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财讯热搜榜TOP10#(8月23日)】戳(来源:新华网)
1、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再度下调 支持信贷需求回升
8月22日,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出炉,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双双下调。对于此次下调,市场已有预期。作为LPR报价的基础,8月15日中期借贷便利(MLF)的中标利率较上月下降了10个基点至2.75%。
专家表示,本月LPR下调体现了金融进一步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将对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促进信贷有效需求回升发挥积极作用。

2、工信部将出台促数据安全产业发展政策
日前,《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工信部召开的“打通经济社会信息大动脉”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总体规模突破2000亿元,“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率达15%,产业综合实力快速提升。下一步工信部将推动出台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等政策文件,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据安全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多地积极挖掘岗位,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近期,全国很多地方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等正在开展2022年招聘工作。“新华视点”记者了解到,今年多地加力挖掘岗位供给,广开基层就业门路,并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进行专项招聘。
“各地正在按照相关要求聚合资源、深挖潜力,多渠道、多领域归集发布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层岗位。”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表示。
专家表示,这不仅是为了进一步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空间,也是顺应地方发展所需,为基层增加公共医疗、教育、科研等方面的人才。

4、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价格较稳定
近段时间,我国南方地区持续高温,对菜篮子供应是个不小的考验。农业农村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价格较稳定。
农业农村部8月20日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价格为每公斤4.74元,比8月1日每公斤4.68元上涨1.3%,8月份均价(截至21日)为每公斤4.62元,环比涨0.7%,同比涨0.9%。
农业农村部蔬菜市场分析预警团队首席分析师张晶表示,尽管目前菜价有所上涨,但是总体稳定。此外,“北菜南运”和“西菜东运”也给市场带来有效补充。

5、油价今日或“五连跌”
8月23日24时,国内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开启。受国际油价震荡走低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有望迎来“五连跌”,也将是年内的第六次下调。
机构测算,截至8月22日,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第九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品种均价为每桶93.34美元,变化率为-4.06%,预计国内汽油、柴油下调幅度为每吨210元,折合汽油、柴油每升下调0.2元左右。本轮油价调整后,95号汽油有望回归“8元时代”。

6、麦趣尔因“丙二醇事件”被罚7315万
8月22日晚,麦趣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麦趣尔)(002719.SZ)公告称,已收到昌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决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7315.1万元,业内认为麦趣尔今年业绩前景堪忧。
公告中披露了这一事件的最新调查进展,调查结果显示,麦趣尔在生产纯牛奶的前处理环节中,将原奶导入存储罐过程中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该食品添加剂的成分为“INS 1520 丙二醇97.3%、食品用香料 2.2%、水 0.5%”,这也构成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的行为。经过调查,麦趣尔不合格纯牛奶产品货值金额为522.5万元。

7、11家网约车平台公司被提醒式约谈
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对滴滴出行、T3出行、高德、曹操出行、首汽约车、美团打车、万顺叫车、享道出行、如祺出行、阳光出行、嘀嗒出行等11家平台公司进行了提醒式约谈。
约谈指出,经梳理行业监测、群众来电来信及媒体报道等情况,发现部分平台公司存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侵害从业人员和乘客合法权益、非法营运突出、潜藏安全稳定风险隐患等问题。

8、140家科创板公司发布半年报 六成净利增长
截至8月22日,共有140家科创板公司公布了2022年半年报,六成实现净利润正增长。其中,28家公司净利润涨幅超过100%,占比为20%,主要集中在半导体行业以及以光伏、锂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

9、基金公司半年业绩浮出水面 中小基金分化
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陆续披露,十余家基金公司的半年度经营业绩也浮出水面。具体来看,基金公司经营业绩分化明显。大型基金公司业绩稳中有升,中小型基金公司业绩差异大,甚至有2家基金公司经营业绩亏损。

10、欧元兑美元汇率跌至2002年以来新低
当地时间8月22日下午,在欧洲外汇交易市场上,欧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跌至1欧元兑换0.9938美元,创2002年以来新低。
截至纽约汇市尾市,1欧元兑换0.9935美元,低于前一交易日的1.0036美元;1英镑兑换1.1753美元,低于前一交易日的1.1813美元。

