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为什么能拿第一# ?】
一束耀眼的光,打在无锡身上
焦点,是全省2021年度综合考核
无锡拿到了“第一”!

对于无锡来说,这是城市发展史上未曾有过的一份荣耀。最新数据表明:2021年度省对设区市高质量发展考核成绩单的40个“共性指标”里,无锡近半数位居全省前列,其中7个指标位列第一;同时,无锡获得19项个性指标中的14项满分,14项党的建设考核指标位列全省第一。

这也是我市自2018年省年度综合考核开展以来,首次获得第一名,也是在连续3年排位第三后首次跃升第一。

一向低调务实不张扬的无锡,交出了一张“高分答卷”,站在了领跑者的位置。

无锡为什么能拿第一?

满满一筐的“第一”,不仅是对过去一年无锡奋斗的回馈,更应视作多年来无锡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收获。

始终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始终坚持防范风险不动摇,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始终坚持优化营商环境不动摇,始终坚持提升民生福祉不动摇,始终坚持“四千四万”精神不动摇,这六个“始终坚持”“不动摇”,或许可以用来回答“无锡为什么能拿第一”。

“第一”的光环很耀眼,耀眼光环的背后,是这张“高分答卷”的每一页上都写着“担当”两字!

看“产业”与“民生”
速度与温度更协同

产业为要、民生为本,一座城市的发展,总绕不开“产业”和“民生”这两个关键词。通常而言,产业发展的动力越是强劲,民生事业的活力越是充沛。

分析考核指标可以看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持续改善民生有机统一,正是无锡高质量发展的一体两面,也折射出这张“高分答卷”很高的“含金量”。

位次的“前”与“进”所投射的现实场景,最重要的一幕当属无锡持续推进产业强市的坚定与执着。人均GDP保持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千亿级产业集群增至10个、科技进步贡献率连续9年全省第一、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市场主体总数突破100万户、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1.6%……

一连串令人振奋的数据,为近年来持续强力推进的产业强市作出了最好的注释。始终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连续多年的不懈进击,将无锡的产业能级托举到一个新的高度。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无锡的表现称得上是一个“优等生”。

一座城市的发展指数,最终要体现在千家万户的财富指数和每位居民的幸福指数之上。城市的发展故事,除了“千军万马”的项目推进,还要有“万家灯火”的温暖记忆。始终坚持提升民生福祉不动摇,无锡从未慢过半拍。

45项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一一办成,解决了百姓生活中的一大批“急难愁盼”;创新开展“微幸福”民生工程,征集的民生事项高达1250件,办结率超95%、满意率达100%。

统计显示: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民生方面的占比达到近80%;老旧小区改造总量相当于过去五年之和、惠及群众25万户,城市更新改善了市区2万多户家庭的居住条件;

★打造公园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最干净”城市,不仅提升了城市的颜值,而且为市民创造了更有品质的生活空间;

★空气优良天数首次超过300天,PM2.5平均浓度首次降至29微克/立方米;

★连续第二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和最佳促进就业城市……

“真金白银”的投入和“用心用力”的付出,让市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让无锡更有底气去吸引“最优秀”企业和“最优秀”人才。

稳住发展的速度,提升城市的温度。“速度”与“温度”,构成了市民美好生活的现实支点。

看“改革”与“创新”
动力活力更强劲

纵观无锡的每一次转型发展,改革与创新都是两个强有力的驱动轮子。改革增活力、创新添动力,改革和创新为城市能级提升和精彩跨越注入了更强劲的动力与活力。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始终坚持优化营商环境不动摇,这样的“担当”和“定力”,无疑对提升无锡的核心竞争力、城市创新力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

透视“无锡第一”这张高分答卷,改革与创新的印迹随处可见。

先来看创新动力:

——围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全省率先制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在全国率先与12所高校未来技术学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两大国家战略,探索多维度合作途径,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合作(无锡)试验区揭牌;

——出台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太湖实验室获省实验室建设立项支持。梁溪科技城、太湖湾科创城、霞客湾科学城、宛山湖生态科技城、陶都科技城等科创功能区建设稳步推进;

——持续升级“太湖人才计划”,深入开展“锡引”工程,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最佳引才城市。成立中国(无锡)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科技进步贡献率连续9年领跑全省;

