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8周年 | 国之方略 厚泽津沽】 PM2.5年均浓度 降至39微克/立方米 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202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 占全市规上工业 比重达到72.7%

  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 铁路1.5小时通达 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

  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 已注册用户4836家 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 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

  天津市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全部开通 异地就医结算

  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 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 实施帮扶项目415个

  环保协同 绘就生态最美画卷

  京津冀山水相连、自然相近,因此生态环保成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是提升京津冀三地民生福祉的最直接体现。

  8年来,京津冀三地不断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壁垒,加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不久,环保部在2014年7月份就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方案》,同年8月,北京与天津、河北及时跟进,分别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合作的协议》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将生态环境保护提上了协同发展的日程。

  在此期间,京津冀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健全协同机制,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推动危险废物联防联控联治,强化环境执法联动,推进法规标准协同。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降至30—40微克/立方米范围内,其中,我市PM2.5年均浓度由“十二五”末7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去年39微克/立方米,协同治霾成效显著。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为推动林地、湿地、海岸线系统保护,加快构筑京津冀东部绿色生态屏障,天津大力实施“871”生态工程,包括875平方公里湿地升级保护、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153公里海岸线严格保护。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林地面积达到18.6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接近25%,蓝绿空间占比提升到65%。随着工程推进,在“津城”“滨城”之间成长出一片城市绿洲。

  天津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生态研究所副所长王会芝对记者表示:“‘871’重大生态工程让天津北部同北京通州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接,南部与雄安新区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连,全面融入京津冀生态环境体系,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产业协同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产业协同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棋局上的关键一招,既是“当头炮”,也是“晴雨表”。

  8年来,天津深入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除了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吸纳创新资源和优质产业,还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服务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同时推进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

  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天宫空间站,被国人称为天空中最亮的“星”,其核心舱就是京津两地产业协同创新的成果。北京为核心舱提供研发设计等技术支撑,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津基地负责制造和总装,这样的协同成果“圈粉”无数。

  与此同时,京津冀三地在大数据产业链上也在深度合作。作为国内核心信息基础设施领军企业的中科曙光,是国内服务器、存储、大数据一体机等计算设备的重要生产者,其大多数产品均由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基地制造。曙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研发中心在北京,生产制造、物流在天津,在河北落地多个项目,我们是京津冀产业协同的受益者。”

  近年来,天津立足自身优势,抓住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契机,充分释放企业发展潜力。统计显示,天津在2021年集中攻坚信创、高端装备等12条重点产业链,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72.7%。其中,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绿色石化、航空航天、轻工、信创、集成电路等8条产业链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面对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取得的累累硕果,未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如何实现新突破?

  据了解,《京津冀产业协同规划(建议稿)》已经编制完成,天津将在探索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模式、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新业态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围绕北京创新链布局天津产业链,携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汽车等重点产业链布局优化和上下游协同。

  引进来,落地生金;走出去,开花结果。随着产业协同不断深入,京津冀三地产业正在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交通协同 “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出新速度

  初春,潮白河上的冰刚刚开化,北京通州和河北三河市燕郊隔河相望。多年来,住在燕郊的数十万北京上班族,每天都要“跋山涉水”。一条因行政区划藩篱,曾被期盼多年而无法对接的“断头路”,伴随着2019年跨越潮白河的燕潮大桥通车,终于被打通。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领域之一,交通一体化是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是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8年来,一条又一条这样的路被打通,京津冀居民共同的感受是──路好走了、通道多了、出行效率提高了。

  “从天津到北京30分钟,从天津到保定1小时,从北京到天津滨海新区1小时以内,从前开着车在三地跑,现在我更喜欢在轨道上坐车飞驰的感觉。”常年因工作奔走在京津冀三地的王明哲,拿出手机展示着自己的购票记录。

  8年来,在京津冀版图上,轨道网、公路网建设如火如荼,从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区域国家干线铁路建设持续完善,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铁路1.5小时通达,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津石高速通车,天津和石家庄之间结束“折线跑”历史,在张家口,京张高铁将冬奥小城崇礼拉入首都1小时通勤圈,“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京津冀综合运输服务示范成果突出,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快速提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大幅提高,通达能力和便捷程度显著增强,区域交通基本实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交通一体化服务质量全面提高;京津冀作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引领示范区,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和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实现了“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为交通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实现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必须着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骨干路网,打通交通经络,得益于京津冀三地的统筹协调、通力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开路先锋”率先突破,三地“手牵手”驶上新的“快车道”,跑出新速度。

