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陀名号

二、名体

《佛学大辞典》 呼召体者为名,为名所诠之实物为体,世间一切之事物,名不即于体,体不即于名,名体各别,是曰名体互为客。若佛菩萨之名号及真言陀罗尼等,名即于体,体即于名,是谓之名体不离。

 

三、名义

《佛学大辞典》 名者体上之名称,义者体上之义理。如言诸行无常,诸行为名,无常为义。又呼召之名目,谓之名,为名所显之法体谓之义,依此义则名义者,与所谓名体或名法同。然就其名与义言之,有名即于义者,有不即者,名即于义,如呼火而出热,诸佛之名号及陀罗尼是也,此云真言。名不即于义,如火之名无热之用,世间一切之名字是也,此云假名。智度论二十五曰:“问曰:义之与名为合耶为离耶?若合名,说火时应烧口。若离,说火时水应来。答曰:亦不合,亦不离。古人假为立名,以名诸法。后人因此名字识是事,如是各各有名字。”肇论曰:“名无得物之功,物无当名之实。”

《佛光大辞典》 指名称与义理。如谓“诸行无常”,则诸行为“名”,无常为“义”。盖呼召表显诸法之本体者,称为名;而诸法本体之真实义,称为义;以名能诠显法体之真实义,故称名义。然名系假立施设,虽能诠义,却非诸法之本体,故名与义二者有相即、不即之二种关系。就相即而言,如诸佛菩萨之名号、真言、咒语等皆是,此乃诸佛菩萨之名号中,蕴含广大不可思议之愿力及功德,故其名号与其法体之实义不二,名即是义,义即是名,称为名义相即、名义不离、名义不二;与“名体不二”同义。若就不即而言,如说火时,无热之用,即为名义不相即之关系。〔大智度论卷二十五、肇论、往生论注卷下〕

 

四、名义不离

《佛学大辞典》 世间一切之事法,虽皆名义乖离,而诸佛菩萨之名号及陀罗尼等,则皆名义不离。又谓之名体不二。如阿弥陀佛,以阿弥陀为名,以光明为义,为体为法,此名与义,相即不二,故称阿弥陀之名即已摄取光明矣。往生论注下曰:“问曰:名为法指,如指指月。若称佛名号便得满愿者,指月之指应能破闇。若指月之指不能破闇,称佛名号亦何能满愿耶?答曰:诸法万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有名异法。名即法者诸佛菩萨名号、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章句、梵咒音辞等是也。如禁肿辞云:日出东方乍赤乍黄等句,假令酉亥行禁不关日出而肿得差。(中略)有名异法者,如指指月等名也。”定善我传通记三曰:“光之与名即是名义,名义具足,有不舍益。”

 

五、名体不二

《佛光大辞典》 名,为能诠者,能诠表显明体;体,为所诠者,即事物之本体。盖“名”系诠表事物之一种方便设施,而非事物之本体,故世间一切事物,名不即于体,体不即于名,即名体各别。然诸佛菩萨之名号、真言、陀罗尼等,除表显诸佛菩萨之真如体性外,更蕴含诸佛菩萨广大之愿力与功德,故其名号、真言等与本体不二,名即于体,体即于名,称为名体不二。又称为名体相即、名体不离。此与往生论注卷下、安乐集等所举之“名法相即”之说同义。

《真宗大辞典》 (节译) 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与阿弥陀佛之实体,有相即不二之关系。《安心决定钞》言:“名体不二弘愿之行故,名号即是正觉之全体。正觉之体故,即是十方众生往生之体。往生之体故,我等之愿行无不具足。”此是名体不二之出据。

《往生论注》下卷言:“诸法万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实体谓之法),有名异法。名即法者,诸佛菩萨名号,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章句,禁咒音辞等是也。”以弥陀名号即是法故,信而称念,能破除一切无明,能满足一切志愿。