——尚贤湖基金PARK一期开园,新募股权投资基金1160亿元,规模居全国城市榜首。

再来看城市活力:

——2021年,无锡共统筹实施146项年度改革任务;迭代升级出台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4.0版,开办企业平均用时仅1.21天,“拿地即开工”项目数超全省总数一半,开办企业、获得用水用电、获得信贷、包容普惠创新4个指标入选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制定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实施意见,获批全省首个自然资源领域的综合性改革试点;启动全国首个城市发展指数“无锡指数”;

——出台外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开展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保税模式改革试点。深化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快于全省48小时,获评十佳外商投资最满意城市。

在无锡,“创新”已成为营商环境“优无止境”的最强抓手,亲商、暖商新政频频出台。去年发布的无锡优化营商环境4.0版,更加突出了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理念,让市场主体有更强的获得感。“诚意”与“暖意”兑现落地,“无难事,悉心办”的营商环境“金字招牌”也越擦越亮。

打造一个更高水平的“开放无锡”,提升区域“国际范”,无锡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更高质量的发展姿态融入全球经济。

去年底,第十届无锡市国际友城交流会暨2021无锡国际友城产业对接大会举行,来自近30个国家的驻华大使、领事、商会机构代表重点围绕无锡重点产业,深入开展资金、技术、人才等领域的交流与对接。

“深耕友好 锡望无限”,无锡开放合作的大门越开越大、携手共赢的道路越走越宽。

看“精神”与“作风”
开拓攻坚更锐利

人无精神不立,事无精神不成,城无精神不兴。精神状态、作风建设“燃起来”,往往能对一个地区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始终坚持“四千四万”精神不动摇,无论是扛起“三大光荣使命”开启“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新征程,还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植根于无锡大地的“四千四万”精神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回望2021年,时时处处都能看到一股“争第一创唯一”的精气神。这其中,一场攻坚行动和一个新设“奖项”令人印象深刻,更让人感受到“四千四万”精神在当下的“再燃”,也为“无锡为什么拿第一”写下了另一种注解。

★8月,“千名干部百项攻坚行动”吹响号角,释放出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的强烈信号,传递出崇尚实干、激励担当的鲜明导向。这一次的攻坚目标,是对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薄弱环节发起猛烈冲锋。

第一批8大类70个攻坚项目,立足点、发力点、落脚点全都锚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重大困难和制约因素的问题上、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上、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情上。在这个攻坚“竞技场”上,衡量一个攻坚团队的高下,评判的尺度是能不能挑最重的担子、敢不敢啃最硬的骨头。

★4月,两个特别的奖项首次亮相,这就是“四千四万”开拓奖和“担当作为领跑者”,专门奖励重点工作突破大、难点任务完成好、担当作为、争先进位特别明显的单位和个人,3个“四千四万”开拓综合奖、44名“担当作为领跑者”登上了光荣榜。

无锡设置这样的奖项,就是希望通过传承、弘扬“四千四万”精神,使之成为城市持续发展和克难奋进的内生动力,更好地促进广大党员干部积极适应时代的“千变万化”,主动经受创新的“千锤万炼”,在发展的前沿展现“千姿万态”,在新的征程上奔腾“千军万马”。

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要跨越许多的关口、险滩。过去的一年,无锡始终坚持防范风险不动摇,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安全稳定风险排查化解工作机制,打好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主动仗、筑牢安全发展防线,交出了底线稳稳的平安卷。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太湖潮涌,昼夜不息。每一张精彩的发展答卷,都是由担当实干书写而成。重整行装再出发,无锡开启新的奋斗征程。(无锡日报)
#无锡全省大考拿下第一名# l #全省第一为什么是无锡#

【#汽车资讯#】#一汽红旗#携手中国航天,顶尖中国力量共筑中国梦

销量一飞冲天后,红旗这次要真的要“上天”了。

“今天,红旗人跟航天人共同提出了一个想象,一个理想,也是一个目标,就是一定要让红旗车代表中国人探索太空,走向月球,走向火星。”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吴志坚如是说。

4月24日,第七个“中国航天日”,新红旗旗舰座驾LS7正式亮相并开启预售。当天,一汽红旗与中国航天合作正式开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展示出大国实力。

就在8天前,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创造了神舟飞船返回地球的最快纪录。近年来,中国在载人航天、大型飞机、高铁等领域成就斐然,共同构成了一股崛起的中国力量。