  创新协同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在天津清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清科环保”)的展览大厅,一瓶不起眼的“小氯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说起这款自主研发生产的“二氧化氯空气净化凝胶”,清科环保副总经理任立表示,这瓶小小“凝胶”背后串联起了京津冀三地一整套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2015年成立的清科环保几乎是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8年一路走来的。“我们按照‘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的顶层设计,让市场需求和高校科研在这里‘握手’。”任立说,目前,位于天津市东丽区的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有30多家研究所、10多个产业化公司。“企业出题、研究所接单、高校支撑”,以市场驱动创新的“反向模式”形成了产学研链条的“双向促进闭环”,也促进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在天津诞生。

  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资源的协同。8年来,天津不断加大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力度,创新协同发展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等创新平台陆续建成,聚集了一批国家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成长性企业。

  截至目前,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已注册用户4836家,其中京冀地区注册用户407家,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与此同时,三地创新创业资源也在进一步互通共享。天津市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开通了“京津冀协同”专栏,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河北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建立链接,逐步实现三地网内资源同步。

  随着科技企业纷纷落户、高校院所联手创新、科技平台相继搭建,愈加完善的科技金融也在加速成果转化。据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吕云飞介绍,“国投京津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目前已完成23个投资项目,投资额9.43亿元,撬动投融资7.2亿元。与此同时,注册资本11亿元的“京津冀(天津)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也已完成设立。一个创新的京津冀,正加速成型。

  共建共享 打通公共服务壁垒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后是人与生活的“一体化”。无论是政务服务、教育、医疗、人才还是养老,这些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步伐加快,也让三地群众感受到“一体化”的便利。

  在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4台看似普通却“内心”强大的机器摆在了显眼的位置。尽管去年5月才投入使用,但自助终端能办理的事项可不少。其中,临时身份证明开具、驾驶证查询、不动产登记查询、社保查询打印、智能报税成为群众查询办理的热门服务。

  “随着北京、河北在天津落户的企业逐渐增加,跨省办事的问题愈发凸显。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我们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便利化。”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工作人员说,首个“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投用后,179项北京政务服务事项和200项天津政务服务事项实现24小时自助办理。同时,在滨海新区各街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开设“跨省通办”专窗,300个政务事项实现京津冀“跨省通办”。

  京津冀协同发展8年来,教育、医疗、人才、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成效显著,一批重点公共服务工程项目陆续落地──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天津师范大学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实训基地”近日正式启动,总建筑面积9.59万平方米,预计明年3月投入使用;三地合作成立智慧教育示范区北方联盟,天津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约共建2个协同创新中心;天津9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与河北省40多家医院和北京市5家医院分别建立医学合作联盟;京津冀异地就医医保门诊联网直接结算覆盖天津市各级各类医院1013家,全市有住院结算的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了异地就医结算。同时,在人才、养老领域,全面落实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服务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实现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高端外国人才办理来华就业手续和审查结果互认;探索跨区域养老新模式,开展跨区域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8年来,三地公共服务合作像涟漪一样,在协同发展的洪流中泛开波纹,把成千上万的个体纳入同心圆,互融、互通、普惠民生。

  对口帮扶 探索职教扶贫多元模式

  2021年6月,井月终于回到天津,这时距离他援派承德已近两年。赴承德前,井月担任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处宿管科科长。之后,他成为天津帮扶承德工作队的一员。结束对口帮扶工作时,井月已获得“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扶贫先扶教,扶教先扶师。就在井月前往承德的2019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项目师资班也在继续开班。2017年至2019年,这所大学为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216名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进行了专业化、系统化培训。

  近些年,在支援建设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过程中,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探索出“理念输出、标准建设、分段培养、就业脱贫”的职教扶贫多元模式。这当中,以“1+1+9+N”为核心的“职教智志双扶”新理论则进一步丰富了脱贫攻坚的内涵。