《安乐集》第二大门广施问答,亦同此说。

又,法位《无量寿经义疏》言:“诸佛皆德施名,称名即称德,德能灭罪生福,名亦如是。若信佛名,能生善灭罪”。

以上诸文皆说明名法相即不二之旨。

阿弥陀佛之实体与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两者有如此不离不二之关系。佛之名号本身,非离实体而孤然别存故,此谓之“名体不离”。又,佛之实体与名号,如冰与水之不二,此谓之“名体不二”,以何而言不二?谓佛体所有功德能力,与名号所具功德能力,完全同一无差别,故言不二。

凡我等人类之名,皆为呼唤实体之假名符号,其名之本身并不具何等能力与作用,故不能成为名体相即不二。然而阿弥陀佛之名号,与阿弥陀佛之实体,相即不二,故名号具备佛体所具之全德全力,因此弥陀名号能与众生大功德、大利益。

佛证悟万象无碍圆融之理,故得名与体有不二关系,虽名体不二,然佛体乃理悟对象,名号为信念对象,故两者分界不可混乱。

详言之,佛体属理悟对象,非是信念对象,亦即佛体是息虑凝心之定慧方得认识接触,非由称念而认识接触。因此,能悟之人可由定慧而领受佛体所有功德,而不能由称念而领受其功德。

有此次第故,圣者可由息虑凝心之定慧而能够直接接触佛体,而领受其广大利益,然而凡夫则完全不可能。故无有定慧之乱想凡夫,只要信受称念而能利益之法──即是圆具佛体所有全德全力之名号。

可谓名号即佛体,佛体即名号;名号是有声之佛体,佛体是无声之名号,两者不二。然不二与唯一,其义不同,于凡夫而言,所归之法在于名号。

 

六、名号不思议

《佛学大辞典》 弥陀之名号,为恶人成佛之法,其功德之广大无边不可思议,故谓之名号不思议。

《佛光大辞典》 名号,指诸佛菩萨之称号。此处则指阿弥陀佛之名号;以其功德广大无边,不可思议,故称名号不思议。盖至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而蒙受称念名号之功德者,即得往生净土。又阿弥陀佛有无量寿(梵 amita^yus)、无量光(梵 amita^bha)之意,故南无阿弥陀佛亦译作归命无量寿如来(七字名号)、南无不可思议光如来(九字名号)、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十字名号)等称。

 

七、名号实相法(译自《净土宗大辞典》)

阿弥陀佛之名号是实相之法,出自圣冏上人《释净土二藏义》二九所说。

即《观经》下品下生“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之文,圣冏上人如是释言:“问:文云‘诸法实相,除灭罪法’,何不说念佛功德?答:名号是名,佛体是体,实相是义,灭罪是用,且说总义,不违总名。名体义用,不即不离。或于秽土说相之名号,或于净土说即之实相,如是为显即相之真宗。佛能成就至极无生清净之名号,见生之浊水,立地即成无生之清水。名号实相,芦花明月,见生无生,不脱壳龙。”

此分二义而解释:一义者,名号与实相之关系,不过是本体与作用之异。二义者,相之名号与即之实相之关系,犹如芦花与明月,都是同一白色,就此以说明见生与无生不即不离之理由。

 

八、名号为体(译自《净土宗大辞典》)

阿弥陀佛之名号,是净土三经及《往生论》之本体。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言:“‘无量寿’是安乐净土如来别号。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及舍卫国,于大众之中,说无量寿佛庄严功德,即‘以佛名号为经体’。

良忠上人《往生论注记》言:“今经所诠,专在名号故也。所言体者,即是彼佛修生显得三身万德、总别功德,皆是佛体,则以此体,摄在名号。今经宗致,不出此意,故以佛名,以为经体。”

