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罪福,唯心所造。六尘境界,唯识所变。一切诸法,唯因缘起。

百骸虽溃散,一物镇长灵,若了此心,有谁生死?

一切万物从大地而生;一切万法从心地而出。

妄念本不生,因想象而有。

不了心及缘,则生二妄想,了心及境界,妄想则不生。

烛定则明,摇则昏,而况心乎?

简默沉静者,大用有余;轻薄浮躁者,小用不足。

浓处味短;淡中趣长。
鄙俗不及风雅;淡泊反胜浓厚。

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
此心常在安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

能够平静且积极的过人生,是一种天赋。

——恭录上人【茅蓬语录】

五台山善住寺(龍王廟)文殊讲堂:一起学《坛经》:般若品(六)​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般若品·第二卷(第六段)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自己是一本无字天书  修多罗是印度音,就是“经”的意思。六祖这里说一切的佛经,不论大乘小乘,不论在十二种体裁的经中怎样说,都是因为有了众生,才可能建立起来的;如果没有了众生,那么一切万法都失去了作用,何况佛法。因为有了不同根器的众生,佛才分别说了十二门的法。为什么“智慧性方能建立呢”?一是佛能说,二是众生能听懂——因为众生本具佛性智慧嘛,不然,佛说这些法有什么意义呢?古今一切万法,都是来自人的认识,都是人与环境的矛盾的产物。如果没有人的认识,哪里去找这些法呢?三是因为人世间的众生有那么多的烦恼,陷在生老病死之中不得解脱,佛才相应地说了那么多的法。有一个烦恼,就有一个相应的法,两者是相依互存的,关系是可以转变的。烦恼可以转为菩提,愚人可以转为智者,凡夫可以转为佛。六祖巴不得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自己本来就是佛,所以一再把话挑明:“不悟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以自心顿见真如本性。”
  老修行中常有这么一句话:自己就是一本无字的天书,里面什么法都有。但一般人不知道翻自己这本书,老是在外面求秘方、求口诀、求密传。六祖在这里处处强调这点。“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自心内有知识自悟”,所以,一定要认识自己就是一本天书,要在自己身上用功夫。有的人读经读迂了。看到六祖说:“不悟佛是众生”就火冒三丈,佛还会迷吗?还会不悟吗?当然佛是不可能迷的,六祖这里用的是反语,让众生增强信心,从而强调了“自性”、“自悟”这一关键问题,把话也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但真正要众生悟入也不是容易的,你说祖师们急不急呢?唐代道吾禅师看见老师药山禅师接引两个师弟,其中一个师弟老是上不了手,回答不出,道吾在一旁急得把自己的手指都咬烂了,他在想,这么简单明白的事,你为什么还不能懂呢?你为什么不能在心中顿见真如本性呢?你就是真如,为什么不能直下便是呢?
  这里要谈一谈善知识的作用。六祖说:“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这里五祖是善知识,对六祖的大悟起到了重要的帮助。六祖悟后又干什么呢?是不是到山里去了,到净土里去享福呢?不,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还没有得度,怎么能不管呢?悟后的六祖又成了众生的善知识。要知道,大道无私,佛法无私,里面是没有什么秘密而言的。佛法是众生的法。没有众生,哪来的佛法?不度众生,就不是佛法。所以对世间的事,要积极去做,要多为众生着想。有的人关在家中修“报化”,不知为众生做事才是你修报身,化身的根本道场,自私自利的那个心,怎么修得来报化呢?六祖确实是明眼人,他处处为众生着想。对上根的人,六祖希望他们“各自观心,自见本性”,对下根的人,不能自悟的人,六祖希望他们“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所以,一般人能找得到“解最上乘法”的善知识依止,是有大福份的。佛教中常说:“人生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嘛,那解最上乘法者就更难遇到了。“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只有善知识才能帮助你把自己本来具有的菩提心发动出来。