如果说,战争时期,中国的绝对力量是军队,那么在和平年代,中国力量就是体育竞技场上升起的红旗,是各行各业的硬实力。

一直以来,汽车都是全球第一大产业,汽车产业的强弱是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风向标。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在过去100多年的汽车发展历程中,中国汽车一直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缺乏品牌优势和核心技术是中国品牌之殇。

终于,随着量的累积,中国汽车迎来了质的突破。在红旗LS7身上,新红旗展示出了中国设计和中国制造的最高水准。用作品说话,这是中国汽车的底气和决心,舞台中央的红旗LS7似乎在无声地表达着,中国崛起并不只是说说而已。

中国汽车与中国航天肩并肩、手拉手,真正体现出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和制造实力。

一汽红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旭铿锵地表示,“一汽红旗与中国航天都在以独立自主的中国力量,为国人书写着梦想的新篇章。以本次合作为契机,一汽红旗决心全力支持航天事业、与中国航天携手,共担工业强国、科技兴国之责任,让汽车梦、飞天梦、航天梦、强国梦,汇聚成共同的中国梦。”

新红旗LS的硬核实力

没有一个品牌比红旗更能代表中国。

2018年,中国汽车进入拐点,在持续增长了30余年后掉头向下。存量市场中,中国品牌开始集体冲高,在中外品牌的围攻下,在强敌环伺的豪华车市场,新红旗脱颖而出。

2018年新红旗品牌战略发布以来,红旗创造了4年销量增长63倍的奇迹,在下行市场中画出了一条“强悍”的增长轨迹,展现出了中国汽车人充满韧性的一面。截至目前,红旗车主累计已近70万人,正高速奔驰在由“国车”到“国民车”的道路上。

这一次,与中国航天同为“中国力量”代表的新红旗LS7,在多个核心层面创造出自主品牌奋发向上的新纪录,实现自主技术的全新跨越,且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展现出了硬核的一面。

作为自主品牌首款全尺寸SUV,新红旗LS7外观整体以“尚·致·意”的美学为核心,拥有“华夏礼仪”的红旗美学。前脸保持红旗家族最新的大面积竖型直瀑式格栅设计,充满银色镀铬的点缀,看上去庄重且极具气场。

打开车门,新红旗LS7运用了大量的桃木花纹饰板和皮质包裹,辅以金边装饰。方向盘融入了经典的复古设计,车门上部也包裹了华丽的红木装饰,在细节处展示出“中国式新高尚精致主义”的顶级追求。

车身尺寸上,新红旗LS7的车身长度达5.7米、车身宽度超过2米,轴距为3.3米,拥有六座版和四座版两个选择。这或许是迄今为止红旗品牌乃至中国自主品牌量产的最大车型。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新红旗LS7远超普通乘用车安全防护水平的特种等级防护车身、国内首次搭载“国密算法”的自主芯片“中国芯”打造出“三重防御”信息防火墙,以最高安全等级守卫人身安全和信息安全。

动力系统上,新车搭载4.0T V8发动机,最大功率265千瓦,峰值扭矩500牛·米,百公里加速9.1秒。传动方面,匹配的是来自采埃孚的8速自动变速箱。未来,新红旗LS7还将推出国际首创的“V8TD极致节能动力”与“超级新能源动力”组合。

为了进一步彰显用户专属身份,新红旗LS7将为用户呈献多种外观与内饰的高雅美学配色方案供个性选装。同时,红旗工匠亲绘的腰线、内饰钟表、后排尊享配置等极具东方美学格调的专属奢华定制服务也将陆续推出。

“一定要把民族品牌搞上去”,2020年国家领导人在吉林考察中国一汽集团研发总院时,强调“我们要立下这一志向”,整个制造业的竞争很激烈,有危更有机,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外观内饰之外,新红旗LS7自研核心电控系统软硬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成为品牌的又一里程碑产品。对品牌而言,旗舰车型贡献的不仅是销量,更是最先进技术的集大成者,在秀出肌肉的同时引领着企业未来的发展,在新红旗LS7身上,一个愈发硬核的中国汽车品牌跃然纸上。

大国崛起,中国力量抱团

“一汽红旗与中国航天同样都是诞生在那个火热的年代,都是自主科技和我们中国力量的杰出代表,也是我们中国梦的开拓者和建设者。”在提到为何与中国航天联手时,陈旭解释道。