能庄严安乐国之阿弥陀佛所有功德即是佛体,其所有功德摄在于阿弥陀佛之名号中,此是净土三经所说结归之处。

又、阿弥陀佛之名号为《往生论》之体者,《往生论》言:“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此即寿光无量之名义者,名下之义;南无阿弥陀佛之佛名者,义上之名。因此,称名之人,如彼名义,乘第十八、十二、十三等三愿,易得往生阿弥陀佛之安乐国,是《往生论》之宗体。

 

九、“名”与“体”之关系

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与阿弥陀佛之佛体,两者有相即不离不二之关系,略作说明。

一,名体相即。“名”者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体”者阿弥陀佛之法体,名所指之实体,“即”者不异。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等同阿弥陀佛之佛体,本身具备阿弥陀佛所有之全德全力,名与体,其作用不异,谓之“名体相即”。

二,名体不离。弥陀名号与弥陀佛体,此名之与体,并非各别,可谓“名外无体,体外无名”,两者关系彼此不离,亦即佛之名号本身,非离佛之实体而孤然别存,故名“名体不离”,亦云“名体相即”“名体不二”。

三,名体不二。佛之实体与佛之名号,如水与冰之不二,此谓“名体不二”。以何而言?谓佛体所有功德能力与名号所具功德能力,完全同一无差别,故言不二。

《往生论注》下卷说明弥陀名号“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之理由而言:

诸法万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有名异法。

名即法者,诸佛菩萨名号,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章句,禁咒音辞等是也。

如禁肿辞云:“日出东方,乍赤乍黄”等句,假使酉亥行禁,不关日出,而肿得差。

亦如行师对阵,但一切齿中诵“临兵斗者皆陈列在前”,行诵此九字,五兵之所不中。《抱朴子》谓之“要道”者也。

又苦转筋者,以木瓜对火熨之则愈;复有人但呼木瓜名亦愈,吾身得其效也。

如斯近事,世间共知,况不可思议境界者乎。

《安乐集》第二大门广施问答,亦同此说。

以弥陀佛名即是弥陀佛体故,弥陀佛名本身具备阿弥陀佛所有之全德全力,信而称念,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足众生一切志愿。

《大经》言: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易行品》言: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

《普门品》言(意):

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免诸灾难,得诸利益。

法然上人依《论注》之意,而提出“万德所归”之“名号观”而言:

念佛是胜,余行是劣,所以者何?名号者是万德之所归也。

然则弥陀一佛所有四智、三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内证功德,相好、光明、说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摄在阿弥陀佛名号之中,故名号功德最为胜也。余行不然,各守一隅,是以为劣也。

譬如世间屋舍名字之中,摄栋梁椽柱等一切家具;而栋梁等一一名字中,不能摄一切。

又于〈大原谈义〉言:

至极大乘意者,体外无名,名外无体。

万善妙体即名号六字,恒沙功德备口称一行。

大愿业力所构出,令万德让与行者;

他力难思巧方便,令一称超过众善。

知识广赞,猛火为凉风;

善友教称,金莲如杲日。

名号大利无上功德也。(转载)

 

《五灯会元·卷第十二》南岳下十世◎汾阳昭禅师法嗣○潭州石霜楚圆慈明禅师(一)

全州李氏子。少为书生,年二十二,依湘山隐静寺出家。其母有贤行,使之游方。闻汾阳道望,遂往谒焉。阳顾而默器之。经二年,未许入室。每见必骂诟,或毁诋诸方,及有所训,皆流俗鄙事。一夕诉曰:“自至法席已再夏,不蒙指示,但增世俗尘劳,念岁月飘忽,己事不明,失出家之利。”语未卒,阳熟视,骂曰:“是恶知识,敢裨贩我!”怒举杖逐之。师拟伸救,阳掩师口,乃大悟曰:“是知临济道出常情。”

