼名色。如是六处望彼六处。触望于触。受望于受亦复如是。如以无明望彼诸行。无明望爱。爱望于取。取望于有。亦复如是。如以其识望彼名色。以名色等望名色等。如是以有望生亦尔。若在胎藏。婴孩童子少年时。生能为老死远增上缘。诸根成熟命将尽时。应知能作近增上缘。复言世尊。如彼有因有缘有由。法门经说爱是业因。有何密意。世尊告曰。有所摄业用爱为因。是为此中所说密意。

复言世尊。此因缘由三种别义。云何应知。世尊告曰。诸能引发后生种子。是其因义。若兴此生作依作持令得生起。是其缘义。既命终已。导引近生令得生起。是其由义。如是应知三义差别。

复言世尊。言缘起者。是何句义。世尊告曰。如是诸分。各由自缘和合无阙。相续而起。如是名为缘起句义。

复言世尊。惟有此生相续缘起。为更别有所余缘起。世尊告曰。我说缘起。略有八门。一者说有受用世俗境界缘起。谓缘眼色生于眼识。三事和合便有其触。触为缘受。如是广说。二者说有任持缘起。谓缘四食诸根大种安住增长。三者说有食因缘起谓求诸谷田种水缘发生牙等。四者说有一切生身相续缘起。谓由能引能生。诸分别生一切所引所生。五者说有一切生身依持缘起。谓诸世界由诸因缘施设成坏。六者说有一切生身差别缘起。谓由不善善有漏业。施设三恶人天趣别。七者说有清净缘起。谓依他音。及依自内如理作意。发生正见能灭无明。无
明灭故诸行随灭。广说乃至。由生灭故老死随灭。

复言世尊。如无明等次第为缘。能生行等。为即如是次第灭耶。佛言不尔。复言世尊。何缘次第而说彼灭。世尊告曰。为欲显示由先诸分不生功能。令后诸分得不生法。故次第说。然非不为生相灭法有次第转。八者说有自在缘起。谓善修治静虑为缘。诸修定者随所愿乐。如是皆成终无别异。如是名为我所略说八门缘起。

复言世尊。如佛所说。因业故生。因爱故转。依何密意作如是说。世尊告曰。无明为缘。先于诸有。造作增长种种福行。或非福行。或不动行。引发摄受种种生身种子差别。于此有中若爱未断。由此爱故能令行等转成其有。有起后有自体功能。如是功能不离于爱。依此密意故说是言。因业故生。因爱故转。

复言世尊。若世尊说爱是转因。何缘但说取为有缘。非爱缘有。世尊告曰。若离于取。有爱不能为缘转变非福行等。令成有支生诸恶趣。又若离取。诸无有爱。不能为缘转变福行不动行等。令成有支于不定地及于定地生诸善趣。是故非唯爱为有缘。然彼有支定缘于取。

复言世尊。如大因缘法门经说。汝阿难陀。若于彼彼有情类中。无有生者应无如是如是类生。若一切生都无有者。应不施设生缘老死。依何密意作如是说。世尊告曰。依所引生及所生生。二种密意。作如是说。又依老死远增上缘。及依老死近增上缘。二种密意。作如是说。

复言世尊。先为略说缘起句义。其缘起义犹未为说。云何应知。世尊告曰。诸缘起义。略有十一。如是应知。谓无作者义是缘起义。有因生义是缘起义。离有情义是缘起义。依他起义是缘起义。无动作义是缘起义。性无常义是缘起义。刹那灭义是缘起义。因果相续无间绝义是缘起义。种种因果品类别义是缘起义。因果更互相符顺义是缘起义。因果决定无杂乱义是缘起义。如是应知缘起略义。

复言世尊。如余经说。缘起甚深。云何应知如是缘起甚深之相。世尊告曰。即依十一缘起略义。应知缘起五甚深相。何等为五。一因甚深。二相甚深。三生甚深。四差别甚深。五流转甚深。应知缘起甚深之相。复有五种。何等为五。谓相甚深。引发因果诸分甚深。生起因果诸分甚深。差别甚深。对治甚深。应知缘起复有五种甚深之相。何等为五。谓摄甚深。顺次甚深。逆次甚深。执取甚深。所行甚深。是名无明等起殊胜。