【汇集智谋良策 聚力绿色发展——院士专家为兰州新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八月的兰州,秋风送爽、万物丰茂。在这个美好的丰收时节,兰州新区举行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改革发展座谈会,高质量发展论坛。

会议及论坛期间,两院院士、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齐聚兰州新区,分享新区建设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前沿理念,详解兰州新区在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同时,对新区今后发展提出了极具前瞻性、专业性和指导性的意见建议。

李灿:对新区下一个十年充满期待

参加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改革发展座谈会及高质量发展论坛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主任李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获批国家级新区10年来,兰州新区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未来将进入更快速的发展阶段,对新区下一个十年充满期待。

李灿表示,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资源;有色金属、稀贵金属、稀土、钾盐、磷矿等矿产资源比较优势明显,光伏、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十分丰富,再加上人力资源优势,这为兰州新区发展化工产业特别是新兴化工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2019年,兰州新区石化产业投资集团投资1.41亿元,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合作,在兰州新区启动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这也是全球首套规模化(千吨级)合成绿色甲醇示范装置。
李灿表示,兰州新区的液态阳光示范工程为我国乃至国际上实现碳中和探索了路径,提供了创新技术,发挥了国家级新区创新、探索、引领、先行先试的作用,已经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未来将有更大发展。

自建设以来,兰州新区绿色化工产业蓬勃发展,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中试研究与成果转化基地、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液态阳光”等一批科技前沿项目先后落地,近百种产品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入驻孵化航天特种材料、新型抗肿瘤药、抗艾滋病药等“专精特新”项目145个,一批“卡脖子”技术和产品实现自主研发生产。

李灿表示:“在过去10年坚实的发展基础上,我觉得兰州新区未来十年将迈入一个更加快速发展的阶段,我对此信心十足、充满期待。” (记者 霍鸿宇)

刘忠范:新区发展新材料产业有巨大机会

8月20日,在兰州新区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石墨烯应用领域广泛、发展前景广阔,兰州新区发展以此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有巨大机会。

刘忠范介绍说,石墨烯作为一种新材料,在市场上号称“新材料之王”,是目前世界上最薄且最坚硬的纳米材料。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所以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刘忠范表示,实地了解了兰州新区产业发展的有关情况,觉得新区发展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很有优势,比如说绿色化工板块,还有装备板块,都会涉及石墨烯产业。石墨烯作为典型的新材料,通常很多化工园区都会考虑发展石墨烯。“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将是兰州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机会,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刘忠范说。

刘忠范表示,“对于新技术和新材料,通常大家愿意用技术成熟度曲线描述,一般有技术萌芽期、期望顶峰期、泡沫谷底期、爬坡期和稳定应用期。我在此提醒大家,对于新材料产业尤其要有耐心,对于石墨烯产业来说装备决定未来,材料是产业基石。”

刘忠范认为,新材料产业的前端是装备,装备对石墨烯材料市场也非常重要。如果说花大价钱去买装备,未必做出最好的材料,还会受制于人。“我们的团队目前已做出了石墨烯相关的装备,如果能够在兰州新区的高端先进装备园区里做一些相应的布局,我认为是个很有意义的事情。”

刘忠范说,十年来,兰州新区发展日新月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希望兰州新区进一步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激发科技创新力,吸引并留住更多人才。我相信,兰州新区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再过十年,肯定会是另一番景象。”

冯起: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冯起长期扎根西北,为西北地区的水源涵养生态系统恢复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兰州新区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冯起以“黄河流域生态水文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从黄河流域的重要意义、环境问题、生态地位等几个方面介绍了黄河流域的基本概况,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他结合南水北调工作,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就西北生态系统及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冯起认为,“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关注西北区域的核心,西北区域应主要以“黄河上游流域”南北一线与“秦岭—祁连山”东西一线为“十”字形主体框架,辅以“北方防沙带”“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建设,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陕甘宁青新内蒙古高水平协同的“木”字形西北生态安全屏障体系。

冯起指出,要强化系统性的生态屏障科学研究,培育黄河流域生态屏障建设创新研究基地,提升生态屏障建设管理水平,培养生态屏障建设与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和管理的专业人才,开展系统的生态修复治理。

对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冯起认为,最终目标是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马光远:兰州新区面临发展新契机