服役七年,辞去,依唐明嵩禅师。嵩谓师曰:“杨大年内翰知见高,入道稳实,子不可不见。”师乃往见大年。年问曰:“对面不相识,千里却同风。”师曰:“近奉山门请。”年曰:“真个脱空。”师曰:“前月离唐明。”年曰:“适来悔相问。”师曰:“作家。”年便喝。师曰:“恰是。”年复喝。师以手划一划。年吐舌曰:“真是龙象。”师曰:“是何言欤?”年唤客司:“点茶来,元来是屋里人。”师曰:“也不消得。”茶罢又问:“如何是上座为人一句?”师曰:“切。”年曰:“与么,则长裙新妇拖泥走。”师曰:“谁得似内翰?”年曰:“作家,作家。”师曰:“放你二十棒。”年拊膝曰:“这里是甚么所在?”师拍掌曰:“也不得放过。”年大笑。又问:“记得唐明当时悟底因缘么?”师曰:“唐明问首山:‘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山曰:‘楚王城畔,汝水东流。‘”年曰:“祇如此语,意旨如何?”师曰:“水上挂灯毬。”年曰:“与么则孤负古人去也。”师曰:“内翰疑则别参。”年曰:“三脚虾蟆跳上天。”师曰:“一任跳。”年乃大笑,馆于斋中,日夕质疑智证,因闻前言往行,恨见之晚。

朝中见驸马都尉李公遵勖曰:“近得一道人,真西河师子。”李曰:“我以拘文,不能就谒,奈何?”年默然。归语师曰:“李公佛法中人,闻道风远至,有愿见之心,政以法不得与侍从过从。”师于是迟明谒李公。公阅谒使童子问曰:“道得即与上座相见。”师曰:“今日特来相看。”又令童子曰:“碑文刊白字,当道种青松。”师曰:“不因今日节,余日定难逢。”童又出曰:“都尉言,与么则与上座相见去也?”师曰:“脚头脚底。”公乃出。坐定问曰:“我闻西河有金毛狮子,是否?”师曰:“甚么处得者消息?”公便喝。师曰:“野干鸣。”公又喝。师曰:“恰是。”公大笑。师辞。公问:“如何是上座临行一句?”师曰:“好将息。”公曰:“何异诸方?”师曰:“都尉又作么生?”公曰:“放上座二十棒。”师曰:“专为流通。”公又喝。师曰:“瞎。”公曰:“好去。”师应喏喏。自是往来杨李之门,以法为友。

久之,辞还河东。年曰:“有一语寄与唐明,得么?”师曰:“明月照见夜行人。”年曰:“却不相当。”师曰:“更深犹自可,午后更愁人。”年曰:“开宝寺前金刚,近日因甚么汗出?”师曰:“知。”年曰:“上座临行,岂无为人底句?”师曰:“重叠关山路。”年曰:“与么则随上座去也。”师嘘一声。年曰:“真师子儿,大师子吼。”师曰:“放去又收来。”年曰:“适来失脚踏倒,又得家童扶起。”师曰:“有甚么了期?”年大笑。

师还唐明。李公遣两僧讯师,师于书尾画双足,写来僧名以寄之。公作偈曰:“黑毫千里余,金椁示双趺。人天浑莫测,珍重赤须胡。”

师以母老,南归至瑞州,首众于洞山,时聪禅师居焉。先是,汾阳谓师曰:“我遍参云门儿孙,特以未见聪为恨。”故师依止三年,乃游仰山。

杨大年以书抵宜春太守黄宗旦,使请师出世说法。守以南源致师,师不赴,旋特谒守愿行。守问其故,对曰:“始为让,今偶欲之耳。”守大贤之。

住后。上堂:“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乃竖起拄杖曰:“这个是南源拄杖子,阿那个是经?”良久曰:“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喝一喝,下座。

上堂。良久曰:“无为无事人,犹是金锁难。”喝一喝,下座。问:“如何是佛?”师曰:“水出高原。”问:“如何是南源境。”师曰:“黄河九曲,水出昆仑。”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随流人不顾,斫手望扶桑。”