复言世尊。云何无明转异殊胜。世尊告曰。略有四种转异无明。何等为四。一者随眠转异无明。二者缠缚转异无明。三者相应转异无明。四者不共转异无明。复言世尊。谁有何等转异无明。而说无明为缘生行。世尊告曰。外法异生非理作意所引四种转异无明。由此为缘。生福非福及不动行。如是所说外法异生所有福行及不动行相应善心。一切皆是非理作意所引等流。内法异生若放逸者。彼除一种不共无明。所余无明引发放逸。为缘生行内法异生。若不放逸勤修学者。及圣有学三种无明。引发妄念为非福缘。然此非福。不能为缘招三恶趣。故此非福。我不说为无明缘行。如是所说不共无明。内法异生虽不放逸。而修学者亦未能断。诸圣有学应知永断。又不放逸内法异生。若造福行及不动行。彼是正法如理作意。相应善心之所引发。解脱为依回向解脱。而引发故。虽于善趣感殊胜生。而非无明起增上缘。然能作彼四种无明。断增上缘诸圣有学。不共无明已永断故。不造新业。所有故业由随眠力未永断灭。暂触还吐。如
是所有无明缘行。生生渐灭不复增长。由此道理。应知内法诸有学者。不缘无明更造诸行。是故惟依外法异生。我说顺次杂染缘起。最极圆满。非住内法。是名无明转异殊胜。

复言世尊。云何无明邪行殊胜。世尊告曰。彼四无明。于诸谛中。皆能发起增益损减二种邪行。复言世尊。如何名为增益损减二种邪行。世尊告曰。由四颠倒。谓于非法见为是法。或于是法见为非法。或于生天解脱道中。非方便者见是方便。是方便者见非方便。如是名为增益邪行。诸有诽谤一切邪见。如是名为损减邪行。是名无明邪行殊胜。
复言世尊。云何无明相状殊胜。世尊告曰。应知无明有二种相。一者微细自相殊胜。二者遍于可爱非爱俱非境界共相殊胜。所以者何。缠缚无明。尚为微细难知难了。况彼所有随眠无明。相应无明。尚为微细难知难了。况彼所有不共无明。遍于一切可爱非爱。俱非境界。覆真实相显虚妄相。共相而转非余烦恼有如是相。是故殊胜。余身见等共相烦恼。亦用无明为依而
转。是名无明相状殊胜。

复言世尊。云何无明作业殊胜。世尊告曰。应知无明略有二种所作事业。一者无明普能造作一切流转所依事业。二者无明普能造作一切寂止能障事业。复言世尊。何等名为一切流转。世尊告曰。若是处转。若是事转。若如是转。我总说为一切流转。复言世尊。是何处转。世尊告曰。于三世处由我分别。复言世尊。是何事转。世尊告曰。内外六处由我取执。

复言世尊。云何而转。世尊告曰。诸业异熟相续流转。由我分别由邪分别。复言世尊。云何名为一切寂止。世尊告曰。一切寂止略有四种。一者寂止所依。二者寂止所缘。三者寂止作意。四者寂止果成。是名无明作业殊胜。

复言世尊。云何无明障碍殊胜。世尊告曰。应知无明障碍胜法。障碍广法。复言世尊。如何无明障碍胜法。世尊告曰。言胜法者。能摄五根令其和合。所谓慧根障碍。此者即是无明。是故说名障碍胜法。复言世尊。如何无明障碍广法。世尊告曰。言广法者。闻所成智。思所成智。修所成智。障碍此者即是无明。是故说名障碍广法。复言世尊。如说无智名为无明。此唯智无名无明耶。世尊告曰。非唯智无名为无明。复言世尊。若唯智无名为无明。斯有何过。世尊告曰。若尔无明应不可立决定体相。所以者何。闻所成智体上。无有思所成智。思所成智体上。无有修所成智。一切世间修所成智体上。无有一切出世修所成智。出世有学智上。无有诸无学智。无学声闻智上。无有如来等智。若如是者。应即是智即是无智。如是无明应不可立决定体相。又我于彼三善根中。说有无痴。应但痴无说名无痴。然非痴无说名无痴。故非明无说名无明。而别有一心所有法。不知真实说名无明。如别有一心所有法。了知真实说名为智。又唯明无名无明者。应无如是一切无明十一殊胜。是故应知。非唯明无说名无明。是名无明障碍殊胜。