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的中国第一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机构成立,被认为是中国导弹梦、航天梦的元年,从此拉开了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序幕。同样也在50年代,1953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奠基,1956年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在长春下线,1958年第一辆高级轿车红旗诞生,乘着伟大祖国复兴崛起的春风,中国汽车工业开始了光辉历程。

60多年后,在中国航天英雄们闪耀浩渺的太空时,新红旗也在为国人一步步地实现着美妙出行和美好生活的梦想而努力,这一次,两者再次联手。

一汽红旗与中国航天基金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一汽红旗正式成为“中国航天事业战略合作伙伴”。在未来10年,一汽红旗将向所有获得“钱学森最高成就奖”的航天功勋人物,敬赠红旗高级汽车,并推动一系列深入合作的创新举措,以实业力量助力中国航天事业再创新辉煌。

在新红旗眼中,中国航天的卓越成就是强国实力的真实写照,这与国车红旗的使命担当高度契合。携手并肩推动实业向上,矢志笃行弘扬民族自信,此次战略合作,彰显出一汽红旗勇担国家自主自强发展重任的坚定信念。

哪里有中国力量,哪里就有新红旗。中国航天之前,中国一汽和新红旗鼎力支持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3月结束的冬奥会上,中国一汽深化与国家体育总局的战略合作,一汽红旗再次承诺将向北京冬奥会上获得奖牌的运动员敬赠红旗H9荣耀座驾。此前,一汽红旗已决定向近百位奥运冠军赠车;由中国一汽联合航天科技研发制造的首辆国产红旗雪车正式交付冬运中心,结束了雪车装备长期以来被外国品牌垄断的历史。

从奥运冠军到中国航天人,新红旗不断凝聚新时代的中国力量,以家国情怀为己任、勇挑工业强国重担,谱写着中国工业蓬勃发展壮阔蓝图、为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梦而奋斗不息。

2022年的开局并不算顺利,复杂的国际形势、芯片短缺、原材料涨价,疫情困扰都可能成为影响汽车市场的变量,然而越是风云变幻的时刻,越考验企业的生存能力,考验国家的创新能力。

值此关键时刻,新红旗刻苦钻研、脚踏实地、求新求变,携手中国航天、中国体育一同冲高,为中国品牌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指明了发力方向,更为自己赢得了光明的未来。

“十四五期间,红旗一定努力拼搏,掌握核心技术,力争销量突破百万,站稳中国豪华汽车市场的NO.1。”陈旭再次立下了Flag。与四年前不同,这一次,几乎没有人再质疑新红旗,因为它已经创造过奇迹。

本文由汽车商业评论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如何“脫離地球”更精確地測量宇宙時間?】據國外媒體報導,出於某些原因,當我們談及恒星、星系和宇宙的年齡時,通常使用“年”進行測量和描述,我們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宇宙時間?

現今,我們可以追溯138億年前發生的大爆炸事件,觀測到宇宙體積延伸至461光年,但是像“年”和“光年”這樣的時間計算單位不僅是完全隨意、以地球為中心,並且從地球歷史上講,這些時間計算單位甚至沒有一致的定義。也許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時間,尤其是對宇宙而言,但每種方法都存在著缺點。

關於宇宙,我們可以提出許多宏觀的問題,但這是人類歷史上最令人費解的謎團之一,例如:“宇宙是什麼?宇宙有多大?它是永恒不變的,還是突然形成的,如果是的話,是什麼時候誕生的?”這些問題曾是哲學謎團之一,但過去100年提供了堅定的科學答案。現今基於先進的天文勘測設備,我們知道宇宙是什麼,但迄今我們所觀測的僅是直徑922億光年宇宙的一小部分;我們知道大爆炸事件,這是宇宙開始的標誌性事件,大約發生在138億年前,但準確的發生時間仍有1%的不確定性。

然而,為什麼我們測量宇宙時間和距離的所有方法都使用以地球為中心的單位呢?例如:“年”和“光年”,難道沒有一種更好、更客觀、更普遍的方法來實現嗎?答案是肯定有的,至少科學家傑瑞·貝爾(Jerry Bear)是這樣認為的。

貝爾指出,為什麼宇宙學計算,例如:宇宙年齡和大小,要廣泛地使用狹隘的、與 “年”相關的參數呢?客觀地講,將地球一年的時間概唸作為一種宇宙衡量標準是較狹隘的,光年這個概念僅與宇宙區域測量有關。

以上測量標準都是很好的觀點,但我們需要進一步擴展和思考,尋找一些替代性標準,讓我們來看一下測量宇宙時間背後的科學吧!