“作为甘肃人,看到兰州新区十年来取得如此瞩目的成绩,我感到十分欣喜。10年前,这里基本还是一片荒滩,如今,一座功能完备、产业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生态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已初见雏形。”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马光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获批国家级新区10年来,兰州新区基本实现了国家赋予的战略使命和目标定位,其作为兰州甚至甘肃发展重要引擎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对于兰州新区未来的发展,马光远认为,兰州新区要紧紧抓住国家重大战略,“一带一路”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都与兰州新区的发展契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兰州新区更要把国家战略吃透,把政策用好用足。同时,兰州新区要突出产业定位。兰州新区未来应突出自身特色,打造龙头优势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下一个十年,兰州新区面临高质量发展的新契机。马光远认为,“低碳”“智能”是兰州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低碳加智能化,将成就兰州新区的质变升华。

“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马光远说,“兰州新区已经有全球最大的铜箔研发生产基地,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负极材料生产基地,在新能源领域大有可为。”

对于兰州新区未来的发展,马光远说,希望兰州新区作出特色、成就自己,真正成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名片和“领头羊”。

沙勇忠:兰州新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近年来,兰州新区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战略使命,充分发挥自身通道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经过十年攻坚克难,在绿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以及新医药等产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8月20日,提到兰州新区的发展成就,参加高质量发展论坛的兰州大学副校长、“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沙勇忠深有感触地说。

十年奋进路,阔步新征程,兰州新区各项产业展现蓬勃发展之势。沙勇忠说:“发展新能源产业,兰州新区具有很好的基础。下一步,如何围绕‘双碳’国家战略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兰州新区需要进一步发力。”

对于新区未来发展前景,沙勇忠表示,“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我觉得兰州新区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沙勇忠说:“用足用好‘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等政策机遇,主动谋划,做好重大国家战略融合先行示范区这个大文章;充分利用‘一带一路’通道优势,在促进中部东部西部协调联动发展方面作示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外资利用水平,进一步构建‘通道+物流+产业’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加速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将新区的发展与国家大战略相融合。我相信:兰州新区未来可期。”(兰州新区报)

https://t.cn/A6ScDNQK

【“八大转变”开新局 奋力创造兰州新区新辉煌】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喜迎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媒体聚焦##兰州新区##奋进十年路#

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兰州新区在筚路蓝缕中砥砺奋进,实现了城市从拓荒筑基到崛起腾飞、产业从蓝图规划到集链成群、创新从探索培育到支撑驱动、改革从学习跟跑到系统集成、开放从内陆腹地到前沿高地、生态从黄土荒丘到花海绿洲、民生从兜底保障到优质共享、党建从夯基固本到科学引领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一个从零开始、破茧蝶变、令人瞩目的发展奇迹。

城市:从拓荒筑基到崛起腾飞

从农业村镇到产城融合新城,从土坯院落到高楼林立,从羊肠小道到柏油马路……十年巨变,弹指一挥间。

经过十年的开发建设,兰州新区核心区30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面配套,主城区5G网络全面覆盖,“三环八射”公路路网、“一环两横两纵”铁路网、国际航空客货运双枢纽立体化交通体系加速构建;全面拓增城镇、农业、生态三大空间,形成“三城五区多园”空间布局,为兰州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充足发展空间。今天的兰州新区,城市功能日臻完善,生产、生活、生态科学布局、相融共生,园区、城镇、乡村各尽其美、美美与共。

天上飞、地上跑、轨上行……十年交通建设,纵横经纬的公路,畅通繁忙的铁路,生机勃勃的航空四通八达,兰州新区全面构建起公路、铁路、高铁、航空“四个枢纽”内联外畅交通网络,有效拓展新区发展空间,精准匹配城市建设发展要素。

产业:从蓝图规划到集链成群

从“一张白纸”上勾画蓝图,兰州新区在秦王川大地上画出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和现代化建设的缩影。而今,一座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集聚、服务配套、生态宜居、治理高效的现代化产业新城拔地而起。

十年来,兰州新区紧扣国家战略定位,立足特色优势,充分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坚定不移以系统改革破坚冰,以产业集聚壮实体,大力培育以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材料为主导,数据信息、商贸物流、生物医药多元支撑,现代农业、文化旅游、新能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大中小共存、高优特互补”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产业链由短变长,产业由散向群聚集。