复言世尊。云何无明随缚殊胜。世尊告曰。乃至有顶三界有情。于诸谛中所有无智随眠随缚未缺未减。由彼有情说名具缚。又此无智。善趣恶趣因果差别。无色有情有其下品。色界有情有其中品。欲界有情有其上品。如是成就三品无明。诸有情类当来可生。一一法尔三品随缚。此说异生。若诸圣者渐次永断。若具上中定有中下。或有中下而无上中。又阿罗汉。虽尽诸漏脱烦恼障。应知尚有所知障。摄无明随缚。如是无明。应知极远随逐有情。唯除诸佛余皆随缚。是名无明随缚殊胜。复言世尊。云何无明对治殊胜。世尊告曰。有二妙智对治无明。何
等为二。一依他音。或不依止少分有量法界妙智。二依他音全分无量法界妙智。

复言世尊。少分有量法界妙智。为何所缘。有何行相。作何事业。世尊告曰。少分有量法界妙智。缘四圣谛十六行相。作无明等烦恼业。生一切杂染离系事业。

复言世尊。云何应知生苦之相。世尊告曰。是内缘苦所依性故。是外缘苦所依性故。是俱缘苦所依性故。复言世尊。内缘苦者其相云何。世尊告曰。所谓病苦老苦死苦。复言世尊。外缘苦者其相云何。世尊告曰。非爱和合。所爱别离。求不得苦。复言世尊。俱缘苦者其相云何。世尊告曰。所谓略说五取蕴苦。

复言世尊。云何名爱。世尊告曰。谓于现在自体贪着。复言世尊。后有爱者其相云何。世尊告曰。谓于未来自体希求。复言世尊。云何喜贪俱行爱耶。世尊告曰。谓于已得摄受资财现前境界。深生味着。复言世尊。云何名为彼彼喜爱。世尊告曰。谓于未得摄受资财非现境界。种种追求。

复言世尊。云何此爱永断无余。世尊告曰。见修所断烦恼断故。下分上分诸结断故。毕竟断故。未来苦果诸爱断故。现在苦果诸爱断故。是名此爱无余永断。复言世尊。云何弃舍。世尊告曰。诸见所断烦恼断故。复言世尊。云何变吐。世尊告曰。诸修所断烦恼断故。

复言世尊。何缘圣谛唯有四种。世尊告曰。如是四谛。普摄一切染净因果差别性故。

复言世尊。何缘四谛如是先后次第说耶。世尊告曰。由是世间诸病病因病灭良药相似法故。复言世尊。入见道时。于此四谛为顿现观为渐现观。世尊告曰。有别道理名顿现观。有别道理名渐现观。何别道理名顿现观。谓自内证真谛圣智。于真智境非安立义。总相缘故名顿现观。何别道理名渐现观。谓初业智及后得智。观察自相及因果相。由作行相别相缘故。名渐现观。

复言世尊。若有如是四圣谛者。何缘世尊复说二谛。谓世俗谛及胜义谛。世尊曰。即于如是四圣谛中。若法住智所行境界。是世俗谛。若自内证最胜义智所行境界。非安立智所行境界。名胜义谛。

复言世尊。如是四谛。于圣非圣皆悉是谛。何缘如来唯说圣谛。世尊告曰。如是四谛。于非圣者。唯由法尔说名为谛。不由正智决定信故说名为谛。于诸圣者。亦由法尔说名为谛。亦由正智决定信故。说名为谛。是故如来唯说四种名为圣谛。