在地球上,只有兩種方法來理解時間流逝的概念,這兩種方法都是利用定期重現的現象,這些現象不僅對人類活動至關重要,而且對所有生物活動都至關重要,在較短的時間尺度上,我們有“天”的概念,這是很重要的,原因如下:

一天標誌著日出和日落,大致與地球繞地軸一個完整自轉週期相對應,同時,一天的時間與大多數植物和動物經曆晝夜活動和休眠的時間相對應,所有這些現象都在接下來的一天時間內重復出現,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或許會出現實質性差異,如果我們等待的時間足夠長,這些差異就會重復出現,在一年時間里,日子會以各種方式發生變化,其中包括:日出和日落的時間提前和延遲,白天時間的增加和減少,太陽在地平線之上的最大高度和最小高度,以及季節變化週期、植物和動物生活週期等。但從一年的時間角度來講,幾乎沒有變化,幾年內重複循環出現。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人們會提出一些基於“日”和“年”等概念的計時系統,因為我們在這顆星球上的活動與這些週期性循環密切相關。但通過仔細觀察,出於各種原因,我們在地球上所經曆的日和年的概念並不能很好地轉化為一組標記時間流逝的通用公式。

首先,在地球歷史上,一天的持續時間已經生了巨大變化,當月球、地球和太陽相互作用時,潮汐摩擦現象會導致一天的時間變長,月球會以螺旋方式逐漸遠離地球,大約40億年前,地球的“一天”時間僅持續6-8個小時,一年有1000多天。

然而,一年的變化,或者說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縱觀太陽系歷史僅存在少許變化。變化的最大因素是太陽質量改變,迄今為止,太陽已損失了相當於土星的質量,該變化將促使地球被推向距離太陽更遠的區域,並導致它的軌道運行速度隨著時間推移略慢一些,這將導致一年的時間變長,但僅是略微延長——大約延長萬分之二,這相當於從太陽系誕生至今,一年的時間延長了大約2個小時。

但是為什麼我們要將地球的計時概念延伸應用於整個宇宙,以及將其他星系中行星環繞主恒星的任意運動聯繫起來呢?這是不客觀的,也不是絕對的,而且除了以地球為中心的計時標準之外,再也沒什麼用。天和年都不是普遍適用宇宙的時間度量單位,光年和秒差距(或者相關單位,例如:千秒差距、百萬秒差距或者兆秒差距)都不是普遍適用的距離度量單位。

有趣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更客觀、理物理地定義時間,而且它們不會像以地球為中心的定義那樣存在缺陷,但是我們也有一些很好的理由不使用這些時間度量,因為每一個度量都有其優點和缺點,如果你要對某種方法使用進行論證的話,以下有一些可以考慮的選擇,人們可以從太陽系歷史角度進行分析,判斷這些方法是否比現在以年為基礎(實際上是以地球為中心的計時標準)的計時系統更好或者更差。

即使太陽系發生了複雜的天體物理變化,地球一年的持續時間仍可能是一種有效且穩定的衡量標準,我們可以使用該計時標準確定與地球相關的時間計數。由於光速是一個已知且可測量的常數,因此“光年”就作為一個推導出來的距離單位出現了,而且隨時間變化光年的計時標準僅發生很小變化,在過去數十億年的時間里,準確率一直保持在99.98%左右。

有時,我們會使用另一個重要計時定義,雖然它是間接的,但也是基於地球環繞太陽運行一年的定義——秒差距,它不是僅基於時間,而是基於天文角度和三角學原理。當地球環繞太陽運行,相對一顆“未移動恒星”的視位置,就出現了位置變化,人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測試——只睜開左眼,然後交替睜開右眼,就會發現較近的物體相對於較遠的背景物體會出現“位移”。

在天文學領域,我們稱該現象為“視差”,我們使用地球相對於太陽位置的最大距離來代替人類左右眼之間的距離,地日軌道直徑大約3億公里,一個天體相對於遙遠背景移動1弧秒(1/3600度),將被定義為一個秒差距:大約3.26光年。以下是“脫離地球”的幾種宇宙計時系統:

1、普朗克時間

你是在尋找一個除宇宙基本常數之外不依賴任何規律的時間定義嗎?如果取三個最基本、可測量的自然常數,你可能會考慮到普朗克時間。

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以及量子常數(即簡化的普朗克常數)h,將它們結合起來,就可能得出一個基本的時間單位。雖然這對應於一個有趣的宇宙範圍,因為該等級的量子起伏不會形成粒子/反粒子成對化,但對於黑洞則不同,目前沒有相關的物理過程對應於黑洞的時間變化。普朗克時間非常小,這意味著我們甚至需要天文數字等級的普朗克時間來描述亞原子過程,例如:頂夸克,這是目前已知壽命最短的亞原子粒子,其衰變時間大約10^18普朗克時間,一年的時間相當於10^51普朗克時間,這一時間標準並沒有什麼“錯”,但它確實不符合直覺。

2、原子鐘

這是一個有趣、但令人不易接受的事實:所有關於時間、質量和距離的定義都是“非常隨意”的,1秒、1克、1公斤或者1米,都沒有實質意義,我們只是選擇這些價值標準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規範常數。然而,我們確實有一些方法可以將這些選擇的量聯繫起來——通過三個基本常數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以及量子常數h,我們用它來定義普朗克時間,如果你對時間或者距離進行定義,例如:光速可以作為另一種衡量單位。

那麼,為什麼不選擇一個特定的原子躍遷來定義時間和距離呢?在原子躍遷過程中,電子從一個能級降至另一個能級,並釋放特定頻率和波長的光線,以此來確定時間和距離範圍。頻率僅是一個反比延時概念,所以人們能通過測量一個波長光線經過的時間來獲得一個“時間”單位,同時,可以通過波長定義“距離”,這就是原子鐘的工作原理,它也可以用於定義秒和米。

但這是一個任意定義,許多時間變轉太快,其時間間隔太小,不適用於日常的計時標準。例如:現代科學界對秒的定義是:一個銫-133原子超精細結構釋放的光子在真空中9192631770個波長週期。

3、哈勃時間

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出發,而不是使用基於量子特性的更小常數,上升至宇宙尺度等級,將會怎樣呢?宇宙以特定的速率膨脹——宇宙膨脹率,該指數經常被稱為哈勃參數或者哈勃常數。雖然我們通常將它描述為一種速度-距離單位,例如:哈勃常數描述為“71 km/s/Mpc”,它也可以簡單地描述為一種逆比時間:2.3 × 10^-18逆秒,如果我們將其轉換為時間,就會得到一個計時單位——“哈勃時間”,相當於4.3 × 10^17秒,大約是宇宙自大爆炸以來的年齡。

如果我們使用光速來計算哈勃時間,就會得出“哈勃距離”為1.3 × 10^26米,或者說是137億光年。這是一種宇宙宏觀參數,我們可以使用距離單位和時間單位來研究真正意義上的宇宙尺度。

不幸的是,這樣存在一個大問題:哈勃常數並不是一個隨時間變化的常數,而是隨著宇宙年齡的增長,以一種複雜的方式不斷下降,具體取決於宇宙中所有不同成分的相對能量密度。

4、氫原子自旋翻轉躍遷

長期以來,我們試圖尋找一個更好的宇宙時間定義,有一種方法值得考慮:整個宇宙中最常見的量子躍遷。無論任何時候形成的中性氫,它的形成都是一個電子結合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幾乎總是一個單獨、裸露的質子,當電子到達基態時,相對於質子的構型將出現兩種可能性。

電子或者質子要麼反方向量子自旋,即其中一個自旋+ 1 / 2,另一個就是自旋-1 / 2;要麼就是同方向量子自旋,即電子和質子都是自旋+ 1 / 2或者自旋-1 / 2。如果自旋是反向排列,那麼就處於最低能態;如果自旋是正向排列,那麼電子旋轉就有一定概率是自發翻轉,釋放一個特定頻率的獨特光子,該頻率為1420405751.77赫茲。