  这里再强调一下自己的这本无字天书。六祖说:“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六祖这里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佛都可以从自己这部天书中产生出来啊!可惜一般人不能明白这个道理。但如果遇到了大善知识的开示,便能自见。大家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求道的心,求解脱的心,是否迫切而坚决呢?道不远人,而人自远之。我想,如果求道的心迫切,并持之以恒,那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必定会有花开见佛的日子,乃至“一悟即至佛地”。
  有人说只有上根利器的人、大知识分子才能学禅宗,下根的人就不能学。其实这是外行话,禅宗是三根普摄,对文化低的人更为适宜。你想,佛教中的其它宗派,如中观、唯识不知要读多少年的书才入得进去。玄奘大师在印度十六年,一部《瑜咖师地论》就学了整整三年。后来回到长安,介绍“一本十一论”,一本就是《瑜伽师地论》,因为其中的内容太多了,到了后来就有十一种“论”来帮助理解《瑜伽师地论》。要把这十一部论看完,就是大学者们,没有几年的时间,通看一遍都困难。再说《般若经》就有六百多卷,玄奘大师翻译完毕后累得要命,说:“唉!我终于把这部经译完了;这部经大概与东方人有缘,总算没有业障,还一口气把文翻译完了。”六百卷,通看一遍要多少年啊!所以中观、唯识才是上根利器之人搞的,他们聪明,记忆力又好,没有文化的人对这些哪里谈得上学呢?禅宗内没有别的,只有一部经,就是你自己,你认得你自己就了事了。这么直截了当,这么简便易行,与有无文化毫无关系。
  再说一下“无念”。一些修行的人不懂六祖这个“无念”的真意,很久以来,都以为般若三昧就是无念——就是没有任何念头。这种说法误人不浅,禅宗后来的衰微,也与这个错误的理解有关,所以有必要再次申说一下。其实六祖在《坛经》中涉及到“无念”的几个地方都是解释明白的。不知那些人为什么产生那样的误解。我认为,这是因为后人把“无念”两字执着了,不结合佛法作彻底的研究,认为只这两个字就够了,佛法也可以不讲了,祖师们的开示也不必听了;一说用功,就是什么都不要想,因为一想就“有念”嘛。于是经也不看,论也不看,戒律也不管,参话头也只参一个,等等等等。总之无事可作,无事可言,好事、坏事做不做都一样。这就把一个好端端学佛的人,变成了一个对社会毫无用处的废物,头脑也越来越简单。他们认为,因为“无念”嘛,就是要扫除一切思想内容。须知这种“无念”决不是六祖大师强调的那个“无念”。当然,在特定的条件下,不思不想对身心的调节也还是有益处的,如一些工作劳累下来,练练气功,扫除杂念,使自己的精神和身体放松,得到较好的休息和恢复是可以的。如果认为这就是道,就什么都可以不干了,什么都不想了,成年累月在那儿空坐,那就大错了。
  “念”在佛法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记忆,即以不忘失为性;二是指系念,即把某件事情放在心上。两者相近而不同,都是精神和思想的重要功能,没有这个功能,思想就没有积累和创造。修行的人,非但要用这个功能,还应把它锻炼得更加有用才行。所以,无念若理解为不思、不想、不忆、不系念,那就危险了。
  但六祖大师这里的无念的真解是什么呢?就是六祖紧接着说的“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用即偏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其己灵不昧,神用无滞的感知能动;二是不染不著,不受拘系,超然于相对的自在。也是我们上面谈到的,是清净常流的一念,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一念。若在修行上达到了这种火候,当然就会“万法尽通”,“见诸佛境界”乃“至佛地位”。大家在修行中,一定要注意里面的尺度。阿弥陀佛