  职教援建只是天津市对口帮扶河北省承德市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以来,天津市全面落实“1+4”框架协议,不仅创造出“智志双扶”“鱼渔兼授”等具有天津特色的帮扶模式,还走出了一条“广泛发动、整合资源、内增动力、外输外联、产业牵引、多层覆盖”的特色帮扶之路,为助力承德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贡献。从天津市合作交流办获悉,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15个;选派帮扶干部人才382人次;引进产业合作企业41家,帮助17.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打造出“生态小滦河”“百万只肉羊基地”“水培蔬菜”“幽谷稻米”“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等一批品牌项目,助推天津市对口帮扶承德贫困县(市)全部提前摘帽。(记者 郝一萍 张兆瑞 孙翼飞 宁广靖 袁诚 韩启 照片由本报视觉部提供 区域交通圈示意图由市交通运输委提供)https://t.cn/A667BN5B

【京津冀协同发展8周年 | 国之方略 厚泽津沽】PM2.5年均浓度 降至39微克/立方米 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202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 占全市规上工业 比重达到72.7%

  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 铁路1.5小时通达 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

  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 已注册用户4836家 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 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

  天津市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全部开通 异地就医结算

  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 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 实施帮扶项目415个

  环保协同 绘就生态最美画卷

  京津冀山水相连、自然相近,因此生态环保成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是提升京津冀三地民生福祉的最直接体现。

  8年来,京津冀三地不断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壁垒,加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不久,环保部在2014年7月份就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方案》,同年8月,北京与天津、河北及时跟进,分别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合作的协议》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将生态环境保护提上了协同发展的日程。

  在此期间,京津冀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健全协同机制,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推动危险废物联防联控联治,强化环境执法联动,推进法规标准协同。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降至30—40微克/立方米范围内,其中,我市PM2.5年均浓度由“十二五”末7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去年39微克/立方米,协同治霾成效显著。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为推动林地、湿地、海岸线系统保护,加快构筑京津冀东部绿色生态屏障,天津大力实施“871”生态工程,包括875平方公里湿地升级保护、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153公里海岸线严格保护。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林地面积达到18.6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接近25%,蓝绿空间占比提升到65%。随着工程推进,在“津城”“滨城”之间成长出一片城市绿洲。

  天津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生态研究所副所长王会芝对记者表示:“‘871’重大生态工程让天津北部同北京通州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接,南部与雄安新区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连,全面融入京津冀生态环境体系,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产业协同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产业协同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棋局上的关键一招,既是“当头炮”,也是“晴雨表”。

  8年来,天津深入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除了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吸纳创新资源和优质产业,还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服务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同时推进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

  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天宫空间站,被国人称为天空中最亮的“星”,其核心舱就是京津两地产业协同创新的成果。北京为核心舱提供研发设计等技术支撑,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津基地负责制造和总装,这样的协同成果“圈粉”无数。

  与此同时,京津冀三地在大数据产业链上也在深度合作。作为国内核心信息基础设施领军企业的中科曙光,是国内服务器、存储、大数据一体机等计算设备的重要生产者,其大多数产品均由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基地制造。曙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研发中心在北京,生产制造、物流在天津,在河北落地多个项目,我们是京津冀产业协同的受益者。”

  近年来,天津立足自身优势,抓住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契机,充分释放企业发展潜力。统计显示,天津在2021年集中攻坚信创、高端装备等12条重点产业链,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72.7%。其中,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绿色石化、航空航天、轻工、信创、集成电路等8条产业链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面对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取得的累累硕果,未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如何实现新突破?

  据了解,《京津冀产业协同规划(建议稿)》已经编制完成,天津将在探索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模式、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新业态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围绕北京创新链布局天津产业链,携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汽车等重点产业链布局优化和上下游协同。

  引进来,落地生金;走出去,开花结果。随着产业协同不断深入,京津冀三地产业正在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交通协同 “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出新速度

  初春,潮白河上的冰刚刚开化,北京通州和河北三河市燕郊隔河相望。多年来,住在燕郊的数十万北京上班族,每天都要“跋山涉水”。一条因行政区划藩篱,曾被期盼多年而无法对接的“断头路”,伴随着2019年跨越潮白河的燕潮大桥通车,终于被打通。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领域之一,交通一体化是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是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8年来,一条又一条这样的路被打通,京津冀居民共同的感受是──路好走了、通道多了、出行效率提高了。

  “从天津到北京30分钟,从天津到保定1小时,从北京到天津滨海新区1小时以内,从前开着车在三地跑,现在我更喜欢在轨道上坐车飞驰的感觉。”常年因工作奔走在京津冀三地的王明哲,拿出手机展示着自己的购票记录。