放眼新区大地,处处迸发着工业经济发展的活力,到处涌动着产业发展的热潮。加快打造承接高端产业发展的新平台、新载体,建设了世界最大的高性能铜箔产业园,国内一流的精细化工、负极材料、现代农业、大数据等产业园。产业—生态—链条,这样一个遵循规律尊重科学的“闭合环”,沿着新区改革创新发展的轨迹,已经绘出最新最美的产业画卷。
未来,兰州新区将聚焦构建“四梁八柱”工业产业体系,优化整合区域产业园区,引进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强、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在临空、储能、数字、平台等方面加速突破,带动区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全省现代产业集聚区和强工业行动样板区。

创新:从探索培育到支撑驱动

奋楫者先,创新者胜。

兰州新区坚持以产业带创新、以创新促发展、以发展提能级、以强科技支撑强工业。科学布局创新平台,做好科技人才服务,深化产学研合作,组织一批具有引领性的重大科技项目,引导支持科技型企业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瓶颈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不断提升科技创造能力、创新支撑能力、人才创新能力、成果转化效力和创新创业活力,探索出了以企业创新为主体、平台建设为载体、产学研合作为支撑、机制建设为保障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

引进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兰州新区建设以离子加速器及质量检验检测工程实验室、甘肃省同位素实验室为支撑的大科学装置;与中科曙光合作投资0.8亿元建成硅立方超算中心,双精度计算能力达300万亿次1秒,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兰州新区用足用好先行先试政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厚植科技企业成长发展土壤,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加速迈上新台阶,已经成为强科技的策源地和领跑者、强工业的排头兵、强省会的主力军、强县域的先行区。

改革:从学习跟跑到系统集成

兰州新区以“管理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服务水平最优”为目标,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深入实施管理体制、干部人事、行政审批、招商扶商、投融资、科技创新、国资国企、农业农村、国土空间规划“九大改革”,构建了全方位改革体系,有效激活了发展动能。

2017年6月,兰州新区全面启动全员聘用制、全员绩效考核、全员绩效薪酬,彻底打破体制机制壁垒,扫除干部身份障碍,面向全国各条战线精准选招干部,不拘一格选贤任能,推动干部队伍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更加突出干部工作实绩、更加突出效率优先,推动干部收入由“铁工资”向“活薪酬”转变,建立适应新区战略定位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干部人事制度和人才引进机制。同级同岗绩效工资最大差距达35%以上,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干事创业环境。

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的意识,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和普惠金融示范区落地新区。行政审批、商事制度、要素市场化配置等一批改革经验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国家标准的四分之一,打造了“事项最少、流程最简、时限最短、服务最优”的营商环境新样板,成为“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2020十大最具投资吸引力新区”。

开放:从内陆腹地到前沿高地

甘肃最大的机遇在于“一带一路”。近年来,兰州新区持续深耕国际粮油贸易渠道,着力推进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国际经济贸易合作,进一步融入国际通道经济建设,加快产业融合,不断推动口岸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兰州新区立足区位和交通优势,在建平台、促开放上做足文章,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铁路口岸与综合保税区相互支撑、协调发展,“区港联动”成效显著,平台优势加速显现。

两条丝路比翼齐飞,对外开放平台日益完备。自封关运营以来,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已由单一的电子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成为粮油加工、木材加工、电子产品加工、保税仓储分拨机械设备出口、农副产品出口和跨境电商、进口整车保税存储、委托加工等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2021年,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实现贸易额77.2亿元,同比增长141%,加工贸易同比增长70%,实现跨境电商“1210”业务近28万单,同比增长3倍,综保区在全国绩效评估中排名提升8位。中欧、中亚等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营,重点开展集装箱物流、大宗整车、有色金属、化工材料和跨境电商等特色业务。获批国家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西北首个上期所铝期货交割库。“空中丝绸之路”无限畅达世界各地,已开通240余条国内国际地区城市的运输航线和16条国际货运航线,持续拓展腹舱载货业务,成功获批“兰州—拉合尔”“兰州—加德满都”第五航权,持续深化与南亚、东盟各国经贸往来,基本形成了“东盟—兰州—南亚”的航空货运网络体系。