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里面对于外面境界,确确实实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我们要想得清净,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决定不能沾染,不沾染,不是说不要,不沾染,是决定不要放在心上,一切随缘。宗门大德常说,“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这就是随缘。随缘就自在!#善学讲堂# #净土宗# https://t.cn/A66FHXt4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长安汽车# #新能源汽车#20220612孟京辉话剧《红与黑》 喜欢这部戏的点在于 剧情衔接比我脑回路还碎(虽然不像 但确实是在夸人…一些看戏过程中想起来的
  • 老皇6.12比特币白盘交易笔记 第四十三期 很少能看见周末这么能动荡的大饼了,这两天的速跌让很多人都空麻了吧,我也是按照这个节奏一直在连胜,行情趋势不变,那
  • 十年来,从“航母style”风靡全国,到以罗阳和张超为代表的“航母人”感动无数人,再到航母编队一次次东出太平洋,关于中国的航母,有太多人和事值得我们铭记。从很多
  • 我袒露我的坦白的胸襟,献爱与一天的明星;任凭人生是幻是真,地球存在或是消泯——大空中永远有不昧的明星!我袒露我的坦白的胸襟,献爱与一天的明星:任凭人生是幻是真,
  • 华为Mate40系列的入网号我整理了一下大概是这些[思考]大家也都知道了今天入网了NOH-AN50划重点:5G HarmonyOS我猜测这款机器可能是Mate
  • 它上面有16个金属级片,射频的原理,也就是给你身体里的隧道打热玛吉的一个原理,姐的脸上都可以撸一遍热玛吉,这么便宜的仪器我可以经常在家操练,我干啥不给我宝贵的开
  • 28、对话对酒,落梅成愁,何日梅花落,送我归家。20、那一天的你,容颜一往如昔,归来时一袭白衣曳地。
  • 我们秦国不能没有啊,我吕不韦不出手则以,一出手就是大的,直接来了个门客3000人!但只要翻翻历史就能知道,他们信仰的东西乌七八糟,别说堕胎了,人家的官方说法都是
  • 其实,顺势而为的“势”跟“方向”是有很大差别的,因为市场的运动方向呈现震荡的形态运行,而市场的趋势往往是全局性的。)烬皇如画#美原油[超话]##现货黄金[超话]
  • 铁观音的鲜叶采摘对嫩梢成熟度的把握非常重要,过老、过嫩都不可以,农谚说“前三天是宝,后三天是草”。 传统铁观音的茶青取自4—10年树龄的茶树,特点是中晒青、重
  • #分手挽回##感情和合##塔罗牌占卜#跟自己和解吧,去接受每一个时期的自己,路没有白走的,每一步都是经历,每一步都算数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真正能够治愈你的,
  • 那你就改几处别这么写不就完了么, 这事麻烦就麻烦在这呢,对佛剑来说,这个情节一处都不能动!拜这次撞梗事件所赐,我在近日忽然想明白了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剧情疑问:
  • 不管是阳光灿烂,还是聚散无常,一份好心情,是人生唯一不能被剥夺的财富。不管是阳光灿烂,还是聚散无常,一份好心情,是人生唯一不能被剥夺的财富。
  • 这一次,与中国航天同为“中国力量”代表的新红旗LS7,在多个核心层面创造出自主品牌奋发向上的新纪录,实现自主技术的全新跨越,且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展现出了
  • 我有盈利的钱这边花给博肖的所有氪金截图微博可查,这边您是不是也可以把利用这些流量赚的钱也买代言更好的用于博肖身上呢[泪]你也肯定是爱博肖和我们这个圈子的吧,不然
  • 其实卡瓦尼现在已经给曼联的管理层打了一个样,球队只需要以他为模板去找九号位球员就行,球队需要一个稳定全能的中锋,但绝对不是马夏尔这种。但是马夏尔这个点必须解决,
  • #SamYu[超话]# 姐妹们,不要抢,腾腾生日会让我来[哈哈]虽然我也不知道为啥虎牙直播的门票贵,但是我是第一次追星,这个生日会我是必须参加的毕竟小透是在晋江
  • 是时候换个角度看生命了… ➕guan➕揪小可爱一起读呀~ #voxakuma[超话]#人类真是脆弱又渺小…千百年后,在大海深处,他坐在他的王座上,脑海中重复着这
  • 跟我走吧,《桂强芳走遍全球》走遍全球国家、首都、地区和首府,走遍英格兰苏格拉威尔士爱尔兰北爱尔兰,走遍英国所有城市,走遍英国所有岛屿,走遍英国所有海外领地……走
  • 释小龙什么时候结的婚,孩子都这么大了,释小龙的妻子带女儿出行的画面被拍,为此很多网友都表示这是什么时候的事,都不敢相信,他结婚了? 没想到释小龙都已经结婚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