  8年来,在京津冀版图上,轨道网、公路网建设如火如荼,从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区域国家干线铁路建设持续完善,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铁路1.5小时通达,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津石高速通车,天津和石家庄之间结束“折线跑”历史,在张家口,京张高铁将冬奥小城崇礼拉入首都1小时通勤圈,“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京津冀综合运输服务示范成果突出,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快速提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大幅提高,通达能力和便捷程度显著增强,区域交通基本实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交通一体化服务质量全面提高;京津冀作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引领示范区,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和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实现了“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为交通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实现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必须着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骨干路网,打通交通经络,得益于京津冀三地的统筹协调、通力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开路先锋”率先突破,三地“手牵手”驶上新的“快车道”,跑出新速度。

  创新协同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在天津清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清科环保”)的展览大厅,一瓶不起眼的“小氯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说起这款自主研发生产的“二氧化氯空气净化凝胶”,清科环保副总经理任立表示,这瓶小小“凝胶”背后串联起了京津冀三地一整套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2015年成立的清科环保几乎是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8年一路走来的。“我们按照‘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的顶层设计,让市场需求和高校科研在这里‘握手’。”任立说,目前,位于天津市东丽区的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有30多家研究所、10多个产业化公司。“企业出题、研究所接单、高校支撑”,以市场驱动创新的“反向模式”形成了产学研链条的“双向促进闭环”,也促进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在天津诞生。

  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资源的协同。8年来,天津不断加大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力度,创新协同发展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等创新平台陆续建成,聚集了一批国家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成长性企业。

  截至目前,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已注册用户4836家,其中京冀地区注册用户407家,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与此同时,三地创新创业资源也在进一步互通共享。天津市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开通了“京津冀协同”专栏,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河北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建立链接,逐步实现三地网内资源同步。

  随着科技企业纷纷落户、高校院所联手创新、科技平台相继搭建,愈加完善的科技金融也在加速成果转化。据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吕云飞介绍,“国投京津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目前已完成23个投资项目,投资额9.43亿元,撬动投融资7.2亿元。与此同时,注册资本11亿元的“京津冀(天津)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也已完成设立。一个创新的京津冀,正加速成型。

  共建共享 打通公共服务壁垒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后是人与生活的“一体化”。无论是政务服务、教育、医疗、人才还是养老,这些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步伐加快,也让三地群众感受到“一体化”的便利。

  在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4台看似普通却“内心”强大的机器摆在了显眼的位置。尽管去年5月才投入使用,但自助终端能办理的事项可不少。其中,临时身份证明开具、驾驶证查询、不动产登记查询、社保查询打印、智能报税成为群众查询办理的热门服务。

  “随着北京、河北在天津落户的企业逐渐增加,跨省办事的问题愈发凸显。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我们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便利化。”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工作人员说,首个“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投用后,179项北京政务服务事项和200项天津政务服务事项实现24小时自助办理。同时,在滨海新区各街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开设“跨省通办”专窗,300个政务事项实现京津冀“跨省通办”。

  京津冀协同发展8年来,教育、医疗、人才、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成效显著,一批重点公共服务工程项目陆续落地──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天津师范大学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实训基地”近日正式启动,总建筑面积9.59万平方米,预计明年3月投入使用;三地合作成立智慧教育示范区北方联盟,天津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约共建2个协同创新中心;天津9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与河北省40多家医院和北京市5家医院分别建立医学合作联盟;京津冀异地就医医保门诊联网直接结算覆盖天津市各级各类医院1013家,全市有住院结算的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了异地就医结算。同时,在人才、养老领域,全面落实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服务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实现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高端外国人才办理来华就业手续和审查结果互认;探索跨区域养老新模式,开展跨区域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8年来,三地公共服务合作像涟漪一样,在协同发展的洪流中泛开波纹,把成千上万的个体纳入同心圆,互融、互通、普惠民生。

  对口帮扶 探索职教扶贫多元模式

  2021年6月,井月终于回到天津,这时距离他援派承德已近两年。赴承德前,井月担任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处宿管科科长。之后,他成为天津帮扶承德工作队的一员。结束对口帮扶工作时,井月已获得“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扶贫先扶教,扶教先扶师。就在井月前往承德的2019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项目师资班也在继续开班。2017年至2019年,这所大学为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216名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进行了专业化、系统化培训。