复言世尊。全分无量法界妙智。为何所缘。有何行相。作何事业。世尊告曰。此智亦以如是四谛。为其所缘。除谛相想清净行相。入一切种诸谛行相。于作有情一切义利。趣向行相。少分有量法界妙智。若诸声闻。于作有情一切义利。无有弃背趣向行相。若诸独觉。于作有情一切义利。弃背行相全分无量法界妙智。能作一切烦恼所知二障离系所依事业。又作证得一切种智极净法界所依事业。又作救济一切有情一切灾患所依事业。是名无明对治殊胜。[鲜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它是企业虚拟形象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不同的设计方法来更加体现企业的相关属性和特点,这样的企业虚拟形象设计才是成功的。对于不同的企业或企
  • 《规定》坚持,“学位论文是进行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要求硕士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相应形成的创新成果应当以学位论文的形式完整呈现”;“硕士
  • (说句不好听的,你是希望对方变成你的舔狗 确实会有这样的倾向哦)以上仅个人言论和见解,如果不爽欢迎反驳[喵喵]缺乏安全感的女生真实的一面:不麻烦别人,自己一个人
  • 同样是山西省一模适应性考试冬天,有人怨寒风刺骨,有人想春天已不远。也怀着满腔热情在努力也在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可往往一不留神总会出现纰漏然后想很久觉得哪里都有问题但
  • 31省区市新增确诊11例昨日新增6例本土病例4月25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1例,其中5例为境外输入病例,6
  • 我曾是鹤入坑的不假,她的偏生活戏的剧我也都看过,她的生活日常戏不弱,只是重头戏太突出了,挑不出来什么毛病,所以衬托的日常生活戏没有重头戏好。很多李一桐粉不喜欢的
  • ?今天下班的时候,把原本只要走15分钟的路,走成了一个小时,路上看到了两个阿姨在捞东西,我觉得特别像在捞田螺然后我就嘟囔的一声,她们在干嘛,我走到了河边,看到了
  • [思考][思考]】#清华破除硕士生学位评定中唯论文倾向#清华大学3月18日公布了2020至2021学年度第9次校务会议修订的《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明
  • 货我来出照片我拍快递发我单子我写 账我对 纸箱盒我买!货我来出照片我拍快递发我单子我写 账我对 纸箱盒我买!
  • !在我努力捶打脑阔让自己保持清醒的情况下最后主角总算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打了将近16个小时 不容易[泪][泪][泪](其实也就一天+一个晚上) 最喜欢的还是康纳和
  • 其三,美国领馆声明所说的一直遵守香港政府对所有外交人员及其家属的到达、检验和隔离的所有要求,其实并不完全是事实。但据了解,美领馆及两位当事人至今也没有向政府提供
  • “今天派送约100件,我们将全力保障企业及市民的快递需求。据统计,目前,全市寄递企业在岗人数约25000人,3月11日,全市共投递226.28万件,超过2020
  • 2020年也有这样美丽的日子:阿灿,可以把黑白照片变成有声电影,黑白色调下也能灿烂盛开,我愿意躲在放映厅里看这卷胶卷倒退再循环。Ps.我共情且始终相信他但同时也
  • 才华横溢的中国打油诗,逗人一笑,又引人深思 读文摘精选 今天  01  人生并非麻将牌,输了推倒可重来。上场就得用心打,不悔生活大舞台。 人生就是一场现场直
  •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守护安全 让消费者买得放心舒心|China discute maneras para mejorar el ambiente
  •   温客行点头,周子舒的内力让他神智清明起来,这不是幻觉,真是他的阿絮来找他了,阿絮没不要他,哪怕是知道他鬼主的身份,他要活下去,与阿絮在一起。因为此次问题
  • 高压锅注入淹没椰子半身高的水,大火8、炖好后的椰子鸡,加半茶匙盐调味即可食用。4、把去掉血水的乌鸡放入椰子内。
  • 再来说说刑事案件里可公开和不公开的内容,刑诉法作出了如下规定:第一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
  • #金宇硕[超话]# I #金啵啵0316生日快乐# 全都是泡沫[伤心][伤心][伤心]生日当天才知道生日了,还有什么比这更惨[泪]唯有我们啵的到来是真的虽然晚
  • 我也偶尔会看别的博主好物分享穿搭要链接,但我大多数时间是看一些博主的文字分享。❄️我们都太浮躁了,不愿意静下心内化一些文字干货,总喜欢追求视觉上的冲击(穿搭、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