上堂:“云收雾卷,杲日当空。不落明暗,如何通信?”僧问:“山深觅不得时如何。”师曰:“口能招祸。”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洞庭湖里浪滔天。”问:“东涌西没时如何?”师曰:“寻。”问:“夜静独行时如何?”师曰:“三把茆。”问:“宝剑未出匣时如何?”师曰:“响。”曰:“出匣后如何?”师嘘一声。问:“闹中取静时如何?”师曰:“头枕布袋。”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堆堆地。”曰:“见后如何?”师曰:“堆堆地。”问:“一得永得时如何?”师曰:“抱石投河。”问:“仗镆鎁剑,拟取师头时如何?”师曰:“斩将去。”僧拟议,师便打。
#禅##五灯会元##石霜楚圆禅师##杨亿##李遵勖#

汉苏李五言诗

蘇武子卿《与胡妇詩》

骨肉緣枝葉,結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
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
昔為鴛與鴦,今為參與商。
昔者長相近,邈若胡與秦。
惟念當離別,恩情日以新。
鹿鳴思野草,可以喻嘉賓。
我有一罇酒,欲以贈遠人。
願子留斟酌,敘此平生親。

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歡娛在今夕,燕婉及良時。
徵夫懷遠路,起視夜何其。
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
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
握手一長嘆,淚為生別滋。
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
生當複來歸,死當長相思。

蘇武子卿《与李陵少卿詩》

黃鵠一遠別,千里顧徘徊。
胡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
何況雙飛龍,羽翼臨當乖。
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懷。
請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
絲竹厲清聲,慷慨有余哀。
長歌正激烈,中心愴以摧。
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歸。
俯仰內傷心,淚下不可揮。
願為雙黃鵠,送子俱遠飛。

燭燭晨明月,馥馥秋蘭芳。
芳馨良夜發,隨風聞我堂。
徵夫懷遠路,游子戀故鄉。
寒冬十二月,晨起踐嚴霜。
俯觀江漢流,仰視浮雲翔。
良友遠別離,各在天一方。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長。
嘉會難再遇,歡樂殊未央。
願君崇令德,隨時愛景光。

李陵少卿《与蘇武子卿詩》

良時不再至,離別在須臾。
屏營衢路側,執手野躑躕。
仰視浮雲馳,奄忽互相逾。
風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長當從此別,且複立斯須。
欲因晨風發,送子以賤軀。

嘉會難再遇,三載為千秋。
臨河濯長纓,念子悵悠悠。
遠望悲風至,對酒不能酬。
行人懷往路,何以慰我愁。
獨有盈觴酒,與子結綢繆。

攜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徘徊蹊路側,悢悢不得辭。
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
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時。
努力崇明德,皓首以為期。