  近些年,在支援建设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过程中,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探索出“理念输出、标准建设、分段培养、就业脱贫”的职教扶贫多元模式。这当中,以“1+1+9+N”为核心的“职教智志双扶”新理论则进一步丰富了脱贫攻坚的内涵。

  职教援建只是天津市对口帮扶河北省承德市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以来,天津市全面落实“1+4”框架协议,不仅创造出“智志双扶”“鱼渔兼授”等具有天津特色的帮扶模式,还走出了一条“广泛发动、整合资源、内增动力、外输外联、产业牵引、多层覆盖”的特色帮扶之路,为助力承德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贡献。从天津市合作交流办获悉,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15个;选派帮扶干部人才382人次;引进产业合作企业41家,帮助17.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打造出“生态小滦河”“百万只肉羊基地”“水培蔬菜”“幽谷稻米”“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等一批品牌项目,助推天津市对口帮扶承德贫困县(市)全部提前摘帽。

沃土焕发“绿”力量
——伊金霍洛旗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见闻
#鄂尔多斯本地资讯权威发布#
从西部精品农牧业聚集区,到中部旅游休闲农牧业示范区,再到东部矿区绿色生态样板区……如果在伊金霍洛旗选一张乡村产业发展“封面图”,那一定是绿色为底、特色主导。通过对乡村生态空间的统筹规划,并适当挥洒与留白,伊金霍洛旗正在精心描绘一村一产业、一镇一品牌的发展图景。
农业在伊金霍洛旗的GDP中比重不足2%,但全旗在“三农”上投入了“200%的精力”,换来的是乡村振兴硕果盈枝。截至2021年底,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达到1200家,全旗共138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新时代发展乡村产业,伊金霍洛旗守住一条原则:始终坚守生态底线,坚持绿色发展;告别千篇一律,打造富有乡土特色和本地特色的新产业、新业态,提高了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探索出一条以绿色、特色发展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子。
秸秆咋成了抢手货?
“以往不敢烧,现在是舍不得烧。”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壕赖苏村村民王光玉一边整理自家地里的玉米秸秆一边说。在伊金霍洛旗,现代农业绿色、循环发展的“指挥棒”下,曾经“一烧了之”的秸秆有了越来越多的新用途,“百变”出农民增收、环境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效能。
走进内蒙古壕赖苏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预想中刺鼻的气味被一股植物秸秆的气味代替,随行的项目负责人拿起一瓶成品,直接喷到嘴里并自豪地说:“我们的产品治疗口腔溃疡,效果很好。”这样大胆的操作,源于产品对人与环境的“友好性”。
技术不能放在实验室的“深闺”里,要披上产业化的“嫁衣”送出去。传统消毒剂在有效性与刺激性、安全性上存在一定冲突,而内蒙古壕赖苏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提取秸秆中杀菌和祛除环境异味的成分,经过无氧热裂解等技术,把消毒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完美融合,实现了使用液量少,杀菌率高,无色、无味、无毒、无腐蚀性,目前公司拥有两项专利技术,已实现批量生产。