如今,“新区造”钻机、化工产品、中成药、电子产品、“甘味”、“陇味”等200余种优质产品畅销美国、欧洲、中西亚等60个国家和地区。

生态:从黄土荒丘到花海绿洲

十年来,兰州新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按照“北御风沙、中兴产城、南育生态”的总体思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系统性解决干旱、风沙、盐碱、水土流失等问题,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和区域气候,全力打造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

历史上的秦王川,千百年来都是一片干旱贫瘠、草木零落的地方。为了让贫瘠的黄土地披上绿装,让脆弱的生态环境得以修复,兰州新区结合撂荒地整治和未利用地生态治理,根据土壤特点,采取土壤扰动、土壤改良等措施,将零碎的低质土地、水土保持能力差的低效林地改造为集中连片、苗木成活率高、自然存水好的高标准农田和生态经济林,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0万亩。着力构筑“农业生态化、生态园林化、园林产业化”的生态发展模式,改变了过去“下雨就起洪、刮风就起尘”的黄土丘陵沟壑区贫瘠地貌,为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治理、绿色发展积极探索新路径。

兰州新区始终遵循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要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先后建成百花公园、文曲湖公园、临港花海等11个城市绿地公园,完成约160万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建成区绿地率已由2011年的不足5%增加到目前的36%,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成功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获评“绿色发展优秀城市”,形成了湿地、绿廊、花海相连贯通的现代化生态新城。

如今,公园水系和生态街景相映生辉。在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栖霞湖公园、中川国际机场临港花海等地随处可见休闲惬意的群众。夜幕降临时,红霞落波,清风徐来,各色景观灯瑰丽多姿。这些区域已成为新区市民夜晚休闲观光的好去处和网红打卡地。

回眸过去,从造林灭荒到科学绿化,兰州新区构建起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集防风林带、生态水系、绿廊花海、湿地公园于一体的生态体系,交出了一份“天蓝水碧笑靥醉人,城绿村美乡愁浓醇”的答卷,为全省做强“一核”拓展了发展空间,为黄河中上游生态治理创出了新区经验。

民生:从兜底保障到优质共享

十年来,兰州新区始终着眼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增进民生福祉”,将宜居宜业、民生保障摆在城市开发建设突出位置,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交通、教育、医疗、社保、城市功能服务等问题入手,持续为百姓幸福做“加法”,着力把新区的高质量发展红利持续不断转化为民生福祉,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教育乃民生之本,是兰州新区高质量发展绕不开的话题。十年来,兰州新区教育事业发展投入超过280亿元,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37所。2017年以来,面向全国引进教育人才超过1200人,教育成效全面开花、教育水平显著提升。学前教育科学保教水平明显提高,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不断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自2015年新区组织高考,特别是2016年独立设立高考考区以来,高考报名人数和成绩屡创新高,规模增长了7倍。

如今,来到家门口的优质资源,不只是教育。目前,兰州新区已建成投运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1家、二级综合性公立医院1家,综合门诊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康复医疗中心、附属医院等基本建设配套,急救分站、村卫生室全部实现乡村一体化“七统一”管理,基层医疗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完善。

城市在变、道路在变、环境在变、生活在变。十年来,生活在兰州新区的人们感受到太多的变化:街角多了绿意盎然的“口袋公园”;家门口建起了好学校;“十五分钟医疗服务圈”,让群众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新区”;体育健身场所越来越多,文艺活动、体育赛事让人目不暇接;老人吃饭有“夕阳乐餐厅”、家门口就业有“振兴工厂”、孩子放学有“四点半课堂”、生活服务有便民服务站……一系列便民举措的推出,让生活在新区的居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

党建:从夯基固本到科学引领

兰州新区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从政治上考量全局、引领发展,打造了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全域党建共同体”。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强化担当作为,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小切口”促成“大融合”,党旗在田间地头、社区网格、项目工地和抗疫一线高高飘扬,树起以实干论英雄的鲜明导向,持续推动城市、农村、国企、民企等各领域党建提质增效。新区的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真抓实干蔚然成风,内涵式发展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走深走实。
(甘肃日报)