有趣的是,氫原子自旋躍遷速率較慢,相當於2.9× 10^-15逆秒,如果我們將它轉換成宇宙時間和宇宙長度標準,就相當於1090萬年和1090萬光年,相當於大約330萬秒差距。 #媒体手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有所疏忽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或者如果大家有看到不当言论的话,可以随意at一个主持,我们尽量的快速的把帖子给屏蔽针对那些低等级的账号,我想说,求求你们去看一下
  • 兴趣才是入门的最好老师,只有迈进这道门槛,才会发现越剧她百年来的美丽身影,茅茅老师像是专门负责带路的,让这园子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是那么青春活泼可爱,给我们的园
  • 但是,“历史既可以对我们有很大帮助,亦充满危险”有时我们会滥用历史,比如:“创造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甚至是虚假的历史”“制造谎言或是只从单一的视角出发书写历史”。”
  • ——-李白《山中幽人对酌》 曾与美人桥上别, 恨无消息到今朝。 ——温庭筠《瑶瑟怨》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 木心先生
  • #电视剧周生如故[超话]##电视剧周生如故[超话]#这剧太好看了吧!每个人物都超棒,个个角色都值得细品!格局太好了吧!虽说我的抽纸用了很多,但太值得了!爆吧这剧
  • 个人真的很喜欢那个画风,国漫的一些画风真的很深得我心,嘻嘻嘻[嘻嘻]哈哈哈哈预备役拿下的太轻松了我酒都醒了不愧是我嘻嘻嘻我真的好喜欢我喜欢的人们可以跟我的uu们
  • )幸福的瞬间我好像没有好好地记录在微博里 虽然马上要期末考试我会感到很焦虑 不能否认的是我这学期大部分的时光都是很快乐的这学期不封校 我去玄武湖看了三次日落也
  • ”语言简洁,语气坚决,你呢,心里七上八下的,节奏乱了,脚步也乱,你对自己说:“你,并排步行的好人,我该懂得回报和感恩吧?沙漠测试反尾旋伞翻车那场戏,作为粉丝,我
  • 新浪网网友@ 甜味烤鸭教主:家门口的几十亩旱地去年改建成了新的智慧蔬菜大棚,里面的探头实时监测温度、湿度,电脑根据作物生长阶段自动进行喷灌等管理工作,所有的数据
  •     《金刚经》所展示的美,将静态的眼耳鼻舌,逐渐由内心的认识,变为时间、空间限制下独特而无可复制的当下,也因此提出了“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
  • 有的众生,今生作善而不作恶,可是得到的是恶报,这是因为前生恶的种子太多的缘故。有人今生无恶不为,可是得到善终,有人今生乐善好施,而不如意,这就是因果律的安排。
  • 我想大概是因为梦是未知的,是可以好可以坏的,讲的多是未来之事;而岁月不同,它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值得我们回首传唱的,岁月有苦有甜,歌声也同样有喜有悲。当代的我们
  • 下单》 【不管你学什么专业,找工作一定要找个你喜欢的,这样你每天早晨6点到晚上8点都是高兴的。 下单》 【不管你学什么专业,找工作一定要找个你喜欢的,这
  • 公益活动的高潮是——在鄢手骐和周俊成两位“教练”的分别带领下,学校的两支篮球队之间进行的一场比赛。公益活动的高潮是——在鄢手骐和周俊成两位“教练”的分别带领下
  • 所谓对你好,都是建立在有利用价值,不要指望有人无条件的对你忠诚和付出,除非你这里一直都有他想要获取的价值。看到最后任仍然意犹未尽,是被一种向死而生的生命力感动;
  • 送客户去机场的时候 分别的瞬间 彼此都竟然红了眼眶 和我一样 都是性情中人吧。 比如健身 身材没啥改变 但是出差的时候 扛着样品 行李箱 咔咔跑 这就是健身给
  • 可是我翻译的时候必须对了,因为要介绍给外国人,因为书印出来以后,责任很大,人家看你的书,会用你的书来修行。我很感谢人们读了书后鼓励我,很高兴我的书可以帮忙他们,
  • 【念一遍就能消除无量业障的佛名号】         南无皈依如来、世尊、应供、正遍知、正等觉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
  • ”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今日分享丨盛唐之喜~“一生中总要盛装一次以爱之名,不留遗憾”~拨浪鼓、纸风筝、糖葫芦以盛唐时期的民俗娱乐,感受大唐风华红墙灰瓦下,身着齐胸裸裙古风的氛围感瞬间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