一会功夫,王光玉就收拾了一车秸秆,看看时间,刚刚好。“我每天早起一小时,来地里收拾一车秸秆,去上班顺便卖了,这一车能卖300块钱,我今年卖秸秆就能收入5000多元。”王光玉家里有两个孩子,爱人常年生病无法劳作,家庭重担都落在了他一个人身上。但50岁的王光玉仍干劲满满:“以前农闲时节也曾外出打零工,但赚得不多。去年我开始到厂子里工作,每月可以拿到5000元工资,日子轻松不少。”
此时是“小清新”消毒液的原材料,彼时又变身生物质供热“大能源”。在红庆河镇,全镇居民和周边的哈达图淖尔村、纳林希里村共700多户居民实现“绿色取暖”,冬季不再有呛人的煤烟味,屋外是清冽的空气,屋内温暖如春。他们用的是以生物质为燃料的大暖供暖锅炉,这个“无炭锅炉”年可消耗庄稼秸秆、沙柳等燃料5000吨。此外,经锅炉燃烧后的固体木炭渣和草木灰以及水除尘捕获的木醋液、水溶矿物等元素,可生产高效有机肥2000吨,应用于有机种植。
随着生物质供热制肥发电项目的发展,纳林希里村做起了秸秆“经纪人”。“我们村一年经手1万吨秸秆,收入10万元。”纳林希里村党支部书记张鑫说,他们一边沟通嘎查村,组织专业人员收割收购秸秆,一边将其送往生物质供暖厂、电厂、养殖场,村集体有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小秸秆”在红庆河的这一趟取之于田、用之于田的“旅程”中,提升了居民的“暖值”,增加了村庄的“颜值”,拉动了村里的“产值”……
“解决秸秆问题,不能只靠‘堵’,还要更好地‘疏’。”红庆河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雷文智说。诚如此言,近年来,伊金霍洛旗重点抓好秸秆综合利用机制构建和产业培育,推进多元化投入,不断拓展秸秆利用渠道,让“小秸秆”串起一条集资源节约、低碳环保、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于一体的“绿色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全旗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在90%以上。
“跑步鱼”“人参猪”是啥?
虽是隆冬时节,一个个“新秀”项目,正在伊金霍洛旗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拔节生长”,让人不禁眼前一亮——
鱼儿会“跑步”!在红庆河镇宝林村的鱼池里,我们参观了鱼儿的“跑道”——几条长28米、宽5米的流水槽,这些流水槽会不停喷涌水流和氧气,利用鱼儿逆流游动的特性,让其像在跑步机上进行有氧健身一样,增加鱼的运动量,提升鱼的品质。
宝林村发展水产养殖,可谓充分借助“地利”。与“跑步鱼”养殖区挨着的,还有原生态养殖区、休闲垂钓区共24亩养殖水域,而这些养殖区的水都来自村庄周边的月牙树水库退水、马奶湖退水等天然水源,完全实现了天然水域自然育苗。大自然的馈赠,宝林村充分利用且倍加珍惜,村里在养殖区建立了污水处理设备,将粪便变成生物肥再利用,水再次净化后返回池塘,做到养殖尾水零排放。
2021年,宝林村实现年产鲤鱼、草鱼、鲢鱼等水产品2.5万斤,年产中华鲟、罗非鱼、鸭嘴鱼等优质水产品3万斤,年纯收入达45万元。
藏香猪,到底怎个“香法”?一拐上进村油路,远远就看见红庆河镇巴本岱村五社村民杨银宝的生态牧场上,奔跑着“黑不溜秋”的猪,其动作敏捷、体型瘦小、体格健壮,饿了就在100多亩的“天然食堂”觅食,苜蓿草、植物的根茎、树叶草籽都是它们的美食,这样类似于羊群般自由的生活方式,使藏香猪很少生病,成活率高,体质好,肉质更好,被称为“人参猪”。
“食者齿颊留香,养者手握金砖。”“牧猪人”杨银宝引用了一句话,道出藏香猪的“不菲”身价。“藏香猪虽然成长周期稍长,但繁殖能力较强,最多一年可繁殖2次,一次产仔8头左右,每斤卖价45元以上。”杨银宝说:“别看藏香猪‘黑不溜秋’,却是实实在在的‘摇钱树’,我去年存栏2000多头,纯收入近四百万元。”
杨银宝曾是煤矿老板,如今是生态养殖基地的庄主。“藏香猪食草占日粮的70%,不会产生养殖污染,也不会对生态产生破坏,是‘纯绿色’的养殖模式,这是我当初选择这个项目的原因。”杨银宝说。
杨银宝的转型之路,也带动越来越多的藏香猪“落户”红庆河镇,目前光巴本岱村五社就有20多家农民养起了藏香猪。2022年4月,村集体也将开工建设藏香猪养殖基地,并以“党支部+村集体+企业+农户”发展模式,一方面,鼓励农民持股加入,另一方面,通过托管或代养模式,带动劳动能力弱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户子增收。