点击链接查看详细报道

https://t.cn/A6S51aHr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选择了吱音的单人沙发,搭配白色茶几,家具基本没有用金属的材质,考虑到金属会给人感觉略微的轻奢风,因此尽量在选品上更加的年轻简洁化今天回了康平屯儿呀好开心也好感动
  • 我想要一个院子,不需要很大,也不用装修得很奢侈,只需要这样一方小小的空间,有花有树,能让自己在春天赏桃李芬芳,在夏日看玫瑰似火,在秋季赞菊花傲骨,在冬日踏雪寻一
  • 又或者说,一旦当你与水瓶座相处久了,那么在他们身上的优点,也就逐渐展现了出来。毫不客气的说,不管是你单独与狮子座相处,亦或者说将他们放到人群当中,从来不难给人这
  • 冲呐 顺便晒个单物流给力^O^面膜好好用和伯远一起护肤@创造营2021-伯远因为最近这档子破事翻了翻看管人时的截图,再次意识到我喜欢吊人本质不是因为她哪里可爱而
  • 共勉 ​​​ 【你不必害怕明天,路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大学毕业,工作五年,年近30的你,少了些初入社会的青涩与稚嫩,多了点结婚生子、赡养父母的压力…此时你的迷茫
  • 不愿意玩自己退就行,总有的是人想要继续坐牢的好吗[太开心][太开心][太开心]再来说大公主...这不是很早就说复刻的吗,如果你想抽你就囤你就攒,实在不够你可以氪
  • 附:街道办事处疫情防控指挥部联系电话恩施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2022年9月6日[小红花]1 1 7 腾讯视频会员年卡~~[小红花]98 爱奇艺会员年卡~~[
  • 修行多年,还没认清自己的“修炼根器”,怪不得老修不上道! ——道人说道 中等根器的人,不能言下顿悟,必须要修定,世上有许多人,都把自己看成上等根器,道理懂了以为
  • 盖个看海楼p1 20210213春节 那天雾好大 海是白的p23 20210417好像是给姥姥过生日去的 海很漂亮 有点翡翠色 p2是我从视频里截下来的p456
  • #偶然发现的一天大结局#我还是本真地去追原本的漫画吧,本来就是因为漫画才入坑剧的[允悲]漫画真的没有太多七七八八的节外枝剧情哈鲁是真的望妻石,忠犬男友端午是真
  •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在8月26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于9月1日至3日在上海世博中心举办,本届大会按照“会、展、
  • 貂蝉(苦涩):你全都知道了,是,正因为我们永远也迈不过这道血海深仇的坎,我才不配和你在一起文姬:是你迈不过而已。不是,我在匈奴十二年,见过多少烟尘蔽野,民卒流亡
  • #王者荣耀[超话]# 评论抽奖[开学季]抽两个15r高兴一下,乐死我了有人骂他骂破防了我送一个按键,第一次网暴有点生疏,送其他的也行我室友还有他青铜的朋友我们五
  • 找到一个喜欢着你本源的样子、从不曾试图改变你、愿意为你的每一点进步欢呼、既不对你的人生指点江山、也不让你恃宠而骄、不拿自己的人生经验来左右你的人很难,如果找不到
  • 我的小院老妈说,当年她跟老爸因为要上班,就把7个月大的我送到了姥姥姥爷家,其实早年的记忆不知道是自己的记忆,还是老人们时常说到,那个小院,便在我的心里脑里扎了根
  • 比如,孩子得到别人给她的一颗糖,哪怕我们认为这是“不健康”的,我也不会因此就非常强势地说,不能吃,更加不会因为不想孩子吃,而骗孩子非要给妈妈吃。这时就需要尊重孩
  • #可爱禁止令[超话]# 不知道为什么我每次看到崽抿嘴都觉得好甜哦~这种又害羞又想说的表情真的是可爱死了~[污]而且我一想到他全程穿着这件疑似他哥的皮衣坐在演播室
  • #WayV[超话]##陪威神V走钻石路# 【220906】preaw更新#WayV[超话]#相关一则 ใครยังไม่มีรีบไปสอยกันด่วน!
  • 自1981年本书第一版初版以来,《正面管教》已经成为了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本书被翻译成16中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在美国之外的国家销量超过200万册
  • 奶香和麻酱香混合的超好再加上火锅底料汤底,真的又香又爽,真的现在疫情反复,宝们备点速食以防突然间封控储备不够 ​​​​李海龙 正宗东北麻辣烫3包 ​​​​【¥3