李陵少卿《别歌》
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李陵少卿《答苏武书》
子卿足下:
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
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遗,远辱还答,慰诲勤勤,有逾骨肉。陵虽不敏,能不慨然。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韦鞴毳幕,以御风雨。膻肉酪浆,以充饥渴。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嗟乎。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复苟活。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异方之乐,只令人悲,增忉怛耳。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前书仓卒,未尽所怀。故复略而言之。
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便复战。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昔,萧樊囚絷,韩彭菹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其余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彼二子之遐举,谁不为之痛心哉。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
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但其实社会时钟的存在,也是给我们庇护和安全感吧,你知道自己在什么阶段要做什么,就不会那么彷徨和无助。舞蹈是一种宗教,剧场是神坛,现在才想明白有一次聚会何多苓老师
  • 时光就像一本深刻的回忆录,往前翻翻看着以前自己提笔写下的故事,感动之余,更多的是对沿途美好风景的欣赏,虽然也会有雨雪风霜,但内心深处最美的期待和守候不会改变。其
  • 而在两年的时间里面,他已经成为了独行侠队比较核心的球员了,可以说他用自己的天赋和努力,一步步证明了自己的实力,相信他的未来也会越来越精彩。#深圳磨骨#我的磨骨做
  • #母婴自媒体大赏##生活灵感计划# 一杯多用,时刻温暖你心 今天来给大家推荐一个电热水杯,无论是出门游玩,带孩出行,又或是办公桌旁,都能时刻滋养!放包包又或是行
  • 明明两个人相爱却不得不分开,真的很折磨人,明明那么爱你却不能和你在一起,真的很让人伤心。所以,当女人们遇到这种男人时,一定要好好对待他们,一定要好好把握你们的爱
  • #To my sweetheart# Day890昨晚大哥去聚会,我一个人吃了一盘儿 吹爆我调的这个料汁,无敌巨好吃 喂,喝得咋样了?是不是想让我换个话题 不是
  • 十二星座迎来好运巨蟹座:脱单暴富白羊座:对象给买贵重礼物金牛座:被请客吃大餐双子座:萌生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创意狮子座:在朋友中变得最为富有处女座:所有事情都按自己
  • 11月2-3日,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小组团”在上海开展了精准招商引资活动。11月2-3日,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小组团”在上海开展了精准招商引资活动。
  • 发pyq才需要挑照片拼图微博我可以肆无忌惮的全部发就是开开心心!!
  • 首先是国内,国内现在还是以一二代试管为主,费用3-5万人民币。首先是国内,国内现在还是以一二代试管为主,费用3-5万人民币。
  • 他表示:「其实我属於很能赚钱的话剧演员,已经经历过了那段演到累死的时期,在圈子里站稳了地位。2009年金宣虎凭藉音乐剧《New Boeing Boeing》出
  • 最佳观赏时间:10月中旬—11月上旬如果你不知道什么叫五彩斑斓的黑那这些地方五彩斑斓的秋色一定会让你有所领悟4⃣️苏州天平山吴中第一山、江南胜境入秋经低温霜打后
  • 可‍招偏‍财、旺⁡桃‬花招姻‎缘转⁢运等​,成愿​效 果好,主要功效‪是឴异឴性͏桃花‭缘,可以说⁠是有⁠了‍拍‍婴 就 是等͏于⁡有了数឴不尽的‎桃花‎姻缘拍
  • 我想一直奔跑,像阿甘那样,逃离这机械化的生活,去经历未知的险境,去观察陌生人的表情,有时候,我就喜欢坐在公交车的一角,或是呆呆的站在马路边上,去看他们在干什
  • 就在这自我与环境的不断交互中,我们更深刻的看清了天海冥赐予的礼物,了悟了宇宙的旨意,明白了自己在这茫茫宇宙中到底算是哪一粒尘埃,最终要飞向哪里..... #占星
  • 但对于南半球来说,它就成了最适合拍摄的目标之一。中国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从此我国的湿地保护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湿地一词最早出现于1956年美国鱼和野生动
  • 此案例教训:1、对基层医师而言,对某一个常见病或多发病,以常规治疗1-2个月时,效果不佳,应转变思维,考虑有无其他因素。2、对成年人而言,短时间内,身体体重、容
  • 公正不阿,性格耿直的陶渊明根本做不到同流合污,攀附权贵,格格不入的他早已在一次又一次的遭遇中心灰意冷,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救济苍生”的官场。但是他内心颇感充实,因
  • 以前我听这首歌的时候莫名就会难过会戳泪,但是昨天晚上这首歌给了我新的定义,nino带着笑,带着甜蜜的感觉唱完这首歌,跟之前完全不一样了,能感觉到他现在很幸福,很
  • ’????#魔羯座怎么挽回前男友前任怎样挽回前女友异地恋异国恋爱情婚姻家庭男朋友女朋友老公姐弟恋军恋网恋同性恋#“我就喜欢那种认认真真跟我吵架,把内心的疑虑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