一块块复垦区变身沃土良田,一个个村庄吃上生态饭……“三区五业”规划是发展版图,也是“绿径”,沿着这条“绿径”,探索出的是伊金霍洛旗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立足自然禀赋、顺应自然本色,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肖战[超话]##肖战安热沙品牌代言人# 肖战 #肖战我喜欢你#没有人能夺走你的远方,星星的光点指引着心房,彼此保护不是说说就好,道阻且长我们一起徜徉,没有
  • 有厉害的,有温顺的 ,有计较的,有大度的~友情,没有天生合适做朋友的人,需要的是,彼此包容,理解! 一生不需要太多的朋友,有几个真心的朋友最重要!有厉害的,有
  • ☞红豆牛奶雪花冰❄️,两份起点,现场制作,亲眼看着液氮把液体冰淇淋速冻成雪花冰,加红豆,淋炼乳,我个人还蛮喜欢吃的(很容易被花里胡哨的服务迷昏头#上海美食#很适
  • #水逆退散# 这几个星座会在九月下半旬感觉特别幸福!九月群星逆行 【促前行迎新生】星座大点名 #水逆退散# #艾菲尔天天正能能量#上榜星座:金牛、狮子、巨蟹、白
  • 只要能和CO2稳定成键,活化CO2,转移电子就可以控制放电产物的种类,从而提高CO2电池的性能[doge][doge][doge]老王周记|2022年新能源车型
  • 做人说话做事前都是三思而后行~这并不是走的谨慎小心翼翼而是不错过不让自己有后悔的事发生~明明有错只指责他人,从来不反思自己。更别提大难临头各自飞、小小的折磨自己
  • 当然了,这绝非意味着,金牛座就是平庸的,就是平淡无奇的,相反,他们也总会格外的优秀,只不过不想去施展,更多的时候仅仅是积累罢了。#冰墩墩3岁了#不但优秀,而且足
  • #互粉交友[超话]# 89年,人高177,性格比较内敛,自己是从事策略规划,年x保密,但应该可以给你一个安稳的未来。#恋爱##单身##交友##潮汕##宝藏男孩#
  • 座椅面料背后的科学 当真皮遇到Ford sensico 对于座椅来说,用户最关注的显然就是座椅表面的面料了,不同的面料不仅决定了座椅的触感和舒适性,更决定了座椅
  • 如何和科室的保洁姐姐阐述我们中午不上门诊这件事?事情是这样的,这姐姐站在患者角度来思考也没错,觉得人家小孩子生病了、大中午的来医院了,门诊不上班,但是住院部有大
  • 我一个字不识,给你帮不上忙,还要拖累你的工作……你走你的,到外面找个更好的对象……到外面你多操心,人生地疏,不像咱本乡田地……加林哥,你不知道,我是怎样爱你……
  • 昨天说了凯恩股份,今天来看一下雄韬股份,抛开公司背景不谈,咱们来看看它所从事的内容,主要从事化学电源、新能源储能、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主要
  • 每个人都要写一篇文章或诗歌,然后,小组内投票(肯定有人偷懒没有写)闺女说作文困难户,竟然说这个题目她觉得好些,非常积极,我也没有打击积极性,心里说,这毕业班,老
  • 而不要骗孩子或者指责孩子说,我小时候可喜欢写作业了,老师布置越多越喜欢,等等什么的,这样孩子是能感受到你在指责他,并且压力更大的。10,这次又想起了前段时间突然
  • 原创ip形象|原创logo设计|品牌VI设计行业餐饮品牌6品牌名燕小香鸡汤设计理念:客户想表达的是古法熬制的鸡汤,回归自然的味道,了解的客户的想法后,通过周边考
  • 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笑看世事繁华,淡看花开花落,日子在不经意间悄悄远行,人生就在希望与失望之中完成了成熟的蜕变。 人到中年,唯心独醉,扬手是春,落手是秋,在这一扬一
  • “这只是一艘普通大小的船只,如果更大的船舶的话恐怕要更久”陈敏说到,水上道口虽然忙碌,但是井然有序,这背后可以看出沪浙两地水上执法部门从实际需求出发,经过多年磨
  • 人数太多太多了,连释迦牟尼佛都说其数量是无量无边,难于计数,佛是无所不知的大觉者,连佛都说其数难于称计,可见极乐世界真的是十方世界众生众望所归的,往生之后,就成
  • 好吧,我自导自演的乌龙剧 给我慌的一批[doge]今天一个伙伴的留言,分享给大家,我也说说我的想法如果买点没有问题,但市场走势不及预期,很简单,就是按纪律退出交
  • 《類經》 【類經七卷】 经络类(五) 诸经标本气街(《灵枢.卫气篇》全O十二) 黄帝曰:五脏者,所从藏精神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